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施工工地運輸混凝土的運輸工具,具體涉及一種帶攪拌的混凝土運輸助力斗車。
背景技術:
混凝土、砂漿等濕拌物料在廠內或施工現場進行少量取樣、運輸一般采用人力斗車或翻斗車,而人力斗車具有設備結構簡單、綜合投資少、作業費用低等優勢,在施工現場采用人力斗車運輸混凝土、砂漿等濕拌物料,是較為經濟的一種運輸方式,已成為混凝土、砂漿生產企業和施工單位的共識。
一般的人力斗車,結構過于簡單,且僅依靠工人的推拉進行移動,存在以下3個技術問題:
第一、當施工現場或料廠地形稍復雜,且移動距離偏遠時,僅依靠工人推拉行走的人力斗車的移動效率較低,且會極大的耗費工人的體力,不利于其連續作業;
第二、混凝土或砂漿等濕拌物料經長距離運輸振動后,會發生骨料沉底、表面泛漿、離析泌水等問題,從而造成物料不均勻、不合格、不具有代表性,需要工人將物料倒至地面重新拌至均勻再進行試驗、成型或澆搗施工,費事費力;
第三、卸料時,目前斗車沒有卸料口,無法進行定向卸料,直接傾倒必然經常造成物料撒落地面,浪費物料而且影響場地衛生,因此需要工人使用鐵鏟把車內物料一點點鏟出來,效率低下。
因此,如何進一步優化現有技術中人力斗車的結構,提高人力斗車的運載能力和便捷性,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動助行、電動攪拌、定向出料的混凝土運輸助力斗車。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方案如下:
帶攪拌的混凝土運輸助力斗車,包括車架、兩個車輪、車架兩邊的支腳和車架后面板的兩個推手,還包括底板、攪拌電機、攪拌從動輪、螺旋攪拌送料輥、出料弧板、閘門、行走電機、行走從動輪、電池和控制面板,所述底板連接在兩邊的支腳和車架底面,攪拌電機和行走電機安裝在底板上,攪拌電機通過皮帶連接攪拌從動輪,攪拌從動輪同軸帶動螺旋攪拌送料輥,螺旋攪拌送料輥位于車架內部,車架的前面板下方設有出料口和出料弧板,前面板上設有閘門;行走電機通過皮帶連接行走從動輪,行走從動輪安裝于其中一個車輪;車架的后面板安裝電池和控制面板,控制面板連接電池、攪拌電機和行走電機。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
第一、通過行走電機帶動斗車,大大降低工人的體力勞動強度,工人只需通過控制面板開啟行走電機,然后通過推手控制前行方向即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通過攪拌電機帶動螺旋攪拌送料輥,自動攪拌物料,混凝土或砂漿等濕拌物料經長距離運輸或長時間靜置,也不會發生骨料沉底、表面泛漿、離析泌水等問題,物料運到目的地,即可馬上進行試驗、成型或澆搗施工。
第三、卸料時,打開閘門,物料即可通過車架前面板的出料口和出料弧板定向卸料,而且螺旋攪拌送料輥的轉動可以加速物料排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帶攪拌的混凝土運輸助力斗車的立體圖。
圖2是圖1另一角度的立體圖(隱藏了電池和控制面板)。
圖3是圖1再一角度的立體圖(隱藏了電池和控制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3所示的帶攪拌的混凝土運輸助力斗車,包括車架1、兩個車輪2、車架1兩邊的支腳3和車架1后面板4的兩個推手5,還包括底板6、攪拌電機7、攪拌從動輪8、螺旋攪拌送料輥9、出料弧板10、閘門11、行走電機12、行走從動輪13、電池14和控制面板15,底板6連接在兩邊的支腳3和車架1底面,攪拌電機7和行走電機12安裝在底板6上,攪拌電機7通過皮帶連接攪拌從動輪8,攪拌從動輪8同軸帶動螺旋攪拌送料輥9,螺旋攪拌送料輥9位于車架1內部,車架1的前面板17下方設有出料口16和出料弧板10,前面板17上設有閘門11;行走電機12通過皮帶連接行走從動輪13,行走從動輪13安裝于其中一個車輪;車架1的后面板4安裝電池14和控制面板15,控制面板15連接電池14、攪拌電機7和行走電機12。
上述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內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