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帳篷,具體地說是一種頂部旋轉開合帳篷。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帳篷產品篷布大都是固定的封閉結構,只能起到遮蔽作用,需要采光時,只能將帳篷拆除。為滿足使用者在帳篷內臨時采光的需求,本領域技術人員設計出了篷布可開啟的帳篷產品,但現有的頂蓬可開啟的帳篷均采用平面的頂蓬結構,其頂部的平面篷布沿一個平行于地面的矩形框架移動來實現頂蓬的開啟與關閉,這種帳篷結構雖然能夠滿足使用者臨時采光的需求,但在下雨時頂部的篷布會積聚大量雨水,使篷布受壓后邊緣出現縫隙導致漏雨,另外,平面的頂蓬結構內部的垂直高度相對較低,人們在帳篷內的部分活動會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頂部旋轉開合帳篷,它采用拱頂的頂蓬結構,并且頂部篷布可以打開或關閉,即能滿足使用者臨時采光的需求,又能在下雨時迅速排走雨水,還能夠有效提升帳篷內部的垂直高度。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包括至少4個立柱,相鄰立柱頂部之間安裝橫梁,各立柱頂端均安裝長斜梁,各橫梁中部均安裝短斜梁,各長斜梁和各短斜梁頂端均與同一個連接座連接,各長斜梁兩側分別與一個篷布的一側連接,篷布頂端與連接座連接,篷布另一側邊沿設置導桿,相鄰長斜梁和短斜梁之間均安裝導軌,導軌上安裝有與導軌配合的導向塊,導桿與導向塊連接。所述短斜梁的截面為工字型,各導桿可進入短斜梁兩側的凹槽內。所述所述各導軌均是弧形導軌,各導軌的圓心均與連接座的中心重合,連接座頂部設置防雨罩,各篷布頂端均設置掛鉤,連接座內設置掛環,掛環的圓心與連接座的中心重合,各掛鉤均掛在掛環上。所述導軌上開設導向槽,導向槽內安裝與導向槽配合的導向塊,導向塊能夠在導向槽內沿著導軌的長度方向移動,導軌與導向塊之間安裝第一棘齒條和第二棘齒條,第一棘齒條和第二棘齒條分別位于導軌兩端部,第一棘齒條和第二棘齒條的棘齒方向相反,第一棘齒條和第二棘齒條均與導軌連接,導向塊包括殼體,殼體靠近棘齒條的一側開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內安裝第一活動塊,第二通孔內安裝第二活動塊,第一活動塊和第二活動塊端部均為一個直面和一個斜面相交組成的楔形端部,第一活動塊端部的斜面與第一棘齒條的棘齒斜面相對,第二活動塊端部的斜面與第二棘齒條的棘齒斜面相對,第一活動塊與殼體另一側內壁之間安裝第一彈簧,第二活動塊與殼體另一側內壁之間安裝第二彈簧,殼體上安裝致動裝置,致動裝置能夠分別驅動第一活動塊或第二活動塊單獨靠近、遠離導軌,第一活動塊靠近導軌時,第一活動塊的楔形端部可與第一棘齒條的棘齒嚙合,第二活動塊靠近導軌時,第二活動塊的楔形端部可與第二棘齒條的棘齒嚙合。所述導向塊上側安裝上滑輪組,導向塊下側安裝下滑輪組,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分別與導向槽的頂面和底面接觸。所述致動裝置包括與第一活動塊連接的第一擋塊和與第二活動塊連接的第二擋塊,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均與端面凸輪的曲面接觸,端面凸輪通過轉軸與殼體連接,端面凸輪能夠繞轉軸的軸方向旋轉,殼體上開設長條孔,長條孔內安裝撥桿,撥桿一端與端面凸輪連接,撥桿另一端安裝牽拉布帶,撥桿向導軌設置第一棘齒條的一端傾斜時,端面凸輪擠壓第二擋塊使第二活動塊遠離導軌,此時第一活動塊保持在靠近導軌的位置;撥桿向導軌設置第二棘齒條的一端傾斜時,端面凸輪擠壓第一擋塊使第一活動塊遠離導軌,此時第二活動塊保持在靠近導軌的位置。所述牽拉布帶上安裝尼龍搭扣。所述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與端面凸輪配合的面均為斜面。所述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遠離各自斜面的一側均設置導向凸柱,殼體內設置與導向凸柱配合的導向套管,導向凸柱能夠在導向套管內軸向移動。所述各橫梁內側均設置相互平行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內均安裝滑塊,第一滑道內的滑塊與側圍布連接,第二滑道內的滑塊與網布連接。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采用拱頂的頂蓬結構,并且頂部篷布可以打開或關閉,即能滿足使用者臨時采光的需求,又能在下雨時迅速排走雨水,還能夠有效提升帳篷內部的垂直高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為頂部篷布閉合狀態;
