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車用門鎖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170318閱讀:25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車用門鎖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用門鎖系統,該車用門鎖系統具有門鎖和手動鎖定操作鈕。
背景技術
總的來說,車輛的門鎖系統具有能在解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的門鎖,在所 述解鎖狀態中,門在設置在門上的門把手能夠進行開門操作的狀態下能被打開,在所述鎖 定狀態中,門在所述開門操作不能進行的狀態下不能被打開,所述門鎖系統還具有手動鎖 定操作鈕,在所述解鎖狀態和所述鎖定狀態之間切換門鎖時,所述手動鎖定操作鈕在車輛 內被操作。
作為門鎖的結構,門鎖主要具有馬達、旋轉部件(蝸輪)和鎖桿,所述旋轉部件能 借助馬達的動力旋轉。所述鎖桿能通過借助馬達動力的旋轉部件的旋轉而運動至或移位 至設定了解鎖狀態的解鎖位置以及設定了鎖定狀態的鎖定位置。進一步地,鎖桿通過操 作線纜連接到所述手動鎖定操作鈕,然后鎖桿還能通過所述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運動 到或移位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這樣的門鎖已公開在例如日本專利臨時公開號為 No. 2004-218425 和 No. 2008-248591 的申請文件中(在下文中稱為 “JP2004-218425” 和 “JP2008-248591”)。發明內容
然而在上面描述的這種車用門鎖系統中,當鎖桿通過借助馬達動力的旋轉部件的 旋轉而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鎖桿沿運動方向高速運動繼而猛烈撞擊或碰撞一限 制鎖桿運動量的止動器。這樣,發生了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在牽拉現象中,鎖桿沿運動方 向使止動器變形繼而使該鎖桿被牽拉到略微超過鎖桿運動的限定位置的位置,在回彈現象 中,由于鎖桿對止動器撞擊時所產生的回彈而使得所述鎖桿在與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略 微回彈。
當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發生時,鎖桿的牽拉和回彈直接傳送或輸送到操作線纜。 因此從操作線纜和鎖桿之間的連接部分并且還從操作線纜和手動鎖定操作鈕之間的連接 部分產生了接觸噪音。這因而導致了門鎖系統品質的劣化。
針對上述問題,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用門鎖系統,該門鎖系統能夠降 低鎖桿借助馬達動力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產生的接觸噪音。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車用門鎖系統包括手動鎖定操作鈕、門鎖以及操作線纜。 所述手動鎖定操作鈕被設置在車體或門中的任一個上并且可操作為使其位于解鎖位置以 及鎖定位置;所述門鎖被設置在車體或門中的任一個上并且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 在門的解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所述操作線纜能將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傳遞至門 鎖。