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170153閱讀:22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百葉窗,尤其涉及一種百葉窗的卷輪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百葉窗是由橫截面為上拱弧形的百葉片、升降繩、梯帶、頂軌和底軌組成的,頂軌內安置有一帶自鎖功能的旋轉驅動器、一轉軸、數個卷繞升降繩和控制梯帶的卷輪,轉軸穿過旋轉驅動器和卷輪,在頂軌和底軌之間設有梯帶,梯帶的下端與底軌固定連接,梯帶的兩上端對接并套在卷輪上,多個平行設置的百葉片穿在梯帶的橫纜中,百葉片橫截面對稱中心處設置穿孔,以讓升降繩穿過,升降繩的下端與底軌固定連接,升降繩的上端卷繞在卷輪上;通過旋轉驅動器帶動轉軸與卷輪旋轉,可將百葉片升降和翻轉,在收攏百葉片時,升降繩被卷繞帶動底軌上升,從而依次將百葉片往上托起收攏,在放下百葉片時,升降繩被放松,在底軌的重力下,百葉片依次下移并被梯帶橫纜隔成等距安放,在底軌抵達窗臺時升降繩放完,繼續拉動旋轉驅動器時,與轉軸一道旋轉的卷輪將通過摩擦力的作 用來翻轉百葉片,達到室內調光的作用。實際情況中,用于卷繞升降繩的卷輪也可以被螺桿替換(參見實用新型ZL 02201583. 3,實用新型ZL 200420078400. 6,發明專利申請號200480014523. 6),靠摩擦力或卡口帶動梯帶旋轉的卷輪也可以被扭簧或卡簧輪替換(參見發明專利申請號200480014523. 6)。傳統百葉窗的一個致命缺陷是室內日光照明無法達到均勻。如果百葉片翻轉調至窗戶附近光照適度無眩光,則室內縱深處光照度不夠,需要人工照明,如果百葉片翻轉調至室內縱深處光照度剛好,則靠近窗戶處會產生眩光。另外,在夏季,人們只需要適度的光而不需要熱,在冬季,人們既需要適度的光也需要熱,而傳統百葉窗為了降低靠近窗戶處的光和熱,無論夏季還是冬季都必須將百葉窗的百葉片翻轉到近乎關閉的程度,這就導致整個室內過暗,使得無論是陽光之日還是陰天都得采用人工照明來維持適當的室內照明度,這樣將致使大量的能源被浪費,而且也降低了人們的舒適感和工作效率。因此,為了防止靠近窗戶處產生眩光和過熱、并能使得室內深處獲得均勻的日光照明,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201010162501. I和申請號:2010 1062 0508. 3)公開了 2種可以改變百葉片間距的組合式結構的百葉片,由這種組合式百葉片構成的組合式百葉窗,不論太陽高度角H大于或小于百葉遮陽角,都不會改變照射到百葉片上的光線路徑,從而可滿足防止靠近窗戶處產生眩光、過熱的要求,又可滿足室內深處獲得均勻日光照明的要求。同時還不影響室內外視覺交流和空氣流動。然而,這個發明專利申請只公布了組合式百葉片的組合結構以及百葉片相對升降與翻轉的遮陽導光效果,并未公布與此組合式百葉窗相關的傳動機構。為此,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適合于上述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系統,這種卷輪系統也同樣適合于包含上述發明的具有三個以上的次百葉片的組合式百葉窗。本發明所指的節距D為兩相鄰主百葉片之間的距離,百葉片寬度L為百葉片橫截面水平寬度,節距比D/L為百葉窗節距D與百葉片寬度L之比,D1為次一百葉片相對于兩相鄰主百葉片中的下主百葉片的垂直距離,D2為次二百葉片相對于兩相鄰主百葉片中的下主百葉片的垂直距離,D3為次三百葉片相對于兩相鄰主百葉片中的下主百葉片的垂直距離,費為百葉片偏離初始水平位置的翻轉關閉角。

發明內容
由于現有技術中還未出現此類組合式百葉窗的傳動機構完成上述百葉片動作,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完成上述百葉窗動作的卷輪系統,主要用于控制次百葉片的升降和所有百葉片的翻轉。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包括底座和頂蓋,底座上安裝卷輪機構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卷輪機構上纏繞有梯帶,卷輪機構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軸向連接,通過方軸帶動卷輪機構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轉動,由卷輪機構控制次百葉片的上升下降,卷輪機構內部設有卷輪,卷輪上纏繞有梯帶,梯帶連接百葉片,卷輪旋轉時帶動其上的梯帶卷繞起來,實現各次百葉片的上升和下降,當各次百葉片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時候,由凸輪插銷 翻轉機構實現所有百葉片的翻轉。作為優選,卷輪機構側邊軸向安裝有凸輪插銷翻轉機構,卷輪機構包括翻轉筒,翻轉筒內安裝至少一個卷輪,翻轉筒的開口端面配合安裝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翻轉盤,翻轉盤一端的內部設有扭簧,扭簧套在扭簧護套上,扭簧護套與卷輪臨近,翻轉盤的另一端配合安裝固定套筒,固定套筒與翻轉盤之間軸向依次設有壓縮彈簧、插銷盤和滑動凸輪。卷輪轉動壓住扭簧,扭簧壓住翻轉盤轉動,翻轉盤側邊的凸輪與滑動凸輪配合,使得滑動凸輪作軸向運動,滑動凸輪和壓縮彈簧同時作用插銷盤,使得插銷盤左右運動,則插銷盤上的插銷會穿過或者遠離翻轉盤上的插銷孔。實現翻轉盤的鎖定和解鎖。卷輪機構側邊軸向安裝有一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實現在一個節距內,次百葉片依次上升均分節距的調節。作為優選,卷輪機構軸向兩側各安裝一套凸輪插銷翻轉機構,卷輪機構包括翻轉筒,翻轉筒內安裝次一卷輪,次一卷輪的一側依次軸向安裝次三卷輪、分體輪、扭簧護套、扭簧、翻轉盤、滑動凸輪、插銷盤、壓縮彈簧和固定套筒,次一卷輪的另一側依次軸向安裝扭簧護套、扭簧、翻轉盤、滑動凸輪、插銷盤、壓縮彈簧和固定套筒,次一卷輪、分體輪和翻轉盤同步旋轉帶動次一百葉片和次二百葉片同步水平上升一定距離D3后,翻轉盤通過凸輪插銷翻轉機構與次一卷輪脫離,次一卷輪再帶動次三卷輪旋轉,使得次一百葉片和次三百葉片同步水平上升,在上升D3后,通過凸輪插銷翻轉機構帶動翻轉盤和翻轉筒旋轉。作為優選,翻轉筒為一圓筒,其一端為封閉端面,另一端為開口端面,翻轉筒的外環面設有環形槽,環形槽的頂部各開一孔并在孔兩側邊裝有銷軸,翻轉筒的封閉端面外壁軸向伸出的扇形凸塊用于控制翻轉筒旋轉的角度,當翻轉筒旋轉至其扇形凸塊與底座凸塊接觸時不再繼續轉動,翻轉筒的封閉端面內壁軸向伸出的環形凸塊,在翻轉筒反向轉動的時候,作用于次二卷輪,使得次二卷輪反向轉動,帶動次二百葉片返回水平位置。環形槽上分別纏繞梯帶,梯帶穿過銷軸下垂與葉片連接。頂部的開孔和插入銷孔的銷軸,以便次一梯帶、次二梯帶和次三梯帶的前、后索的上端進入后減少梯帶繩索與翻轉筒之間的摩擦力。翻轉筒的封閉端面外壁軸向伸出的扇形凸塊用于控制翻轉筒旋轉的角度,當旋轉到一定的位置的時候,扇形凸塊與底座接觸抵住,使其不能繼續轉動。翻轉筒的封閉端面內壁軸向伸出的環形凸塊在翻轉筒反向轉動的時候,作用與次二卷輪,使得次二卷輪反向轉動,帶動次二百葉片返回水平位置。翻轉盤的環形盤的一側為平面,其上設置一對頂部、過渡斜面的對稱環形凸輪,環形盤的另一側端部具有一凸字形的環形臺階。高圓弧壁和低圓弧壁由一環形壁切除一 Θ角部分而成,其中高圓弧壁有端壁,低圓弧壁有端壁,兩壁交界處為,靠低圓弧壁的端壁附近設置一插銷孔。扭簧的兩端的夾角為Θ,該夾角取決于次一卷輪帶動次一百葉片相對于主百葉片上升的最大高度D1所需旋轉的角度與保證翻轉盤的高圓弧壁有足夠強度的弧長兩個因素,扭簧的一端擱在翻轉盤的低圓弧壁的端壁上,扭簧的另一端擱在翻轉盤的高圓弧壁的端壁上,將翻轉盤鎖定在卷輪機構的固定套筒上。作為優選,翻轉筒為一圓筒,翻轉筒內部設有隔墻,外環面設有環形槽,環形槽的頂部各開一孔并在孔兩側邊裝有銷軸,環形槽的頂部開有孔固定銷軸,翻轉筒的隔墻設有內環和扇形內孔,在翻轉筒反向轉動的時候,作用于次三卷輪,使得次三卷輪反向轉動,帶動次三百葉片返回水平位置。翻轉筒為一圓筒,其外環面設有用于嵌入次梯帶的環形槽和一個嵌入主梯帶的環形槽,環形槽的頂部各開一孔并在側邊裝有銷軸,以便次梯帶的前、后索的上端進入后減少梯帶繩索與翻轉筒之間的摩擦力,主梯帶的兩上端直接固定在銷軸上,翻轉筒內部設有一內環隔墻,其上設有一扇形孔,翻轉筒的一端設有卡口以及一容納裝配穿次梯帶上端用的穿越翻轉筒內壁的半圓缺口和供穿入銷軸的銷孔,翻轉筒的另一端設 有卡口以及供穿入銷軸的銷孔。作為優選,次一卷輪包括環形盤與中空軸,環形盤的中部設有一環形槽,環形盤的兩側沿軸設有扇形凸塊。六方軸穿過中空軸內,由六方軸帶動中空軸轉動。環形槽內繞有梯帶繩索,兩側沿軸設有的扇形凸塊與翻轉盤和次二卷輪相嵌合。當兩個相鄰結構的扇形凸塊相接觸的時候,彼此被帶動。作為優選,次二卷輪包括環形盤,環形盤上設有環形槽,環形盤靠次一卷輪一側沿軸向伸出扇形凸塊,環形盤的另一側沿軸向伸出帶扇形凸塊的環形凸臺。翻轉筒內安裝次一卷輪和次二卷輪,次一卷輪由方軸帶動轉動,次一卷輪側邊的扇形凸塊擠壓次二卷輪側邊的扇形凸塊,然后帶動次二卷輪轉動。次一卷輪和次二卷輪分別控制次百葉片和次二百葉片的上升下降,次一卷輪旋轉,連接的次一梯帶卷繞起來,次百葉片上升。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時候,帶動次二卷輪旋轉,連接的次二梯帶卷繞起來,次二百葉片上升。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時候,帶動翻轉筒轉動,實現所有葉片的翻轉。同理,可以增加次三卷輪。根據梯帶的數目確定需要控制的卷輪。作為優選,次三卷輪包括環形盤,環形盤上設有環形槽,環形盤靠次一卷輪一側沿軸向伸出扇形凸塊,環形盤的另一側沿軸向伸出帶扇形凸塊的環形凸臺。作為優選,翻轉盤的一側設有環形凹盤,環形凹盤里設有臺階狀的高圓弧壁和低圓弧壁,低圓弧壁的端壁附近設置一插銷孔,扭簧安裝在高圓弧壁和低圓弧壁的內側,扭簧的兩端安置在高圓弧壁和低圓弧壁的端壁上,翻轉盤的另一側設有帶過渡斜面的凸臺,凸臺與滑動凸輪配合。作為優選,翻轉盤的一側設有環形凹盤,環形凹盤里設有臺階狀的高圓弧壁和低圓弧壁,低圓弧壁的端壁附近設置一插銷孔,扭簧安裝在高圓弧壁和低圓弧壁的內側,扭簧的兩端安置在高圓弧壁和低圓弧壁的端壁上,翻轉盤的另一側設有帶過渡斜面的凸臺,凸臺與滑動凸輪配合,翻轉盤的外環設有環形槽。作為優選,插銷盤上設有插銷,滑動凸輪設在插銷盤內部,插銷盤與固定套筒之間安裝壓縮彈簧。滑動凸輪軸向左右移動的時候,帶動插銷盤左右移動,插銷盤的插銷在對應的插銷孔進入和脫離,實現對相應的鎖定和解鎖。作為優選,滑動凸輪的環形盤內環壁上設置一對凸鍵,滑動凸輪的的側面設有凸塊和過渡斜面,凸塊和過渡斜面與翻轉盤的凸臺配合。滑動凸輪的外環直徑等于插銷盤的內環臺階的外環的直徑,使得滑動凸輪的底部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始終保持在與插銷盤的內環臺階底部接觸狀態。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用于上述百葉窗的卷輪系統。能夠控制次百葉片的相對升降和所有百葉片的翻轉。


圖I帶有三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三維圖。圖2具有單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卷輪系統3三維圖。
