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節能防水隱框幕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節能防水隱框幕墻。
【背景技術】
[0002]幕墻的防水性能是衡量質量水平的重要方面之一,現有的幕墻在橫梁及立柱部位的防水措施分為密封材料封堵和減壓排水結構兩種方式,新設計的幕墻往往是同時采用這兩種防水措施。然而現有技術采用的減壓排水結構技術仍有不足,外部風壓傳遞到幕墻內部仍舊很高,造成內部積水排出不暢,為了提高幕墻防水及排水性能,需要設計新的減壓排水結構。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現有減壓排水結構降低外部風壓效果不明顯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節能防水隱框幕墻,包括:橫梁、立柱、玻璃附框;
[0005]所述橫梁及立柱上均固定有兩個所述玻璃附框,所述玻璃附框之間留有排水通道;所述橫梁及立柱中部均設有凸臺,所述凸臺插入兩個所述玻璃附框之間;所述玻璃附框上設有第一防水膠條,所述第一防水膠條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凸臺上,所述第一防水膠條與所述玻璃附框、所述凸臺一起圍成第一隔離腔;所述排水通道內設有兩個第二防水膠條,所述第二防水膠條相對設置并將所述排水通道封閉;所述第二防水膠條與所述玻璃附框、所述第一防水膠條一起構成第二隔離腔;所述第一防水膠條、所述第二防水膠條均設有穿孔,使所述第一隔離腔、第二隔離腔相互連通;
[0006]所述橫梁的第一隔離腔與所述立柱的第一隔離腔在交接處相互連通。
[0007]優選的,所述第二防水膠條為雙楔形結構,兩個所述第二防水膠條相對,且交叉設置,以構成第三隔離腔,所述第二防水膠條上的穿孔使所述第一隔離腔、第二隔離腔、第三隔離腔相互連通。
[0008]該節能防水隱框幕墻具有多個減壓隔離腔,使得外部風壓傳遞到幕墻內部時變得足夠小,內部積水可以較為流暢地從防水膠條穿孔處排到室外,明顯提高了幕墻整體的防水性能。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節能防水隱框幕墻的橫向剖視圖。
[0010]圖2是圖1中的節能防水隱框幕墻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2]如圖1至圖2所示的節能防水隱框幕墻,包括:橫梁1、立柱2、玻璃附框3 ;
[0013]橫梁1及立柱2上均固定有兩個玻璃附框3,玻璃附框3之間留有排水通道301 ;橫梁1及立柱2中部均設有凸臺4,凸臺4插入兩個玻璃附框301之間;玻璃附框3上設有第一防水膠條5,第一防水膠條5的另一端固定在凸臺4上,第一防水膠條4與玻璃附框3、凸臺4 一起圍成第一隔離腔6 ;排水通道301內設有兩個第二防水膠條7,第二防水膠條7相對設置并將排水通道301封閉;第二防水膠條7與玻璃附框3、第一防水膠條4 一起構成第二隔離腔8 ;第一防水膠條5、第二防水膠條7均設有穿孔,使第一隔離腔6、第二隔離腔8相互連通;
[0014]橫梁1處的第一隔離腔6與立柱2處的第一隔離腔6在交接處相互連通。
[0015]為了進一步較小幕墻內部風壓,實現更好的排水效果,第二防水膠條7為雙楔形結構,兩個第二防水膠條7相對,且交叉設置,以構成第三隔離腔9,第二防水膠條7上的穿孔使第一隔離腔6、第二隔離腔8、第三隔離腔9相互連通。
[0016]在實際使用時,雨水從高層幕墻的玻璃附框3縫隙及排水通道301開口處留到幕墻內部,其中一部分通過橫梁1的第一隔離腔匯集至立柱2的第一隔離腔內,并引導到室夕卜。另一部分雨水在風力暫歇時從防水膠條的穿孔處流淌到室外。
[0017]該節能防水隱框幕墻具有多個減壓隔離腔,使得外部風壓傳遞到幕墻內部時變得足夠小,內部積水可以較為流暢地從防水膠條穿孔處排到室外,明顯提高了幕墻整體的防水性能。
[0018]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權利要求限定。
【主權項】
1.一種節能防水隱框幕墻,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梁、立柱、玻璃附框; 所述橫梁及立柱上均固定有兩個所述玻璃附框,所述玻璃附框之間留有排水通道;所述橫梁及立柱中部均設有凸臺,所述凸臺插入兩個所述玻璃附框之間;所述玻璃附框上設有第一防水膠條,所述第一防水膠條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凸臺上,所述第一防水膠條與所述玻璃附框、所述凸臺一起圍成第一隔離腔;所述排水通道內設有兩個第二防水膠條,所述第二防水膠條相對設置并將所述排水通道封閉;所述第二防水膠條與所述玻璃附框、所述第一防水膠條一起構成第二隔離腔;所述第一防水膠條、所述第二防水膠條均設有穿孔,使所述第一隔離腔、第二隔離腔相互連通; 所述橫梁的第一隔離腔與所述立柱的第一隔離腔在交接處相互連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防水隱框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膠條為雙楔形結構,兩個所述第二防水膠條相對,且交叉設置,以構成第三隔離腔,所述第二防水膠條上的穿孔使所述第一隔離腔、第二隔離腔、第三隔離腔相互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節能防水隱框幕墻,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包括:橫梁、立柱、玻璃附框;橫梁及立柱上均固定有兩個玻璃附框,玻璃附框之間留有排水通道;橫梁及立柱中部均設有凸臺,凸臺插入兩個玻璃附框之間;玻璃附框上設有第一防水膠條,第一防水膠條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凸臺上,第一防水膠條與玻璃附框、凸臺一起圍成第一隔離腔;排水通道內設有兩個第二防水膠條,第二防水膠條相對設置并將排水通道封閉;第二防水膠條與玻璃附框、第一防水膠條一起構成第二隔離腔;第一防水膠條、第二防水膠條均設有穿孔,使第一隔離腔、第二隔離腔相互連通;橫梁的第一隔離腔與立柱的第一隔離腔在交接處相互連通。
【IPC分類】E04B2/88, E04B1/66
【公開號】CN205000511
【申請號】CN201520654725
【發明人】劉振華, 楊雄建, 熊波, 朱雪野, 許小軍, 周永華, 張成寶, 呂桂林, 李維國, 吳騰飛, 王春杰, 孫浩健
【申請人】蘇州金螳螂幕墻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