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黃土高坡上陜北地區鵝卵石砌筑雙層窯洞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1、陜北地區位于黃土高坡上,地勢凹凸不平,平原極少。因此,當地百姓的院落多是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由于地域的特殊性限制了人們的空間。尤其是家庭院落,很少有空余的場地。
2、天然鵝卵石(黃河流域河灘上特有的堅硬石頭,不易風化,一般成圓形,故稱鵝卵石。)直徑一般為300mm~800mm,需要采用金剛切割片進行切割,切割成矩形。寬度、高度統一即可,長度按照天然形成的狀態尺寸進行自由切割。
3、天然鵝卵石由于具有與生俱來的美感,世上沒有形狀兩塊一摸一樣、甚至是顏色一摸一樣的鵝卵石,經過切割處理后,表面平整光滑,顏色鮮艷,石材硬度極高,砌筑起來棱角分明,線條順直,抗壓能力是常規混凝土強度的兩倍之多。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黃土高坡上陜北地區鵝卵石砌筑雙層窯洞施工方法。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黃土高坡上陜北地區鵝卵石砌筑雙層窯洞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第一,選擇一塊地坪高度至少為5m的場地,然后在立面挖地基,地基是條形基礎,挖出素土溝槽,在溝槽內換填三七灰土,然后在灰土上開始砌筑基礎,基礎采用鵝卵石砌筑,高度為500mm,長度同窯洞基礎輪廓;
4、第二步,主體結構施工,采用切割好的鵝卵石砌筑窯洞兩側墻體,即窯腿子,高度3m,砌筑完畢,在地坪的頂部挖土、削土,形成半圓形的窯洞輪廓內頂模后,在半圓形土坯頂部砌筑鵝卵石,頂部的鵝卵石形成為倒金字塔形,梯形鵝卵石倒著砌筑,逐個擠緊,呈互相咬合嚙合狀態,上部受力時,梯形鵝卵石壓應力呈分散狀態散開,均勻分散在兩側豎向墻體上,能夠承受較大的壓應力;頂部砌筑完畢,頂板內測輪廓內部填充三七灰土,分層夯實,厚度500mm,然后采用碎石澆筑墊層作為一層地面底層;
5、第三步,砌筑二層樓,兩側墻體800mm寬范圍繼續采用鵝卵石向上砌筑,高度3m,砌筑完畢后,開始在二層室內進行支模板,模板頂部成半圓形,采用梯形鵝卵石再次進行倒金字塔形砌筑,逐個擠緊,呈互相咬合嚙合狀態,頂板砌筑完畢;采用矩形鵝卵石繼續砌筑女兒墻,然后在半圓形頂板的頂部凹坑內采用三七灰土進行填平夯實高出最高點500mm,上部鋪設防水卷材即可;
6、第四步,雨篷施工,雨棚采用從二層屋面懸挑出混凝土梁,然后在梁上施工雨棚板,并澆筑鋼筋混凝土結構;
7、第五步,細部處理,鵝卵石縫隙勾縫,采用白灰進行擦縫,鵝卵石縫隙為毛面,采用勾刀勾成矩形凹縫;
8、第六步,將第二層窯洞拆模,第一層窯洞挖土;
9、第七步,將窯洞內部采用麥稈和膠泥配置而成的抹灰料,抹面;
10、第八步,窯洞內部刮白處理。
11、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第一步中地基形狀為長方體,長為9m,寬為1.2m,高為4.2m,在溝槽內換填三七灰土的高度為1.5m。
12、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鵝卵石砌筑時砌筑砂漿采用1:2.5水泥砂漿。
13、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第二步中半圓形的窯洞輪廓的直徑為4.0m。
14、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第三步中采用15mm多層板進行支模板,半圓形模板的直徑為4.0m。
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窯洞外部鵝卵石不需要任何粉飾裝扮,渾然天成,與黃土高坡陜北地區濃郁的厚重感很好的融為一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意義。整體觀感類似歐美別墅風情,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別具一格,高貴典雅。實用經濟,綠色環保,鵝卵石砌筑的雙層的窯洞不僅結實牢固,而且減少面積,增大了院落的場地。非常具有推廣價值。
1.一種黃土高坡上陜北地區鵝卵石砌筑雙層窯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土高坡上陜北地區鵝卵石砌筑雙層窯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地基形狀為長方體,長為9m,寬為1.2m,高為4.2m,在溝槽內換填三七灰土的高度為1.5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土高坡上陜北地區鵝卵石砌筑雙層窯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鵝卵石砌筑時砌筑砂漿采用1:2.5水泥砂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土高坡上陜北地區鵝卵石砌筑雙層窯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半圓形的窯洞輪廓的直徑為4.0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土高坡上陜北地區鵝卵石砌筑雙層窯洞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采用15mm多層板進行支模板,半圓形模板的直徑為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