圖3具有單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系統3三維爆炸圖。圖4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底座三維圖。圖5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卷輪系統三維爆炸圖。圖6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次一卷輪三維圖。圖7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翻轉筒三維圖。圖8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固定套筒三維圖。圖9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插銷盤三維圖。圖10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滑動凸輪三維圖。圖11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翻轉盤三維圖。圖12a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扭簧三維圖。圖12b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扭簧軸向視圖。圖13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滑動凸輪三維圖。圖14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組裝三維圖。圖15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主視圖及剖面位置示意圖。圖16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與次梯帶連接方式F-F剖面圖。圖17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與主梯帶連接方式G-G剖面圖。圖18a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A_A剖面圖。圖18b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C-C剖面圖。圖18c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D-D剖面圖。圖19a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次一卷輪與凸輪插銷互動關系(初始位置)。圖19b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次一卷輪與凸輪插銷互動關系(次一百葉片上升到D1位置)。圖19c具有單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次一卷輪與凸輪插銷互動關系(次一百葉片和主百葉片翻轉f 角至百葉片關閉位置)。圖20具有雙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三維爆炸圖。圖21具有雙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去除底座和頂蓋)的三維爆炸圖。圖22具有雙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翻轉盤三維圖。
圖23具有雙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次一卷輪三維圖。圖24具有雙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次二卷輪三維圖。圖25a具有雙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A-A剖面圖。圖25b具有雙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B-B剖面圖。圖25c具有雙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C-C剖面圖。圖25d具有雙次百葉片的卷輪系統的D-D剖面圖。
圖26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三維爆炸圖。
圖27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底座三維圖。圖28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去除底座和頂蓋)的三維爆炸圖。圖29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固定套筒I三維圖。圖30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插銷盤三維圖。圖31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滑動凸輪三維圖。圖32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翻轉盤三維圖。圖33a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扭簧I三維圖。圖33b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扭簧I軸向視圖。圖34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扭簧套
筒三維圖。圖35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次一卷輪分體輪三維圖。圖36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次三卷輪三維圖。圖37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次一卷輪三維圖。圖38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翻轉筒三維圖。圖39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次二卷輪三維圖。圖40a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扭簧II三維圖。圖40b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扭簧II軸向視圖。圖41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卷輪機構的固定套筒II三維圖。圖42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裝配關系三維圖。圖43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主視圖及剖面位置示意圖。圖44a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A_A剖面圖。圖44b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B-B剖面圖。
圖44c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C-C剖面圖。圖44d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D-D剖面圖。圖44e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卷輪系統的E_E剖面圖。圖45具有單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次百葉片相對升降且主、次百葉片一道翻轉的組合式百葉片單元橫截面示意圖。圖46具有雙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次百葉片相對升降且主、次百葉片一道翻轉的組合式百葉片單元橫截面示意圖。圖47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次百葉片相對升降且主、次百葉片一道翻轉關閉的組合式百葉片單元橫截面示意圖。圖48具有單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次百葉片相對升降和翻轉但主百葉片不翻轉的組合式百葉片單元橫截面示意圖。圖49具有雙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次百葉片相對升降和翻轉但主百葉片不翻轉的組合式百葉片單元橫截面示意圖。圖50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次百葉片相對升降和翻轉但主百葉片不翻轉的組合式百葉片單元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1-50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I顯示了具有三個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由室內往外看),其包括頂軌I、六方軸2、卷輪系統3、驅動器4、繩索接頭5、側導軌6、升降繩7、梯帶組8、百葉片組9、和底軌組10 ;以具有三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為例,梯帶組8包括主、次梯帶8X(主梯帶80、次一梯帶81、次二梯帶82、次三梯帶83);百葉片組9包括主、次百葉片9X (主百葉片90、次一百葉片91、次二百葉片92、次三百葉片93);底軌組10包括主、次底軌IOX(主底軌100、次一底軌101、次二底軌102、次三底軌103);驅動器4和卷輪系統3安置在頂軌I中,驅動器4 一般安置在頂軌I的右端,而一般百葉窗至少需兩個卷輪系統3,六方軸2穿過驅動器4和卷輪系統3,將兩者連接起來,拉動驅動器4上的珠鏈42,則可以通過驅動器4轉動六方軸2,從而帶動卷輪系統3旋轉,升降繩7穿過百葉片組9,其上端與卷輪系統3中的升降輪33連接,其下端與主底軌100連接;次梯帶8X的前、后索8X1、8X2的上端穿過卷輪系統3的底座38的梯帶孔384 (參見圖4)并嵌入卷輪系統3的卷輪機構35的翻轉筒354的環形槽3541、3542內,然后進入其頂部孔3545與次卷輪35X (次一卷輪351、次二卷輪3512、次三卷輪353)連接,主、次百葉片9X穿進主、次梯帶8X的上下橫纜8X11和8X12之間,主、次梯帶8X的前、后索8X1、8X2的兩下端固定在主、次底軌IOX上,在主百葉片90、次百葉片9X —道翻轉的情況下(參見圖45至圖47),主梯帶80的前、后索801和802的上端固定在卷輪系統3的翻轉筒354的環形槽3544的銷軸3546上(參見圖7a、38a),在主百葉片90不翻轉、而次百葉片9X翻轉的情況下(參見圖48至50),其前、后索801、802的上端直接與頂軌I連接;百葉片組的百葉片疊放次序是,次一百葉片91處于最上面,次二百葉片92處于次一百葉片91之下,次三百葉片93處于次二百葉片92之下,主百葉片處于最下面;底軌組的底軌疊放次序是,次一底軌101處于最上面,次二底軌102處于次一底軌101之下,次三底軌103處于次二底軌102之下,主底軌處于最下面;側導軌6安置在葉片組9和底軌組10的兩端,葉片組9和底軌組10的兩端伸進側導軌6的凹槽里,可以上下滑動,以避免葉片組9和底軌組10被風吹晃動;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傳動機構的關鍵部件是控制次百葉片相對升降和所有百葉片翻轉的卷輪系統。實施例I :翻轉筒內安裝一個卷輪,帶有單次百葉片的結構具有單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組合式百葉片相對升降與翻轉的一個運動周期是,(I)主百葉片90等節距分布在窗戶上,次百葉片91疊合在主百葉片90上,(對應于圖45a),(2)次一百葉片91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上升到D1位置,(對應于圖45b),(3)主、次百葉片90、91同時從水平位置旋轉-至百葉窗關閉(對應于圖45c),(4)主、次百葉片90、91同時往回翻轉-至初始水平位置(對應于圖45b),(5)次一百葉片91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下降至疊合在主百葉片90上(對應于圖45a),此處D/L取為O. 8,D1 = D/2。
