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結構的剪力墻,尤其涉及一種提高剪力墻延性的對焊箍筋與方法。
背景技術:
剪力墻結構是高層建筑主要的結構體系之一,具有良好的抗側能力,廣泛應用于高層住宅、酒店等建筑中。剪力墻構件作為剪力墻結構的關鍵構件,直接影響建筑的安全性,而結構抗震設計也提出了“強墻肢,弱連梁”的思想,說明了剪力墻構件的重要性。剪力墻除了配置水平分布筋和豎向分布筋之外,在端部還設置了暗柱,配置了受力縱筋和箍筋。在荷載作用下,剪力墻底部受到較大的彎矩、剪力和軸力的共同作用,受力情況復雜。剪力墻暗柱布置封閉箍筋來承受剪力,并與受力縱筋形成鋼筋骨架約束混凝土。為了保證箍筋的有效作用,現行規范要求封閉箍筋在連接處要設置135°彎鉤,并且彎鉤也要具有一定的長度。然而在實際工程和試驗中發現,即使滿足現行規范要求,在荷載作用下剪力墻暗柱底部的第一個箍筋也易于發生彎鉤脫開而失去封閉箍筋的作用。此時,不僅剪力墻的受剪承載力下降,而且由于失去了箍筋的有效約束作用,暗柱受力縱筋更容易被壓屈成燈籠狀,混凝土更容易被壓碎,導致剪力墻的承載力迅速下降。剪力墻暗柱底部的第一個封閉箍筋的約束失效,不僅導致剪力墻的承載力下降而易于破壞,而且達不到預期的抗震設計目標。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剪力墻暗柱底部第一個箍筋由于彎鉤脫開而約束失效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剪力墻延性的對焊箍筋與方法;將剪力墻暗柱底部的第一個箍筋替換為對焊箍筋,施工方式簡單,但是卻可以有效地解決剪力墻暗柱底部第一個箍筋由于彎鉤脫開而約束失效的問題,充分發揮封閉箍筋的作用,提高剪力墻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提高剪力墻延性的對焊箍筋,包括埋設在暗柱1內的暗柱縱筋2、分布在暗柱縱筋2上的暗柱箍筋陣列;所述暗柱縱筋2的第一個暗柱箍筋6采用閃光對焊結構8,即第一個暗柱箍筋6的頭尾結合處采用閃光對焊結構8,使其形成對焊封閉箍筋。
該對焊封閉箍筋放置在距離剪力墻的暗柱1的底部49mm~50mm處。
所述暗柱1的底部是指鄰近樓板頂面或者基礎頂面這一端。
該閃光對焊結構8的焊點位置,在第一個暗柱箍筋6的受力小的一側的中部。
所述暗柱縱筋2上的暗柱箍筋陣列全部或者部分暗柱箍筋的頭尾結合處,均采用閃光對焊結構8。
所述暗柱縱筋2上的暗柱箍筋陣列鄰近樓板頂面或者基礎頂面這一區域的至少兩根暗柱箍筋的頭尾結合處,采用閃光對焊結構8。
一種提高剪力墻延性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在基礎頂面或樓板頂面放置剪力墻的暗柱1的第一個暗柱箍筋6時,將第一個暗柱箍筋6的頭尾結合處采用閃光對焊的方式形成由閃光對焊結構8構成的對焊封閉箍筋;并放置在距離剪力墻的暗柱1的底部49mm~55mm處。
該閃光對焊結構8的焊點位置,處于對焊封閉箍筋的受力小的一側的中部。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施工工藝為僅需將剪力墻暗柱底部的第一個箍筋替換為對焊箍筋,施工工藝簡單方便。剪力墻暗柱底部的第一個箍筋變成了對焊箍筋后,在荷載作用下,剪力墻暗柱底部受力最大的第一個對焊箍筋不會像常規箍筋一樣彎鉤脫開,充分發揮了封閉箍筋對縱筋和混凝土的橫向約束作用,提高了剪力墻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高剪力墻延性的對焊箍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截面示意圖。
圖3為對焊封閉箍筋示意圖。
圖中:暗柱1;暗柱縱筋2;暗柱箍筋3;豎直分布筋4;水平分布筋5;對焊封閉箍筋6;拉筋7;閃光對焊結構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
實施例
如圖1至3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剪力墻延性的對焊箍筋,包括埋設在暗柱1內的暗柱縱筋2、分布在暗柱縱筋2上的暗柱箍筋陣列;所述暗柱縱筋2的第一個暗柱箍筋6采用閃光對焊結構8,即第一個暗柱箍筋6的頭尾結合處采用閃光對焊結構8,使其形成對焊封閉箍筋。
該對焊封閉箍筋放置在距離剪力墻的暗柱1的底部49mm~50mm處。
所述暗柱1的底部是指鄰近樓板頂面或者基礎頂面這一端。
該閃光對焊結構8的焊點位置,在第一個暗柱箍筋6的受力小的一側的中部。
所述暗柱縱筋2上的暗柱箍筋陣列全部或者部分暗柱箍筋的頭尾結合處,均采用閃光對焊結構8;此時各相鄰的閃光對焊結構8的焊接處應彼此錯開或者交叉放置。
所述暗柱縱筋2上的暗柱箍筋陣列鄰近樓板頂面或者基礎頂面這一區域的至少兩根(此時應將焊接點位置交叉或者錯開放置)暗柱箍筋的頭尾結合處,采用閃光對焊結構8。數量的增加,也相當于抗剪切力矩的增加。
本發明提高剪力墻延性的方法,可通過如下步驟實現:
在基礎頂面或樓板頂面放置剪力墻的暗柱1的第一個暗柱箍筋6時,將第一個暗柱箍筋6的頭尾結合處采用閃光對焊的方式形成由閃光對焊結構8構成的對焊封閉箍筋;并放置在距離剪力墻的暗柱1的底部55mm處,也或者放置在距離剪力墻的暗柱1的底部49mm、50mm、51mm、52mm、53mm、54mm、55mm、56mm、57mm、58mm、59mm或者60mm、55mm處。然后繼續按照設計圖紙要求綁扎鋼筋。
該閃光對焊結構8的焊點位置,處于對焊封閉箍筋的受力小的一側的中部。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發明。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