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的鋼筋,具體涉及一種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帶肋鋼筋具有貫通的縱肋以及設置在兩根貫通的縱肋之間的月牙形橫肋。采用上述帶肋鋼筋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受荷狀態時,鋼筋表面與混凝土粘結的薄弱點集中在通長的縱肋上,鋼筋混凝土構件的破壞也多從縱肋處開始發生。而造成鋼筋混凝土構件破損的鋼筋混凝土裂縫的寬度與混凝土和鋼筋之間的粘結力有關,粘結力越大,混凝土裂縫的寬度越小。因此,普通的帶肋鋼筋需要很多構造措施才能實現對鋼筋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間斷式縱肋,進而與混凝土之間具有較好的粘結力的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包括:
鋼筋主體,沿所述鋼筋主體的軸向間隔分布有多根橫肋;
所述橫肋的末端間隙位置設有縱肋,所述縱肋沿所述鋼筋主體的長度方向延伸,且相鄰的所述縱肋間隔分布。
可選地,相鄰的所述縱肋之間沿所述鋼筋主體的徑向錯開一設定角度。
可選地,相鄰的所述縱肋之間沿所述鋼筋主體的徑向錯開90度。
可選地,相鄰的所述縱肋之間沿所述鋼筋主體的徑向錯開60度。
可選地,所述橫肋相互平行且等間隔設置。
可選地,所述橫肋相對于所述鋼筋主體的軸線呈傾斜設置。
可選地,所述橫肋與所述鋼筋主體的軸線形成的傾斜角大于等于70度且小于90度。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使用間斷式縱肋來代替傳統的貫通式縱肋,進而通過這種間斷式縱肋構成的非貫通式結構來避免鋼筋混凝土構件中鋼筋與混凝土之間形成通長的粘結力薄弱點,從而減小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的縱肋處出現鋼筋混凝土裂縫的可能性;此外,相鄰的縱肋沿鋼筋主體的徑向錯開一設定角度,如此,在相鄰的縱肋交錯設置的同時,多根橫肋形成的橫肋組也交錯設置,進而使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分布更為均勻,更加有利于對鋼筋混凝土構件中鋼筋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一種實施例的平面視圖一。
圖2是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一種實施例的平面視圖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二種實施例的平面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二種實施例的橫截面的放大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三種實施例的平面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三種實施例的橫截面的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包括鋼筋主體,沿鋼筋主體的軸向間隔分布有多根橫肋;橫肋的末端間隙位置設有縱肋,縱肋沿鋼筋主體的軸向延伸,且相鄰的縱肋間隔分布。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相鄰的縱肋之間沿鋼筋主體的徑向錯開一設定角度。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相鄰的縱肋之間沿鋼筋主體的徑向錯開90度。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相鄰的縱肋之間沿鋼筋主體的徑向錯開60度。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橫肋相互平行且等間隔設置。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橫肋相對于鋼筋主體的軸線呈傾斜設置。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橫肋與所述鋼筋主體的軸線形成的傾斜角大于等于70度且小于90度。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相鄰的縱肋之間沿鋼筋主體的徑向相互錯開,其錯開角度按一設定角度差遞增。
以下實施例以兩列縱肋組20為例,對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作更為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一:
參考圖1和圖2,其中圖1出示了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一種實施例的平面視圖一,圖2出示了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一種實施例的平面視圖二。由圖1和圖2可知,本實施例的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主要包括鋼筋主體10以及凸設在鋼筋主體10的表面且按設計要求分布的縱肋21和橫肋30。