根據附圖2、3、5,用于具有單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系統3包括卷輪機構35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卷輪機構35包括翻轉筒354和次一卷輪351,翻轉筒354內安裝次一卷輪351,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包括固定套筒361、壓縮彈簧362、插銷盤363、滑動凸輪364、翻轉盤365、扭簧366和簧護套366,依次軸向連接。圖6為卷輪機構35的次一卷輪351的三維圖,次一卷輪351為一環形盤3511與一貫穿其內環的中空軸3513固結一體而成,環形盤3511的外環上設有一環形槽3512,環形盤3511的兩側沿軸向各伸出一扇形凸塊3515和35110且設有一固定次一梯帶前、后索811和812上端的銷孔3519。圖7為卷輪機構35的翻轉筒354的三維圖,翻轉筒354為一圓筒,其外環面設有環形槽3541、3542和3544,環形槽3541、3542和3544的頂部各開一孔3545并在側邊裝有銷軸3546,以減少梯帶繩索與翻轉筒354之間的摩擦力,次一梯帶81的前、后索的上端穿過底座38穿孔384并嵌入環形槽3541,再穿過兩銷軸3546之間的孔3545進入翻轉筒354內部與次一卷輪351固定連接,主梯帶80的前、后索的兩上端穿過底座38穿孔384繞環形槽3544固定在銷軸3546上,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外壁設有一內環3548并繞內環設有一與兩扇形凸塊3549和35411相連的環形凸臺3547,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設有一扇形凸塊35416,其內環35419的直徑等于次一卷輪351的環形凸臺3514的外徑,翻轉筒354的開口端面設有一與翻轉盤365端部的凸字環形臺階36511相嵌合的凹字環形臺階35420,翻轉筒354的開口端面頂部鉆有兩銷孔35415,以便銷軸3546插入。圖8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固定套筒361的三維圖,固定套筒361由一中空軸3613與一環形盤3611組合一體而成,中空軸3613上設置一開有一對稱軸向缺口 3615的環形臺階3612,具有一定深度的軸向缺口 3615沿軸向延伸,使得中空軸3613的外環被軸對稱削去兩塊,環形盤3611上開有一缺口 3616。圖9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插銷盤363的三維圖,插銷盤363的環形盤設有一插銷3636,插銷盤363包括內環3635和外環3632,內環臺階包括底部3634和外環3633。圖10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滑動凸輪364的三維圖,滑動凸輪364的環形盤的內環3647壁上設置一凸鍵3645,滑動凸輪364的一側為底平面3646,滑動凸輪364的另一側設置一對稱凸臺3644和過渡斜面3643,滑動凸輪364的外環直徑等于插銷盤363的內環臺階的外環3633的直徑,使得滑動凸輪364的底部在壓縮彈簧362的作用下始終保持在與插銷盤363的內環臺階底部3634接觸狀態。
圖11為卷輪機構35的翻轉盤365的三維圖,翻轉盤365為一環形盤,翻轉盤365的一側為平面36514,其上設置一對凸臺3654、過渡斜面3653的對稱環形凸輪,翻轉盤365的另一側端部具有一凸字形的環形臺階36511,其所圍繞的凹盤里設有臺階狀的高圓弧壁3656和低圓弧壁3659,高圓弧壁3656和低圓弧壁3659由一環形壁切除一 Θ角部分而成,其中高圓弧壁3656有端壁3657,低圓弧壁3659包括端壁36510和兩壁交界處3658,靠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附近設置一插銷孔3655。圖12a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扭簧366三維圖,圖12b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扭簧366軸向視圖,扭簧366的兩端3661和3662的夾角為Θ,該夾角取決于次一卷輪351帶動次一百葉片91相對于主百葉片90上升的最大高度D1所需旋轉的角度與保證翻轉盤365的高圓弧壁3656有足夠強度的弧長兩個因素,扭簧366的一端3661擱在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上,扭簧366的另一端3662擱在翻轉盤365的高圓弧壁3656的端壁3657上,將翻轉盤365鎖定在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固定套筒361上。圖13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扭簧護套367的三維圖,扭簧護套367的環形盤 3671上設有環形臺階3672,其外環直徑等于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軸3613的環形臺階3612的直徑,扭簧護套367的兩端部3673、3675,內環上設置一對平面壁3674,使得扭簧護套367的內環與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軸3613的外環嵌合而無法轉動,扭簧護套367的環形臺階3672阻止扭簧366從扭簧護套367上脫落。圖14a顯示了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組裝圖,圖16b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組裝局部剖面圖,將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滑動凸輪364的底面3646對準插銷盤363的內環槽3633的底面3634并裝入,在將壓縮彈簧362裝入插銷盤363的環形盤3631的外環上,然后將滑動凸輪364的內凸鍵3645對準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軸3613的環形臺階3612上的對稱缺口 3615并與插銷盤363 —道裝入,最后將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軸3613插入到翻轉盤365的內環36514中并伸入到與翻轉盤365的高圓弧壁3656的頂部齊平的位置,同時固定套筒361的環形盤3611約束壓縮彈簧362,使其產生對插銷盤363的壓力,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插入翻轉盤365的插銷孔3655內并可以軸向滑動,其頭部在初始位置超出翻轉筒365的低圓弧壁3659的頂部,將扭簧366套到扭簧護套367上后再將扭簧護套367裝入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軸3613上并嵌入到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軸3611與翻轉盤365的高、低圓弧壁3656、3659形成的環形空腔中,使得扭簧護套367的環形臺階與翻轉盤365的高圓弧壁3656頂部對齊,扭簧366的一端3661擱在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上,處于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與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之間,扭簧366的另一端3662擱在高圓弧壁3656的端壁3657上,從而將翻轉盤365鎖定在固定套筒361上,再將次一卷輪351靠扇形凸塊35110 —側的中空軸3513 —端從翻轉盤365的高、低圓弧壁3656和3659這一端插入到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軸3613中,隨后將翻轉筒354從次一卷輪351靠扇形凸塊3515 —側的中空軸3513 —端套入,并且翻轉筒354端部的凸字環形臺階35420與翻轉盤365端部的凸字環形臺階36511嵌合而使兩者成為一體,從而形成卷輪系統3,卷輪系統3的轉軸為次一卷輪的中空軸3513,其一端安放在底座38的支座381上,其另一端安放在支座386上,同時,固定套筒361的環形盤3611的缺口 3616與底座38的凸塊385嵌合,從而將固定套筒361固定在底座38上,同時將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的兩扇形凸塊3548和35411之間的空擋對準底座38的凸塊382,使得翻轉筒354在預設的百葉片翻轉角-范圍內旋轉。圖16為圖15的F-F剖面圖,該圖顯示了次一梯帶81的前、后索811、812與卷輪機構35的連接方式,其中前、后索811、812的上端環繞翻轉筒354并嵌入環形槽3512內,再穿入翻轉筒354的孔3545后繞在次一卷輪351的環形槽3512上被銷軸35113固定在次一卷輪351上。圖17為圖15的G-G剖面圖,該圖顯示了主梯帶80的前、后索801、802與卷輪機構35的連接方式,其中前、后索801、802的上端環繞嵌入翻轉筒354環形槽3544內并在環形槽3544的頂部被銷軸3546固定在翻轉筒354上。