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停車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升降停車平臺。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汽車保有量也逐年增加。汽車的增加對公共設施與公共交通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汽車的數量導致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交通擁堵和很難找到停車位的問題。
很難找到停車位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城市用地緊張,停車位稀缺;另一個是停車都靠人工,即使有空閑車位也需要花時間去尋找。
為了針對上述兩個問題導致的很難找到停車位的結果,現在市面上有廠家研究出了立體停車設備。立體停車設備大致可分為升降橫移式、垂直循環式、巷道堆垛式和簡易升降式。
巷道堆垛式立體停車設備主要是依靠升降停車平臺將汽車送入立體車庫實現的。現在市面上用于巷道堆垛式立體停車設備的升降停車平臺主要是依靠一個可以垂直升降平臺來實現的,并且地面時還有使得升降平臺可以橫向移動的軌道。通過上個結構我們很明顯可以發現升降平臺進行存車取車的話會需要車主等候較長時間,比較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升降停車平臺,可同時存取多輛車,使得存取車快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升降停車平臺,包括設置在立體停車設備的兩個立體存車庫之間的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包括若干豎架組,所述豎架組皆通過升降機構連接有載車機構,使得載車機構可以相對于豎架組上下滑動;所述每個豎架組所在位置都與兩個立體存車庫的一列存車位的位置一一對應;所述豎架組皆包括四個豎架,所述升降裝置包括螺桿、螺母和驅動機構,所述每個豎架上皆活動連接有螺桿,使得螺桿可以旋轉,所述螺桿上套有螺母,所述螺母共同連接有載車機構,所述螺桿還連接有可以驅動螺桿旋轉的驅動機構;所述載車機構還連接有存取機構,所述載車機構用于載車,所述存取機構可將汽車從載車機構上移入存車庫或從存車庫將汽車移到載車機構上。
具體地,所述支撐框架包括一排豎架和與一排豎架平行的二排豎架,所述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皆包括若干豎架,所述一排豎架中的豎架和二排豎架中的豎架的數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對應,上述豎架組的四個豎架為一排豎架中相鄰的兩個豎架和與其對應的二排豎架中的兩個豎架構成,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之間的空間形成了立體停車設備的進出車通道。
具體地,所述存取機構包括載車板和驅動裝置,所述載車板包括由上到下設置的主板和副板,所述主板和副板之間還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升降機,所述副板底部固定有直線軸承,所述載車機構上設有光軸,上述直線軸承套在光軸上,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有載車板,并驅動載車板在光軸方向來回移動。
具體地于,所述載車機構包括兩個橫梁和固定連接在橫梁之間的載車臺,所述載車臺設有凹槽,所述光軸設置在凹槽內,所述主板、副板的結構和尺寸與凹槽的結構尺寸契合,所述橫梁與螺母連接。
更具體地,所述橫梁上遠離載車臺的一側設有斜板,便于汽車往載車機構上上下行駛。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以實現多個載車機構同時工作,實現了同時存取多輛汽車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中,支撐框架的結構的設置使得存在一個進出車通道,不需要浪費停車位作為進出口點,而且由于有一個進出車通道減少了同時存取多輛車可能會造成的擁堵現象的發生。
本實用新型效果突出,適合大規模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支撐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為存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立體停車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載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如下所示:1-豎架,2-立體存車庫,3-進出車通道,4-螺桿,5-螺母,6-橫梁,7-載車臺,8-直線軸承,9-主板,10-副板,11-升降機,12-光軸,13-斜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升降停車平臺,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本實施例中,把x軸方向設定為左右方向,把y軸方向設定為前后方向,把z軸方向設定為上下方向。
如圖1~3所示,一種升降停車平臺,包括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包括一排豎架、二排豎架。所述一排豎架包括若干豎架1,所述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的豎架數量相同,且一排豎架中的豎架與二排豎架中的豎架位置一一對應。所述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中的豎架皆在x軸方向對齊排列。所述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皆固定在地基上,使得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的位置穩固。
