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用混凝土攪拌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捷放料和刷罐的混凝土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混凝土材料和施工工藝的不斷發展,相繼出現了各種新型結構的混凝土攪拌器,攪拌器是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機械,主要由拌筒、加料和卸料機構、供水系統、原動機、傳動機構、機架和支撐裝置等,傳統的混凝土攪拌設備多為大型的混凝土攪拌機,車載式的或者地面固定式的,這種攪拌機工作效率較高,適合工程量比較大的工程使用。
目前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很難洗刷罐體內部,并且清洗效果差;現有的凝土攪拌裝置只有一個物料孔,不方便人們裝卸混凝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捷放料和刷罐的混凝土攪拌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目前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很難洗刷罐體內部,并且清洗效果差;現有的凝土攪拌裝置只有一個物料孔,不方便人們裝卸混凝土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捷放料和刷罐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罐體和支撐座,所述罐體右端固定電動機,所述電動機的轉動端與旋轉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旋轉軸的另一端與輔助支撐架傳動連接,所述旋轉軸上固定攪拌葉,所述罐體的左上端設置有注水孔,所述罐體的左下端設置有第一下料上料孔,所述述罐體的右下端設置有第二下料上料孔,所述第一下料上料孔和第二下料上料孔都設置有鉸接蓋,所述罐體的下端固定兩個軸承座,所述支撐座的兩端各固定一個電動伸縮桿,所述電動伸縮桿通過鉸接軸承與軸承座鉸接,所述支撐座的中間設置有PIC控制器,所述的PIC控制器與兩個電動伸縮桿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電動機通過法蘭與旋轉軸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電動伸縮桿通過鉸接螺絲與支撐座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電動機上設置有變速控制器和變頻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便捷放料和刷罐的混凝土攪拌裝置,通過設置第一下料上料孔、第二下料上料孔和電動伸縮桿,使得方便人們既能從裝置的前端上料下料,又能從裝置的后端上料下料,不必因為施工的位置,經常移動裝置的下料上料孔的方向,然后調節電動伸縮桿的高度,使罐體傾斜進行上料下料,方便便捷,省時省力,并且便于清洗罐體的內部遠離上料下料孔的部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效果示意圖。
圖中:1罐體、2攪拌葉、3旋轉軸、4電動機、5軸承座、6電動伸縮桿、7支撐座、8 PIC控制器、9第一下料上料孔、10鉸接蓋、11輔助支撐架、12注水孔、13第二下料上料孔、14鉸接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和圖2 所示的一種便捷放料和刷罐的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罐體1和支撐座7,所述罐體1右端固定電動機4,所述電動機4的轉動端與旋轉軸3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旋轉軸3的另一端與輔助支撐架11傳動連接,所述旋轉軸3上固定攪拌葉2,所述罐體1的左上端設置有注水孔12,所述罐體1的左下端設置有第一下料上料孔9,所述述罐體1的右下端設置有第二下料上料孔13,所述第一下料上料孔9和第二下料上料孔13都設置有鉸接蓋10,所述罐體1的下端固定兩個軸承座5,所述支撐座7的兩端各固定一個電動伸縮桿6,所述電動伸縮桿6通過鉸接軸承14與軸承座5鉸接,所述支撐座7的中間設置有PIC控制器8,所述的PIC控制器8與兩個電動伸縮桿6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電動機4通過法蘭與旋轉軸3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電動伸縮桿6通過鉸接螺絲與支撐座7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電動機4上設置有變速控制器和變頻控制器。
該便捷放料和刷罐的混凝土攪拌裝置,通過設置第一下料上料孔9、第二下料上料孔13和電動伸縮桿6,使得方便人們既能從裝置的前端上料下料,又能從裝置的后端上料下料,不必因為施工的位置,經常移動裝置的下料上料孔的方向,然后調節電動伸縮桿6的高度,使罐體1傾斜進行上料下料,方便便捷,省時省力,并且便于清洗罐體1的內部遠離上料下料孔的部分。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