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待產房。
背景技術:
臨產產婦需要進待產房等待,由于臨產產婦的骨縫已裂開,因此需要嚴格保持待產房的衛生,避免感染,但待產房除醫護人員和產婦進出外,還經常會有陪同家屬,人員比較雜亂,尤其是進出人員的鞋子,鞋底雜物、細菌最為嚴重,這樣就很難保持待產房內的衛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待產房,該待產房便于保持待產房內的衛生,避免產婦感染。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包括病房本體,病房本體的前部設有進出門口,其特征是:所述病房本體內設有分隔墻,分隔墻上設有進出門口,分隔墻將病房本體分為病房區和消毒區,所述消毒區內設有可放置鞋子的消毒柜。
所述消毒柜包括外柜體,外柜體內放置有內柜體,所述外柜體長度方向的兩側壁上對稱設有推拉油缸,兩推拉油缸的伸縮桿均伸入內柜體內,兩推拉油缸的伸入端均固接有承接板,承接板位于內柜體內腔的中部,所述承接板上設有位于內柜體內腔上部消毒裝置。
所述消毒裝置包括安裝在承接板上表面的多個紫外線殺菌燈,所述承接板上均布有多個可供紫外線殺菌燈燈光向下射出的通孔。
所述外柜體前面的下部設有與內柜體貫通的長條開口區,長條開口區與內柜體內腔的底部連通。
所述消毒區內放置有長椅。
所述病房區內放置有病床。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內柜體的底部可以放置拖鞋,打開紫外線殺菌燈,光線通過通孔照射到拖鞋上,即可對拖鞋進行殺菌、消毒,啟動推拉油缸使承接板擺動,從而使紫外線殺菌燈對拖鞋進行大面積殺菌,避免遺漏現象。
待產房進出人員先進入消毒區,將拖鞋從內柜體中取出,并坐到長椅上進行更換,這樣就可以避免將鞋上的雜物或細菌帶進產房內,從而使產房內保持干凈、衛生、無菌的環境。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向剖視圖;
圖3是承接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待產房,包括病房本體1,病房本體1的前部設有進出門口,進出門口處安裝有房門,病房本體1的后部還設有窗戶。病房本體1內設有分隔墻2,分隔墻2上設有進出門口,該進出門口處也安裝有房門。分隔墻2將病房本體1分為病房區11和消毒區12,病房區11內放置有病床14。而消毒區12內設有可放置鞋子的消毒柜3。消毒區12內放置有長椅13。
本實施例中消毒柜3包括外柜體31,外柜體31內放置有內柜體32,外柜體31長度方向的兩側壁上對稱設有推拉油缸4,兩推拉油缸4均固接在內柜體32的外壁和外柜體31的內壁之間,兩推拉油缸4的伸縮桿均伸入內柜體32內,兩推拉油缸4的伸入端均固接有承接板33,承接板33位于內柜體32內腔的中部,承接板33上設有位于內柜體32內腔上部消毒裝置,本實施例中消毒裝置包括安裝在承接板33上表面的多個紫外線殺菌燈34,承接板33上均布有多個可供紫外線殺菌燈34燈光向下射出的通孔35。外柜體31前面的下部設有與內柜體32貫通的長條開口區36,長條開口區36與內柜體32內腔的底部連通,內柜體32的底部可以放置拖鞋,打開紫外線殺菌燈34,光線通過通孔35照射到拖鞋上,即可對拖鞋進行殺菌、消毒,啟動推拉油缸4使承接板33擺動,從而使紫外線殺菌燈34對拖鞋進行大面積殺菌,避免遺漏現象。
待產房進出人員先進入消毒區12,將拖鞋從內柜體32中取出,并坐到長椅13上進行更換,這樣就可以避免將鞋上的雜物或細菌帶進產房內,從而使產房內保持干凈、衛生、無菌的環境。
以上所述為本發明的具體結構形式,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在本技術領域人員來說,基于本發明上具體結構的等同變化以及部件替換皆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