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及其施工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703163閱讀:279來源:國知局
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及其施工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平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裝配式建筑是采用預制的構件在現場快速裝配施工的建筑施工方法,因其建造速度快,節約勞動力,迅速得到發展。目前裝配式建筑中,預制構件通常采用移動或固定的臂架式起重機吊裝到工作位置,起重設備與施工平臺的結構互有制約,構件就位難度大,定位困難,構件的方位角、水平度、標高及垂直度等的調整難度高,精準度差,構件不能做到一次性準確就位,存在就位安裝效率低、人工作業強度大等突出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起重設備與施工平臺相結合、預制構件易就位、定位精準度高、安裝效率高的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及其施工方法。

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預制構件的吊裝設備與施工平臺的結構互有制約,構件就位難度大,定位難度高、精準度差,安裝效率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包括水平環繞在建筑物外圍的工作平臺、支撐工作平臺的桅柱、位于工作平臺上的橋式起重機、安裝在橋式起重機上的混凝土布料機和位于工作平臺頂端的網架;所述工作平臺采用桁架組件拼接而成;所述工作平臺包括沿桅柱方向平行間隔設置的上層平臺與下層平臺、連接上層平臺與下層平臺的桁架柱和設置在桁架柱內的爬升系統;所述上層平臺和下層平臺均為由長梁和短梁圍合而成的矩形框架;桁架柱與桅柱對應設置;所述桁架柱橫截面的邊長大于桅柱橫截面對應的邊長,桁架柱套設在桅柱外;所述桅柱由桅柱標準節拼接組成,桅柱的頂端為桅柱頂端節,桅柱頂端節頂部通過法蘭與上層平臺的桁架的下弦桿連接、底端與桅柱標準節連接;桅柱底端固定在建筑物的混凝土基礎上;所述橋式起重機跨設在上層平臺的兩長梁之間;所述網架包括跨設在上層平臺兩長梁之間的門形架體和連接相鄰門形架體的連接梁,所述門形架體沿長梁方向間隔設置。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進一步的,所述下層平臺還包括加固梁,所述加固梁對稱設置在矩形框架內、與短梁平行設置;加固梁與下層平臺的長梁上還設置有水平頂桿,所述水平頂桿垂直頂撐在建筑物外立面上。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進一步的,所述桁架柱的橫截面為矩形,其側立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有橫腹桿,所述桁架柱的三個側立面內設有斜腹桿,所述斜腹桿設置在兩橫腹桿之間;桁架柱的上端與上層平臺的桁架的下弦桿連接,桁架柱的下端分別與下層平臺的桁架的上弦桿和下弦桿連接。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進一步的,所述桅柱標準節的高度小于于桁架柱同一側立面內的兩橫腹桿之間的距離。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進一步的,所述桅柱頂端節的側立面中部設有橫腹桿、側立面的上弦桿與下弦桿之間設有X形斜腹桿。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進一步的,所述門形架體包括分別設置在兩長梁上方的豎向立柱和跨設在兩豎向立柱頂端的門梁,豎向立柱底端與長梁上表面架體的外側壁可拆卸連接,連接梁垂直于門梁設置、兩端分別與相鄰的門梁可拆卸連接;所述豎向立柱的縱截面為倒置的直角三角形,斜邊朝向門形架體內側、對稱設置;所述門梁與連接梁下方還設有掛接件。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進一步的,所述位于長梁兩端的所述門形架體通過第二斜拉桿與上層平臺固定,第二斜拉桿兩端分別與門梁頂端和上層平臺的短梁連接。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進一步的,所述上層平臺和下層平臺之間還設置有第一斜拉桿,所述第一斜拉桿兩端分別與上層平臺的下表面和下層平臺的上表面或桁架柱可拆卸連接,桁架柱之間的第一斜拉桿在同一平面內交叉布置。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進一步的,所述上層平臺和下層平臺頂面均鋪設有走臺板。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施工平臺的安裝:在建筑物外部的混凝土基礎上安裝桅柱,并利用起重吊裝設備,依次安裝工作平臺、橋式起重機、混凝土布料機和網架等構件;確保上層平臺的上表面高于施工層的最高點,工作平臺水平環繞在建筑物外圍;

步驟二、預制構件的安裝:橋式起重機移動至長梁端頭,吊起裝配式建筑的預制構件,移動至安裝的位置,調整預制構件的方位和角度,吊具下降完成預制構件的固定安裝;大車沿長梁方向水平移動,小車短梁方向水平移動,吊具垂直運動,實現預制構件在工作平臺范圍內的按需移動;

步驟三、模板的支設:模板預先掛載在預制構件的連接節點處,或其他需要混凝土澆筑的部位施工點上方的網架的掛接件上,需要進行模板支設時,直接將模板降下進行支設固定;拆模完畢后向上升起即可;