圖18a為本發明具有單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系統的次一卷輪351與翻轉盤365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如圖54a所示的百葉片位置)的A-A剖面圖,圖18b為本發明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系統的次一卷輪351與翻轉筒354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如圖54a所示的百葉片位置)的C-C剖面圖,圖18c為本發明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系統的翻轉筒354與底座38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如圖54a 所示的百葉片位置)的D-D剖面圖;圖19a、圖1%、圖19c為卷輪系統的次一卷輪與扭簧和插銷相互作用的三個轉動位置的A-A三維剖面圖,在葉片組9處于如圖54a所示初始位置時,卷輪機構35的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的端壁35111與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翻轉盤365的高、低圓弧壁3656和3659的交界處緊貼,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滑動凸輪364的凸臺3644與翻轉盤的端壁凸輪的凸臺3654相接觸,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頭部高于低圓弧壁3659的頂部,但不妨礙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在旋轉過程中與其擦身而過(如圖18a、圖19a所示),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的端壁3516與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環形凸塊35416的端壁35418緊貼(如圖18b所示),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外壁扇形凸塊35411的端壁35412緊靠在底座的凸塊382的端壁上(如圖18c所示)。在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旋轉到其端壁35112開始與扭簧366的一端3662相接觸位置(如圖18b、19b所示)時,次一百葉片91的次一梯帶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輪351卷繞,使得次一百葉片91離開與主百葉片90疊合位置并相對于主百葉片90水平上升D1高度,此時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的端壁3516和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環形凸塊35416的端壁35417剛剛接觸,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和翻轉筒354保持靜止不動,其封閉端面外壁扇形凸塊35414的端壁35415仍然如前緊靠在底座38的凸塊382的端壁上(如圖18c所示)。在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在其端壁35112與扭簧366的一端3662相接觸之后繼續旋轉,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的端壁3516壓著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環形凸塊35416的端壁35417并推翻轉筒354旋轉至其封閉端面外壁環形凸塊3549的端壁35410與底座38的凸塊382緊靠;在翻轉筒354旋轉過程中,因為壓縮彈簧362的作用翻轉盤365的端壁凸輪由其凸臺3654與滑動凸輪364的凸臺3644相接觸的位置逐漸變成為兩過渡斜面3653和3643接觸并逐漸由部分吻合變為完全吻合狀態,使得翻轉盤365的端壁平面36514與滑動凸輪364的底部3646相接觸,滑動凸輪364由于內環凸鍵3645與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軸3613的環形臺階3612的缺口 3615相嵌合而只能軸向滑動,由于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插在翻轉盤365的插銷孔3655中,從而被翻轉筒354帶動旋轉,同時在壓縮彈簧362的彈簧壓力下,插銷盤363壓著滑動凸輪364 —道往翻轉盤365方向軸向滑動,使得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沿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的端壁35111逐漸伸入(如圖19c所示)。在次一百葉片91完成相對上升并與主百葉片90 —道隨翻轉筒354翻轉至閉合位置后,反旋驅動器帶動次一卷輪351的中空軸反旋,則主、次百葉片9按原路順序退回,SP,首先主、次百葉片9同時翻轉至如圖54b所示水平位置,在主、次百葉片9翻轉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的端壁35111壓在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上,再由插銷3636推著扭簧366的另一端3661向 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圓周方向旋轉一微小角度,使得扭簧366將翻轉盤365鎖定在固定套筒361上的作用被解除,然后次一卷輪351通過其扇形凸塊35110的端壁35111壓著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插銷3636壓著扭簧366的一端3661、扭簧366的一端3661壓著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這樣一個傳遞關系推著翻轉盤365連同翻轉筒354翻轉一個角至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外壁扇形凸塊35411的端壁35412被底座38的凸塊382擋住不再旋轉,從而通過梯帶8驅使主、次百葉片9從圖54所示關閉位置回到圖54b所示水平位置,在這一旋轉過程中,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滑動凸輪364的過渡斜面3643與翻轉盤365的端壁凸輪的過渡斜面3653的完全吻合變成為滑動凸輪3643的凸臺3644與翻轉盤365的端壁凸輪的凸臺3654的接觸,使得滑動凸輪364推著插銷盤363向背離翻轉盤365方向滑動,致使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退縮到如圖19b所示的初始位置,以便次一卷輪351在繼續反向旋轉過程中其扇形凸塊35110可以插身而過;在次一百葉片91下降到如圖54a所示與主百葉片90疊合的位置時,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回到初始位置,此時,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的端壁3516被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環形凸塊35416的端壁35418抵住,而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外壁扇形凸塊35411的端壁35412被底座的凸塊382抵住,使得次一卷輪351不能再繼續反向旋轉;次一卷輪351從圖19c所示位置反向旋轉到圖19a所示位置,即次一百葉片91從圖54c所示位置回到圖54a所示位置。卷輪機構35內部關系依賴于主、次百葉片9相對升降高度D1及翻轉關閉角φ,圖18a為具有單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系統3的A-A剖面圖,圖中虛線表示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在相對上升D1時所處位置,如前所述,固定套筒361穿過次一卷輪351的中空軸3513與翻轉盤365的內環36514之間的環形空腔并伸入到翻轉盤365里,扭簧366套在扭簧護套367上再通過扭簧護套367嵌套在固定套筒361上而使其無法滑脫,扭簧366的兩端3661、3662分別擱在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和高圓弧壁3656上,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的高度高于扭簧366的鋼絲直徑,扭簧366的另一端3662與高圓弧壁3659的高度和與固定套筒361相嵌合的扭簧護套367端部齊平,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插入翻轉盤365的插銷孔3655內至插銷3636頭部與低圓弧壁3659頂部齊平,并與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 —道夾持扭簧366的端部3661,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的端壁35112與扭簧366的一端3662緊貼,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的另一端壁35111與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緊貼,因此,它們之間的設計原則是,首先將扭簧366的一端3661安置在圓周水平位置上,其下安置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圖中帶點劃線的圓為次梯帶繩索嵌入在次一卷輪351的環形槽3512里的中徑圓35120,作一與扭簧366的一端3661平行且距離為插銷3636直徑的平行線,該平行線與圖中徑圓35120相交得到一交點B1,從此點出發沿環形槽3512的中徑圓35120逆時針找到一點a2,此兩點之間的環形槽3512中徑弧長為次一百葉片91相對于主百葉片90上升的最大高度D1,由此可確定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和高圓弧壁3656的交界處3658,從交點出發沿環形槽3512的中徑圓35120順時針找到與扭簧366的一端3662的端壁交點a3,點a3則為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的另一端壁35112與環形槽3512的中徑圓35120上的交點,點B1和點a3之間的環形槽3512中徑弧長稱之SS1, S1的大小可以在考慮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和翻轉盤365的高圓弧壁3656的各自強度的情況下確定,從而也就確定了扭簧366的兩端3661和3662的張角Θ,為方便后續雙次百葉片和三次百葉片情況的說明,此處取扭簧366的兩端張角Θ為90°來確定Sp圖18b為圖17的C-C剖面圖,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和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環形凸塊35416互為嵌合,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65的一端壁3516和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環形凸塊35416的一端壁35418在初始位置時緊靠在一起,首先在環形槽3512中徑圓35120上任選取一點C1,以此作一徑向線則可確定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的端壁3516,從C1點出發沿環形槽3512中徑圓35120順時針方向找到一點c2, 