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太陽能的綠色建筑。
背景技術:
全世界的發展都面臨著能源短缺的問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資源、環境與工業化、城鎮化、經濟快速增長之間的矛盾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因此,新能源的利用與開發被廣泛關注,尤其是太陽能的利用已經成為當今開發新能源的重點,太陽能作為一種無處不在,無污染,取之不竭的新能源,廣泛應用在航天領域和日常發電。面對數量眾多且表面龐大的建筑物,如何實現太陽能與建筑的一體化是太陽能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目前,隨著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技術越來越成熟,人們研究出了許多將太陽能與建筑結合為一體技術,最為普通的技術是將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在建筑屋頂,用蓄電池儲存電量并供人們使用。如中國專利公告號為“CN205171662U”的現有技術在2016年4月20日公開的一種生態環保建筑,其技術方案為所述生態環保建筑,包括墻體和屋頂,所述屋頂的中部設置有平臺,所述平臺上設置有太陽能光伏板,所述平臺內設置有與太陽能光伏板連接的蓄電池,所述墻體內的屋頂上固定設置有負離子轉換器和制冷設備,所述墻體內設置有電熱膜,所述電熱膜與蓄電池連接。該專利利用太陽能發電,通過蓄電池儲存電量并供室內用電設備使用,達到了生態環保節能的目的。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該專利仍然存在著如下缺陷:一、太陽能光伏板較為笨重,使用太陽能光伏板發電,存在著拆裝工序復雜及不便于維修的缺點;二、太陽能光伏板安裝在樓頂上,遇到惡劣的風沙雨雪天氣時,不能對太陽能光伏板進行遮擋保護,容易對太陽能光伏板造成損傷,進而降低了太陽能光伏板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利用太陽能的綠色建筑,本實用新型利用太陽能發電系統發電,能夠在惡劣天氣時自動隱藏并遮擋太陽能發電系統,對太陽能發電系統形成保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利用太陽能的綠色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頂、遮擋裝置、太陽能發電膜、蓄電池、自動伸縮機構和四面圍墻,四面圍墻兩兩對稱固定在屋頂四周,且其中兩面相對稱的圍墻上部均設置有軌道,所述自動伸縮機構固定在屋頂上,所述太陽能發電膜通過自動伸縮機構設置在四面圍墻內;所述遮擋裝置包括電機、轉軸、擋板,所述轉軸固定在兩條軌道的端部,所述擋板的一端固定卷繞在轉軸上,另一端位于兩條軌道內,所述電機通過轉軸控制擋板遮擋太陽能發電膜;所述蓄電池設置在太陽能發電膜下方,所述蓄電池的輸入端與太陽能發電膜連接,輸出端分別與電機和用電設備連接。
所述太陽能發電膜傾斜設置在自動伸縮機構上。
所述自動伸縮機構包括多個氣缸,所述太陽能發電膜通過支撐板固定在多個氣缸上。
所述的兩條軌道傾斜設置在兩面圍墻上,所述轉軸固定在兩條軌道的高端。
所述擋板由柔性塑料板及鑲嵌在柔性塑料板內的支撐條組成。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一、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自動伸縮機構與遮擋裝置的配合,既能夠在晴天時自動控制太陽能發電膜伸出圍墻進行發電,又能夠在遇到惡劣的風沙雨雪天氣時,自動控制太陽能發電膜縮回圍墻內,并通過擋板遮擋太陽能發電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夠在惡劣天氣時自動隱藏并遮擋太陽能發電膜,減少外界環境和雜質對太陽能發電膜的影響,對太陽能發電膜形成保護,有利于延長太陽能發電膜的使用壽命。另外,本實用新型采用薄膜型太陽能發電膜代替了現有技術中的太陽能光伏板,還具有安裝工序簡單和易于拆裝維護的優點。
二、本實用新型中,太陽能發電膜傾斜設置在自動伸縮機構上,該結構有利于增大太陽光對太陽能發電膜的照射時間和調整照射角度,進而有利于提高發電量。
三、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多個氣缸控制太陽能發電膜的伸縮,具有控制速度快和結構簡單的優點。
四、本實用新型中,兩條軌道傾斜設置在兩面圍墻上,轉軸固定在兩條軌道的高端,該結構有利于擋板的順利展開與收縮。