其中,門鎖具有(a)基體部件,所述基體部件被固定到車體或門中的任一個上;(b)鎖 桿,所述鎖桿由基體部件能夠樞轉地支撐并且與操作線纜的另一端相連(操作線纜的其中 一端與手動鎖定操作鈕相連),所述鎖桿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而運動到將門帶入到解鎖狀態中的解鎖位置和將門帶入到鎖定狀態中的鎖定位置;(C)馬達,所述馬達安裝 在基體部件中;(d)旋轉部件,所述旋轉部件借助由基體部件支撐的馬達的動力旋轉并使 鎖桿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以及(e)摩擦阻力施加裝置,所述摩擦阻力施加裝置 沿著鎖桿或操作線纜的運動路線設置,并且在鎖桿借助旋轉部件的旋轉而運動到解鎖位置 或鎖定位置時,所述摩擦阻力施加裝置通過沿著鎖桿或操作線纜的運動方向與鎖桿或操作 線纜相接觸而在與鎖桿或操作線纜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對鎖桿或操作線纜施加摩擦阻 力。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車用門鎖系統包括手動鎖定操作鈕、門鎖以及操作線 纜。所述手動鎖定操作鈕被設置在車體或門中的任一個上并且可操作為使其位于解鎖位置 以及鎖定位置;所述門鎖被設置在車體或門中的任一個上并且能夠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的 操作在門的解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所述操作線纜能將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傳遞 到門鎖。其中,門鎖具有(a)基體部件,所述基體部件被固定到車體或門中的任一個上; (b)鎖桿,所述鎖桿由基體部件能夠樞轉地支撐并且與操作線纜的另一端相連(操作線纜的 其中一端與手動鎖定操作鈕相連),所述鎖桿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而運動到將門 帶入到解鎖狀態中的解鎖位置以及將門帶入到鎖定狀態中的鎖定位置;(C)馬達,所述馬 達安裝在基體部件中;(d)旋轉部件,所述旋轉部件借助由基體部件支撐的馬達的動力旋 轉并使鎖桿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以及(e)粘性阻力施加裝置,所述粘性阻力施 加裝置沿著鎖桿或操作線纜的運動路線設置,并且在鎖桿借助旋轉部件的旋轉運動到解鎖 位置或鎖定位置時,所述粘性阻力施加裝置通過沿著鎖桿或操作線纜的運動方向與鎖桿或 操作線纜相接觸而在與鎖桿或操作線纜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對鎖桿或操作線纜施加粘 性阻力。
根據本發明另外的方面,車用門鎖系統包括手動鎖定操作鈕、門鎖以及操作線 纜。所述手動鎖定操作鈕被設置在車體或門中的任一個上并且可操作為使其位于解鎖位置 以及鎖定位置;所述門鎖被設置在車體或門中的任一個上并且能夠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的 操作在門的解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所述操作線纜能將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傳遞 到門鎖。其中,門鎖具有(a)基體部件,所述基體部件被固定到車體或門中的任一個上; (b)鎖桿,所述鎖桿由基體部件能夠樞轉地支撐并且與操作線纜的另一端相連(操作線纜的 其中一端與手動鎖定操作鈕相連),所述鎖桿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而運動到將門 帶入到解鎖狀態中的解鎖位置以及將門帶入到鎖定狀態中的鎖定位置;(C)馬達,所述馬 達安裝在基體部件中;(d)旋轉部件,所述旋轉部件借助由基體部件支撐的馬達的動力旋 轉并使鎖桿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以及(e)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設置在固定 到操作線纜的所述一端的球形端部和手動鎖定操作鈕的連接槽之間,所述球形端部與所述 連接槽相聯,并且在鎖桿借助旋轉部件的旋轉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所述彈性部 件沿著操作線纜的軸向具有彈性作用。