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指一種煙囪筒身的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設備。
背景技術:
建筑工程施工領域內,煙囪筒身等類似的建筑物的施工一直是難度較大的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由于高度的原因,經常會遇到一些安全隱患,另外,過高的施工高度,使得煙囪上層和底部的同心度也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證。最重要的是,常規的施工方法很難做到筒壁表面光滑干凈,影響外觀,并且對后續的使用清理造成很大的麻煩。因此,提供一種能夠克服上述問題的煙囪施工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煙囪筒身的施工設備。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煙囪筒身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筒壁坡度和半徑的不同準備合適的調節模板;
2、在調節模板貼緊筒壁面刷脫模劑;
3、將配置調節模板用螺栓與模板緊固在一起;
4、模板上穿兩個螺栓孔,放置加固穿墻對拉螺栓;
5、對拉螺栓外套PVC套管,對拉螺栓的兩端頭安裝特制的橡皮墊;
6、在模板縫之間加海綿條;
7、將準備好的模板吊裝在平臺鋼梁上;
8、模板外側沿豎向每1.5m設置3根緊固鋼筋,橫向每600mm設置環向鋼筋圍棱;
9、下層模板下端口設置塑料布放置流漿污染筒壁;
10、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水灰比小于0.5;
11、振搗使混凝土均勻均勻分布在模板內腔;
12、等待混凝土凝固完畢,拆卸模板并對拉螺栓;
13、將拆模后的螺栓孔用高于筒壁砼強度一級的沙漿封堵嚴實,表面收光,使顏色與筒壁保持一致;
14、用水養護筒壁7晝夜即可。
一種煙囪筒身的施工設備,由激光鉛直儀、施工電梯、輻射梁、千斤頂、鋼圍圈、支撐鋼管、鋼筋懸索、模板、對拉螺栓、鋼筋圍棱、吊架腳手板、安全網、筒壁、施工塔、承重架組成,其中,激光鉛直儀設置在施工塔底部中心;施工電梯設置在施工塔上;承重架設置在施工塔與施工筒身平齊處;輻射梁均勻的成放射狀分布在以承重架為中心的圓直徑方向,輻射梁一端連接承重架,一端連接支撐鋼管;支撐鋼管設置在筒壁內部;千斤頂設置在支撐鋼管上;鋼圍圈均勻的分布在以承重架為中心的同心圓上,最外側鋼圍圈與支撐鋼管連接,其他鋼圍圈在于輻射梁交匯處固定連接;鋼筋懸索一端連接承重架,一端連接鋼圍圈和輻射梁交接處;模板以及吊架腳手板連接在輻射梁上;吊架腳手板外側設置安全網;模板外側設置有鋼筋圍棱;內模板和外模板設置有對拉螺栓。
進一步的,所述鋼圍圈最少有五道。
進一步的,所述輻射梁數量為偶數,且至少為16道。
進一步的,所述鋼筋圍棱數量為每塊模板至少三道,且每道之間距離小于50cm。
進一步的,所述調節模板為易于加工的不同坡度的塑料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嚴謹的施工步驟,保證了施工過程中的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質量,整套施工設備為施工過程提供了基礎保障,能夠有效的保證施工過程中煙囪的同心度,以及確保煙囪筒身達到清水砼的效果,為后序的使用過程中的維修保養提供了便利,且本實用新型涉及巧妙,結構簡單,便于推廣,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輻射梁,千斤頂以及鋼圍圈分布示意圖。
圖中:1、激光鉛直儀,2、施工電梯,3、輻射梁,4、千斤頂,5、鋼圍圈,6、支撐鋼管,7、鋼筋懸索,8、模板,9、對拉螺栓,10、鋼筋圍棱,11、吊架腳手板,12、安全網,13、筒壁,14、施工塔,15、承重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2,一種煙囪筒身的施工設備,由激光鉛直儀、施工電梯、輻射梁、千斤頂、鋼圍圈、支撐鋼管、鋼筋懸索、模板、對拉螺栓、鋼筋圍棱、吊架腳手板、安全網、筒壁、施工塔、承重架組成,其中,激光鉛直儀設置在施工塔底部中心;施工電梯設置在施工塔上;承重架設置在施工塔與施工筒身平齊處;輻射梁均勻的成放射狀分布在以承重架為中心的圓直徑方向,輻射梁一端連接承重架,一端連接支撐鋼管;支撐鋼管設置在筒壁內部;千斤頂設置在支撐鋼管上;鋼圍圈均勻的分布在以承重架為中心的同心圓上,最外側鋼圍圈與支撐鋼管連接,其他鋼圍圈在于輻射梁交匯處固定連接;鋼筋懸索一端連接承重架,一端連接鋼圍圈和輻射梁交接處;模板以及吊架腳手板連接在輻射梁上;吊架腳手板外側設置安全網;模板外側設置有鋼筋圍棱;內模板和外模板設置有對拉螺栓。
一種煙囪筒身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筒壁坡度和半徑的不同準備合適的調節模板;
2、在調節模板貼緊筒壁面刷脫模劑;
3、將配置調節模板用螺栓與模板緊固在一起;
4、模板上穿兩個螺栓孔,放置加固穿墻對拉螺栓;
5、對拉螺栓外套PVC套管,對拉螺栓的兩端頭安裝特制的橡皮墊;
6、在模板縫之間加海綿條;
7、將準備好的模板吊裝在平臺鋼梁上;
8、模板外側沿豎向每1.5m設置3根緊固鋼筋,橫向每600mm設置環向鋼筋圍棱;
9、下層模板下端口設置塑料布放置流漿污染筒壁;
10、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水灰比小于0.5;
11、振搗使混凝土均勻均勻分布在模板內腔;
12、等待混凝土凝固完畢,拆卸模板并對拉螺栓;
13、將拆模后的螺栓孔用高于筒壁砼強度一級的沙漿封堵嚴實,表面收光,使顏色與筒壁保持一致;
14、用水養護筒壁7晝夜即可。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具體實施方式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說明而非限制,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實質內容的情況下做進一步變換,而所有這些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