步驟四、混凝土的澆筑:移動橋式起重機,將起重梁移動至待澆筑混凝土的位置,以混凝土布料機完成混凝土的定點澆筑;待混凝土結構達到標準強度后拆模、養護;

步驟五、工作平臺的爬升:施工層的施工全部完成后,利用桁架柱內的爬升系統,頂升平臺,加裝桅柱標準節,完成固定,實現工作平臺的爬升;

步驟六、逐層施工: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五,逐層施工;

步驟七、施工平臺的拆除:施工完成后,拆除施工平臺及相關施工設備。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環繞在建筑物四周,可自由升降,隨時根據施工進度調整工作平臺的高度,使用方便靈活,安全性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施工周期,減輕了人工作業的難度和強度。本發明在兩層平臺之間的桁架柱內安裝爬升系統,無需借助建筑物的支撐,可自行調節工作平臺的高度,來適應建筑施工進程,不易受到結構限制,應用更加便捷。

本發明施工平臺采用桁架結構的標準節拼接組成,易于安裝拆卸,可重復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桁架結構降低了施工平臺的自重,提高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本發明工作平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平臺主要用于架設橋式起重機及頂端網架,服務于預制構件的吊裝及混凝土結構的二次澆筑;下層平臺用于次作業層的維護和工作平臺的升降操作;預制構件安裝與結構外墻的拆模維護互不干擾,大大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平臺上可存放施工機具,也可作為外墻施工平臺及人員通道;適用范圍廣,應用全面。

本發明將工作平臺作為預制構件吊裝用的橋式起重機的基礎,與傳統應用臂架起重機吊裝相比,結構鋼度大,便于預制構件的精確定位和安裝,安裝精度高,速度快,大大降低了施工難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本發明在橋式起重機的起重量上安裝混凝土布料機,移動方便靈活,覆蓋范圍廣,混凝土澆筑效率高。

本發明在靠近建筑物的平臺桁架結構上設置有水平頂桿,可與建筑物快速鎖定,使專用平臺的剛度與建筑物剛度相協調,為起重裝置提供無擺動的運行基礎。本發明在門型架體上設置有掛接件,可懸掛模板,便于混凝土澆筑時就近取用,既不影響預制構件的吊裝,又便于模板的安裝和拆卸,拆卸后的模板無需運走,也不會占用工作平臺和工作面的空間,保證了施工現場的安全和整潔,便于下次取用,大大簡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及其施工方法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的主視圖;

圖2 為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的側視圖;

圖3為上層平臺的俯視圖;

圖4為下層平臺的俯視圖;

圖5為桅柱頂端節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建筑物;2-工作平臺;21-上層平臺;211-長梁;212-短梁;22-下層平臺;221-加固梁;222-水平頂桿;23-桁架柱;24-第一斜拉桿;3-桅柱;31-桅柱頂端節;32-X形斜腹桿;33-連接件;4-橋式起重機;5-混凝土布料機;6-網架;61-門形架體;62-連接梁;611-豎向立柱;612-門梁;63-掛接件;64-第二斜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包括水平環繞在建筑物1外圍的工作平臺2、支撐工作平臺2的桅柱3、位于工作平臺2上的橋式起重機4、安裝在橋式起重機4上的混凝土布料機5和位于工作平臺2頂端的網架6。

如圖3和圖4所示,工作平臺2采用桁架組件拼接而成,桁架組件的縱截面呈矩形;工作平臺2包括沿桅柱3方向平行間隔設置的上層平臺21和下層平臺22,上層平臺21和下層平臺22均為由長梁211和短梁212圍合而成的矩形框架;下層平臺22還包括加固梁221,加固梁221對稱設置在矩形框架內、與短梁212平行設置,加固梁221與下層平臺22的長梁211上均設置有水平頂桿222,水平頂桿222垂直頂撐在建筑物1外立面上;上層平臺21和下層平臺22頂面均鋪設有走臺板、外側邊沿處設置有安全護欄。

上層平臺21和下層平臺22之間設置有桁架柱23,桁架柱23與桅柱3對應設置,桁架柱23的橫截面為矩形,桁架柱23的側立面上部和下部分別設有橫腹桿,桁架柱23的三個側立面內、兩橫腹桿之間設有斜腹桿;桁架柱23的上端與上層平臺21的桁架的下弦桿以銷軸連接,桁架柱23的下端以銷軸分別與下層平臺22的桁架的上弦桿和下弦桿連接;桁架柱23橫截面的邊長大于桅柱3橫截面對應的邊長,桁架柱23套設在桅柱3外;桅柱3由桅柱標準節拼接組成,桅柱3的頂端為桅柱頂端節31,如圖5所示,桅柱頂端節31的頂部焊接法蘭,通過法蘭與上層平臺21的桁架的下弦桿螺栓連接,桅柱頂端節31的側立面中部設有橫腹桿、側立面的上弦桿與下弦桿之間設有X形斜腹桿32,橫腹桿中部設有連接件33;桅柱頂端節31的下端通過銷軸與桅柱標準節連接,桅柱3底端固定在建筑物1的混凝土基礎上,桅柱3的數量為4-8個,均勻頂撐在工作平臺2下方,桅柱標準節的高度小于桁架柱23同一側立面內的兩橫腹桿之間的距離;桁架柱23內還設有爬升系統,爬升系統包括頂升油缸和導向裝置,頂升油缸通過連接件33固定在桅柱頂端節31的側立面的橫腹桿中部。

