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構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T型梁。
背景技術:
承重結構由配筋混凝土的上翼緣和梁肋結合而成的梁式橋稱為T形梁橋,因主梁的截面形狀如英文字母T而得名。T形梁截面受壓區利用耐壓的混凝土做成翼緣板并兼作橋面;受拉區用鋼筋或預應力鋼筋承受拉力。T形截面隨著翼板的寬度增大,可使受壓區高度減小,內力偶臂增大,使所需的受拉鋼筋面積減小。判斷一個截面是否屬于T形截面,不是看截面本身形狀,而是看其翼板是否參加抗壓作用。
隨著國內經濟不斷發展,各種大型橋梁建筑遍地開花,傳統T型梁的承重能力慢慢不能滿足現代橋梁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承載能力強,安裝過程簡單,可大大提高工程效率的混凝土T型梁。
一種混凝土T型梁,包括:橫梁、梁柱、右側鋼梁肋、左側鋼梁肋、右側混凝土梁肋、左側混凝土梁肋。前述橫梁長度和前述梁柱寬度比例為4:1;前述橫梁長度和前述梁柱高度比例為2:1。
前述右側鋼梁肋和前述左側鋼梁肋為型鋼鋼材,使用壽命長,可有效將前述橫梁的承重傳導到前述梁柱上。
前述右側混凝土梁肋的斜面與前述橫梁之間角度為30°,前述左側混凝土梁肋的斜面與前述橫梁之間角度也為30°。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前述橫梁與前述梁柱有效連接,最大化分擔了局部承重,有效防止了橋梁因使用年限的增加而產生的變形,延長了使用壽命。
前述混凝土T型梁各部件之間均采用鋼筋套接加混凝土澆筑工藝。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混凝土T型梁不僅承載能力強,安裝過程簡單,可大大提高工程效率,延長了使用年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混凝土T型梁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1-橫梁,2-梁柱,3-右側鋼梁肋,4-左側鋼梁肋,5-右側混凝土梁肋,6-左側混凝土梁肋。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混凝土T型梁,包括:橫梁1,梁柱2、右側鋼梁肋3、左側鋼梁肋4、右側混凝土梁肋5、左側混凝土梁肋6。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橫梁1長度和梁柱2寬度比例為4:1;橫梁1長度和梁柱2高度比例為2:1,這樣的比例設計符合力學原理,可使T型梁的承重能力最大化。
更為優選的是,右側鋼梁肋3和左側鋼梁肋4為型鋼鋼材,使用壽命長,可有效將橫梁1的承重傳導到梁柱2上。
更為優選的是,右側混凝土梁肋5的斜面與橫梁1之間角度為30°,左側混凝土梁肋6的斜面與橫梁1之間角度也為30°。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前述橫梁1與前述梁柱2有效連接,最大化分擔了局部承重,有效防止了橋梁因使用年限的增加而產生的變形,延長了使用壽命。
更為優選的是,混凝土T型梁各部件之間均采用鋼筋套接加混凝土澆筑工藝。
應當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由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