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墻面結構。
背景技術:
當建筑物圍護墻面采用金屬墻面時,墻面板需要通過檁條固定于建筑主體結構上,其中直接固定于主體結構上的檁條稱為“主檁”、固定在“主檁”上直接承受外墻板荷載的檁條稱為“次檁”。目前主、次檁的連接一般采用現場焊接的方式,存在缺點如下:1.現場焊接工作量巨大、施工速度慢;2.現場焊接破壞了檁條表面的防腐涂層;3.主、次檁不加區分采用同一種規格截面,存在浪費現象;4.當采用C型、Z型等薄壁鋼構件時,焊接施工易造成構件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墻面結構,要解決傳統的金屬骨架的主、次檁條連接采用焊接連接時工作量大、施工速度慢、存在浪費現象以及易造成構件損傷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墻面結構,包括有結構柱、連接在結構柱之間的金屬骨架以及連接在結構柱和金屬骨架外側的墻面板;所述金屬骨架的外側面與結構柱平齊,包括有沿豎向平行間隔設置的水平主檁條、連接在上下兩相鄰主檁條之間的豎向次檁條以及將兩者連接的連接組件;所述主檁條的兩端分別連接在相鄰結構柱上;所述次檁條的外側面與主檁條的外側面平齊;上下兩相鄰主檁條之間連接有豎向拉條,所述結構柱頂部與其下層的主檁條之間連接有斜拉條。
優選的,所述主檁條的截面整體呈└┘形,包括平行間隔設置的兩條豎段以及水平連接在兩條豎段底端之間的橫段;兩條所述豎段的頂部均向內水平彎折形成翻邊。
優選的,所述次檁條的寬度小于主檁條的寬度,且垂直連接在主檁條長軸一側。
優選的,所述次檁條由槽鋼或者C形鋼制成;所述次檁條下端、靠近墻面板一側開有『形的缺口;所述缺口的橫邊長度與主檁條的翻邊寬度相對應,缺口的豎邊寬度與主檁條的豎段厚度相對應,缺口的豎邊高度與主檁條的豎段高度相對應。
優選的,所述次檁條的底端支撐在主檁條的橫段上;所述主檁條位于墻面板一側的翻邊和豎段對應卡合在次檁條下端的『形的缺口中,且與次檁條的外側面沿豎向對齊。
優選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有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和緊固件;所述第一連接板為L形板,第一連接板的橫邊通過緊固件連接在主檁條的橫段底部,第一連接板的豎邊通過緊固件連接在次檁條的腹板上;所述第二連接板為L形板為L形板,第二連接板的橫邊通過緊固件連接在主檁條的橫段頂部,第二連接板的豎邊通過緊固件連接在次檁條的腹板上。
優選的,所述豎向拉條與次檁條對應設置,且位于次檁條的內側。
優選的,所述斜拉條的上端連接在結構柱的頂部,斜拉條的下端連接在下層的主檁條與次檁條節點位置處,位于次檁條內側。
優選的,所述緊固件為螺栓或者自攻釘或者鉚釘。
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均為成品型鋼切割而成或者由鋼板冷彎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墻面結構,改變主、次檁條現場焊接的施工做法,保證結構安全及耐久性;優化墻面檁條布置及節點連接方式,達到節省用鋼量的目的。
2、本實用新型的次檁條的荷載、跨度均比主檁條小,因此次檁條采用的材料截面比主檁條小,從而避免了傳統的主、次檁條不加區分采用同一種規格截面,存在浪費現象。
3、本實用新型中在上下兩相鄰主檁條之間連接豎向拉條以及在結構柱頂部與其下層的主檁條之間連接有斜拉條,增加了墻面結構的平衡性和穩定性,且豎向拉條與次檁條對應設置,藏于次檁條內側,增加了結構的美觀性。
4、本實用新型中用連接組件連接主檁條與次檁條,保證墻面金屬骨架受力安全,避免采用焊接連接對鋼檁條帶來的損傷,且使施工更規范、快捷。
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墻面金屬結構,通過該結構將主、次檁連接,避免采用焊接連接對檁條的損傷,保證結構安全,同時便于施工、操作,加快了施工速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墻面金屬骨架布置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墻面主檁條與次檁條連接結構的正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墻面主檁條與次檁條連接結構側面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墻面主檁條的橫截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1-主檁條、1.1-豎段、1.2-橫段、1.3-翻邊、2-次檁條、3-豎向拉條、4-斜拉條、5-結構柱、6-第一連接板、7-緊固件、8-墻面板、9-第二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這種墻面結構,包括有結構柱5、連接在結構柱5之間的金屬骨架以及連接在結構柱5和金屬骨架外側的墻面板8;所述金屬骨架的外側面與結構柱5平齊,包括有沿豎向平行間隔設置的水平主檁條1、連接在上下兩相鄰主檁條1之間的豎向次檁條2以及將兩者連接的連接組件;所述主檁條1的兩端分別連接在相鄰結構柱5上,布置間距盡量拉大間距;所述次檁條2的外側面與主檁條1的外側面平齊方便固定墻面板8;上下兩相鄰主檁條1之間連接有豎向拉條3;所述結構柱5頂部與其下層的主檁條1之間連接有斜拉條4。
本實施例中,所述主檁條1的截面整體呈└┘形,包括平行間隔設置的兩條豎段1.1以及水平連接在兩條豎段1.1底端之間的橫段1.2;兩條所述豎段1.1的頂部均向內水平彎折形成翻邊1.3。
本實施例中,所述次檁條2的寬度小于主檁條1的寬度,且垂直連接在主檁條1長軸一側。
本實施例中,所述次檁條2由槽鋼或者C形鋼制成;所述次檁條2下端、靠近墻面板8一側開有『形的缺口;所述缺口的橫邊長度與主檁條1的翻邊1.3寬度相對應,缺口的豎邊寬度與主檁條1的豎段1.1厚度相對應,缺口的豎邊高度與主檁條1的豎段1.1高度相對應。
本實施例中,所述次檁條2的底端支撐在主檁條1的橫段1.2上;所述主檁條1位于墻面板8一側的翻邊1.3和豎段1.1對應卡合在次檁條2下端的『形的缺口中,且與次檁條2的外側面沿豎向對齊。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組件包括有第一連接板6、第二連接板9和緊固件7;所述第一連接板6為L形板,第一連接板6的橫邊通過緊固件7連接在主檁條1的橫段1.2底部,第一連接板6的豎邊通過緊固件7連接在次檁條2的腹板上;所述第二連接板9為L形板為L形板,第二連接板9的橫邊通過緊固件7連接在主檁條1的橫段1.2頂部,第二連接板9的豎邊通過緊固件7連接在次檁條2的腹板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豎向拉條3與次檁條2對應設置,且位于次檁條2的內側。
本實施例中,所述斜拉條4的上端連接在結構柱5的頂部,斜拉條4的下端連接在下層的主檁條1與次檁條2節點位置處,位于次檁條2內側。
本實施例中,所述緊固件7為螺栓或者自攻釘或者鉚釘。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板6和第二連接板9均為成品型鋼切割而成或者由鋼板冷彎而成。
上述實施例并非具體實施方式的窮舉,還可有其它的實施例,上述實施例目的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所有由本實用新型簡單變化而來的應用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