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土木建筑用砌塊。
背景技術:
傳統的建筑工程材料多為粘土磚或者水泥空心磚,在砌筑墻體時,需要先在基礎上砌筑一層水泥砂漿,然后一次一塊地把砌塊依次逐層的砌放在砂漿上,同時還要在每塊砌塊的端壁抹上砂漿以聯結砌塊,在砌放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各層的水平,施工效率低,且施工質量不易保證,墻體承載力低,并且粘土磚的使用造成了大量土地資源和能源的浪費,不能滿足現代建筑低碳環保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的土木建筑用砌塊。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土木建筑用砌塊,包括砌塊本體,所述砌塊本體左側設有一凹槽,凹槽呈“T”型結構設置,所述砌塊本體右側設有一與凹槽相匹配的凸塊,凸塊呈“T”型結構設置,所述凸塊中間設有一插孔,該插孔呈垂直結構至上而下貫穿凸塊。
作為優選,所述砌塊本體中間設有一大型定位孔,大型定位孔為一大型盲孔,所述大型定位孔的底面上設有一小型定位孔,小型定位孔為一小型盲孔,所述大型定位孔為呈長方形結構設置,所述小型定位孔呈圓柱形結構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砌塊本體下端設有一與大型定位孔相匹配的大型定位塊,該大型定位塊下端設有一與小型定位孔相匹配的小型定位塊。
作為優選,所述大型定位塊與小型定位塊均由保溫材料制成,該保溫材料為發泡混凝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過大型定位塊與大型定位孔之間的相配連接,大大增加上下砌塊之間的牢固性和加強了墻壁的保溫性,通過凹槽和凸塊之間的相配連接,大大增加了左右砌塊之間的牢固性,也使砌塊具有定位找正的功能,降低了對工人技術的要求。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后的墻壁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土木建筑用砌塊,包括砌塊本體3,所述砌塊本體3左側設有一凹槽1,凹槽1呈“T”型結構設置,所述砌塊本體3右側設有一與凹槽1相匹配的凸塊5,凸塊5呈“T”型結構設置,所述凸塊5中間設有一插孔6,該插孔6呈垂直結構至上而下貫穿凸塊5。
本實施例中,所述砌塊本體3中間設有一大型定位孔2,大型定位孔2為一大型盲孔,所述大型定位孔2的底面上設有一小型定位孔4,小型定位孔4為一小型盲孔,所述大型定位孔2為呈長方形結構設置,所述小型定位孔4呈圓柱形結構設置;所述砌塊本體3下端設有一與大型定位孔2相匹配的大型定位塊7,該大型定位塊7下端設有一與小型定位孔4相匹配的小型定位塊8;所述大型定位塊7與小型定位塊8均由保溫材料制成,該保溫材料為發泡混凝土。
工作原理:左右拼接時,將一塊砌塊右側的凸塊至上而下放入另一端砌塊的凹槽內,上下拼接時,將一塊砌塊下端的大型定位塊至上而下插入下端相對應的另一端砌塊的大型定位孔內,大型定位塊下端的小型定位塊同樣的插入小型定位孔內,再順著凸塊上的插孔至上而下插入一鋼筋,將強上下砌塊之間的連接。
本具體實施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過大型定位塊與大型定位孔之間的相配連接,大大增加上下砌塊之間的牢固性和加強了墻壁的保溫性,通過凹槽和凸塊之間的相配連接,大大增加了左右砌塊之間的牢固性,也使砌塊具有定位找正的功能,降低了對工人技術的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