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施工用模板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折疊式鋼框塑料板模板。
背景技術:
現用的建筑模板多為鋼框膠合板模板,該模板由鋼框及膠合板組成;與鋼模板相比,鋼框膠合板與混凝土附著力小,容易脫模;且其主肋和次肋一般都是用帶鋼冷彎成型,剛度較低,框架容易變形;膠合板遇水后或在潮濕環境下容易發生分層,以致損壞板面,影響施工質量;且常用的模板組合后,常常由于占用空間大等原因導致模板運輸不便,增加施工難度,影響施工進度,因此需要一種可折疊的鋼框塑料板模板,容易脫模且方便移動運輸。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折疊式鋼框塑料板模板,包括鋼框1、塑料板6和焊接在鋼框1內部的加強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強肋包括垂直于鋼框內側邊沿設置的豎肋3、橫肋4以及焊接在鋼框內側四角的角板2,所述的塑料板6通過沉頭螺釘與鋼框1上的加強肋連接,每相鄰兩鋼框1組成一個模板單元,每個模板單元內的兩鋼框1接觸面側設有相互配合的合頁7,使得每個模板單元可折疊,每個模板單元外側壁間隔設置有凸塊8與凹槽9,相鄰模板單元之間通過凸塊8和凹槽9的相互配合連接,可使模板安裝時保持平直。
所述的角板2和橫肋4上開設有螺釘孔5,所述的塑料板6底部開設有與角板2和橫肋4上螺釘孔5位置相配合的螺釘槽,通過沉頭螺釘穿過螺紋孔5將塑料板6與鋼框1連接,嵌合于鋼框1內。
所述的豎肋3和橫肋4選用槽鋼、角鋼或“Z”字形型鋼制成。
所述的塑料板6選用改性增強聚丙烯復合板材制成。
所述模板單元外側壁上的凸塊8和凹槽9設有多個,相鄰模板單元外側壁上的凸塊8與凹槽9位置相互配合。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模板框架由邊框鋼焊接而成,形成的鋼框1內設有以槽鋼、角鋼或“Z”字形型鋼制成的加強肋,因槽鋼、角鋼及“Z”字形型鋼都是軋制型材,剛性好,強度高,使用中變形小,塑料板與混凝土的附著力小,容易脫模,澆出的混凝土墻表面光滑,成型質量高;
2、模板中的塑料板采用改性增強聚丙烯復合板材,該板材為防水、防潮阻燃性板材,強度高,安全性好、使用壽命長;
3、塑料模板通過沉頭螺釘裝于鋼框四角的角板或橫肋上,結合牢固,可靠;
4、每個模板單元相鄰鋼框之間側壁上安裝有合頁,使模板單元可折疊,方便運輸。
5、每兩個相鄰模板組合成一個模板單元,通過相互配合的凸塊8和凹槽9將相鄰模板單元外側壁組合連接,保證模板安裝時可保持平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框架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左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鋼框,2-角板,3-豎肋,4-橫肋,5-螺釘孔,6-塑料板,7-合頁,8-凸塊,9-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如圖1-4所示,一種可折疊式鋼框塑料板模板,包括鋼框1、塑料板6和焊接在鋼框1內部的加強肋,其中加強肋包括豎向垂直于鋼框邊沿設置的豎肋3,以及焊接在豎肋與鋼框邊沿的若干條橫肋4,鋼框1四個角均焊接有角板2,塑料板6通過沉頭螺釘與鋼框1上的橫肋4和角板2連接,每相鄰兩鋼框1組成一個模板單元,每個模板單元內的兩鋼框1接觸面側設有相互配合的合頁7,使得每個模板單元可折疊,方便移動運輸;每個模板單元外側壁間隔設置有凸塊8與凹槽9,相鄰模板單元之間通過凸塊8和凹槽9的相互配合連接,可使模板安裝時保持平直。
所述的角板2和橫肋4上開設有螺釘孔5,所述的塑料板6底部開設有與角板2和橫肋4上螺釘孔5位置相配合的螺釘槽,通過沉頭螺釘穿過螺紋孔5將塑料板6與鋼框1連接,嵌合于鋼框1內,結合牢固,可靠,塑料板與混凝土的附著力小,容易脫模,澆出的混凝土墻表面光滑,成型質量高。
所述的豎肋3和橫肋4選用槽鋼、角鋼或“Z”字形型鋼制成,因槽鋼、角鋼及“Z”字形型鋼都是軋制型材,剛性好,強度高,使用中變形小。
所述的塑料板6選用改性增強聚丙烯復合板材制成,該板材為防水、防潮阻燃性板材,強度高,安全性好、使用壽命長。
所述模板單元外側壁上的凸塊8和凹槽9設有多個,相鄰模板單元外側壁上的凸塊8與凹槽9位置相互配合,保證模板安裝時可保持平直。。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內,則本實用新型的意圖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