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埋入型電鎖與機械鎖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埋入型鎖具,特別涉及一種改進的埋入型電鎖與機械鎖面板。
一般所謂埋入型鎖具其裝置于門框或門扇時,皆必需于該門框或門扇以鑿挖工具開以一相當該鎖面板尺寸的孔穴,以將鎖具置入該孔穴之內,使鎖具面板和門框或門扇的平面成為一平面以達到美觀或謂埋入型的鎖具;然而在該開孔的過程中,因其使用手工開孔或非專業人士自行裝設時,該所開設孔洞的大小和鎖具面板的寬度不吻合或需要將寬度加大,以利將鎖具置入該孔穴中,又因加大孔穴而使鎖具可埋入時,產生明顯縫隙,以致該裝設后不美觀,另傳統上處理此一產生縫隙的方法是再以一較薄又寬的面板置于該鎖具面板上或使用環氧樹質的材料將該縫隙填補。
如圖1、2所示,該一般常用埋入型鎖具,其于裝設時需有下列向項步驟1、該使用者或施工者必需先以一鑿挖工具于門框或門扇的平面開以一相當該鎖具面板尺寸的孔穴21。2、再將該欲放入的鎖具放入該預先挖設的孔穴21,以對照該孔穴21與該所鎖具,其兩者的尺寸是否相契合。3、該兩者的尺寸如未相契合,此時便需再次施工,使該鎖具可放入該孔穴21為止。4、又該鎖具放入該孔穴21后,再利用一較薄又寬的面板22置于該鎖具面板上,并藉由該面板22與該鎖具面板上相通的孔以一螺絲23螺固于該門框或門扇的平面;又該另有使用環氧樹質的材料將該縫隙填補的方式;如如圖3所示,上述施工步驟四其于門板上方施工時,需先藉由手將笨重的鎖體舉起,然后再以兩螺絲23穿過兩貫穿螺孔固于面板22的螺孔內,方能使該笨重的鎖體完全穩固,所以手臂舉起該鎖體的時間須要相當的長久;因此當手臂單手向上舉起數分鐘后,該笨重的鎖體即會令人感覺到手臂相當疲憊、笨重、無力感,以及該笨重的鎖體快掉下的感覺,因此當其在螺固螺絲時,螺絲不但不易對準,而且當一手撐起鎖體另一端、另一手旋轉螺固螺絲,而使得該鎖體另一端重心不穩,而即使螺絲已暫時螺入,但也會使該笨重的鎖體另一端下垂,而有掉落的危險,而該鎖體其砸到人體,定會造成嚴重傷害,所以其安裝時危險性極高,而且也因為安裝時人的手臂無法支撐很久的時間,所以其安裝時,須要多人替換撐起該鎖體,可見一般的(埋入型電鎖與機械鎖)鎖體其安裝相當不易、費時費力;另,也因其僅靠螺絲將面板與該鎖體螺固,所以其支撐面積小,而使得其向下的拉力完全集中落在兩螺絲上,因此其支撐力不夠;再者,因其是以螺絲將鎖體、面板螺固,因此該松動時不易得知,而一但螺絲脫落、該鎖體掉下、則又會造成二次傷害,所以實用性令人質疑;又當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如圖4所示)該面板易因該門板重復開、關之故,易造成該面板松脫,遂造成該門板無法開、關,該門板便無法使用,形同虛設。
于是,如何將一般電磁門鎖的缺點加以摒除,即本案創作動機之所在。其已知埋入型電鎖與機械鎖面板缺點如下1、孔穴如未相契合,便需再將施工,其安裝不易。
2、鎖具放入該孔穴后,再利用一較薄又寬的面板置于該鎖具面板上,以達平整。
3、鎖體安裝中,手臂須撐舉很久時間、容易掉落。
4、手臂容易疲憊、無力感。
5、支撐面積力小。
6、向下拉力完全集中落在螺絲。
7、支撐力不夠。
8、容易發生危險。
9、須多人替換撐起該鎖體。
10、費時、費力。
11、拆卸不易。
有鑒于此,本創作人乃在其本身所具備的專業素養與技術理念,經過多次的試作改進,終使本實用新型得以誕生。
本實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埋入型電鎖與機械鎖面板,能使該鎖主體埋入門框或門扇的平面時,可成為一完整平面,以達到美觀、方便;并能增加鎖體裝于門框或門扇的牢固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改進的埋入型電鎖與機械鎖面板,其中該鎖主體下方設有一孔,該孔內可置入一凸舌桿,該凸舌桿上方設有一彈簧,又該凸舌桿與彈簧置入該孔內后,其上方藉由一面板覆蓋,其特征在于該面板的左右兩側各設有L型凹槽,該L型凹槽并向外延設一能使該鎖主體埋入門框或門扇的平面時,成為一完整平面,增加鎖體裝于門框或門扇牢固力的凸唇,該凸唇的厚度略小于該面板厚度。
該L型凹槽向外延設的凸唇其設置為一具有能使該鎖本體埋入門框或門扇的平面時,可與該開孔緊密接合的斜角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能使鎖主體埋入門框或門扇的平面形成一完整平面,達到方便、美觀的目的,并能增強鎖體裝于門框或門扇的牢固力。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其優點如下1、孔穴如未相契合,不需再次施工。