使得C1和C2之間的環形槽3512中徑弧長等于次一百葉片91與主百葉片90之間的D1 (參見圖54b),由此確定了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與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環形凸塊35416之間的空擋,從C1點出發沿環形槽3512中徑圓35120逆時針方向找到一點c3,C1和C3之間的環形槽3512中徑弧長為S2,S2的大小可以在考慮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和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的環形凸塊35416的各自強度的情況下確定,確定了 S2則確定了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和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的環形凸塊35416的圓周向尺寸大小。圖18c為圖17的D-D剖面圖,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外壁扇形凸塊35411的一側35412在初始位置時與底座38的凸臺382的一側緊靠在一起,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外壁扇形凸塊3549的一側35410與底座38的凸塊382的另一側之間的夾角等于主、次百葉片的翻轉關閉角實施例2 :翻轉筒內安裝兩個卷輪,帶有雙次百葉片的結構帶雙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百葉片相對升降與翻轉的一個運動周期是,(I)主百葉片90等節距分布在窗戶上,次百葉片91、92疊合在主百葉片90上,(對應于圖46a),(2)次一百葉片91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上升到D1-D2位置,次二百葉片92仍然疊合在主百葉片90上(對應于圖46b),(3)次一百葉片91繼續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上升到D1位置,同時次二百葉片92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上升到D2位置(對應于圖46c),(4)主、次百葉片90、91、92同時從水平位置旋轉-至百葉窗關閉(對應于圖46d),(5)主、次百葉片90、91、92同時往回翻轉-至水平位置(對應于圖46c),(6)次一百葉片91和次二百葉片92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下降D2,此時次二百葉片92已疊合在主百葉片90上(對應于圖46b),(7)次一百葉片91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下降D1-D2至疊合在次二百葉片92上(對應于圖 46a),此處 D/L 取為 L2,D「D2 = D2 = D/3。根據附圖20、21,用于具有雙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系統3包括卷輪機構35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卷輪機構35與實施例I的卷輪機構的不同之處是增加了一個次二卷輪352,同時翻轉筒354外環增加了一個環形槽3542,以用于嵌入約束次二百葉片92的次二梯帶82,即卷輪機構35包括翻轉筒354、次一卷輪351和次二卷輪352,翻轉筒354內安裝次一卷輪351和次二卷輪352,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與實施例I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幾乎完全一樣,但唯一不同之處是本實施例中次一卷輪351需要旋轉更大的角度,因為次一百葉片91相對于主百葉片90上升的距離D1比單次百葉片的要大,所以次一卷輪351的兩側扇形凸塊35110和3515的位置要作相應的旋轉調整,翻轉盤365臺階狀的高圓弧壁3656和低圓弧壁3659的交界處3658也要相應地逆時針偏移一個角度,翻轉筒354則在外環上增加一個環形槽3542(如圖22、23和7所示)。圖24為卷輪機構35的次二卷輪352的三維圖,次二卷輪352的環形盤上設有內環35210,次二卷輪352的外環上設有一環形槽3522,次二卷輪352的兩側沿軸向各伸出一帶環形凸臺35210的扇形凸塊3527和扇形凸塊3524且設有一固定次二梯帶前、后索821、822上端的銷孔35211。帶雙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機構35內部關系依賴于主、次百葉片9相對升降高度D1和D2及翻轉關閉角φ,它們之間的設計原則可以實施例I中的卷輪機構35結構為參照基礎,圖27a為圖26的A-A剖面圖,顯示了卷輪機構35的次一卷輪351 與翻轉盤365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圖46a),圖中虛線表示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在次一百葉片91相對主百葉片90上升D1 (如圖46a所示)時所處位置,與實施例I的圖18a相比,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按圖27a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個角度安置,以便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在環形槽3512中徑圓35120上的的交點B1與a2之間的弧長等于次一百葉片91相對于主百葉片90的最大上升高度D1,同時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和高圓弧壁3656的交界處3658也隨之逆時針旋轉同樣的角度安置;圖27b為圖26的B-B剖面圖,顯示了卷輪機構35的次一卷輪351與次二卷輪352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圖46a),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和次二卷輪352環形凸塊3524互為嵌合,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的一端壁3516和次二卷輪352的環形凸塊3524的一端壁3525在初始位置時緊靠在一起,首先在環形槽3512中徑圓35120上任選取一點b1;以此作一徑向線則可確定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的端壁3516,Wb1點出發沿環形槽3512中徑圓35120順時針方向找到一點b2,使得Id1和b2之間的環形槽3512中徑弧長等于次一百葉片91與次二百葉片92之間的D1-D2 (如圖46b),由此確定了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與次二卷輪352的環形凸塊3524之間的空擋,從Id1點出發沿環形槽3512中徑圓35120逆時針方向找到一點I^b1和b3之間的環形槽3512中徑弧長為S2,S2的大小可以在考慮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和次二卷輪352的環形凸塊3524的各自強度的情況下確定,確定了 S2則確定了次一卷輪351的扇形凸塊3515和次二卷輪352的環形凸塊3524的圓周向尺寸大小;圖27c為圖26的C-C剖面圖,顯示了卷輪機構35的次二卷輪352與翻轉筒354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圖46a),次二卷輪352的扇形凸塊3527和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環形凸塊35416互為嵌合,次二卷輪352的扇形凸塊3527的端壁3529和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環形凸塊35416的端壁35418在初始位置時緊靠在一起,首先在環形槽3512中徑圓35120上任選取一點C1,以此作一徑向線則可確定次二卷輪352的扇形凸塊3527的端壁3528,從C1點出發沿環形槽3512中徑圓35120順時針方向找到一點C2,使得C1和C2之間的環形槽3512中徑弧長等于次二百葉片92與主百葉片90之間的D2 (如圖46c),由此確定了次二卷輪352的扇形凸塊3527與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環形凸塊35416之間的空擋,從C1點出發沿環形槽3512中徑圓35120逆時針方向找到一點c3,C1和C3之間的環形槽3512中徑弧長為S3,S3的大小可以在考慮次二卷輪352的扇形凸塊3527和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的環形凸塊35416的各自強度的情況下確定,確定了 S3則確定了次二卷輪352的扇形凸塊3527和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的環形凸塊35416的圓周向尺寸大小;圖27(1為圖26的D-D剖面圖,顯示了卷輪機構35的翻轉筒354與底座38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圖46a),翻轉筒358封閉端面外壁扇形凸塊3549和35411與底座38的凸臺382的結構與關系保持與實施例I 一樣。