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征從下面參考附圖的描述中將變得能夠理解。


圖1是本發明應用到其中的車輛的側視圖2是本發明門鎖系統的側視圖3是沿圖2的II1-1II線截取的剖面圖4是手動鎖定操作鈕的透視圖5是從斜向下方向觀察的手動鎖定操作鈕的透視圖6是蓋打開狀態下的門鎖的側視圖7是蓋關閉狀態下的門鎖的側視圖8是沿圖7的VII1-VIII線截取的放大剖面圖9是在鎖定狀態中的操作機構的側視圖10是在解鎖狀態中的操作機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降低由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引起的接觸噪音是可能的,所述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在通過旋轉部件的旋轉而使具有動量的鎖桿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 易于發生,其中旋轉部件的旋轉通過馬達的動力實現。
本發明的門鎖系統的具體實施方式
現將參考附圖作如下闡釋。在每一附圖中,左 側表示“前側”或“向前方向”,而右側表示“后側”或“向后方向”。然而,“前”和“后”等這 些術語是用于一個元件相對于另一個元件定位的目的而不構成限制性術語。
如圖1和圖2所示,門鎖系統I具有門鎖2和手動鎖定操作鈕4,該門鎖2安裝在 車輛的前門(以下簡稱“門”)D的內部后端。手動鎖定操作鈕4設置在門D的內側(或在車 體的內側),并且該手動鎖定操作鈕4通過操作線纜3與后面提及的門鎖2的鎖桿13相連, 所述操作線纜由能夠傳送操作力的博登拉線(Bowden cable)形成。
如圖2、6和7所示,門鎖2的結構包括接合機構5和操作機構6。所述接合機構5 通過與設置在車體側的撞針的接合而使門D保持在關閉狀態,所述操作機構6可在解鎖狀 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在所述解鎖狀態中,門D能通過安裝在門D外側的外把手OH的開 門操作或通過安裝在門D內側的內把手IH的開門操作打開,在所述鎖定狀態中,即使通過 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執行開門操作,門D也不能被打開。這里,在圖2中,為了更清楚地 示出所述操作機構6的內部機械機構,門鎖2以一部分殼體10被去除的方式示出,該部分 殼體對應于容納接合機構5和操作機構6的部分。
如圖2和圖3所示,手動鎖定操作鈕4由一豎直方向的軸8支撐在基部部件7上, 該基部部件固定在門D的內側。手動鎖定操作鈕4能在門的內側手動操作并位于圖3實線 所示的鎖定位置(操作機構6被設定到鎖定狀態的位置)以及圖3中雙點劃線所示的解鎖位 置(操作機構6被設定到解鎖狀態的位置),該解鎖位置是從鎖定位置順時針方向旋轉一預 定角度得到。
手動鎖定操作鈕4在其能夠旋轉的末端部分具有圓孔形狀的連接槽41。如附圖3 和4可見,固定安裝到操作線纜3的前端(或頂端或一端)的金屬制球形端部31裝配在連接 槽41內并與該連接槽相聯。這里,內把手IH設置在基部部件7上的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 下側部,以便能夠從內部實施開門操作。
基部部件7設置有由彈性部件(例如橡膠)形成的橡膠止動件7a。橡膠止動件7a 通過抵接或接觸手動鎖定操作鈕4而限制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
