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單元幕墻側掛轉接系統,屬于幕墻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單元幕墻側掛轉接調節系統。
背景技術:
幕墻建筑施工中,幕墻結構的單元板塊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是通過其掛接系統來實現的。一些幕墻建筑轉接系統除了可按常規頂埋設計,有很大一部分由于板塊背面為結構柱,必須采用側掛形式。常規側掛式結構柱離幕墻板塊背面的距離至少為130mm,當結構柱離幕墻板塊的距離短于130mm時,無法實施側掛。另外,由于主樓結構柱和樓板邊緣的形式多變,距離不等,甚至可能還有傾角,常規側掛式無法滿足。為了適應結構偏差,幕墻轉接件需要實現三維調節功能,通常要通過多個零部件來實現,一般存在構件數量多、操作困難、結構受力不合理和調整量有限等通問題。并且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導致工程施工費用日益加大。特別是對于承接海外工程的幕墻企業,海外施工勞務成本非常高。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單元幕墻側掛轉接調節系統,以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可三維調節、結構簡捷、現場安裝難度低的單元幕墻側掛轉接調節系統。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單元幕墻側掛轉接調節系統,包括豎型材、錨固部件和掛接組件,錨固部件包括埋設在墻體內的槽型埋件和T型螺栓,掛接組件包括掛鉤、F型齒板、L型齒板和限位型材,掛鉤固定在豎型材上,掛鉤設有掛接部,掛接部的通孔內設有調節螺栓,調節螺栓的端面與F型齒板貼合,L型齒板一側上設有兩個第一長圓孔,F型齒板和L型齒板通過緊固螺栓和第一齒墊連接,F型齒板與限位型材卡接,限位型材的彎鉤部與掛接部卡接。
進一步地,L型齒板的另一側上設有與槽型埋件長度方向垂直的第二長圓孔,利用T型螺栓和第二齒墊將L型齒板和槽型埋件定位連接。
進一步地,限位型材的通孔內設有緊釘螺釘,限位型材通過緊釘螺釘與F型齒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掛鉤的固定部通過螺栓組與豎型材連接,固定部與掛接部的連接處上設有凸條,凸條與豎型材抵靠。
進一步地,F型齒板包括基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第三側板,基板上對應第一長圓孔處設有圓形孔,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的端部均設有翻邊,限位型材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的翻邊卡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單元幕墻側掛轉接調節系統采用L型齒板和F型齒板組合,滿足工程多變的結構需求,解決了傳統側掛式轉接系統對結構空間要求高、調節量小、現場安裝不便的缺陷,很大程度簡化設計、加工和組裝,大幅降低現場安裝的難度和費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單元幕墻側掛轉接調節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反轉F型齒板的側掛轉接調節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掛鉤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F型齒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的單元幕墻側掛轉接調節系統,包括豎型材1、錨固部件和掛接組件。
錨固部件包括埋設在墻體內的槽型埋件2和T型螺栓81,掛接組件包括掛鉤3、F型齒板4、L型齒板5和限位型材6,掛鉤3固定在豎型材1上,掛鉤3設有掛接部31,掛接部31的通孔311內設有調節螺栓32,調節螺栓32的端面與F型齒板4貼合,通過調節螺栓32可以進行上下和左右方向上的微調,其中,上下方向可微調±5mm,左右方向可微調±5mm。
L型齒板5一側上設有兩個第一長圓孔51,F型齒板4包括基板41、第一側板42、第二側板43和第三側板44,基板41上對應第一長圓孔51處設有圓形孔45,緊固螺栓71依次穿過圓形孔45、第一長圓孔51和第一齒墊7的通孔,將F型齒板4和L型齒板5連接。通過L型齒板5的第一長圓孔51可以實現單元板塊前后調節,調節量可達±17mm。如圖2,當F型齒板4調轉方向后,再與L型齒板5連接,調節量可達±45mm。
L型齒板5的另一側上設有與槽型埋件2長度方向垂直的第二長圓孔52,利用T型螺栓81和第二齒墊8將L型齒板5和槽型埋件2定位連接,槽型埋件2上的橫向槽口可以實現單元板塊左右方向調整,L型齒板5的第二長圓孔52可以實現單元板塊上下方向調整,其中,左右方向可調整±50mm,上下方向可調整±30mm。
F型齒板4與限位型材6卡接,限位型材6的彎鉤部與掛接部31卡接。第一側板42和第二側板43的端部均設有翻邊,限位型材6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板42和第二側板43的翻邊卡接,限位型材6的通孔內設有緊釘螺釘61,完成掛接后,用緊釘螺釘61鎖緊限位型材6,使限位型材6與F型齒板4固定連接。
掛鉤3的固定部33通過螺栓組34與豎型材1連接,固定部33與掛接部31的連接處上設有凸條35,凸條35與豎型材1抵靠。
安裝作業時,先將主體結構施工時預埋的槽型埋件2槽口內的混凝土清理干凈,將L型齒板5通過T型螺栓81及第二齒墊8與槽型埋件2定位連接,通過T型螺栓81沿槽型埋件2槽口長度方向移動,調節L型齒板5的水平方向位移,進而調整單元板塊平面內水平方向的位移,通過T型螺栓81沿L型齒板5的第二長圓孔52長度方向移動可以調整單元板塊平面內豎直方向的位移。然后利用緊固螺栓71依次穿過圓形孔45、第一長圓孔51和第一齒墊7的通孔,將F型齒板4和L型齒板5連接,并通過緊固螺栓71沿L型齒板5的第一長圓孔51長度方向移動調整單元板塊前后的位移,可適應結構邊緣到板塊背面距離從35-125mm,調節距離達到90mm。在結構柱與幕墻完成面距離較近,可以通過切削L型齒板滿足掛接要求;當樓板邊緣距離幕墻完成面距離較遠時,可以通過反轉F型齒板滿足掛接要求,用一套模具、標準化零件可解決多種形式的側掛問題,滿足工程多變的結構需求。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單元幕墻側掛轉接調節系統采用L型齒板和F型齒板組合,滿足工程多變的結構需求,解決了傳統側掛式轉接系統對結構空間要求高、調節量小、現場安裝不便的缺陷,很大程度簡化設計、加工和組裝,大幅降低現場安裝的難度和費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