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建筑物樓地面隔熱隔聲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具有隔熱隔聲功能的建筑樓地面及其施工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工作、居住的舒適性需求越來越高,尤以建筑聲環境、室內環境溫度兩方面最為突出。隨著國家對建筑節能的一步步加強,目前建筑物外圍結構體系已經基本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但是對于建筑物內部的隔熱隔聲工作就顯得比較薄弱。
對于建筑物內部的梁和柱的部位,由于自身厚度較大,均能起到良好的隔聲和隔熱效果,因此,樓地面的隔聲隔熱技術關鍵在于解決樓板的隔聲隔熱。
現階段出現樓地面隔聲隔熱措施也比較多,主要分為兩種:一種設置在樓地面的結構層、墻面與找平層、裝飾面層之間,另外一種是利用建筑室內裝修時結合吊頂進行隔聲隔熱處理。
然而,上述兩種方法均是在建筑主體結構澆筑好后進行處理,一方面容易照成偷工減料,另一方面,整體施工周期被延長,施工管理成本增加。另外,若建筑室內裝修時再對地面進行隔聲隔熱處理,自身只對隔熱受益較大,對隔聲受益很小。而為了擁有較好的聲環境, 宜進行吊頂并在吊頂上集成隔聲措施,對于本無吊頂意愿的裝修戶增加了裝修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隔熱隔聲功能的建筑樓地面及其施工結構,能夠解決樓地面隔聲隔熱的薄弱環節—樓板的隔聲隔熱,且便于后期的裝修施工,后期裝修自由度增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具有隔熱隔聲功能的建筑樓地面,其關鍵在于:包括混凝土結構樓板、設置在該混凝土結構樓板下表面的隔熱隔聲材料層、以及設置在所述凝土結構樓板上的找平層或裝飾面層,所述混凝土結構樓板與隔熱隔聲材料層之間通過澆筑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粘接力粘接固定。
混凝土結構樓板也就是混凝土澆筑的樓地面,能夠增加層結構之間的粘結效果,減少界面應力;隔熱隔聲材料層粘接在樓板底部,用于實現樓地面隔聲隔熱的薄弱環節—樓板的隔聲隔熱;找平層也就是將普通用的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在混凝土結構樓板表面進行找平,使地面平整;裝飾面層即住戶根據自己喜好與需要進行房屋裝修后形成的地磚層或地板等。混凝土結構樓板與隔熱隔聲材料層之間通過澆筑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粘接力粘接固定,不再需要脫模劑的涂抹,減少了單獨施工或者搭載施工隔聲隔熱材料的工藝順序,一方面減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降低整體施工周期,降低施工管理成本。
進一步的,在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前提下,結合隔熱隔聲材料層的強度,從而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所述混凝土結構樓板的厚度為6~32cm。
進一步的,為了保證良好的隔熱隔聲效果,使建筑聲環境達到人體舒適度以內,所述隔熱隔聲材料層的厚度為1mm~3cm。
進一步的,所述找平層或裝飾面層的厚度為3~6cm。
進一步的,結合上述的具有隔熱隔聲功能的建筑樓地面的結構,本方案還提出了一種該樓地面的施工結構,該結構包括由結構柱與結構梁構成的建筑承重主框架以及填充在相鄰結構柱之間構成分戶墻的砌體,在所述建筑承重主框架上設置有隔熱隔聲材料層,在所述隔熱隔聲材料層上澆筑有混凝土結構樓板,在所述凝土結構樓板上設置有找平層或裝飾面層。
進一步的,為了保證良好的隔熱隔聲效果,使建筑聲環境達到人體舒適度以內,所述隔熱隔聲材料層的厚度為1mm~3cm。
進一步的,所述結構柱、結構梁、混凝土結構樓板在澆注模板支護完畢并鋪設所述隔熱隔聲材料層后一體澆筑成型。
通過上述方式,減少了單獨施工或者搭載施工隔聲隔熱材料的工藝順序,不再需要脫模劑的涂抹、噴涂,一方面減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縮短了整體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管理成本。