2、鎖具放入該孔穴后,不需利用另一面板置設于該鎖具面板上,以達平整。
3、鎖體安裝中,可雙手撐舉、不易掉落。
4、減少手臂撐舉時間。
5、手臂疲憊、無力感情形大為降低。
6、安裝簡易、迅速。
7、支撐力夠。
8、安全性高。
9、支撐面積大。
10、可單獨安裝、拆卸。
11、拆卸簡單。
12、具先進性。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實施例。
圖1是已知埋入型電鎖與機械鎖面板示意圖;圖2是已知圖一于門框側邊的組合剖視示意圖;圖3是已知圖一于門框上方的組合剖視示意圖;圖4是已知面板松脫無法開、關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面板改變為另一形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面板改變為另一形態并配置于門框上的相對的動作示意圖。
如圖5、6所示,本實用新型其主要結構在于該鎖主體11下方設有一孔,該孔內可置入一凸舌桿12,該凸舌桿12上主設有一彈簧18,又該凸舌桿12與彈簧18置入該孔內后,其上方藉由一面板15覆蓋,另該面板15的左右兩側各設有L型凹槽14,該L型凹槽14并向外延設一凸唇13,該凸唇13的厚度略小于該面板15厚度,使該鎖主體11埋入門框16或門扇的平面時(如圖7所示),可成為一完整平面,以達到美觀、方便。
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其于裝設前于該門框16的開孔可以將該孔穴的寬度加大且不需非常精確的開孔,其開孔后形成一容置空間17,該容置空間17可供放入一鎖本體11,該鎖本體11置入后,使用者只需以工具將該螺絲19穿入該螺孔20,螺固該鎖本體11,再藉由該左右兩側L型凹槽14向外延設凸唇13的設置,達到使用此結構的面板其埋入時,可應用其兩側的長抗壓力,增加鎖體裝于門框16或門扇的牢固力。
如圖8所示,該L型凹槽14向外延設的凸唇13其另可設置為一具有斜角的結構,該凸唇13的角度為斜角時,可使該鎖本體11埋入門板16或門扇的平面時,可與該開孔緊密接合,更不易與該門板相互撞擊(如圖9所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突破先前技術結構下,確實已達到所欲增進的功效,且也非熟悉該項技藝者所易于思及,再者,本實用新型申請前未曾公開,其所具的先進性、實用性,顯已符合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要件,故依法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埋入型電鎖與機械鎖面板,其中該鎖主體下方設有一孔,該孔內可置入一凸舌桿,該凸舌桿上方設有一彈簧,又該凸舌桿與彈簧置入該孔內后,其上方藉由一面板覆蓋,其特征在于該面板的左右兩側各設有L型凹槽,該L型凹槽并向外延設一能使該鎖主體埋入門框或門扇的平面時,成為一完整平面,增加鎖體裝于門框或門扇牢固力的凸唇,該凸唇的厚度略小于該面板厚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埋入型電鎖與機械鎖面板,其特征在于該L型凹槽向外延設的凸唇其設置為一具有能使該鎖本體埋入門框或門扇的平面時,可與該開孔緊密接合的斜角的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的埋入型電鎖與機械鎖面板,該鎖主體下方設一孔,該孔內置入一凸舌桿,該凸舌桿上方設一彈簧,該凸舌桿與彈簧置入該孔內由一面板覆蓋,其特征是該面板的左右側設有向外延設一凸唇的L型凹槽,該凸唇的厚度小于面板厚度,該鎖主體埋入門框或門扇的平面為一完整平面;裝設前的開孔孔穴的寬度加大且不需非常精確,也能達到如加一較薄且寬的面板效果,使用此結構面板其埋入時,應用兩側的長抗壓力能增加鎖體裝于門框或門扇的牢固力。
文檔編號E05B9/00GK2425162SQ0023631
公開日2001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00年5月19日
發明者張志忠 申請人:張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