實施例3 :翻轉筒內安裝三個卷輪,帶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結構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組合式百葉片相對升降與翻轉的一個運動周期是,(I)主百葉片90等節距分布在窗戶上,次百葉片91、92和93依次疊合在主百葉片90上(對應于圖47a),(2)次一百葉片91和次二百葉片92 —道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上升到D2位置,(對應于圖47b),(3)次二百葉片92和次一百葉片91脫離而處于D2位置,次一百葉片91和次三百葉片93 —道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上升一個距離D3,此時次一百葉片91處于D1位置,次三百葉片93處于D3位置,(對應于圖47c),(4)主、次百葉片90、91、92、93同時從水平位置旋轉-至百葉窗關閉(對應于圖47c),(5)主、次百葉 片90、91、92、93同時往回翻轉-至初始水平位置(對應于圖47c),(6)次一百葉片91和次三百葉片93 —道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下降一個距離D3至次三百葉片93疊合在主百葉片90上(對應于圖47b),(7)次一百葉片91和次二百葉片92 —道相對與主百葉片90下降一個距離D2至次二百葉片92疊合在次三百葉片93上、次一百葉片91疊合在次二百葉片92上(對應于圖 47a),此處 D/L 取為 I.,6,D2=D/2, D3=D/4。根據附圖26、28,用于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系統3包括卷輪機構35、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卷輪機構35包括次一卷輪351、翻轉盤365’、次三卷輪353和翻轉筒354,翻轉筒354內安裝次一卷輪351、翻轉盤365’、次三卷輪353,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包括固定套筒361、壓縮彈簧362、插銷盤363、滑動凸輪364、翻轉盤365、扭簧366和扭簧護套367,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包括固定套筒361’、壓縮彈簧362’、插銷盤363’、滑動凸輪364’、翻轉盤365’、扭簧366’和扭簧護套367’。圖29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固定套筒361的三維圖,圖30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插銷盤363的三維圖,圖31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滑動凸輪364的三維圖,圖32為卷輪機構35的翻轉盤365的三維圖,圖33a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扭簧366三維圖,圖33b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扭簧366軸向視圖,圖34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扭簧護套367的三維圖,本實施例的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結構與前述實施例的完全一樣,只是翻轉盤365的高、低圓弧壁3556和3559的交界處3658旋轉到更接近高圓弧壁3656的端壁3657的位置。圖35為卷輪機構35的次一卷輪351的分體輪351’三維圖,分體輪351’為一具有內環3516’的環形盤,分體輪351’的兩側沿軸向各伸出一具有兩端壁35111’、35112’的扇形凸塊35110’和一帶環形凸臺3512’的具有兩端壁3518’、3519’的扇形凸塊3517’,環形凸臺3512’的內環與內環3516’成臺階狀且具有一上下為圓弧面、左右為垂直面3515’的口字形狀。圖36為卷輪機構35的次三卷輪353三維圖,次三卷輪353的環形盤上設有內環35310、外環上設有環形槽3532,次三卷輪353的兩側沿軸向各伸出一具有兩端壁3515、3536的扇形凸塊3534和一具有兩端壁3538、3539的扇形凸塊3537且設有一固定次三梯帶前、后索831和832上端的銷孔35311。圖37為卷輪機構35的次一卷輪351三維圖,次一卷輪351的環形盤3511上設有貫穿其內環的中空軸3513,環形盤3511的外環上設有環形槽3512,環形盤3511的一側為平面并設有一固定次一梯帶前、后索811和812上端的銷孔35118,環形盤3511的另一側35111軸向切出兩內環直徑大小不一的半圓內空3516、3519,兩半圓內空3516、3519的交界壁3517、3518,交界壁3517處鉆有一插銷孔35110,與環形盤3511左側結合處的中空軸3513上設有軸臺階35114、35115、35116,其中軸臺階35115的一段因被削除兩塊35117而成為軸鍵,中空軸3513與環形盤3511右側結合處以及右端部設有相同直徑的軸臺階3515、35112。圖38為卷輪機構35的翻轉筒354的三維圖,翻轉筒354為一圓筒,其外環面設有用于嵌入次梯帶81、82、83的環形槽3541、3542、3543和一個嵌入主梯帶80的環形槽3544, 環形槽3541、3542、3543的頂部各開一孔3545并在側邊裝有銷軸3546,以便次梯帶81、82、83的前、后索的上端進入后減少梯帶繩索與翻轉筒354之間的摩擦力,主梯帶80的兩上端直接固定在銷軸3547上,翻轉筒354內部設有一內環35420的隔墻35416,其上設有一扇形孔35417,翻轉筒354的一端設有卡口 35410、35411、35412以及一容納裝配穿次梯帶上端用的穿越翻轉筒354內壁的半圓缺口 3549和供穿入銷軸3547的銷孔3548,翻轉筒354的另一端設有卡口 35413、35414、35415以及供穿入銷軸3546的銷孔35421。圖39為翻轉盤365’的三維圖,翻轉盤365’在卷輪機構35中作為固定次二梯帶82的卷輪使用,在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又作為翻轉盤使用,翻轉盤365’的結構與翻轉盤365基本一樣,只是外環增設一環形槽3652’。圖40a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扭簧366’三維圖,圖40b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扭簧366’軸向視圖,扭簧366’的兩端3661’和3662’的夾角為Θ取決于翻轉盤365’帶動次二百葉片92相對于主百葉片90上升的最大高度D2所需旋轉的角度與保證翻轉盤365’的高圓弧壁3659’有足夠強度的弧長兩個因素。圖41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固定套筒361’的三維圖,固定套筒361’的結構與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固定套筒361基本一樣,兩者差別在于,固定套筒361的環形盤3611’的外環上設有缺口 3616,而固定套筒361’的環形盤3611’的外端壁增設一內外兩側各帶扇形凸塊 36114’、36115’、36116’ 和 36112,、36113,的環形盤 36111’。圖42顯示了卷輪系統3的各個部件的組裝圖,圖中將翻轉筒354進行了局部剖,將翻轉筒354、次三卷輪353、次一卷輪351的分體輪351’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依次套入次一卷輪351的左側中空軸3513上,再將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套入次一卷輪351的右側中空軸3513上,其中次三卷輪353的內環35312與次一卷輪351的左側中空軸3513上的軸臺階35115配合且次三卷輪353的扇形凸塊3537嵌入翻轉筒354的隔墻35416的扇形孔35417中,次一卷輪351的分體輪351’的環形凸臺3512’的內環3513’與次一卷輪351的左側中空軸3513上含軸鍵35117的軸段配合,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固定套筒361的內環與次一卷輪351的左側中空軸3513配合,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翻轉盤365上的扇形凸塊36512、36513、36515與翻轉筒的左端部缺口 35413、35414、35415嵌合而使得翻轉盤365與翻轉筒354成為一體,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固定套筒361’的內環與次一卷輪351的右側中空軸3513的軸臺階3515、35111配合,翻轉盤365’的高、低圓弧壁3659’和36512’與次一卷輪351的內空3516、3519嵌合成一完整的環形壁,而扭簧366’的兩端和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處于該完整的環形壁的接縫空擋中,即,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插入次一卷輪351的插銷孔35110里,扭簧366’的一端3662’處于翻轉盤365’的高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和次一卷輪351的內空3516、3519的交界壁3518之間,扭簧366’的另一端3661’和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處于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12’的端壁36513’和次一卷輪351的內空3516、3519的交界壁3517之間(如圖44d所示),同時,固定套筒361’的環形盤36111’上的凸塊36114’、36115’、36116’和翻轉筒354的端部缺口35410、35411、35412嵌合而使得固定套筒361’與翻轉筒354成為一體從而形成卷輪系統3,卷輪系統3的轉軸為次一卷輪的中空軸3513,其一端安放在底座38的支座381上,其另一端安放在支座386上,同時,固定套筒361的環形盤3611的缺口 3616與底座38的凸塊385嵌合,從而將固定套筒361固定在底座38上,同時將固定套筒361’的兩扇形凸塊36112’和36113’之間的空擋對準底座38的凸塊382,使得翻轉筒354在預設的百葉片翻轉角φ
