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的抗剪切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
背景技術:
小區、廠區等生活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各種構件間的相互連接。按所連接的構件類別,或按連接受力的性質,或按連接變形的能力,或按結構的施工方法而具有不同的構造方式。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連接應滿足下列要求:①具有足夠的強度,能可靠地承擔從一個構件傳到另一個構件的內力;②在結構的使用期間,連接處的變形較小,不妨礙其傳力特性;對某些柔性連接則應具有足夠的柔度和延性;③構造簡單,制作、灌筑、安裝方便;④建筑外形簡潔;⑤防水、抗滲、隔音、耐熱;⑥節省材料;⑦造價低。現有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為在一側混凝土層設置凸健,另一側混凝土層設置凹健,然而這樣的結構存在這樣的問題:當相鄰的兩側混凝土層發生垂直位移時,承受力的為有凸健的一側混凝土,如此導致連接結構易損毀,使用壽命不長,且這樣的結構在兩側混凝土層發生水平位移時,凹健一側的混凝土層易脫落掉下,兩側混凝土脫離發生率增加,可能導致其他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兩側混凝土連接結構易損毀,使用壽命不長,兩側混凝土脫離發生率增加,可能導致其他損失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結構不易損毀,使用壽命長,兩側混凝土脫離發生率降低,不易導致其他損失的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包括第一混凝土層及第二混凝土層,所述第一混凝土層包括第一側部凸健、第一側部凹健,所述第一側部凸健及所述第一側部凹健交替布設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層側部表面,所述第二混凝土層包括第二側部凸健、第二側部凹健,所述第二側部凸健及所述第二側部凹健交替布設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層側部表面,且分別與所述第一側部凹健及所述第二側部凸健對應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凝土層還包括第一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所述第一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設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層側部表面,所述第二混凝土層還包括第二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所述第二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設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層側部表面,且與所述第一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對應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部凸健及所述第二側部凸健均包括基礎固定凸健及加強固定凸健,所述加強固定凸健設于所述基礎固定凸健,且直徑小于所述基礎固定凸健,形成階梯形凸健,所述第一側部凹健及所述第二側部凹健均包括基礎固定凹健及加強固定凹健,所述基礎固定凹健與所述基礎固定凸健形狀對應設置,所述加強固定凹健與所述加強固定凹健形狀對應設置,形成階梯形凹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基礎固定凸健為與所述第一混凝土層一體式設置,所述加強固定凸健為埋設于所述基礎固定凸健上的鋼筋。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部凸健與所述第一混凝土層的連接處為圓弧過渡,所述第二側部凸健與所述第二混凝土層的連接處為圓弧過渡。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一、采用兩側凸健與凹健間隔分布的設置,具有抗剪切力大,避免承壓力受力于一側的混凝土層,避免連接處變形,不易產生滑移,連接結構不易損毀,使用壽命長,兩側混凝土脫離發生率降低,不易導致其他損失。
二、采用第一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及所述第二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的設置,可配合凸健及凹健,增加兩個混凝土層之間的摩擦力,提高其抗剪切力,不易產生滑移。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所述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1包括第一混凝土層11及第二混凝土層12。
所述第一混凝土層11包括第一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111、第一側部凸健112、第一側部凹健113。所述第一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111設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層11側部表面,所述第一側部凸健112及所述第一側部凹健113交替布設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層11側部表面。
所述第二混凝土層12包括第二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121、第二側部凸健122、第二側部凹健123。所述第二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121設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層12側部表面,且與所述第一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111對應設置,所述第二側部凸健122及所述第二側部凹健123交替布設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層12側部表面,且分別與所述第一側部凹健112及所述第二側部凸健113對應設置。
所述第一側部凸健112及所述第二側部凸健122均包括基礎固定凸健21及加強固定凸健22。所述加強固定凸健22設于所述基礎固定凸健21,且直徑小于所述基礎固定凸健21,形成階梯形凸健。
所述第一側部凹健113及所述第二側部凹健123均包括基礎固定凹健31及加強固定凹健32。所述基礎固定凹健31與所述基礎固定凸健21形狀對應設置,所述加強固定凹健32與所述加強固定凹健22形狀對應設置,形成階梯形凹健。
所述基礎固定凸健21為與所述第一混凝土層11一體式設置,所述加強固定凸健22為埋設于所述基礎固定凸健21上的鋼筋。
所述第一側部凸健112與所述第一混凝土層11的連接處為圓弧過渡,所述第二側部凸健122與所述第二混凝土層12的連接處為圓弧過渡。
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抗剪切構造結構1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一、采用兩側凸健與凹健間隔分布的設置,具有抗剪切力大,避免承壓力受力于一側的混凝土層,避免連接處變形,不易產生滑移,連接結構不易損毀,使用壽命長,兩側混凝土脫離發生率降低,不易導致其他損失。
二、采用第一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111及所述第二側部波浪形表面結構121的設置,可配合凸健及凹健,增加兩個混凝土層之間的摩擦力,提高其抗剪切力,不易產生滑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