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為頂部篷布打開狀態;
圖3是圖1中i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橫梁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所述導向塊和導軌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為導向塊移動至導軌設置第二棘齒條一端的狀態;
圖6是圖5中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5中b向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所述導向塊和導軌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為導向塊移動至導軌設置第一棘齒條一端的狀態;
圖9是圖8中c-c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述的頂部旋轉開合帳篷包括至少4個立柱1,相鄰立柱1頂部之間安裝橫梁2,各立柱1頂端均安裝長斜梁3,各橫梁2中部均安裝短斜梁5,各長斜梁3和各短斜梁5頂端均與同一個連接座4連接,各長斜梁3兩側分別與一個篷布6的一側連接,篷布6頂端與連接座4連接,篷布6另一側邊沿設置導桿7,相鄰長斜梁3和短斜梁5之間均安裝導軌101,導軌101上安裝有與導軌101配合的導向塊103,導桿7與導向塊103連接。使用時,使用者移動導桿7來實現篷布6的開啟或關閉,本發明能滿足使用者臨時采光的需求,在下雨時能夠迅速排走雨水,還能夠有效提升帳篷內部的垂直高度。為了保持篷布6的形狀,本發明還可在篷布內或篷布表面設置支撐桿來防止篷布6下垂,支撐桿的設置方向以連接座4為圓心呈放射狀設置,不會影響篷布6的折疊。
本發明為了確保短斜梁5與兩側的篷布6之間具有良好的密封防雨效果,可采用下述結構:所述短斜梁5的截面為工字型,工字型的短斜梁5兩側為凹槽結構,各導桿7可進入短斜梁5兩側的凹槽內,使篷布6邊緣與凹槽形成迷宮式的防雨結構,避免雨水從篷布6與短斜梁5之間漏下。
本發明所述篷布6優選采用下述結構與連接座4連接:所述所述各導軌101均是弧形導軌,各導軌101的圓心均與連接座4的中心重合,連接座4頂部設置防雨罩15,各篷布6頂端均設置掛鉤8,連接座4內設置掛環9,掛環9的圓心與連接座4的中心重合,各掛鉤8均掛在掛環9上。該結構安裝方便,在篷布6打開或關閉過程中掛鉤8可沿掛環9移動來改變角度,使篷布6始終繃緊,防雨罩15遮蔽篷布6與連接座4之間的間隙,并能夠允許氣流通過,使本發明在具備良好的防雨性能的同時還具備良好的防風透氣性能。
本發明為了對篷布6進行牢固的定位,避免篷布6松脫,可采用下述結構:所述導軌101上開設導向槽102,導向槽102內安裝與導向槽102配合的導向塊103,導向塊103能夠在導向槽102內沿著導軌101的長度方向移動,導軌101與導向塊103之間安裝第一棘齒條104和第二棘齒條105,第一棘齒條104和第二棘齒條105分別位于導軌101兩端部,第一棘齒條104和第二棘齒條105的棘齒方向相反,第一棘齒條104和第二棘齒條105均與導軌101連接,導向塊103包括殼體106,殼體106靠近棘齒條的一側開設第一通孔107和第二通孔108,第一通孔107內安裝第一活動塊109,第二通孔108內安裝第二活動塊110,第一活動塊109和第二活動塊110端部均為一個直面和一個斜面相交組成的楔形端部,第一活動塊109端部的斜面與第一棘齒條104的棘齒斜面相對,第二活動塊110端部的斜面與第二棘齒條105的棘齒斜面相對,第一活動塊109與殼體106另一側內壁之間安裝第一彈簧201,第二活動塊110與殼體106另一側內壁之間安裝第二彈簧202,殼體106上安裝致動裝置,致動裝置能夠分別驅動第一活動塊109或第二活動塊110單獨靠近、遠離導軌101,第一活動塊109靠近導軌101時,第一活動塊109的楔形端部可與第一棘齒條104的棘齒嚙合,第二活動塊110靠近導軌101時,第二活動塊110的楔形端部可與第二棘齒條105的棘齒嚙合。