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降低噪音污染的聲音屏蔽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噪聲污染也日益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如何控制噪聲污染已成為現代社會發展中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為了降低噪音影響,通常會在噪聲源外圍設立聲音屏蔽裝置以消除噪音。但現有的聲音屏蔽裝置消音效果不明顯,且制造方法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音效果較好且制造方法簡單的聲音屏蔽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聲音屏蔽裝置,包括一外框及設于所述外框內的一吸音板,所述外框上設有若干聲學口,每一聲學口向內凹進穿過所述外框,并同時形成于所述外框及吸音板上。
優選的,每一聲學口包括一第一聲學口及與所述第一聲學口連通的一第二聲學口,所述第一聲學口穿過所述外框,所述第二聲學口形成于所述吸音板上,所述第一聲學口、第二聲學口平滑過渡。
優選的,所述聲學口為三棱錐形的長槽狀,所述聲學口的截面為倒三角形,其口徑沿著向內凹進的深度方向逐漸變小。
優選的,每一聲學口包括一第一聲學口及與所述第一聲學口連通的一第二聲學口,所述第一聲學口穿過所述外框,所述第二聲學口形成于所述吸音板上,所述第一聲學口的截面為倒梯形,所述第二聲學口的截面為倒三角形,所述第一聲學口的下口徑等于所述第二聲學口的上口徑。
優選的,所述聲學口的截面為倒梯形的長槽狀或截面為弧面的球狀。
優選的,所述外框、吸音板均為長方體型。
優選的,所述聲學口沿著所述外框的長度方向縱向整齊或交錯排列。
優選的,所述外框為沙子與水泥組成的混泥土,所述吸音板由珍珠巖混合水泥而成。
優選的,所述吸音板的外圍還形成有若干凹凸不平的外花邊,而外框的內部則形成與所述外花邊相配合的內花邊。
優選的,所述外框包設在所述吸音板的外圍。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聲音屏蔽裝置中,所述聲學口向內凹進穿過所述外框,并同時形成于所述外框及吸音板上,因此可同時在所述外框及吸音板上形成聲學結構,外面的噪音一方面可通過所述吸音板吸收,另外一方面也可通過所述外框及吸音板上的聲學口所形成的聲學結構多次折射抵消,從而可降低噪音影響、達到較好的消音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的聲音屏蔽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聲音屏蔽裝置沿II-II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的聲音屏蔽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中:10、10a、外框;11、11b、聲學口;111、第一聲學口;112、第二聲學口;13a、內花邊;20、20a、吸音板;23a、外花邊。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與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的聲音屏蔽裝置,所述聲音屏蔽裝置包括一外框10及設于所述外框10內的一吸音板20,所述外框10包設在所述吸音板20的外圍。
所述外框10為沙子與水泥組成的混泥土,其為長方體型,當然,所述外框10也可以為其他形狀,如正方體等。所述外框10的正表面上設有若干聲學口11,每一聲學口11向內凹進穿過所述外框10,并同時形成于所述外框10及吸音板20上,即每一聲學口11包括一第一聲學口111及與所述第一聲學口111連通的一第二聲學口112,所述第一聲學口111穿過所述外框10,所述第二聲學口112形成于所述吸音板20上,所述第一聲學口111、第二聲學口112平滑過渡。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聲學口11為三棱錐形的長槽狀,其沿著所述外框10的長度方向縱向整齊排列,所述聲學口11的截面為倒三角形,其口徑沿著向內凹進的深度方向逐漸變小,即所述第一聲學口111的截面為倒梯形,所述第二聲學口112的截面為倒三角形,所述第一聲學口111的下口徑等于所述第二聲學口112的上口徑。當然,所述聲學口11也可以為其他形狀,如截面為倒梯形的長槽狀、截面為弧面的球狀等,另外,所述聲學口11也可以為根據實際需要按照其他順序進行排列,如交錯排列等。
所述吸音板20由吸音材料制成,在本實施例中,其由珍珠巖混合水泥而成。所述吸音板20為長方體型,當然,所述吸音板20也可以為其他形狀,如正方體等。所述吸音板20通過所述聲學口11與外界連通。
上述聲音屏蔽裝置中,所述聲學口11向內凹進穿過所述外框10,并同時形成于所述外框10及吸音板20上,因此可同時在所述外框10及吸音板20上形成聲學結構,外面的噪音一方面可通過所述吸音板20吸收,另外一方面也可通過所述外框10及吸音板20上的聲學口11所形成的聲學結構多次折射抵消,從而可降低噪音影響、達到較好的消音效果。
請參閱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的聲音屏蔽裝置,本實施例中的聲音屏蔽裝置與第一實施例中的聲音屏蔽裝置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聲音屏蔽裝置的吸音板20a的外圍還形成有若干凹凸不平的外花邊23a,而外框10a的內部則形成與所述外花邊23a相配合的內花邊13a。如此,所述吸音板20a的外花邊23a與外框10a的內花邊13a緊密結合,有利于將所述吸音板20a與外框10a結合得更為牢固。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