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領域,具體為外墻接茬處木模板支設結構。
背景技術:
工程支模體系中應用木膠板、竹膠板等木模作墻體模板,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外墻接茬處的加固一直是工程施工的關鍵部位。如果此部位加固措施不當,會帶來一系列的混凝土質量缺陷,嚴重影響工程觀感質量。近幾年也有不少改進措施應用到實際工程中,但不同程度出現一定的不足,例如:改進措施1,采用外墻上層模板下降50mm,下端固定木龍骨的措施,實踐操作中,采用此種方法加固,還會出現個別部位漏漿現象;改進措施2,外墻模板接茬處,下層模板頂部500mm配置定型模,在上層支模時下層500mm范圍內的模板不拆除,與上層模板通過豎向龍骨進行連接加固,這種措施效果較好,但操作起來比較繁瑣。
外墻混凝土接茬處模板加固不牢固、不嚴密,導致外墻混凝土接茬處墻體漏漿、爛根、錯臺等質量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外墻混凝土接茬處模板加固不牢固、不嚴密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外墻接茬處木模板支設結構。外墻接茬處木模板支設結構操作簡便,成本低,加固效果好,確保了外墻混凝土接茬處的混凝土施工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外墻接茬處木模板支設結構,包括混凝土墻體,混凝土墻體的兩側設有膠木模板,膠木模板外側設有支撐方木,其特征是距離接茬處300mm的混凝土墻體內預埋有預埋螺母,預埋螺桿連接在預埋螺母一端的螺紋孔中,絲桿穿過一側的膠木模板與預埋螺母另一端的螺紋孔連接并通過兩個螺母固定,對拉螺桿將混凝土墻體、兩塊膠木模板和支撐方木通過山形螺母和鋼管固定連接;所述預埋螺母由螺母和圓臺形螺母帽組成,螺母帽套在螺母外周且與螺母呈過盈配合,所述螺母帽的頂面外徑是26mm,底面外徑是40mm,高度是60 mm;螺桿的直徑是14mm,長度是70mm。
本實用新型施工方便,省工省時,避免了接茬處混凝土外觀漏漿、錯臺、爛根等缺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螺母帽的外形圖。
圖4是圖3的軸向剖面圖。
圖5是螺母帽的使用狀態圖。
圖中,1、左膠木模板,2、支撐方木,3、螺母,4、絲桿,5、鋼管,6、對拉螺桿,7、山形螺母,8、預埋螺桿,9、右膠木模板,10、預埋螺母,11、螺母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圖1所示,外墻接茬處木模板支設結構,包括混凝土墻體,混凝土墻體的兩側設有左膠木模板1和右膠木模板9,左膠木模板1和右膠木模板9的外側均設有支撐方木2,其特征是距離接茬處300mm的混凝土墻體內預埋有預埋螺母10,預埋螺桿8連接在預埋螺母10一端的螺紋孔中,絲桿4穿過左膠木模板1與預埋螺母10另一端的螺紋孔連接并通過兩個螺母3固定;位于預埋螺母10的下方位置,對拉螺桿6將混凝土墻體、左膠木模板1、右膠木模板9和支撐方木2通過兩端的山形螺母7和鋼管5固定連接在一起;
圖3、圖4所示,所述預埋螺母10由螺母3和圓臺形螺母帽11組成,螺母帽11套在螺母3外周且與螺母呈過盈配合,所述螺母帽的頂面外徑是26mm,底面外徑是40mm,高度是60 mm;預埋螺桿8的直徑是14mm,長度是70mm。
實施例2: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是預埋螺桿連接在預埋螺母一端的螺紋孔中,絲桿穿過左膠木模板與預埋螺母另一端的螺紋孔連接并通過鋼管和山形螺母固定,位于預埋螺母上方位置處,有兩個對拉螺桿將混凝土墻體、左膠木模板1、右膠木模板9和支撐方木2通過兩端的山形螺母7和鋼管5固定連接在一起;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