采用上述使用結構,在建筑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施工作業時,當模板支護完畢后,在混凝土樓板對應的部位的模板上鋪設隔聲隔熱材料,梁和柱的部位按常規處理;然后進行鋼筋綁扎和混凝土澆筑,待 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并拆膜后,隔聲隔熱層就牢固的貼合在樓板底部。因此,本技術不僅解決了樓地面隔聲隔熱的薄弱環節—樓板的隔聲隔熱,而且凡是樓板底部的模板上采取了隔聲隔熱處理,不再需要脫模劑的涂抹,減少了單獨施工或者搭載施工隔聲隔熱材料的工藝順序,一方面減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降低整體施工周期,降低施工管理成本;同時在進行結構施工時就進行了隔熱隔聲處理,便于后期的裝修施工,后期裝修自由度增強,不會因為設置樓地面隔聲隔熱措施而改變裝修意愿。
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
1.解決了樓地面隔聲隔熱的薄弱環節—樓板的隔聲隔熱,使建筑環境具有更好的人體舒適度;
2.在澆筑前鋪設隔熱隔聲材料層,能夠對混凝土主體結構施工進行嚴格的監理和監督,避免施工過程中的偷工減料;
3.凡是樓板底部的模板上采取了隔聲隔熱處理,不在需要脫模劑的涂抹,減少了單獨施工或者搭載施工隔聲隔熱材料的工藝順序,一方面減低了建筑成本,另一方面縮短了整體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管理成本;
4.同時在進行結構施工時就進行了隔熱隔聲處理,便于后期的裝修施工,后期裝修自由度增強,不會因為設置樓地面隔聲隔熱措施而改變裝修意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2的一種視角的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2的另一種視角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具有隔熱隔聲功能的建筑樓地面,包括混凝土結構樓板1,貼合在該混凝土結構樓板1下表面的隔熱隔聲材料層2,以及設置在所述凝土結構樓板1上的找平層或裝飾面層3。
本例中,優選所述混凝土結構樓板1的厚度為6~32cm。
本例中,優選所述隔熱隔聲材料層2的厚度為1mm~3cm。
本例中,所述找平層或裝飾面層3的厚度為3~6cm。
在樓板底部的模板上采取隔聲隔熱處理,在進行結構施工時就進行了隔熱隔聲處理,不僅解決了樓地面隔聲隔熱的薄弱環節—樓板的隔聲隔熱,使建筑環境具有更好的人體舒適度;而且便于后期的裝修施工,后期裝修自由度增強,不會因為設置樓地面隔聲隔熱措施而改變裝修意愿。
實施例2:
參見附圖2與附圖3,一種具有隔熱隔聲功能的建筑樓地面的施工結構,包括由結構柱4與結構梁5構成的建筑承重主框架以及填充在相鄰結構柱4之間構成分戶墻的砌體6,在所述建筑承重主框架上設置有隔熱隔聲材料層2,在所述隔熱隔聲材料層2上澆筑有混凝土 結構樓板1,在所述凝土結構樓板1上設置有找平層或裝飾面層3。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圖3是圖2去除結構柱4后的縱向剖視圖。
本例中,所述結構柱4、結構梁5、混凝土結構樓板1在模板支護完畢并鋪設所述隔熱隔聲材料層2后一體澆筑成型。
本例中,優選所述混凝土結構樓板1的厚度為6~32cm。
在建筑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施工作業時,當模板支護完畢后,在混凝土結構樓板1對應的部位的模板上鋪設隔聲隔熱材料層2,結構柱4和結構梁5的部位按常規處理;然后進行鋼筋綁扎和混凝土澆筑,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并拆膜后,隔聲隔熱材料層2就牢固的貼合在樓板底部。
而所述隔熱隔聲材料層2的厚度與混凝土結構樓板1的厚度、找平層或裝飾面層3的厚度及材質、隔聲隔熱材料層2本身的材料以及可預見的小區周邊環境均有關聯,因此,本例中所述隔熱隔聲材料層2的厚度根據施工時的上述關聯數據進行實時調整,在1mm~3cm的厚度范圍內進行合理選擇,確保能夠同時兼顧隔熱隔聲效果與施工成本。
本方案由于在樓板底部的模板上采取了隔聲隔熱處理,不僅實現了建筑物的隔熱隔聲效果,而且不在需要脫模劑的涂抹,減少了單獨施工或者搭載施工隔聲隔熱材料的工藝順序,一方面減低了建筑成本,另一方面縮短了整體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管理成本;另外,后期裝修自由度增強,不會因為設置樓地面隔聲隔熱措施而改變裝修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