上述支撐框架應該設置在立體車庫的兩個立體存車庫2之間,所述立體車庫的兩個立體存車庫皆為常規的,被分割為方格的立方體結構,每個方格即為放置汽車的存車點。立體車庫的結構為常規結構,不做過于詳細的描述。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一排豎架中豎架的數量,使得任意兩個相鄰的豎架之間的空間應正對立體車庫中z軸方向的一列方格。
所述一排豎架上豎架所在的直線與二排豎架上豎架所在的直線平行。所述一排豎架中任意相鄰的兩個豎架和與其對應的二排豎架中的兩個豎架構成一個豎架組,所述每個豎架組皆通過升降機構連接有載車機構。所述載車機構連接有存取機構,使得可以通過存取機構將汽車存放入存車庫。所述汽車登上載車機構,然后升降機構將汽車升至合適的位置,然后存取機構將汽車放入存車庫。
所述載車機構包括兩個橫梁6、固定設置在兩個橫梁之間的載車臺7。所述載車臺中部設有在y軸方向貫穿載車平臺的凹槽,所述凹槽內固定有至少三根以上的相互平行的光軸12,所述光軸上皆套有直線軸承8。
所述存取機構包括載車板和驅動裝置,所述載車板包括主板9、副板10和設置在主板和副板之間的升降機11。上述主板位于副板上方。上述載車板還包括副板底部固定的套在光軸上的直線軸承。所述主板和副板的結構與載車平臺的凹槽的結構、尺寸契合。所述載車板與驅動裝置連接,使得載車板可以在y軸上來回運動,所述直線軸承和光軸的存在起到了限位導航作用,確保載車板在直線上運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裝置可以為液壓推桿。
所述載車機構的橫梁通過升降機構與支撐框架連接,使得載車機構也可以在z軸方向運動。
值得特別說明的是,所述升降機構為絲桿傳動機構。所述升降機構包括螺桿4、螺母5和驅動機構。由于本實施例是要實現對載車板上的汽車的升降,因此考慮到載重和強度的問題,上述螺桿和螺母的尺寸和材質皆根據實際測試效果做出調整即可。
所述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中的最外側的兩個豎架上皆活動連接有一個螺桿,而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中位于最外側的兩個豎架之間的其他豎架上皆活動連接有兩個螺桿。所述每個螺桿上都套有螺母。橫梁是固定連接在螺母上的。上述結構設計的意義是在于,由于位于中間的豎架必然屬于兩個豎架組,因此必須要設計兩個螺桿來保證任意一個豎架組都可以通過升降機構連接有載車機構。一排豎架和二排所述螺桿上套有軸承,所述軸承固定在豎架上,便于螺桿的轉動,所述螺桿還連接有可以帶動螺桿轉動的驅動機構。
一組豎架中的一排豎架的兩個豎架和二排豎架的兩個豎架的上方和下方皆固定有軸承,所述螺桿設置在上述軸承內,所述螺桿上皆套有螺母。一個豎架組中一排豎架中的一個豎架上的螺母和與其對應的二排豎架的中的一個豎架上的螺母共同固定有載車機構中的一個橫梁,上述豎架組中一排豎架的另一個豎架上的螺母和與其對應的二排豎架的另一個豎架上的螺母共同固定有上述載車機構中的另一個橫梁。
值得特別強調的是,所述橫梁包括橫梁主體和設置在橫梁主體上遠離載車臺一側的斜板13,所述斜板的長度小于橫梁,使得斜板可以位于一排豎架的豎架和與其對應的二排豎架的豎架之間,便于汽車行駛上載車臺。
本實施例中,所述x軸方形為左右方向,y軸方向為前后方向,除此之外,所述x軸方向可以為水平面上的任意方向,所述y軸方向為在水平面上垂直于x軸方向的方向。
在此,將本實施例與現有技術做出對比來展現本實施例的優點:我們經常可以見到的巷道堆垛式立體停車設備包括了兩個方格形的立體存車庫和設置在兩個方格形的立體存車庫之間的升降停車平臺。在現有技術中,存車庫必須留出兩個空位來作為進車口和出車口。而升降停車平臺所在的空地上設置了大量的軌道來幫助升降平臺在水平面上的運動,使得汽車必須在存車庫留出的空位來進出。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現有技術存在的最明顯的兩個缺點就是,第一,浪費了兩個停車位;第二,一個進車口、一個出車口和一個升降平臺使得每次存取車的等待時間都很長。
而根據本實施例的結構,我們可以發現,由于地面不再設有幫助升降平臺運動的軌道,而且由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組成的支撐框架結構使得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之間留有了可以供汽車通過進出車通道3,不需要浪費存車庫的車位來作為進車口和出車口。最重要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升降停車平臺的結構可同時實現多個汽車的存取,并且配合了一排豎架和二排豎架之間的進出車通道使用,可同時多輛車進入進出車通道內和出進出車通道。即減少了存取車時間,又能夠不浪費存車庫的存車位。
本實施例使用時,將車開入進出車通道,開到要存車的存車位對應的豎架組前方,然后開上其連接的載車臺上,載車臺上升到存車位所在高度,然后啟動存取機構,存取機構的升降機啟動升起,使得主板抵住汽車底盤,然后起到存取機構的驅動裝置,在驅動裝置的作用下,副板開始帶動整個載車板相對于載車臺滑動直至將汽車送入存車位內,然后升降機降落使得主板與汽車底盤分離,在存取機構的驅動裝置的作用下,副板帶動整個載車板滑回即可。當然取車的的方法對照上述的存車方法便可直接的推斷出來,不做詳細描述。
當然如果要同時存取多輛車,多輛車開入進出車通道,并到對應的載車機構上就可以實現多個汽車同時存取的功能。
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結構設計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實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實用新型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