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吊頂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吊頂系統,適用于室內吊頂工程。
背景技術:
現有的吊頂技術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為紙面石膏板加輕鋼龍骨架;第二種為塊狀裝飾石膏板加t型或槽型龍骨;第三種為鋁扣板加上三角龍骨。
這三種吊頂技術都有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吊頂面板握釘力不夠、吊頂系統承重力不夠,導致許多要求安裝在吊頂上的設備如:軌道、懸架等無法在吊頂上得到固定,只能穿過吊頂固定在天花樓板上或輕鋼龍骨架上。給建設方增加了施工的難度,給使用者帶來檢修的不便,也影響到整體裝修形象和檔次。
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堅固且方便安裝、方便拆卸的吊頂系統。能方便地將軌道、懸架等設備固定在吊頂之上。也可以很方便地懸掛裝飾物,特別適合醫院、養老院等醫療機構的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吊頂系統。
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吊頂系統,包括固定于樓板的膨脹螺栓,膨脹螺栓與轉接件的頂部連接,轉接件的底部與第一龍骨條的頂部連接,第一龍骨條內沿第一龍骨條的縱向設置有螺母滑道腔,螺母滑道腔底部的腔壁上沿第一龍骨條的縱向方向開設有條形開口,螺母滑道腔內設置有方形螺母,固定螺栓的頂端貫穿條形開口與方形螺母通過螺紋連接。
如上所述的固定螺栓的底端與吊環連接。
一種吊頂系統,還包括龍骨轉接件,龍骨連接件包括連接片和設置在連接片兩側的鉤部,連接片兩側的鉤部分別鉤在第二龍骨條的頂部連接件兩側的底部,連接片上設置有連接片螺紋孔,固定螺栓的底端貫穿連接片螺紋孔并通過螺紋與連接片螺紋孔連接。
如上所述的固定螺栓中部套設固定有多邊形塊。
如上所述的固定螺栓的底端固定有頂片。
如上所述的固定螺栓上的螺紋為單一旋向,方形螺母的螺紋旋向和連接片螺紋孔的螺紋旋向相反。
如上所述的第二龍骨條上設置有能沿第二龍骨條往復運動的軌道滾輪,軌道滾輪與吊環連接,吊環與輸液架連接。
如上所述的吊環與輸液架連接。
一種吊頂系統,還包括磁力鋼球、磁力吸盤和吸片,磁力鋼球與輸液架連接,磁力吸盤一面設置有與磁力鋼球適配的球面凹槽,磁力吸盤另一面為吸合平面,吸片一面設置有粘膠層。
如上所述的第二龍骨條為明軌,軌道滾輪為明軌滾輪;或者所述的第二龍骨條為暗軌,軌道滾輪為暗軌滾輪。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吊頂龍骨、吊頂面板完美地結合為一體,美觀大方。
2、牢固、結實、承重能力強。
3、能方便且牢固地連接滑軌、吊環、螺桿等物體。
4、方便檢修,吊頂面板可以自由的起出、落位,對吊頂之上的隱蔽工程的檢修帶來便利。
5、方便維護,滑軌、吊環、螺桿等可以輕松拆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吊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第二龍骨條采用明軌的整體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第二龍骨條采用明軌的明軌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第二龍骨條采用明軌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第二龍骨條采用暗軌的整體結構圖;
圖6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第二龍骨條采用暗軌的暗軌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第二龍骨條采用暗軌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一龍骨條與集成天花板之間的連接示意圖;
圖9為方形螺母的俯視圖;
圖10為龍骨連接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為固定螺栓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輸液架的結構示意圖;
1-樓板;2-膨脹螺栓;3-轉接件;4-集成天花板;5-方形螺母;6-龍骨連接件;7-軌道滾輪;8-第二龍骨條;9-多邊形塊;10-固定螺栓;11-第一龍骨條;12-吊環;13-輸液架;14-磁力鋼球;15-磁力吸盤;16-吸片;
601-連接片;602-鉤部;603-連接片螺紋孔;801-頂部連接件;1001-頂片;1101-螺母滑道腔;1102-條形開口;1501-球面凹槽;1502-吸合平面。
具體實施方式
利用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實施例1:
一種吊頂系統,包括固定于樓板1的膨脹螺栓2,膨脹螺栓2與轉接件3的頂部連接,轉接件3的底部與第一龍骨條11的頂部連接,第一龍骨條11內沿第一龍骨條11的縱向設置有螺母滑道腔1101,螺母滑道腔1101底部的腔壁上沿第一龍骨條11的縱向方向開設有條形開口1102,螺母滑道腔1101內設置有方形螺母5,固定螺栓10的頂端貫穿條形開口1102與方形螺母5通過螺紋連接。