范圍內旋轉。圖44a為卷輪系統3的次一卷輪351的分體輪351’與翻轉盤365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圖47a)的A-A剖面圖,圖44b為卷輪系統3的次一卷輪351與次三卷輪353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圖47a)的B-B剖面圖,圖44c為卷輪系統3的次三卷輪353與翻轉筒354’的隔墻35416’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圖47a)的C-C剖面圖,圖44d為卷輪系統3的次一卷輪351與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以及翻轉筒354’的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于圖47a)的D-D剖面圖,圖44e為卷輪系統3的固定套筒361’與底座38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對應如圖47a)的E-E剖面圖;在葉片組9處于如圖47a所示初始位置時,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插入在翻轉盤365的插銷孔3655中且與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的頂部齊平,將扭簧366的一端3661夾持在插銷3636與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之間(如圖42a和圖44a所示),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伸出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12’而插入次一卷輪351的插銷孔35110中(如圖42b和圖44d所示)。將次一卷輪351的中空軸3513往窗外方向旋轉時,即中空軸3513在圖44a、圖44b、圖44c、圖44e中按順時針方向、在圖44d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次一卷輪351帶動分體輪351’ 一道同向旋轉,同時次一卷輪351的內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7處的插銷孔35110壓著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插銷3636’壓著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12’的端壁36513’,從而解除扭簧3636’將翻轉盤365’鎖定在與翻轉筒354’嵌合連接的固定套筒361’上的作用而推著翻轉盤365’同向旋轉直至分體輪351’的扇形凸塊3517’旋轉到其端壁3518’與次三卷輪353的扇形凸塊3534的端壁3536相接觸位置(如圖44b所示),在這一旋轉過程中,次一百葉片91的次一梯帶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輪351卷繞,次二百葉片92的次一梯帶82的前、后索821和822被翻轉盤365’卷繞,使得次一百葉片91和次二百葉片92 —道離開與主百葉片90疊合位置并相對于主百葉片90水平上升D2高度(如圖47b所示),次三卷輪353和翻轉筒354靜止不動,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滑動凸輪364’的過渡斜面3643’與翻轉盤365’的端壁凸輪的過渡斜面3653’的完全吻合變成為滑動凸輪3643’的凸臺3644與翻轉盤365’的端壁凸輪的凸臺3654’的接觸,使得滑動凸輪364’推著插銷盤363’向背離翻轉盤365’方向滑動,致使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從次一卷輪351的插銷孔35110中退出直至與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12’頂部齊平的位置,以便次一卷輪351在繼續旋轉過程中其內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7可以插身而過直至與翻轉盤365’的高、低圓弧壁交界壁36511’相接觸,從而使得翻轉盤365’被鎖定在與翻轉筒354’嵌合連接的固定套筒361’上而不再隨次一卷輪351繼續旋轉;繼續旋轉次一卷輪351的中空軸3513,次一卷輪351與分體輪351’ 一道旋轉,分體輪351’的扇形凸塊3517’的端壁3518’壓著次三卷輪353的扇形凸塊353的端壁3536從而推動次三卷輪353 —道旋轉直至次三卷輪353的扇形凸塊3537的端壁3538與翻轉筒354的隔墻35416的扇形孔35417的端壁35418相接觸(如圖44c所示)、分體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與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擦身而過至扇形凸塊35110’的端壁35112’與扭簧366的一端3662相接觸、次一卷輪351的內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7與翻轉盤365’的高、低圓弧壁交界壁36511’相接觸,在這一旋轉過程中,次二百葉片92和翻轉筒354靜止不動,次一百葉片91的次一梯帶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輪351卷繞,次三百葉片93的次一梯帶83的前、后索831和832被次三卷輪353卷繞,使得次一百葉片 91離開與次二百葉片92疊合位置、次三百葉片93離開與主百葉片90疊合位置,并一道相對于主百葉片90水平上升D3高度(如圖47c所示),繼續旋轉次一卷輪351的中空軸3513,次一卷輪351帶動分體輪351’、分體輪351’推著次三卷輪353繼續一道旋轉,分體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的端壁35112’壓著扭簧366的一端3662、扭簧366的一端3662壓著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翻轉盤365的高圓弧壁3656的端壁3657,從而解除扭簧366將翻轉筒354鎖定在固定套筒361上的作用而推動翻轉筒354和翻轉盤365’同向旋轉爐至與其嵌合固定在一起的固定套筒361’的環形盤36111’的扇形凸塊36112’側壁與底座38的凸塊382緊靠,次一百葉片91的次一梯帶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輪351卷繞,次二百葉片92的次二梯帶82的前、后索821和822被翻轉盤365’卷繞,次三百葉片93的次三梯帶83的前、后索831和832被次三卷輪353卷繞,而主百葉片90的主梯帶的前、后索
801和802被翻轉筒354卷繞,從而一道往窗外翻轉# (如圖47d所示),在翻轉筒354旋轉過程中,因壓縮彈簧362的作用,翻轉盤365的端壁凸輪由其凸臺3654與滑動凸輪364的凸臺3644相接觸的位置逐漸變成為兩過渡斜面3653和3643接觸并逐漸由部分吻合變為完全吻合狀態,使得翻轉盤365的端壁平面3652與滑動凸輪364的底部3646相接觸,滑動凸輪364由于內環凸鍵3645與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軸3613的環形臺階3612的缺口 3615相嵌合而只能軸向滑動,由于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插在翻轉盤365的插銷孔3655中,從而被翻轉筒354帶動旋轉,同時在壓縮彈簧362的彈簧壓力下,插銷盤363壓著滑動凸輪364一道往翻轉盤365方向軸向滑動,使得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沿分體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的端壁35111’逐漸伸入(如圖44a所示);在主、次百葉片9 一道隨翻轉筒354翻轉至關閉位置后,反旋次一卷輪351的中空軸,則主、次百葉片9按原路順序退回,即,首先主、次百葉片9同時翻轉至如圖47c所示水平位置,在主、次百葉片9翻轉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分體輪351’的扇形凸塊35110’的端壁35111’壓在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上,再由插銷3636推著扭簧366的另一端3661向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圓周方向旋轉一微小角度,使得扭簧366將翻轉盤365鎖定在固定套筒361上的作用被解除,然后分體輪351’通過其扇形凸塊35110’的端壁35111’壓著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插銷3636壓著扭簧366的一端3661、扭簧366的一端3661壓著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這樣一個傳遞關系推著翻轉盤365連同翻轉筒354翻轉一個#角至與翻轉筒354嵌合在一起的固定套筒361’的扇形凸塊36113’的端壁被底座38的凸塊382擋住不再旋轉,從而通過梯帶8驅使主、次百葉片9從圖47d所示關閉位置回到圖47c所示水平位置,在這一旋轉過程中,次三卷輪353的扇形凸塊3537的端壁被翻轉筒354的隔墻扇形孔35417的端壁35418推著而反轉,鎖定在翻轉筒354上的翻轉盤365’隨翻轉筒354 —道反轉,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滑動凸輪364的過渡斜面3643與翻轉盤365的端壁凸輪的過渡斜面3653的完全吻合變成為滑動凸輪3643的凸臺3644與翻轉盤365的端壁凸輪的凸臺3654的接觸,使得滑動凸輪364推著插銷盤363向背離翻轉盤365方向滑動,致使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退縮到與翻轉盤365的低圓弧壁3659的頂部齊平的位置,以便分體輪351’在繼續反向旋轉過程中其扇形凸塊35110 ’可以插身而過;繼續反旋次一卷輪351的中空軸3513,次一卷輪351和分體輪351’一道反轉至次一卷輪351的內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8與扭簧366’的一端3662’相接觸,同時分體輪351’對次三卷輪353無反向推動作用而由次三梯帶83傳遞上來的次三底軌103和次三百葉片93的重力使得次三卷輪353反向旋轉直 至次三卷輪353的扇形凸塊3537的端壁3539與翻轉筒354的隔墻35416的扇形孔35417的端壁35419相接觸(如圖44c所示),在這一反旋過程中,次二百葉片92和翻轉筒354靜止不動,次一百葉片91的次一梯帶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輪351松卷,次三百葉片93的次三梯帶83的前、后索831和832被次三卷輪353松卷,使得次一百葉片91和次三百葉片93相對于主百葉片90水平下降D3高度,致使次一百葉片91疊合在次二百葉片92上、次三百葉片93疊合在主百葉片90上(如圖47b所示),繼續反旋次一卷輪351的中空軸3513,次一卷輪351和分體輪351’ 一道反轉,次一卷輪351的內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8推著扭簧366’的一端3662’、扭簧366’的一端3662’壓著翻轉盤351的高圓弧壁36519’的端壁36510’,從而解除扭簧366’將翻轉盤365’鎖定在固定套筒361’上的作用而推動翻轉盤反轉至分體輪351’的扇形凸塊3517’的端壁3519’與次三卷輪353的扇形凸塊3534的端壁353相接觸(如圖44b、44d所示),翻轉盤365’相對于翻轉筒354旋轉,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滑動凸輪364的凸臺3644與翻轉盤365’的側壁凸輪的凸臺3654’的接觸轉變為滑動凸輪364的過渡斜面3643與翻轉盤365’的側壁凸輪的過渡斜面3653’的完全吻合,使得插銷盤363’在壓縮彈簧362’的彈簧壓力作用下向翻轉盤365’方向滑動,致使插銷盤363’的插銷3636’插入到次一卷輪351的內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7處的插銷孔35110中并逐漸深入(如圖44d所示),在這一反轉過程中,次一百葉片91的次一梯帶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輪351松卷,次二百葉片92的次二梯帶82的前、后索821和822被翻轉盤365’松卷,使得次一百葉片91和次二百葉片92相對于主百葉片90水平下降D2高度,致使次一百葉片91和次二百葉片92疊合在主百葉片90上(如圖47a所示)。用于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的卷輪系統3的內部關系依賴于主、次百葉片9相對升降高度D2、D3及翻轉關閉角φ S設計原則與上述實施例 1、2、3 —致。在上述卷輪系統中,只要把固定在翻轉筒354的環形槽3544中的主梯帶80的上端換成固定在頂軌I上,即可用于具有一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如圖48所示)卷輪系統、具有二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如圖49所示)卷輪系統和具有三次百葉片(雙重二分節距)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如圖50所示)卷輪系統。上述卷輪系統原理也可推廣至具有四個以上的次百葉片的變節距組合式百葉窗。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的涵蓋范圍。 ·
