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研究領域中的一種灌漿機,特別是一種新型高壓灌漿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主流單料桶高壓灌漿機在環氧樹脂灌漿過程中,先加環氧樹脂漿液,然后按施工要求比例添加固化劑,邊加固化劑邊攪拌混合液,邊攪拌邊注漿,注漿完成后需加專用清洗劑清洗。該高壓灌漿機在操作使用環氧樹脂灌漿時,要于環氧樹脂+固化劑混合液限定操作時間內作業。
單料桶高壓灌漿機在施工過程中,不管是漿液、固化劑,還是清洗劑,都得倒入相同的料杯桶中,加之灌漿施工針對的對象多半是在病害外部向內部灌漿進行,給施工前的病害了解增加了一定難度,尤其是在隧道作業裂縫整治的過程中,無法確定整治病害所需漿液量,一旦配制的漿液混合液過多,但病害整治卻無需如此之多的漿液,只能是傾倒掉無法回收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費。
灌漿施工過程中,如果病害部位有壓強,灌漿過程中漿液只能緩慢進行,加長了灌漿施工的時間。施工的時間一旦加長,相對應地增加了混合液凝固放熱的風險,料杯桶里的混合液需不斷攪拌并謹慎觀察,混合液凝固放熱輕則燒壞料杯桶,重者導致灌漿機內部管路與高壓灌漿管堵死,需拆開高壓灌漿機內部進行維修與更換高壓灌漿管,導致施工被迫中斷,施工成本增加。
現有雙料桶高壓灌漿機雖然實現了漿液分離,改進了單料桶高壓灌漿機的部分功能,但高壓灌漿機在施工時的灌漿壓力監測卻被嚴重忽略,兩條出漿管匯合至一個三通牛油頭噴出,出漿壓力無法準確讀取;另外漿液與固化劑只在三通牛油頭中完成混合,混合時間過短,難以滿足兩液體充分混合,漿液與固化劑若沒有充分混合,灌漿施工將沒有達到效果失去施工的意義。
因此為改善高壓灌漿機在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簡便施工流程,提高施工生產效率,需開發出一種新型高壓灌漿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高壓灌漿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新型高壓灌漿機,包括第一料桶、第二料桶、第三料桶以及增壓筒,所述第一料桶、第二料桶以及第三料桶分別通過加液管與增壓筒連通,3條所述加液管分別安裝有1個可調閥,所述增壓筒的出液端上安裝有高壓灌漿管,所述高壓灌漿管上安裝有壓力表,所述增壓筒與灌漿電機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料桶為環氧樹脂漿液料桶,所述第二料桶為固化劑料桶,所述第三料桶為清洗劑丙酮料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3個所述可調閥分別為第一可調閥、第二可調閥和第三可調閥,所述第一可調閥位于第一料桶和增壓筒之間,所述第二可調閥位于第二料桶和增壓筒之間,所述第三可調閥位于第三料桶和增壓筒之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可調閥、第二可調閥和第三可調閥均為帶刻度可調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高壓灌漿管的出口端安裝有流量控制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確保攪拌均勻:將漿液的混合時間點由灌漿進行前混合轉為灌漿進行時混合漿液灌漿時在增壓泵、灌漿管內混合均勻。
2、實現體積比例可控,提高施工效率:通過可控閥設定液體的流速流量,從而達到控制液體混合液之間各液體的體積比例滿足施工需要的目的,免于每次施工灌漿前容器量取體積,提高施工效率。
3、保護灌漿機、降低成本:實現漿液體積比例可控后,相比人工拿容器量取體積,提高了比例的準確性,避免了因比例不當,加之灌漿施工時間一旦加長,混合液有凝固放熱的風險,輕則燒壞料桶,重者導致灌漿機內部管路與高壓灌漿管堵死,導致施工被迫中斷,施工成本增加。
4、避免材料浪費:當第一料桶、第二料桶或/和第三料桶的漿液有剩余一定的量,應關閉相應可調閥,清洗增壓泵和高壓灌漿管殘留的混合液。確認清洗完畢后,打開其中一個可調閥,驅動灌漿電機進行工作,回收剩余的漿液,余下料桶中漿液的回收操作與之相同,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費。
5、保證灌漿的壓力:通過在高壓灌漿管上安裝高壓表,可以直接從高壓表中得出當時灌漿的壓力,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不能直接得出灌漿壓力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
參照圖1,一種新型高壓灌漿機,包括第一料桶1、第二料桶2、第三料桶3以及增壓筒7,所述第一料桶1、第二料桶2以及第三料桶3分別通過加液管與增壓筒7連通,3條所述加液管分別安裝有1個可調閥,所述增壓筒7的出液端上安裝有高壓灌漿管9,所述高壓灌漿管9上安裝有壓力表8,所述增壓筒7與灌漿電機連接。增壓筒7中的混合液通過灌漿電機排出。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料桶1為環氧樹脂漿液料桶,所述第二料桶2為固化劑料桶,所述第三料桶3為清洗劑丙酮料桶。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 3個所述可調閥分別為第一可調閥4、第二可調閥5和第三可調閥6,所述第一可調閥4位于第一料桶1和增壓筒7之間,所述第二可調閥5位于第二料桶2和增壓筒7之間,所述第三可調閥6位于第三料桶3和增壓筒7之間。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可調閥4、第二可調閥5和第三可調閥6均為帶刻度可調閥。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高壓灌漿管9的出口端安裝有流量控制閥10,通過流量控制閥10調整高壓灌漿管9的出漿量。
以環氧樹脂灌漿施工為例:第一料桶1為環氧樹脂漿液料桶,所述第二料桶2為固化劑料桶,所述第三料桶3為清洗劑丙酮料桶,先后加入環氧樹脂漿液、固化劑,無須進行人工攪拌,根據施工比例要求,通過帶刻度可調閥設定漿液的流速流量,從而達到控制漿液混合液之間各漿液的體積比例,以滿足施工需要的目的,免于每次施工灌漿前容器量取體積,然后驅動灌漿電機進行工作,混合液的壓力到達增壓筒7設定的壓力,壓力表8檢測混合液的出漿壓力,漿液從高壓灌漿管9流出,灌漿飽和后結束灌漿。
灌漿結束后當環氧樹脂灌漿液、固化劑均已沒有剩余,應往第一料桶1和第二料桶2處加入清洗劑丙酮進行清洗,驅動灌漿電機進行工作,清洗高壓灌漿管9殘留的混合液。當環氧樹脂漿液、固化劑有剩余一定的量,應關閉第一可調閥4和第二可調閥5,在第三料桶3中加入清洗劑丙酮,打開第三可調閥6,驅動灌漿電機工作,清洗高壓灌漿管9殘留的混合液。確認清洗完畢后,打開第一可調閥4,驅動灌漿電機工作,回收剩余的環氧樹脂漿液,達到回收利用的目的,固化劑的回收操作與之相同,此舉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費。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