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裝飾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組合型懸垂式裝飾構件垂直度調節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在建筑裝飾中經常會采用懸掛式的裝飾構件。裝飾構件的懸垂性能,觀感上,是指其在自重作用下垂直于地面的裝飾造型效果。當裝飾構件的懸垂程度較大,懸垂形態勻稱,則認為該裝飾懸垂體具有較好的懸垂美感,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充分發揮了無所傍依的裝飾美感。一旦裝飾構件的空中姿態不能滿足設計及觀感要求,就必須進行二次、三次安裝、調整。反復拆裝作業會對隱蔽基層、裝飾構件及吊掛結構造成損傷,同時,嚴重影響同層交叉作業的進度,造成大量的工期和費用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較簡單,成本較低,安裝效率較高的組合型懸垂式裝飾構件垂直度調節組件。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組合型懸垂式裝飾構件垂直度調節組件,包括裝飾懸垂體,吊掛件和連接桿,所述吊掛件與裝飾懸垂體連接,裝飾懸垂體上方設有多個滑動槽,所述連接桿兩端卡設在兩個滑動槽上,連接桿包括桿體和套管,桿體一端插設在套管中,桿體與套管通過緊固旋鈕固定,所述連接桿有多根,多根連接桿交叉設置。
以下為本發明的附屬技術方案。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連接桿兩端設有滑動頭,滑動頭卡設在滑動槽中。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滑動槽上設有插入孔,滑動頭通過插入孔插入滑動槽中。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滑動頭通過支撐桿與連接桿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滑動槽設置在裝飾懸垂體的上沿口。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裝飾懸垂體的形狀為三棱柱。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滑動槽有三個,分別設置在三棱柱的三邊上。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連接桿有兩根,兩個連接桿交叉設置,所述吊掛件設置于兩個連接桿所形成的銳角之間。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本發明的組合型懸垂式裝飾構件垂直度調節組件,提高了裝飾懸垂體的安裝準確度,降低了安裝難度,提高了安裝效率,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人工成本較低,還可以最大可能降低對周邊交叉施工作業的影響;結構簡單,操作便利,當裝飾懸垂體在使用過程中受外力影響時,可以即時進行調整,不需要再增設其他維修部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組合型懸垂式裝飾構件垂直度調節組件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滑動槽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連接桿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明的實質性特點和優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實施例。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組合型懸垂式裝飾構件垂直度調節組件包括裝飾懸垂體1,吊掛件2和連接桿3,所述吊掛件2與裝飾懸垂體1連接,本實施例中,吊掛件2為吊掛鋼索。裝飾懸垂體1上方設有多個滑動槽11,所述連接桿3兩端卡設在兩個滑動槽11上。連接桿3包括桿體31和套管32,桿體31一端插設在套管32中,桿體31與套管32通過緊固旋鈕4固定。所述連接桿3有多根,多根連接桿3交叉設置。上述技術方案的組合型懸垂式裝飾構件垂直度調節組件,材料構造、原理簡單,操作便利。當裝飾懸垂體在使用過程中受外力影響時,可以即時進行調整,不需要再增設其他維修部件。各部件材料均采用熱軋鍍鋅鋼帶一次折壓成型,觀感美觀,經久耐用,安全可靠。
如圖1至圖3所示,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桿3兩端設有滑動頭33,滑動頭33卡設在滑動槽11中。所述滑動槽11上設有插入孔111,滑動頭33通過插入孔111插入滑動槽11中,使滑動頭33可以在滑動槽11內的內徑軌道內自由移動。所述滑動頭33通過支撐桿331與連接桿3連接。所述滑動槽11設置在裝飾懸垂體1的上沿口。本實施例中,所述裝飾懸垂體1的形狀為三棱柱。所述滑動槽11有三個,分別設置在三棱柱的三邊上,三個滑動槽的端部112相鄰設置。所述連接桿3有兩根,兩個連接桿3交叉設置,所述吊掛件設置于兩個連接桿所形成的銳角之間。
本實施例的組合型懸垂式裝飾構件垂直度調節組件的施工方法如下:1、根據設計圖紙,檢查裝飾懸垂體1上沿口的平整度、材質密度,選擇合適的緊固連接方式,根據懸垂裝飾體1的邊框形狀,將滑動槽11均勻安裝至裝飾懸垂體1上沿口;2、可伸縮抽拉連接桿3的長度由裝飾懸垂體1的內切圓的直徑決定。滑動槽11的內徑軌道的規格,須略大于滑動頭33的主體部分,以限制滑動過程的咬合緊密度;3、位于滑動槽11上的插入孔111,須略大于滑動頭7的最大外緣,保證其插入的便利性。另外,插入孔111的數量,需根據滑動槽11的長度進行均勻分布,提高施工便利性;4、將吊掛件2放置于兩個可伸縮抽拉連接桿3所形成的銳角之間,提高吊掛件2位置調整的準確性。5、須對連接桿3的材料厚度進行控制,以避免因兩條搭接后滑動頭33在內徑軌道的移動自由度,從而影響下一次維修時的拆卸便利性。
本實施例的組合型懸垂式裝飾構件垂直度調節組件,提高了裝飾懸垂體的安裝準確度,降低了安裝難度,提高了安裝效率,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人工成本較低,還可以最大可能降低對周邊交叉施工作業的影響;結構簡單,操作便利,當裝飾懸垂體在使用過程中受外力影響時,可以即時進行調整,不需要再增設其他維修部件。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