圖1和圖2通過不同視角展現了本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的鋼筋主體10表面縱肋21和橫肋30的分布方式。具體地,鋼筋主體10表面設有兩列縱肋組20,該兩列縱肋組20沿鋼筋主體10的軸向設置,并且在鋼筋主體10的表面對稱布置;而每一列縱肋組20都由多根沿鋼筋主體10的軸向延伸且間隔設置的縱肋21組成。上述兩列由多根縱肋21組成的縱肋組20將鋼筋主體10的表面分隔成兩個區域,橫肋30即位于這兩個區域內;具體來說,兩列縱肋組20中的縱肋21一一對應布置,其中每一對相互對應的縱肋21之間都設置沿鋼筋主體10的軸向間隔布置的多根橫肋30。如此,將傳統的帶肋鋼筋上的貫通型縱肋改進成為由多根縱肋21組成的間隔式縱肋組20,避免因貫通型的縱肋而在鋼筋混凝土構件中鋼筋與混凝土的結合處出現貫通的粘結力薄弱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綜合粘結力。
再次參照圖1和圖2可知,本實施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中兩列縱肋組20中相互對應的兩根縱肋21同一側端部的連線與鋼筋主體10軸線之間形成的傾斜角E、同斜向設置的橫肋30與鋼筋主體10軸線之間形成的傾斜角D一致;優選地,斜向設置的橫肋30與鋼筋主體10的軸線形成的傾斜角D應大于等于70度且小于90度;在傾斜角D和傾斜角E一致的基礎上,相互對應的兩根縱肋21之間具有位于其同一側的兩個端部之間的橫肋30。為了保證本實施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均勻配置,橫肋30在鋼筋主體10的軸向等間隔布置;由于鋼筋主體10軸向相鄰的兩對相互對應的縱肋21分別具有位于側部的兩個端部之間的的橫肋30,那么在鋼筋主體10的軸向相鄰的兩根縱肋21之間的間距應與在鋼筋主體10的軸向等間隔布置的橫肋30之間的間距一致。
此外,在圖1和圖2中每一對相互對應的兩根縱肋21之間都設置相同數量的橫肋30,并且縱肋21兩側不同的區域內的縱肋21一一對應布置。
實施例2:
本實施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也包括鋼筋主體10以及凸設在鋼筋主體10表面且按設計要求分布的縱肋組20和橫肋30,縱肋組20也由多根縱肋21組成;而且縱肋組20與橫肋30在鋼筋主體10表面的布置方式與實施例一中一致。
具體參考圖3和圖4,其中圖3出示了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二種實施例的平面視圖,圖4出示了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二種實施例的橫截面的放大視圖。在本實施例中,鋼筋主體10的表面沿鋼筋主體10的軸向劃分為多個表面分段110,每個表面分段110的長度范圍內都包括相互對應的兩根縱肋21以及設置在該兩根縱肋21之間的橫肋30;相鄰兩個表面分段110內的縱肋21和橫肋30沿鋼筋主體10的徑向錯開一設定角度,該設定角度為90度;也就是說,原本處于同一縱肋組20的相鄰兩根縱肋21沿鋼筋主體的徑向錯開了90度。如此,在鋼筋主體10的表面的兩列縱肋組20轉變為四列具有更大的縱肋20之間間距的縱肋組20,而且位于相互對應的兩根縱肋20之間的橫肋30也一組一組交錯布置。
實施例3:
本實施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也包括鋼筋主體10以及凸設在鋼筋主體10表面且按設計要求分布的縱肋組20和橫肋30,縱肋組20也由多根縱肋21組成;而且縱肋組20與橫肋30在鋼筋主體10表面的布置方式與實施例一中一致。
具體參考圖5和圖6,圖5出示了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三種實施例的平面視圖,圖6出示了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第三種實施例的橫截面的放大視圖。與實施例2一樣,鋼筋主體10的表面沿鋼筋主體10的軸向劃分為多個表面分段110,每個表面分段110的長度范圍內都包括相互對應的兩根縱肋21以及設置在該兩根縱肋21之間的橫肋30;相鄰兩個表面分段110內的縱肋21和橫肋30沿鋼筋主體10的徑向錯開一設定角度,該設定角度為60度;也就是說,原本處于同一縱肋組20以連續三根縱肋21為一組,該組中后一根縱肋21與前一根縱肋21沿鋼筋主體的徑向錯開了60度。如此,在鋼筋主體10的表面的兩列縱肋組20轉變為六列具有更大的縱肋20之間間距的縱肋組20,而且位于相互對應的兩根縱肋20之間的橫肋30也一組一組交錯布置。
當然,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不僅僅局限于以上實施例,設計人員可使鋼筋主體10表面相鄰的兩個表面分段110在鋼筋主體10的徑向以任意角度交錯設置。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間斷式縱肋帶肋鋼筋使用間斷式縱肋來代替傳統的貫通式縱肋,通過縱肋之間的間距來避免鋼筋混凝土構件中鋼筋與混凝土之間形成通長的粘結力薄弱點,進而減小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的縱肋處出現鋼筋混凝土裂縫的可能性;此外,相鄰的縱肋沿鋼筋主體的徑向錯開一設定角度,如此,在相鄰的縱肋交錯設置的同時,多根橫肋形成的橫肋組也交錯設置,進而使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分布更為均勻,更加有利于對鋼筋混凝土構件中鋼筋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以上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方式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