固定安裝到操作線纜3上的所述球形端部31被由彈性部件(例如橡膠)形成的保護罩9遮蓋。
如圖4和5所示,保護罩9具有大體上半球形的形狀,其前部敞開以便能從操作線 纜3的軸向方向(運動方向)遮蓋所述球形端部31。另外,保護罩9用于抑制從球形端部31 和連接槽41之間的間隙產生的接觸噪音,這是由于保護罩在操作線纜3的軸向方向上具有 彈性因而能吸收在球形端部31和連接槽41之間、操作線纜3的軸向方向上的振動,該振動 是由于為使球形端部31能插入和裝配進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連接槽41內而設置的尺寸容 差而產生的。
門鎖2的接合機構5具有本體51、碰鎖(未示出)和棘齒,所述本體51可靠地固定 到門D上,所述碰鎖可樞轉地被支撐在本體51內并能與設置在車體側的撞針接合,所述棘 齒可樞轉地被支撐在本體51內并能通過與碰鎖的接合而約束碰鎖的樞轉運動。當門D關 閉時,碰鎖與撞針接合且棘齒在碰鎖樞轉運動的方向上也與碰鎖接合,因而使門D保持在 關閉狀態。
如圖9和10所示,顯示了作為門鎖2的操作機構6的結構,操作機構6在殼體10 (即固定至接合機構5的本體51的基體部件)中具有能正向和反向轉動的馬達11 ;能借助 馬達11的動力旋轉的蝸輪(旋轉部件)12 ;通過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或設置在門D的外 側的鑰匙柱KC的操作而借助于馬達11的動力將操作機構6帶入到解鎖狀態以及鎖定狀態 的鎖桿13 ;與所述鎖桿一同工作的提升桿14 ;通過由能夠傳送操作力的博登拉線形成的操 作線纜15連接到內把手IH的內部桿16 ;與鑰匙柱KC連接的鑰匙桿17 ;能將鑰匙桿17的 運動傳到鎖桿13的第一連接桿18和第二連接桿19 ;連接到外把手OH的外部桿20等等。 此處,在圖9和圖10中,操作機構6以一部分殼體10被去除的方式示出以清楚且容易地理 解操作機構6的內部機構。
如圖6和7所不,蓋21與殼體10相連,所述蓋遮蓋或不遮蓋設置在殼體10下部 側表面的開口 101。當使操作線纜3和15分別與鎖桿13和內部桿16相連接時,蓋21如圖 6所示地打開。在連接以后,如圖7所示,蓋21關閉以防水并防止部件丟失。
如圖8所示,由諸如海綿這樣的柔軟的彈性材料形成的彈性部件22沿著操作線纜 3的運動路徑或路線粘接或設置在蓋21的內表面上,即在當蓋21關閉時面向并接近操作線 纜的表面上(見圖6和7)。關于彈性部件22的作用,后面將會詳細解釋。
鑰匙桿17可樞轉地被支撐在殼體10內的在車輛的橫向方向(從內部向外部的方 向,反之亦然)上設置的軸上。根據鑰匙柱KC的鎖定操作,鑰匙桿17從圖2、9和10所示的 中間位置在鎖定方向(圖2、9和10中的逆時針方向)上旋轉一定角度,而根據鑰匙柱KC的 解鎖操作,鑰匙桿17從所述中間位置在解鎖方向(圖2、9和10中的順時針方向)上旋轉一 定角度。
第一連接桿18和第二連接桿19可樞轉地被支撐在殼體10內的在車輛的橫向方 向上設置的軸23上。為了將鑰匙桿17的樞轉運動傳遞到鎖桿13上,第一連接桿18的上 端部分181與形成在鑰匙桿17上的長孔171相聯,并且第二連接桿19的下端部分與鎖桿 13上端部分可樞轉地相連。
鎖桿13可樞轉地被支撐在殼體10內的在車輛的橫向方向上設置的軸24上,并且 鎖桿13能夠旋轉(運動)到圖10所示的解鎖位置(操作機構6設定為解鎖狀態的位置)以及 能夠旋轉(運動)到圖9所示的鎖定位置(操作機構6設定為鎖定狀態的位置)。鎖桿13在其轉動表面設置有止動器部分132,該止動器部分從轉動表面突出并且該止動器部分的外 周覆蓋有諸如橡膠的彈性部件。在解鎖狀態中,如圖10所示,止動器部分132抵接或接觸 設置在殼體10內的解鎖止動器102。在鎖定狀態中,如圖9所示,鎖桿13 (還有止動器部 分132)從解鎖位置在逆時針方向上旋轉預定角度,并且止動器部分132抵接或接觸設置在 殼體10內的鎖定止動器103。鎖桿13憑借保持在殼體10內的彈簧25的彈性力而被彈性 地保持在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