上層平臺21的兩長梁211上分別鋪設有導軌,導軌上架設有橋式起重機4,大車沿導軌在長梁211上滑動行走,小車在兩長梁211之間滑動行走。

上層平臺21和下層平臺22之間還設置有第一斜拉桿24,第一斜拉桿24兩端分別與上層平臺21的下表面和下層平臺22的上表面或桁架柱23連接,桁架柱23之間的第一斜拉桿24在同一平面內交叉布置。

網架6包括跨設在上層平臺21兩長梁211之間的門形架體61和連接相鄰門形架體61的連接梁62,門形架體61沿長梁211方向均勻間隔設置;門形架體61包括分別設置在長梁211上方的兩豎向立柱611和跨設在兩豎向立柱611頂端的門梁612,豎向立柱611的縱截面為倒置的直角三角形,斜邊朝向門形架體61內側、對稱設置,豎向立柱611底端通過銷軸與長梁211上表面架體的外側壁可拆卸連接,連接梁62垂直于門梁612設置、兩端分別與相鄰的門梁612可拆卸連接,連接梁62與門梁612通過銷軸或螺栓連接,門梁612與連接梁62下方設有用于掛載澆筑模板的掛接件63;位于長梁211兩端的門形架體61通過第二斜拉桿64與上層平臺21固定,第二斜拉桿64兩端分別與門形架體61的頂端和上層平臺21的短梁212連接。

本發明裝配式建筑的可升降施工平臺的施工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施工平臺的安裝:根據施工方案,進行準確的測量和定位,在建筑物1外部的混凝土基礎上設置預埋件,利用起重吊裝設備,依次安裝桅柱3、工作平臺2、橋式起重機4、混凝土布料機5和網架6等構件;確保上層平臺21的上表面高于施工層的最高點,工作平臺2水平環繞在建筑物1外圍;工作平臺2安裝完成后,在下層平臺22的長梁211與加固梁221上連接水平頂桿222,水平頂桿222另一端頂撐在已經完成的建筑物1的外立面上;

步驟二、預制構件的安裝:橋式起重機4移動至長梁211的端頭,吊起裝配式建筑的預制構件,移動至安裝的位置,調整構件的方位和角度,吊具下降完成構件的固定安裝;大車沿長梁211方向水平移動,小車短梁212方向水平移動,吊具垂直運動,實現預制構件在工作平臺2范圍內的按需移動;

步驟三、模板的支設:模板預先掛載在預制構件的連接節點處,或其他需要混凝土澆筑的部位施工點上方的網架6的掛接件63上,需要進行模板支設時,直接將模板降下進行支設固定;拆模完畢后向上升起即可;

步驟四、混凝土的澆筑:通過橋式起重機4的靈活移動,將起重梁移動至待澆筑混凝土的位置,利用其上安裝的混凝土布料機5完成混凝土的定點澆筑;待混凝土結構達到標準強度后拆模、養護;

步驟五、工作平臺的爬升:施工層的施工全部完成后,撤掉水平頂桿222,利用桁架柱23內的爬升系統,頂升平臺,從桁架柱23未設置斜腹桿的側立面上、兩橫腹桿之間送入桅柱標準節,完成固定,實現工作平臺2的爬升;待爬升到預定位置時,再次設置水平頂桿222,將其頂撐在已完成的建筑物1的外立面;

步驟六、逐層施工: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五,逐層施工;

步驟七、施工平臺的拆除:施工完成后,將橋式起重機4移動至軌道端部,拆除頂部的網架6,然后利用爬升系統,逐節的拆除桅柱標準節,降低工作平臺2的高度,待工作平臺2接近地面后,利用其他起重設備,完成工作平臺2、橋式起重機4等設施的拆卸。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阳县| 梓潼县| 建德市| 沧州市| 华蓥市| 达日县| 桦甸市| 安义县| 乌兰察布市| 广水市| 岑溪市| 神池县| 松潘县| 奇台县| 盘山县| 昌乐县| 凤冈县| 温泉县| 无极县| 常熟市| 兴山县| 雅江县| 云阳县| 龙陵县| 博客| 延津县| 武宣县| 姚安县| 山丹县| 通州区| 五台县| 哈密市| 常德市| 宜宾县| 广东省| 满洲里市| 磐安县| 长春市| 台北市| 同仁县|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