安裝時,將本發明所述導向塊103與篷布邊緣的導桿7連接,導向塊103可牽引篷布邊緣的導桿7沿導軌101滑動,實現篷布的打開或關閉,導向塊103向導軌101設置第一棘齒條104的一端移動時,用戶可通過致動裝置驅動第一活動塊109靠近導軌101,使導向塊103移動至第一棘齒條104位置時第一活動塊109的楔形端部與第一棘齒條104的棘齒嚙合,由于第一活動塊109端部的斜面與第一棘齒條104的棘齒斜面相對,第一活動塊109相對第一棘齒條104可單向移動,導向塊103可順利到達導軌101的端部并且不會反向移動,此時篷布邊緣的導桿7可被鎖定在導軌101設置第一棘齒條104的一端。導向塊103向導軌101設置第二棘齒條105的一端移動時,用戶可通過致動裝置驅動第二活動塊110靠近導軌101,使導向塊103移動至第二棘齒條105位置時第二活動塊110的楔形端部與第二棘齒條105的棘齒嚙合,由于第二活動塊110端部的斜面與第二棘齒條105的棘齒斜面相對,第二活動塊110相對第二棘齒條105可單向移動,導向塊103可順利到達導軌101的端部并且不會反向移動,此時篷布邊緣的導桿7可被鎖定在導軌101設置第二棘齒條105的一端。本發明能夠對帳篷的篷布進行牢固的定位,避免篷布松脫。
本發明所述的導向塊103和導向槽102可采用多種配合結構,例如可采用滑槽與滑塊配合的結構等,其中優選的結構為:所述導向塊103上側安裝上滑輪組111,導向塊103下側安裝下滑輪組112,上滑輪組111和下滑輪組112分別與導向槽102的頂面和底面接觸。該結構具有移動阻力小、使用壽命長的優點,滑輪磨損后只需更換滑輪即可,維護成本低廉的優點。
本發明所述致動裝置可采用多種結構,例如可在殼體106與第一活動塊109和第二活動塊110對應的位置各設一個螺紋推桿,各螺紋推桿與殼體106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在第一活動塊109和第二活動塊110與殼體106之間安裝復位彈簧,通過旋轉螺紋推桿來驅動第一活動塊或第二活動塊靠近、遠離導軌101等。其中優選的結構為:所述致動裝置包括與第一活動塊109連接的第一擋塊113和與第二活動塊110連接的第二擋塊114,第一擋塊113和第二擋塊114均與端面凸輪115的曲面接觸,端面凸輪115通過轉軸116與殼體106連接,端面凸輪115能夠繞轉軸116的軸方向旋轉,殼體106上開設長條孔117,長條孔117內安裝撥桿118,撥桿118一端與端面凸輪115連接,撥桿118另一端安裝牽拉布帶119,撥桿118向導軌101設置第一棘齒條104的一端傾斜時,端面凸輪115擠壓第二擋塊114使第二活動塊110遠離導軌101,此時第一活動塊109保持在靠近導軌101的位置;撥桿118向導軌101設置第二棘齒條105的一端傾斜時,端面凸輪115擠壓第一擋塊113使第一活動塊109遠離導軌101,此時第二活動塊110保持在靠近導軌101的位置。上述結構在使用時,使用者直接用手拉動牽拉布帶119使導向塊103沿導軌101移動,牽拉布帶119牽引導向塊103移動時帶動撥桿118發生傾斜的方向與撥桿118使導向塊103鎖定的方向相同,因此使用者只需通過牽拉布帶119將導向塊103牽引到導軌101的端部就可自動完成導向塊103的鎖定,使帳篷的篷布保持當前的位置,導向塊103到位后,可將牽拉布帶119在帳篷立柱上打結或將兩個相互靠近的導向塊103上的牽拉布帶119相互打結來保持撥桿118傾斜,避免撥桿118復位。為簡化牽拉布帶的固定操作,本發明還可在所述牽拉布帶119上安裝尼龍搭扣120,通過尼龍搭扣120粘接來替代打結操作,使用更為簡便快捷。
本發明為了使端面凸輪115更為順滑的驅動第一擋塊113和第二擋塊114移動,可將所述第一擋塊113和第二擋塊114與端面凸輪115配合的面均制成斜面。該結構能夠減少端面凸輪115的旋轉阻力,并能夠有效避免端面凸輪115的曲面與擋塊相互卡住。
本發明為避免第一活動塊109和第二活動塊110在移動時發生傾斜移位,可在所述第一擋塊113和第二擋塊114遠離各自斜面的一側均設置導向凸柱121,殼體106內設置與導向凸柱121配合的導向套管122,導向凸柱121能夠在導向套管122內軸向移動。該結構能夠對活動塊形成導向,避免活動塊發生傾斜移位而出現卡死的現象,導向柱121和導向套122設置在與擋塊上的斜面對應的位置可以確保擋塊的受力方向基本與導向柱121和導向套122的軸方向一致,有利于減少活動塊的移動阻力。
本發明為了對帳篷側面進行封閉可在所述各橫梁2內側均設置相互平行的第一滑道10和第二滑道11,第一滑道10和第二滑道11內均安裝滑塊12,第一滑道10內的滑塊12與側圍布13連接,第二滑道11內的滑塊12與網布14連接。該結構的側圍布13和網布14均可相對橫梁2滑動,使側圍布13和網布14均可單獨打開或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