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無障礙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無障礙坡道。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可移動式坡道體積較大、笨重、不方便移動或攜帶;還有些外型或制作較為粗糙。為了解決殘疾人、老年人以及康復人員等需借助輪椅代步的人員在學習、工作、外出時上、下臺階之不便,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物質條件,需要開發一種小型的便攜式無障礙通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種便攜式無障礙坡道,為借助輪椅代步的人員提供了便利。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便攜式無障礙坡道,包括:通道主體、坡道、手提把,還包括:收納裝置;所述通道主體是由橫豎交叉的桿組成的主要承力的框架,所述坡道鋪于通道主體的外表面,形成可供車輪通行的承載面,所述手提把置于通道主體的一側,所述收納裝置是將兩個通道主體連接在一起的活動連接裝置,所述通道主體上設有輪子,所述輪子安裝在通道主體上并與手提把相對的端面,所述通道主體下部安裝有支撐柱。
進一步地,所述的收納裝置是一種有兩個活動端的轉軸,所述通道主體有兩個,分別與所述收納裝置的活動端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的收納裝置是一組相互配合使用的滑軌結構, 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通道主體相對應的一側。
進一步地,所述輪子的數量為兩個。
進一步地,所述坡道表面設有防滑紋理。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柱上部為管狀結構,下部為套在管狀結構的橡膠支座。
采用以上的結構,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通道方便移動或攜帶;
2、方便上、下臺階;
3、支撐柱的設計,提高了整體的穩定性,保證使用者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1-圖3中:1、通道主體;2、坡道;3、手提把;4、收納裝置;5、輪子。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圖2對本實用新型做具體的描述,一種便攜式無障礙坡道,包括:通道主體1、坡道2、手提把3,還包括:收納裝置4;所述通道主體1是由橫豎交叉的桿組成的主要承力的框架,所述坡道2鋪于通道主體1的外表面,形成可供車輪通行的承載面,所述手提把3置于通道主體1的一側,所述收納裝置4是將兩個通道主體1連接在一起的活動連接裝置,所述通道主體1上設有輪子5,所述輪子 5安裝在通道主體1上并與手提把3相對的端面,所述通道主體1下部安裝有支撐柱6。
其中,所述輪子5的數量為兩個。
其中,所述坡道2表面設有防滑紋理。
其中,所述支撐柱6上部為管狀結構,下部為套在管狀結構的橡膠支座,支撐柱用來支撐通道主體,橡膠支座與地面接觸,增加舒適度和摩擦力。
實施例1,所述的收納裝置4是一種有兩個活動端的轉軸41,所述通道主體1有兩個,分別與所述收納裝置的轉軸41活動端固定。使用時將兩個通道主體1通過通道主體1上的轉軸41轉動打開。
實施例2,所述的收納裝置4是一組相互配合使用的滑軌42結構,分別安裝在兩個所述通道1主體相對應的一側,使用時將兩個通道主體1通過通道主體1上的滑軌42結構打開。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而并非限制本發明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發明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