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樓梯間有組織臨時簡易截排水結構。
背景技術:
有組織排水是將屋面劃分成若干排水區,按一定的排水坡度把屋面雨水沿一定方向有組織地流到檐溝或天溝內再通過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排泄到散水或明溝中的排水方式。在高層住宅樓群的主體結構施工過程階段,為了保證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長,必須對混凝土進行養護,需要不斷的對其進行灑水。但是若多余的水不及時排出去,將會影響二次結構和機電等專業提前插入交叉施工,帶來不便。
而且,目前的排水結構安裝和拆卸不便,不適用與建筑施工的臨時有組織排水,并且以往的排水結構不耐用,成本高,在快速排水過程中還會有大量的水飛濺,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高層建筑施工中砼養護用水和大氣降水不易排出,從而影響二次結構和機電等專業提前插入交叉施工,以及現在的排水結構不易防止水的飛濺,成本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樓梯間有組織臨時簡易截排水結構,該實用新型采用簡易彩鋼板的接水槽,沿著樓梯的邊緣將水有組織的流入排水裝置,并且其接水裝置和排水裝置結構簡單,容易拆裝,成本低,并采用罩體防止水的飛濺,實用性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樓梯間有組織臨時簡易截排水結構,包括接水裝置和排水裝置,所述接水裝置從上樓層板沿著臺階的一側鋪設到下樓層板,將水匯集到所述排水裝置;
所述接水裝置包括通孔、固定件、接水槽和排水板,所述接水槽邊沿上設有若干通孔,且所述固定件穿過所述通孔,將所述接水槽與所述臺階的側面或底面連接;
所述排水裝置包括連接管、水閥、排水管和流水槽,所述流水槽承接所述接水槽;所述流水槽、連接管和排水管依次連通;
所述流水槽的上方設有罩體。
采用上述結構,所述接水槽沿著樓梯的側邊從上向下平鋪,可以排出砼養護用水和大氣降水;所述接水槽為V型或U型結構,利用固定件將其固定,所述固定件可以采用水泥釘或螺釘,安裝和拆卸方便;
在所述排水槽的上端還設有所述排水板,為傾斜結構,方便排水,并且該排水板的上方還有所述濾網,可以過濾雜質,防止大型雜物掉落在所述排水板上,影響水流的通暢;
水流進所述流水槽,所述連接管采用二通,將所述流水槽和所述排水管連接,所述水閥可以調節流量的大小,以便于控制流水速度;所述水閥控制所述連接管封閉,使一定量的水滯留在所述流水槽,還可以方便工人的日常使用;當需要大量排水時,調節所述水閥,使其流量增大,避免溢出或水的飛濺;
所述罩體的設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的飛濺。
作為優選,所述接水槽的截面為V型或U型結構,采用簡易彩鋼板加工而成。
作為優選,所述接水槽的上端與所述排水板后部截面平齊連接,所述排水板底面的橫截面為斜面,且斜面前高后低。
作為優選,所述排水板的上方預埋有濾網,該濾網為長方形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水閥安裝在所述連接管上,且所述水閥用于調節所述流水槽內水的流量。
作為優選,所述流水槽分為兩部分,上部為長方體結構,下部上寬下窄的圓筒結構;所述流水槽與所述連接管嵌套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排水管一端連接連接管,另一端連通建筑物外的排水系統。
作為優選,所述罩體與所述流水槽配合形成半封閉的空腔,用于遮擋水的飛濺。
作為優選,所述罩體的上部高于所述接水槽的底部上端。
作為優選,所述流水槽的上端高于所述接水槽底部的下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將所述接水槽固定在樓梯的側邊,對水有效的引流,拆裝方便,可以循環使用,適用于建筑施工臨時排水,在采用此系統之后,在主體施工階段,下層已施工完成的空間基本無水,作業面干燥,在有效的提升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的同時,節省了人工清收樓層積水所發生的費用,并為后續二次結構及機電專業提前插入施工提供了良好的作業條件和環境,為確保工期履約提供了有力保證;所述排水裝置和所述接水裝置結構簡單,經久耐用,并且所述罩體的設置,可以防止水的飛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樓梯間有組織臨時簡易截排水結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樓梯間有組織臨時簡易截排水結構的圖1的A-A截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樓梯間有組織臨時簡易截排水結構的所述接水槽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樓梯間有組織臨時簡易截排水結構的組裝結構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樓梯間有組織臨時簡易截排水結構的所述上樓層板處接水槽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上樓層板;2、下樓層板;
3、排水裝置;31、連接管;32、水閥;33、排水管;34、流水槽;
4、臺階;
5、接水裝置;51、通孔;52、固定件;53、接水槽;54、排水板;
6、罩體;7、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
參考圖1-圖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樓梯間有組織臨時簡易截排水結構,包括接水裝置5和排水裝置3,
所述接水裝置5從上樓層板1沿著臺階4的一側鋪設到下樓層板2,將水匯集到所述排水裝置3;
所述接水裝置5包括通孔51、固定件52、接水槽53和排水板54,所述接水槽53邊沿上設有若干通孔51,且所述固定件52穿過所述通孔51,將所述接水槽53與所述臺階4的側面或底面連接;
所述排水裝置3包括連接管31、水閥32、排水管33和流水槽34,所述流水槽34承接所述接水槽53;所述流水槽34、連接管31和排水管33依次連通;
所述流水槽34的上方設有罩體6。
作為優選,所述接水槽53的截面為V型或U型結構,采用簡易彩鋼板加工而成,所述接水槽53的上端與所述排水板54后部截面平齊連接,所述排水板54底面的橫截面為斜面,且斜面前高后低。所述水閥32安裝在所述連接管31上,且所述水閥32用于調節所述流水槽34內水的流量;所述流水槽34分為兩部分,上部為長方體結構,下部為上寬下窄的圓筒結構;所述流水槽34與所述連接管31嵌套連接。所述排水管33一端連接連接管31,另一端連通建筑物外的排水系統。所述罩體6與所述流水槽34配合形成半封閉的空腔,用于遮擋水的飛濺;所述罩體6的上部高于所述接水槽53的底部上端,所述流水槽34的上端高于所述接水槽53底部的下端。
采用上述結構,所述接水槽53沿著樓梯的側邊從上向下平鋪,可以排出砼養護用水和大氣降水;所述接水槽53為V型或U型結構,利用固定件52將其固定,所述固定件52可以采用水泥釘或螺釘,安裝和拆卸方便;
在所述排水槽的上端還設有所述排水板54,為傾斜結構,方便排水,并且該排水板54的上方還有所述濾網7,可以過濾雜質,防止大型雜物掉落在所述排水板54上,影響水流的通暢;
水流進所述流水槽34,所述連接管31采用二通,將所述流水槽34和所述排水管33連接,所述水閥32可以調節流量的大小,以便于控制流水速度;所述水閥32控制所述連接管31封閉,使一定量的水滯留在所述流水槽34,還可以方便工人的日常使用;當需要大量排水時,調節所述水閥32,使其流量增大,避免溢出或水的飛濺;
所述罩體6的設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的飛濺。
參考圖5,所述上樓層板1采用濾網7的結構,可以防止大型雜物進入所述排水板54,造成排水系統的堵塞,并且所述排水板54采用前高后低的斜面結構,有利于水的流動,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