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器械,具體是一種靈活高效建筑折疊板架。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的建筑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每年都要修建大量的高層建筑,如大壩、橋梁、高樓等,工程建筑中經常需要用到支撐板架來輔助施工,尤其在修建向外突出的觀測臺或者其他向四周突出的建筑物時,現在常用的支撐架,不僅結構復雜,而且占地面積大,運輸不方便,使用不夠靈活,無法滿足現在施工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靈活高效建筑折疊板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靈活高效建筑折疊板架,包括折疊板架本體、伸縮支撐腿、橫桿和平衡桿;所述折疊板架本體包括板框、折疊板、合頁和圓柱鉸鏈;所述板框形狀為矩形;板框設置在伸縮支撐腿上端;所述折疊板嵌置在板框內;折疊板之間通過合頁旋轉連接;所述合頁設置在折疊板中間左右兩端;所述圓柱鉸鏈設置在板框與伸縮支撐腿連接處;所述伸縮支撐腿包括橫桿凹槽、伸縮套筒、圓筒固定盤、柱銷、卡柱、伸縮桿、固定卡扣、滾輪、彈簧壓片和卡柱槽;所述橫桿凹槽設置在伸縮套筒中間位置,其內直徑等于橫桿截面直徑;所述伸縮套筒套接在伸縮桿上;所述圓筒固定盤設置在伸縮套筒交接處;所述柱銷設置在圓筒固定盤內;所述卡柱設置在伸縮套筒下端;所述伸縮桿嵌置在伸縮套筒內,其截面直徑等于伸縮套筒截面內直徑;所述固定卡扣設置在滾輪上端;所述滾輪設置在伸縮桿底部;所述彈簧壓片設置在伸縮套筒上;所述卡柱槽配合卡柱均勻設置在伸縮桿上,并且其截面直徑等于卡柱截面直徑;所述橫桿掛在相鄰兩個橫桿凹槽內;所述平衡桿設置在圓筒固定盤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縮套筒套結構為中空的圓柱體。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彈簧壓片位于卡柱兩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次設計的支撐板架具有結構簡單,使用靈活方便的優點,滾輪和固定卡扣的設置可以使板架移動方便,停下時安全穩定,手動控制卡柱,改變伸縮支撐腿的長度,從而改變板架的高度,彈簧壓片可以固定卡柱的位置,增加了安全性,橫桿和平衡桿能夠保持板架的結構穩定;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靈活移動,改變板架高度,成本低廉,方便攜帶運輸。
附圖說明
圖1為靈活高效建筑折疊板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靈活高效建筑折疊板架中伸縮支撐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板框,2-折疊板,3-合頁,4-折疊板架本體,5-圓柱鉸鏈,6-伸縮支撐腿,7-橫桿凹槽,8-橫桿,9-伸縮套筒,10-圓筒固定盤,11-柱銷,12-卡柱,13-固定卡扣,14-滾輪,15-伸縮桿,16-平衡桿,17-彈簧壓片,18-卡柱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靈活高效建筑折疊板架,包括折疊板架本體4、伸縮支撐腿6、橫桿8和平衡桿16;所述折疊板架本體4包括板框1、折疊板2、合頁3和圓柱鉸鏈5;所述板框1形狀為矩形;板框1設置在伸縮支撐腿6上端;所述折疊板2嵌置在板框1內;折疊板2之間通過合頁3旋轉連接;所述合頁3設置在折疊板2中間左右兩端;所述圓柱鉸鏈5設置在板框1與伸縮支撐腿6連接處;所述伸縮支撐腿6包括橫桿凹槽7、伸縮套筒9、圓筒固定盤10、柱銷11、卡柱12、伸縮桿15、固定卡扣13、滾輪14、彈簧壓片17和卡柱槽18;所述橫桿凹槽7設置在伸縮套筒9中間位置,其內直徑等于橫桿8截面直徑;所述伸縮套筒9套接在伸縮桿15上,其結構為中空的圓柱體;所述圓筒固定盤10設置在伸縮套筒9交接處;所述柱銷11設置在圓筒固定盤10內;所述卡柱12設置在伸縮套筒9下端;所述伸縮桿15嵌置在伸縮套筒9內,其截面直徑等于伸縮套筒9截面內直徑;所述固定卡扣13設置在滾輪14上端;所述滾輪14設置在伸縮桿15底部;所述彈簧壓片17設置在伸縮套筒9上,并且位于卡柱12兩邊;所述卡柱槽18配合卡柱12均勻設置在伸縮桿15上,并且其截面直徑等于卡柱12截面直徑;所述橫桿8掛在相鄰兩個橫桿凹槽7內;所述平衡桿16設置在圓筒固定盤10之間;本次設計的支撐板架具有結構簡單,使用靈活方便的優點,滾輪14和固定卡扣13的設置可以使板架移動方便,停下時安全穩定,手動控制卡柱12,改變伸縮支撐腿6的長度,從而改變板架的高度,彈簧壓片17可以固定卡柱的位置,增加了安全性,橫桿8和平衡桿16能夠保持板架的結構穩定。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