如圖8所示,形成在操作線纜3的前端(或后端或另一端)的曲柄形彎曲端33插入 到形成在鎖桿13的下部的連接孔131中并與該連接孔相聯,其中操作線纜3的頂端(一端) 與手動鎖定操作鈕4相連接。通過這種連接,手動鎖定操作鈕4和鎖桿13通過操作線纜3 互相連接。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解鎖操作和鎖定操作由此通過操作線纜3傳遞到鎖桿13, 鎖桿13繼而響應于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而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如前面所 描述的,鎖桿13的上端部分與第二連接桿19相連。通過這一連接,鑰匙柱KC的操作通過 鑰匙桿17、第一連接桿18以及第二連接桿19傳遞到鎖桿13。鎖桿13因而同樣通過鑰匙 柱KC的操作而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
如圖8所示,由例如橡膠形成的筒狀彈性部件29設置在鎖桿13的連接孔131的 內周表面上,操作線纜3的彎曲端33插入到所述筒狀彈性部件29中。筒狀彈性部件29消 除了彎曲端33在連接孔131內的振動,該振動由為使彎曲端33能插入連接孔131內而設 置的間隙和尺寸容差而產生。筒狀彈性部件29繼而用于抑制從彎曲端33和連接孔131之 間的間隙產生的振動噪音。
鎖桿13在離心的方向上延伸,這可以在附圖中看出(特別是圖9和10),鎖桿13設 置有第一接合臂133和第二接合臂134,后面提到的蝸輪12的接合突出部121、122能與所 述第一接合臂133和第二接合臂134接合。
粘接到殼體10的蓋21上的彈性部件22浸滿高粘性的油脂G。如圖8所示,兩個 彈性部件22、22設置在蓋21上,并且這些彈性部件22、22具有沿操作線纜3的運動方向的 各自的預定寬度,其中一個寬度對應于剛好在鎖桿13的鎖定位置(圖8中實線所示)之前 的位置和略微超過鎖定位置的過行程位置之間的范圍,另一個寬度對應于在剛好在鎖桿13 的解鎖位置(圖8中雙點劃線所示)之前的位置和略微超過解鎖位置的過行程位置之間的范 圍。
如圖8所示,操作線纜3在接近彎曲端33的部分設置有擴大直徑接觸部件32,所 述擴大直徑接觸部件與操作線纜3 —體運動,并且在鎖桿13運動到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時 沿著操作線纜3的運動方向與各彈性部件22的表面接觸。
油脂G浸潰在其中的彈性部件22作為一種粘性阻力施加裝置,在一旦鎖桿13運 動到鎖定位置以及運動到解鎖位置時,通過接觸部件32與彈性部件22的表面的接觸,所述 油脂通過粘性牽拉而經由接觸部件32對操作線纜3施加與操作線纜3的運動方向(軸向方 向)相反方向的制動作用力(或制動作用)。通過這一機制,這種粘性阻力施加裝置對操作線 纜3施加與操作線纜3的運動方向相反方向的制動作用,繼而抑制鎖桿13運動到鎖定位置 或解鎖位置以及止動器部分132觸碰或接觸鎖定止動器103或解鎖止動器102時所產生的 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所述粘性阻力施加裝置用于降低操作線纜3的牽拉和回彈所引起的 接觸噪音。
此處,如果需要的話,油脂G可以被去掉。在油脂G被去掉的情況下,彈性部件22 作為一種摩擦阻力施加裝置,在一旦鎖桿13運動到鎖定位置以及運動到解鎖位置時,通過 彈性部件22與操作線纜3的接觸部件32的接觸,所述彈性部件通過摩擦阻力對操作線纜 3施加與操作線纜3的運動方向相反方向的制動作用力(或制動作用)。這與上面所述的浸 滿油脂G的彈性部件22所產生的效果基本相同。
進一步地,接觸部件32也可以被去掉。然而,因為操作線纜3和彈性部件22 —直 處于接觸狀態,考慮到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力,最好還是設置接觸部件32。