權利要求
1.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包括底座(38)和頂蓋(39),其特征在于底座(38)上安裝卷輪機構(35)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卷輪機構(35)上纏繞有梯帶,卷輪機構(35)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軸向連接,通過方軸(2)帶動卷輪機構(35)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轉動,由卷輪機構(35)控制次百葉片的水平上升下降,卷輪機構(35)內部設有卷輪,卷輪上纏繞有梯帶,梯帶橫纜連接百葉片,卷輪旋轉時帶動其上的梯帶卷繞或松卷,依次實現各次百葉片的水平上升或下降,當各次百葉片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時候,由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實現所有百葉片的翻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卷輪機構(35)軸向一側安裝有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卷輪機構(35)包括翻轉筒(354),翻轉筒(354)內安裝至少一個卷輪,翻轉筒(354)的開口端面配合安裝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的翻轉盤(365),翻轉盤(365) —端的內部設有扭簧(366),扭簧(366)套在扭簧護套(367)上,扭簧護套(367)與卷輪臨近,翻轉盤(365)的另一端配合安裝固定套筒(361),固定套筒(361)與翻轉盤(365)之間軸向依次設有壓縮彈簧(362)、插銷盤(363)和滑動凸輪(364)。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卷輪機構(35)軸向兩側各安裝一套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36’),卷輪機構(35)包括翻轉筒(354),翻轉筒(354)內安裝次一卷輪(351),次一卷輪(351)的一側依次軸向安裝次三卷輪(353)、分體輪(351’)、扭簧護套(367)、扭簧(366)、翻轉盤(365)、滑動凸輪(364)、插銷盤(363)、壓縮彈簧(362)和固定套筒(361),次一卷輪(351)的另一側依次軸向安裝扭簧護套(367’)、扭簧(366’)、翻轉盤(365’)、滑動凸輪(364’)、插銷盤(363’)、壓縮彈簧(362’)和固定套筒(361’),次一卷輪(351 )、分體輪(351’)和翻轉盤(365’)同步旋轉帶動次一百葉片和次二百葉片同步水平上升一定距離^后,翻轉盤(365 ’)通過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 ’)與次一卷輪(351)脫離,次一卷輪(351)再帶動次三卷輪(353)旋轉,使得次一百葉片和次三百葉片同步水平上升,在上升D3后,通過凸輪插銷翻轉機構(36)帶動翻轉盤(364)和翻轉筒(354)旋轉,實現所有百葉片的翻轉。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翻轉筒(354)為一圓筒,其一端為封閉端面,另一端為開口端面,翻轉筒(354)的外環面設有環形槽,環形槽(3541、3542、3544 )的頂部各開一孔(3545 )并在孔兩側邊裝有銷軸(3546 ),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外壁軸向伸出的扇形凸塊(3549、35411)用于控制翻轉筒(354)旋轉的角度,當翻轉筒(354)旋轉至其扇形凸塊與底座凸塊(382)接觸時不再繼續轉動,翻轉筒(354)的封閉端面內壁軸向伸出的環形凸塊(35416),在翻轉筒(354)反向轉動的時候,作用于次二卷輪(352),使得次二卷輪(352)反向轉動,帶動次二百葉片返回水平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翻轉筒(354)為一圓筒,翻轉筒(354)內部設有隔墻(35416),外環面設有環形槽(3541、3542、3544),環形槽(3541、3542、3544)的頂部各開一孔(3545)并在孔兩側邊裝有銷軸(3546),環形槽(3544)的頂部開有孔固定銷軸(3547),翻轉筒(354)的隔墻(35416)設有內環(35420)和扇形內孔(35417),在翻轉筒(354)反向轉動的時候,作用于次三卷輪(353),使得次三卷輪(353)反向轉動,帶動次三百葉片(93)返回水平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次一卷輪(351)包括環形盤(3511)與中空軸(3513),環形盤(3511)的中部設有一環形槽(3512),環形盤(3511)的兩側沿軸設有扇形凸塊(3515、35110)。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次二卷輪(352)包括環形盤(3521),環形盤(3521)上設有環形槽(3522),環形盤(3521)靠次一卷輪(351)—側沿軸向伸出扇形凸塊(3524),環形盤(3521)的另一側沿軸向伸出帶扇形凸塊(3527)的環形凸臺(35210)。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次三卷輪(353)包括環形盤(3531),環形盤(3531)上設有環形槽(3532),環形盤(3531)靠次一卷輪(351)—側沿軸向伸出扇形凸塊(3534),環形盤(3531)的另一側沿軸向伸出帶扇形凸塊(3537)的環形凸臺(35310)。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翻轉盤(365)的一側設有環形凹盤,環形凹盤里設有臺階狀的高圓弧壁(3656)和低圓弧壁(3659 ),低圓弧壁(3659 )的端壁(36510 )附近設置一插銷孔(3655 ),扭簧(366 )安裝在高圓弧壁(3656)和低圓弧壁(3659)的內側,扭簧(366)的兩端安置在高圓弧壁(3656)和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7、36510)上,翻轉盤(365)的另一側設有帶過渡斜面(3653)的凸臺(3654),凸臺(3654)與滑動凸輪(364)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翻轉盤(365’)的一側設有環形凹盤,環形凹盤里設有臺階狀的高圓弧壁(3656’)和低圓弧壁(3659,),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10,)附近設置一插銷孔(3655,),扭簧(366,)安裝在高圓弧壁(3656’)和低圓弧壁(3659’)的內側,扭簧(366’)的兩端安置在高圓弧壁(3656,)和低圓弧壁(3659,)的端壁(3657,、36510’ )上,翻轉盤(365,)的另一側設有帶過渡斜面(3653,)的凸臺(3654,),凸臺(3654,)與滑動凸輪(364,)配合,翻轉盤(365,)的外環設有環形槽(3652’)。
11.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插銷盤(363)上設有插銷(3636),滑動凸輪(364)設在插銷盤(363)內部,插銷盤(363)與固定套筒(361)之間安裝壓縮彈簧(362)。
12.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其特征在于滑動凸輪(364)的環形盤內環壁(3647)上設置一對凸鍵(3645),滑動凸輪(364)的的側面設有凸塊(3644 )和過渡斜面(3643 ),凸塊(3644 )和過渡斜面(3643 )與翻轉盤(365 )的凸臺(3654)配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百葉窗,尤其涉及一種百葉窗的卷輪系統,公開了一種帶凸輪插銷翻轉機構的百葉窗卷輪系統,包括底座和頂蓋,底座上安裝卷輪機構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卷輪機構上纏繞有梯帶,卷輪機構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軸向連接,通過方軸帶動卷輪機構和凸輪插銷翻轉機構轉動。由卷輪機構控制次百葉片的水平上升下降,卷輪機構內部的卷輪旋轉,纏繞在上面的梯帶卷繞或松卷,依次帶動各次百葉片的水平上升或下降。當各次百葉片上升到既定位置時,卷輪驅動凸輪插銷翻轉機構來帶動翻轉筒轉動,實現所有百葉片的翻轉。
文檔編號E06B9/322GK102900347SQ201210268529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張一飛, 武成尚, 貴剛, 許輝文 申請人:杭州歐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海县| 池州市| 政和县| 密云县| 岗巴县| 延安市| 诏安县| 息烽县| 彰武县| 永胜县| 深州市| 渑池县| 荆门市| 民丰县| 徐汇区| 孝感市| 沙洋县| 孝昌县| 安康市| 珲春市| 施秉县| 富川| 桦甸市| 射洪县| 盘山县| 宁河县| 白银市| 清徐县| 遂宁市| 涞水县| 田阳县| 武城县| 永泰县| 长春市| 固镇县| 新乡市| 大丰市| 冷水江市| 聂荣县| 达日县| 板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