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水泥地面抹平機抹平頭擺動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水泥地面抹平機其操作桿控制抹平頭擺動部分機構很復雜,需要經過多次傳動且控制的擺動幅度不精確,新手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操作桿,會有很大抖動,會使操作者感到疲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泥地面抹平機抹平頭擺動裝置,簡化了抹平頭擺動機構的結構,能夠快速的對抹平頭進行擺動角度調節,以此實現對水泥地面的快速抹平,同時保證了水泥地面抹平作業的質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泥地面抹平機抹平頭擺動裝置,包括減速箱,減速箱設置在抹平機底板底面上,減速箱側面上設有水平方向的第一連桿,第一連桿一端與減速箱側面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連桿連接,第二連桿與第三連桿連接,第三連桿與V形桿連接,V形桿與第四連桿連接,第四連桿與操作桿連接;
第三連桿兩端通過第一關節軸承和第二關節軸承分別與第二連桿、V形桿連接;
操作桿與第四連桿之間、第四連桿與V形桿之間均為轉軸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連桿遠離第一關節軸承的另一端軸向套接在第一連桿上,第二連桿與第一連桿之間通過平鍵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四連桿一端設有第一滑塊,另一端設有第二滑槽,V形桿遠離第二關節軸承的一端設有第一滑槽,第四連桿與V形桿之間通過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塊連接;
操作桿一端為操作端,另一端設有第二滑塊,第二滑塊設置在第四連桿的第二滑槽中,實現操作桿與第四連桿的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操作桿上靠近第四連桿的位置上設有轉軸,底板頂面上設有固定板,固定板上沿設有耳板,轉軸穿過耳板實現操作桿與固定板的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減速箱側面上設有擋板,擋板上設有兩個限位條,第一連桿與減速箱連接的一端上設有凸輪,凸輪設置在兩個限位條之間。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連桿上設有軸承,軸承設置在軸承座上,軸承座固定在底板底面上。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水泥地面抹平機抹平頭擺動裝置,通過采用上述結構,簡化了抹平頭擺動機構的結構,使結構更加簡單,裝置的成本相應的降低,同時提升了抹平機的靈活度,保證了水泥地面抹平作業的質量,提升了抹平作業的效率,同時操作起來更加輕松,對于新手操作者來說,操作難度有所降低。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單邊正視結構示意圖。(由于裝置左右對稱,故省略了另一側相同的結構)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V形桿和第四連桿連接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四連桿和操作桿連接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減速箱和第一連桿連接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減速箱1,平鍵2,第一連桿3,第二連桿4,第一關節軸承5,第二關節軸承6,V形桿7,第四連桿8,操作桿9,擋板10,第三連桿11,固定板12,耳板13,底板14,凸輪15,軸承16,軸承座17,限位條18,第一滑槽701,第一滑塊801,第二滑槽802,第二滑塊901,轉軸90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中,一種水泥地面抹平機抹平頭擺動裝置,包括減速箱1,減速箱1設置在抹平機底板14底面上,減速箱1側面上設有水平方向的第一連桿3,第一連桿3一端與減速箱1側面連接,另一端與第二連桿4連接,第二連桿4與第三連桿11連接,第三連桿11與V形桿7連接,V形桿7與第四連桿8連接,第四連桿8與操作桿9連接;
第三連桿11兩端通過第一關節軸承5和第二關節軸承6分別與第二連桿4、V形桿7連接;
操作桿9與第四連桿8之間、第四連桿8與V形桿7之間均為轉軸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連桿4遠離第一關節軸承5的另一端軸向套接在第一連桿3上,第二連桿4與第一連桿3之間通過平鍵2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四連桿8一端設有第一滑塊801,另一端設有第二滑槽802,V形桿7遠離第二關節軸承6的一端設有第一滑槽701,第四連桿8與V形桿7之間通過第一滑槽701和第一滑塊801連接;
操作桿9一端為操作端,另一端設有第二滑塊901,第二滑塊901設置在第四連桿8的第二滑槽802中,實現操作桿9與第四連桿8的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操作桿9上靠近第四連桿8的位置上設有轉軸902,底板14頂面上設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上沿設有耳板13,轉軸902穿過耳板13實現操作桿9與固定板12的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減速箱1側面上設有擋板10,擋板10上設有兩個限位條18,第一連桿3與減速箱1連接的一端上設有凸輪15,凸輪15設置在兩個限位條18之間。采用凸輪15與限位條18的連接方式,使操作起來更加的輕松省力。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連桿3上設有軸承16,軸承16設置在軸承座17上,軸承座17固定在底板14底面上。所設置的軸承座17,保證了第一連桿3在轉動過程中的穩定性。
本新型的具體工作原理如下:
操作者繞轉軸902轉動操作桿9,操作桿9下端的第二滑塊901在第四連桿8的第二滑槽802內滑動并帶動第四連桿8轉動,同時第四連桿8的第一滑塊801在第一滑槽701內滑動并帶動V形桿7在豎直面上轉動, V形桿7的轉動帶動與V形桿7下端連接的第三連桿11也在豎直面上轉動,由于第二連桿4與第三連桿11之間的第一關節軸承5,使得第二連桿4在垂直于第三連桿11轉動面的另一個豎直面上轉動,而第二連桿4與第一連桿3之間通過平鍵連接,因此第一連桿3軸向轉動,第一連桿3設有凸輪15的一端因受到兩根限位條18的限制,帶動整個減速箱1在豎直面上轉動,達到抹平頭的擺動幅度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