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砌塊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免抹灰內墻砌塊。
背景技術:
現有免抹灰砌塊一般在四周通過凹凸結構配合連接,但由于砌塊本體自身誤差,可能導致連接后墻體凹凸不平,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連接定位方便,且結構穩定強度高的免抹灰內墻砌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免抹灰內墻砌塊,包括本體,本體包括相互平行的前側壁和后側壁,以及相互平行的左肋板和右肋板,前側壁和左肋板垂直,前側壁、后側壁之間設有與左肋板平行的中肋板,其特征在于:前側壁、后側壁、左肋板和中肋板左側合圍形成左澆筑腔,左澆筑腔對應的前側壁和后側壁之間固定有與前側壁垂直的螺紋桿,還包括連接座,連接座上設有三個兩兩垂直的連接孔一、連接孔二和連接孔三,連接孔一穿設在螺紋桿上,螺紋桿上還螺接有分別抵在連接座兩端的螺帽,連接孔二分別與前側壁和左肋板平行,連接孔三與左肋板垂直,左肋板上設有一字形穿孔,且穿孔長度方向與前側壁垂直,連接孔三在左肋板上的投影位于穿孔上,砌塊為左右對稱結構,且對稱面位于中肋板上,且中肋板右側對應的本體形成右澆筑腔,右澆筑腔上對稱設有螺紋桿和連接座,右肋板上對稱設有穿孔,且能利用左肋板和右肋板相互貼合對齊相鄰的兩個本體,還包括連接筋,且連接筋依次穿過兩個穿孔,并穿設到兩個本體的左澆筑腔和右澆筑腔內,且連接筋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本體的連接孔三上,且連接筋兩端彎折固定。
安裝時,利用左肋板和右肋板相互貼合對齊相鄰的兩個本體,將連接筋依次穿過兩個穿孔,并穿設到兩個本體的左澆筑腔和右澆筑腔內,并使連接筋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本體的連接孔三上,且連接筋兩端彎折固定,因此即可橫向固定兩個本體,同理,利用連接孔二與連接筋配合可以上下連接本體,由于一個本體上具有兩個連接座,因此即可依次固定本體,而且由于連接座可以沿著螺紋桿調節,因此能避免本體自身導致的誤差,能根據實際情況方便進行調節。
在上述的一種免抹灰內墻砌塊中,所述的連接座為三個鋼管焊接形成。
在上述的一種免抹灰內墻砌塊中,所述的左澆筑腔和右澆筑腔內一體澆筑有保溫材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安裝時,利用左肋板和右肋板相互貼合對齊相鄰的兩個本體,將連接筋依次穿過兩個穿孔,并穿設到兩個本體的左澆筑腔和右澆筑腔內,并使連接筋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本體的連接孔三上,且連接筋兩端彎折固定,因此即可橫向固定兩個本體,同理,利用連接孔二與連接筋配合可以上下連接本體,由于一個本體上具有兩個連接座,因此即可依次固定本體,而且由于連接座可以沿著螺紋桿調節,因此能避免本體自身導致的誤差,能根據實際情況方便進行調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內墻砌塊連接示意圖。
圖中,
1、本體;11、前側壁;12、后側壁;13、左肋板;14、穿孔;15、右肋板;
2、左澆筑腔;21、螺紋桿;22、連接孔一;23、連接孔二;24、連接孔三;25、螺帽;26、連接座;
3、右澆筑腔;
4、連接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免抹灰內墻砌塊,包括本體1,本體1包括相互平行的前側壁11和后側壁12,以及相互平行的左肋板13和右肋板15,前側壁11和左肋板13垂直,前側壁11、后側壁12之間設有與左肋板13平行的中肋板,前側壁11、后側壁12、左肋板13和中肋板左側合圍形成左澆筑腔2,左澆筑腔2對應的前側壁11和后側壁12之間固定有與前側壁11垂直的螺紋桿21,還包括連接座26,連接座26上設有三個兩兩垂直的連接孔一22、連接孔二23和連接孔三24,連接孔一22穿設在螺紋桿21上,螺紋桿21上還螺接有分別抵在連接座26兩端的螺帽25,連接孔二23分別與前側壁11和左肋板13平行,連接孔三24與左肋板13垂直,左肋板13上設有一字形穿孔14,且穿孔14長度方向與前側壁11垂直,連接孔三24在左肋板13上的投影位于穿孔14上,砌塊為左右對稱結構,且對稱面位于中肋板上,且中肋板右側對應的本體1形成右澆筑腔3,右澆筑腔3上對稱設有螺紋桿21和連接座26,右肋板15上對稱設有穿孔14,且能利用左肋板13和右肋板15相互貼合對齊相鄰的兩個本體1,還包括連接筋4,且連接筋4依次穿過兩個穿孔14,并穿設到兩個本體1的左澆筑腔2和右澆筑腔3內,且連接筋4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本體1的連接孔三24上,且連接筋4兩端彎折固定。
進一步的,連接座26為三個鋼管焊接形成。左澆筑腔2和右澆筑腔3內一體澆筑有保溫材料。
安裝時,利用左肋板13和右肋板15相互貼合對齊相鄰的兩個本體1,將連接筋4依次穿過兩個穿孔14,并穿設到兩個本體1的左澆筑腔2和右澆筑腔3內,并使連接筋4兩端分別穿設在兩個本體1的連接孔三24上,且連接筋4兩端彎折固定,因此即可橫向固定兩個本體1,同理,利用連接孔二23與連接筋4配合可以上下連接本體1,由于一個本體1上具有兩個連接座26,因此即可依次固定本體1,而且由于連接座26可以沿著螺紋桿21調節,因此能避免本體1自身導致的誤差,能根據實際情況方便進行調節。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本體1、前側壁11、后側壁12、左肋板13、穿孔14、右肋板15、左澆筑腔2、螺紋桿21、連接孔一22、連接孔二23、連接孔三24、螺帽25、連接座26、右澆筑腔3、連接筋4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