固定螺栓10的底端與吊環12連接。
吊環12與輸液架13連接。
一種吊頂系統,還包括磁力鋼球14、磁力吸盤15和吸片16,磁力鋼球14與輸液架13連接,磁力吸盤15一面設置有與磁力鋼球14適配的球面凹槽1501,磁力吸盤15另一面為吸合平面1502,吸片16一面設置有粘膠層。
如圖2和圖5所示,本發明在使用安裝時,首先膨脹螺栓2固定在樓板1,膨脹螺栓2的底端與轉接件3固定,轉接件3與第一龍骨條11的頂部固定,將方形螺母5從第一龍骨條11的端部滑入到螺母滑道腔1001,將固定螺栓10的頂端通過螺紋與方形螺母5連接。
固定螺栓10的底端與吊環12固定,吊環12上可用于掛輸液架13或者其他需要懸掛的物體。當旋轉固定螺栓10時,由于方形螺母5不能在螺母滑道腔1001內旋轉只能沿螺母滑道腔1001往復運動,固定螺栓10的頂端會旋進并與螺母滑道腔1001的頂部腔壁相抵,從而將方形螺母5反方向壓緊在螺母滑道腔1001的底部腔壁,進而固定方形螺母5在螺母滑道腔1001中的位置。當反向旋轉固定螺栓10時,固定螺栓10的頂端與螺母滑道腔1001的頂部腔壁相離,從而將方形螺母5從螺母滑道腔1001的底部腔壁釋放,方形螺母5可以沿螺母滑道腔1001滑動。
實施例2:
一種吊頂系統,包括固定于樓板1的膨脹螺栓2,膨脹螺栓2與轉接件3的頂部連接,轉接件3的底部與第一龍骨條11的頂部連接,第一龍骨條11內沿第一龍骨條11的縱向設置有螺母滑道腔1101,螺母滑道腔1101底部的腔壁上沿第一龍骨條11的縱向方向開設有條形開口1102,螺母滑道腔1101內設置有方形螺母5,固定螺栓10的頂端貫穿條形開口1102與方形螺母5通過螺紋連接。
一種吊頂系統,還包括龍骨轉接件3,龍骨連接件6包括連接片601和設置在連接片601兩側的鉤部602,連接片601兩側的鉤部602分別鉤在第二龍骨條8的頂部連接件801兩側的底部,連接片601上設置有連接片螺紋孔603,固定螺栓10的底端貫穿連接片螺紋孔603并通過螺紋與連接片螺紋孔603連接。
固定螺栓10中部套設固定有多邊形塊9。
固定螺栓10的底端固定有頂片1001。
固定螺栓10上的螺紋為單一旋向,方形螺母5的螺紋旋向和連接片螺紋孔603的螺紋旋向相反。
第二龍骨條8上設置有能沿第二龍骨條8往復運動的軌道滾輪7,軌道滾輪7與吊環12連接,吊環12與輸液架13連接。
一種吊頂系統,還包括磁力鋼球14、磁力吸盤15和吸片16,磁力鋼球14與輸液架13連接,磁力吸盤15一面設置有與磁力鋼球14適配的球面凹槽1501,磁力吸盤15另一面為吸合平面1502,吸片16一面設置有粘膠層。
第二龍骨條8為明軌,軌道滾輪7為明軌滾輪;或者所述的第二龍骨條8為暗軌,軌道滾輪7為暗軌滾輪。
如圖2和圖5所示,本發明在使用安裝時,首先膨脹螺栓2固定在樓板1,膨脹螺栓2的底端與轉接件3固定,轉接件3與第一龍骨條11的頂部固定,將方形螺母5從第一龍骨條11的端部滑入到螺母滑道腔1001,將固定螺栓10的頂端通過螺紋與方形螺母5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一種吊頂系統,還包括龍骨轉接件6,固定螺栓10的頂端依次貫穿連接片601上的連接片螺紋孔603和方形螺母5,將連接片601兩側的鉤部602從第二龍骨條8的端部滑入并鉤設在第二龍骨條8的頂部連接件801的兩側底部,固定螺栓10的底端的頂片1001(也可是螺栓頭)位于第二龍骨條8的頂部連接件801和龍骨連接件6的連接片601之間。當旋轉固定螺栓10時,由于方形螺母5不能在螺母滑道腔1001內旋轉,固定螺栓10的頂端會旋進并與螺母滑道腔1001的頂部腔壁相抵,從而將方形螺母5反方向壓緊在螺母滑道腔1001的底部腔壁,進而固定方形螺母5在螺母滑道腔1001中的位置,由于固定螺栓10上的螺紋為單一旋向,方形螺母5的螺紋旋向和連接片螺紋孔603的螺紋旋向相反,固定螺栓10的底端進一步旋入到龍骨連接件6,并將第二龍骨條8的頂部連接件801壓緊在鉤部602,進而固定第二龍骨條8。當反向旋轉固定螺栓10時,固定螺栓10的頂端與螺母滑道腔1001的頂部腔壁相離,從而將方形螺母5從螺母滑道腔1001的底部腔壁釋放,方形螺母5可以沿螺母滑道腔1001滑動,固定螺栓10的底端與頂部連接件801相離,頂部連接件801與鉤部602相離,第二龍骨條8松開安裝。為方便固定螺栓10旋轉,可在固定螺栓10的中部固定多邊形塊9,可通過扳手等工具卡設在多邊形塊9上扳動固定螺栓10旋轉。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如圖2~4所示,第二龍骨條8為明軌,軌道滾輪7為明軌滾輪;或者如圖5~7所示,第二龍骨條8為暗軌,軌道滾輪7為暗軌滾輪。通過龍骨連接件6,可以實現市面上常用的明軌和暗軌與第一龍骨條11兼容使用。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如圖12所示,吊環12與輸液架13連接,輸液架13底部設置磁力鋼球14,磁力吸盤15一面設置有與磁力鋼球14適配的球面凹槽1501,磁力吸盤15另一面為吸合平面1502,磁力鋼球14與球面凹槽1501吸合實現自由旋轉,吸片16一面設置有粘膠層,可粘在待固定物上,吸片16與吸合平面1502通過磁力吸合,從而實現待固定物可以通過磁力固定在輸液架13底部,并可實現自由旋轉角度。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