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預制剪力墻。
技術背景
框剪結構、框架剪力墻筒體結構或者剪力墻技術是當代高層建筑設計普遍采用的結構形式,這些結構是在結構中布置一定數量的剪力墻,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足夠數量的剪力墻使建筑本身擁有相當大的剛度。目前,常用的預制剪力墻是鋼板剪力墻,這種結構存在如下缺點:1、剪力墻用鋼量較大、從而導致工程造價高;2、剪力墻面外剛度小,容易產生面外屈曲;3、剪力墻上鋼板兩側的混凝土不能形成一個整體,因此,結構的整體性不高,可能會造成混凝土的局部脫落現象;4、防火性能差,在火災中容易喪失承載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預制剪力墻,要解決傳統的鋼板剪力墻用鋼量較大,工程造價高,防火性能差以及剪力墻的整體性較差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預制剪力墻,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剪力墻包括有交叉鋼筋網片墻芯,設置在交叉鋼筋網片墻芯兩側的鋼筋網片,連接在兩側的鋼筋網片之間的連接件以及澆筑在交叉鋼筋網片墻芯和鋼筋網片外的墻板混凝土。
優選的,所述連接件為抗剪栓鋼筋或者普通鋼筋;所述連接件沿墻體厚度方向、連接在兩側的鋼筋網片之間。
優選的,所述交叉鋼筋網片墻芯沿預制剪力墻的對角線布置。
優選的,所述預制剪力墻四周側面、垂直于側面方向還設有與框架構件上設置的連接板一連接的連接板二。
優選的,所述連接板一與連接板二之間的連接為疊合焊接和/或通過連接螺栓栓接。
優選的,所述預制剪力墻上靠近邊緣位置、沿墻體厚度方向開有螺栓孔,所述框架構件上設置的連接板一通過螺栓連接在預制剪力墻面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的剪力墻的墻芯制成交叉鋼筋網片墻芯,這種設計方式相比矩形鋼板墻芯節省了用鋼量,不僅減輕了剪力墻整體質量,還降低成本,較傳統的鋼板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制作簡便、施工簡化,便于吊裝。
2、本實用新型中的交叉鋼筋網片墻芯集中在主要拉壓應力區,可以有效提升板的抗剪承載力、延性,并且可以有效傳遞鋼板所承受的剪力到混凝土板,提升抗剪能力。
3、本實用新型中的交叉鋼筋網片墻芯兩側的混凝土板形成一個整體,約束鋼板,避免鋼板提前屈曲,也不存在混凝土局部脫落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正面結構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上設連接板二的一種實施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與框架構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A-A的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1―鋼筋網片、2―墻板混凝土、3―交叉鋼筋網片墻芯、4―連接件、5―連接螺栓、6―框架構件、7―連接板一、8―連接板二。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這種預制剪力墻,所述預制剪力墻包括有交叉鋼筋網片墻芯3,設置在交叉鋼筋網片墻芯3兩側的鋼筋網片1,連接在交叉鋼筋網片墻芯3與鋼筋網片1之間的連接件4以及澆筑在交叉鋼筋網片墻芯3和鋼筋網片1外的墻板混凝土2。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件4為抗剪栓鋼筋或者普通鋼筋;所述連接件4沿墻體厚度方向、連接在兩側的鋼筋網片1之間。
本實施例中,所述交叉鋼筋網片墻芯3沿預制剪力墻的對角線布置。
本實施例中,所述預制剪力墻四周側面、垂直于側面方向還設有與框架構件6上設置的連接板一7連接的連接板二8。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板一7與連接板二8之間通過連接螺栓5栓接。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板一7與連接板二8之間的連接還可以為疊合焊接。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預制剪力墻上靠近邊緣位置、沿墻體厚度方向還可以開有螺栓孔,所述框架構件6上設置的連接板一7通過螺栓直接連接在預制剪力墻面上。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實用新型構思的實現形式的列舉,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于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涵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實用新型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