五、本實用新型中,擋板由柔性塑料板及鑲嵌在柔性塑料板內的支撐條組成,該結構既使得擋板能夠順利卷繞,又有利于增強擋板的抗風強度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標記為:1、屋頂,2、太陽能發電膜,3、圍墻,4、軌道,5、電機,6、轉軸,7、擋板,8、蓄電池,9、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利用太陽能的綠色建筑,包括屋頂1、遮擋裝置、太陽能發電膜2、蓄電池8、自動伸縮機構和四面圍墻3,四面圍墻3兩兩對稱固定在屋頂1四周形成方形空間,且其中兩面相對稱的圍墻3上部均設置有軌道4,所述自動伸縮機構固定在屋頂1上,所述太陽能發電膜2通過自動伸縮機構設置在四面圍墻3內;所述遮擋裝置包括電機5、轉軸6、擋板7,所述轉軸6固定在兩條軌道4的端部,所述擋板7的一端固定卷繞在轉軸6上,另一端位于兩條軌道4內,所述電機5通過轉軸6控制擋板7遮擋太陽能發電膜2;所述蓄電池8設置在太陽能發電膜2下方,所述蓄電池8的輸入端與太陽能發電膜2連接,輸出端分別與電機5和用電設備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自動伸縮機構包括多個氣缸9,多個氣缸9上固定設置有支撐板,所述太陽能發電膜2固定在支撐板上。
本實施例中,為了保護遮擋裝置的正常工作,在遮擋裝置上設置有保護罩殼。
本實施例中,為了實現太陽能發電膜2的全自動伸縮與遮擋裝置的全自動控制,可在屋頂1上設置相應的感應器與控制開關,例如,可在屋頂1上設置雨量感應器,并使該雨量感應器分別通過繼電器等與氣缸9的控制開關和電機5的控制開關相連,當雨量感應器感應到下雨時,先通過控制氣缸9的控制開關控制氣缸9帶動太陽能發電膜2縮回圍墻3內,再通過電機5的控制開關控制電機5帶動擋板7遮擋太陽能發電膜2即可,保護太陽能發電膜2不受外界惡劣環境影響。
實施例2
一種利用太陽能的綠色建筑,包括屋頂1、遮擋裝置、太陽能發電膜2、蓄電池8、自動伸縮機構和四面圍墻3,四面圍墻3兩兩對稱固定在屋頂1四周,且其中兩面相對稱的圍墻3上部均設置有軌道4,所述自動伸縮機構固定在屋頂1上,所述太陽能發電膜2通過自動伸縮機構設置在四面圍墻3內,其中,為了增大太陽光對太陽能發電膜2的照射時間和調整照射角度,優選太陽能發電膜2傾斜設置在自動伸縮機構上,其傾斜角度以太陽光大部分時間能夠垂直照射太陽能發電膜2為佳;所述遮擋裝置包括電機5、轉軸6、擋板7,所述轉軸6固定在兩條軌道4的端部,所述擋板7的一端固定卷繞在轉軸6上,另一端位于兩條軌道4內,所述電機5通過轉軸6控制擋板7遮擋太陽能發電膜2;所述蓄電池8設置在太陽能發電膜2下方,所述蓄電池8的輸入端與太陽能發電膜2連接,輸出端分別與電機5和用電設備連接。
實施例3
一種利用太陽能的綠色建筑,包括屋頂1、遮擋裝置、太陽能發電膜2、蓄電池8、自動伸縮機構和四面圍墻3,四面圍墻3兩兩對稱固定在屋頂1四周,且其中兩面相對稱的圍墻3上部均設置有傾斜的軌道4,所述自動伸縮機構固定在屋頂1上,所述太陽能發電膜2通過自動伸縮機構設置在四面圍墻3內,其中,為了增大太陽光對太陽能發電膜2的照射時間和調整照射角度,優選太陽能發電膜2傾斜設置在自動伸縮機構上,其傾斜角度以太陽光大部分時間能夠垂直照射太陽能發電膜2為佳;所述遮擋裝置包括電機5、轉軸6、擋板7,所述轉軸6固定在兩條軌道4的高端,所述擋板7的一端固定卷繞在轉軸6上,另一端位于兩條軌道4內,所述電機5通過轉軸6控制擋板7遮擋太陽能發電膜2;所述蓄電池8設置在太陽能發電膜2下方,所述蓄電池8的輸入端與太陽能發電膜2連接,輸出端分別與電機5和用電設備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太陽能發電膜2的傾斜方向與兩條軌道4的傾斜方向相同。
實施例4
一種利用太陽能的綠色建筑,包括屋頂1、遮擋裝置、太陽能發電膜2、蓄電池8、自動伸縮機構和四面圍墻3,四面圍墻3兩兩對稱固定在屋頂1四周,且其中兩面相對稱的圍墻3上部均設置有軌道4,所述自動伸縮機構固定在屋頂1上,所述太陽能發電膜2通過自動伸縮機構設置在四面圍墻3內;所述遮擋裝置包括電機5、轉軸6、擋板7,所述轉軸6固定在兩條軌道4的端部,所述擋板7的一端固定卷繞在轉軸6上,另一端位于兩條軌道4內,所述電機5通過轉軸6控制擋板7遮擋太陽能發電膜2;所述蓄電池8設置在太陽能發電膜2下方,所述蓄電池8的輸入端與太陽能發電膜2連接,輸出端分別與電機5和用電設備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擋板7由柔性塑料板及鑲嵌在柔性塑料板內的支撐條組成。其中,支撐條與柔性塑料板一樣,同樣具有柔性,在增強擋板7強度的同時,可卷繞在轉軸6上。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過程為:當天氣晴朗時,先通過電機5控制擋板7收縮并卷繞在轉軸6上,然后通過氣缸9控制太陽能發電膜2向上移動,直到太陽能發電膜2位于圍墻3上方,太陽能發電膜2工作并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儲存在蓄電池8中。當天氣為惡劣天氣(風沙雨雪天氣)或夜晚時,反向實施上述步驟即可使擋板7遮擋在太陽能發電膜2上方,保護太陽能發電膜2不受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