蝸輪12可旋轉地被支撐在殼體10內的在車輛的橫向方向上設置的軸26上。蝸 輪12與蝸桿111嚙合,所述蝸桿固定安裝到馬達11的旋轉軸上,因而通過馬達11的轉動 而向前和向后旋轉。
蝸輪12在其兩個轉動表面上設置有能與鎖定桿13的第一接合臂133及第二接合 臂134接合的接合突出部121和接合突出部122。此處,設置在蝸輪12面向外部側的轉動 表面上的接合突出部122 (即設置在圖9和10中的后側的轉動表面上的接合突出部)以及 設置在蝸輪12面向內部側的轉動表面上的接合突出部121 (即設置在圖9和10中的前側 的轉動表面上的接合突出部)相對于轉動表面對稱,即,接合突出部121和接合突出部122 具有相同的形狀。因此,在圖9和圖10中,由于接合突出部122隱藏在接合突出部121的 后面,接合關出部122僅以括號中的附圖標記122顯不。
在圖10所示的解鎖狀態中,當馬達響應于操作開關的鎖定操作而在鎖定方向上 旋轉時,蝸輪12在鎖定方向(圖10中的順時針方向)上旋轉,而后側的接合突出部122沿順 時針方向接合并推動第二接合臂134的側表面。隨著接合突出部122的旋轉,第二接合臂 134以在圖10中向左下的方向被推動,鎖桿13繼而從解鎖位置朝向鎖定位置(在逆時針方 向上)旋轉(樞轉),并且止動器部分132與鎖定止動器103相抵接。鎖桿13從而借助止動 器部分132與鎖定止動器103的接觸而停止在鎖定位置。另外,當蝸輪12繼續在鎖定方向 旋轉時,鎖桿13的第二接合臂134從蝸輪12的接合突出部122脫離,隨后前側的接合突出 部121在如圖9所示的鎖桿13不能樞轉的方向上與第一接合臂133的頂端的上表面接合。 蝸輪12的旋轉因而被強制停止。
在圖9所示的鎖定狀態中,當馬達11響應于操作開關的解鎖操作而在解鎖方向旋 轉時,蝸輪12在解鎖方向(圖9中的逆時針方向)上旋轉,并且接合突出部121沿逆時針方 向接合并推動第一接合臂133的側表面。隨著接合突出部121的旋轉,第一接合臂133以在 圖9中向右上的方向被推動,鎖桿13繼而從鎖定位置朝向解鎖位置(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 (樞轉),并且止動器部分132與解鎖止動器102相抵接。鎖桿13從而借助止動器部分132 與解鎖止動器102的接觸而停止在解鎖位置。另外,當蝸輪12繼續在解鎖方向旋轉時,鎖 桿13的第一接合臂133與蝸輪12的接合突出部121脫離,并且隨后接合突出部122在如 圖10所示的鎖桿13不能樞轉的方向上與第二接合臂134的頂端的上表面接合。蝸輪12 的旋轉因而強制停止。
關于鎖桿13的第一接合臂133的頂端和第二接合臂134的頂端的形狀,在蝸輪12 的旋轉由于蝸輪12的接合突出部121和122與第一接合臂133和第二接合臂134的頂端 接合而被強制停止的情形下,每個形狀都設置為使得施加到鎖桿13上的作用力的方向是 朝向鎖桿13的樞轉軸24的方向。作為替代,每個形狀可以設置為使得當鎖桿13朝向鎖定位置運動(樞轉)時,施加到鎖桿13上的作用力的方向是鎖桿13的鎖定方向;以及使得當 鎖桿13朝向解鎖位置運動(樞轉)時,施加到鎖桿13上的作用力的方向是鎖桿13的解鎖方向。
提升桿14的下部可樞轉地與在外部桿20處所提供的內部側端部201相連,以使 得允許所述提升桿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進行預定角度的樞轉運動。另一方面,形成在提升 桿14的上部的長槽141與鎖桿13可滑動地相聯,以使得允許所述長槽相對于鎖桿13在上 下方向上的滑動運動。通過這些連接,提升桿14運動到分別由圖10和圖9示出的解鎖位 置以及鎖定位置,而這對應于鎖桿13的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的運動。
外部桿20可樞轉地被支撐在殼體10下部在前后方向上設置的軸(未示出)上。外 部桿20的外部側端部通過設置在上下方向上的操作力傳動部件27(見圖1)與外部把手OH 連接。通過這些連接,當實施外把手OH的開門操作時,外部桿20在打開方向(使內部側端 部201向上運動的方向)上旋轉(樞轉)預定角度,然后所述提升桿14隨著外部桿20的運 動(內部側端部201的運動)向上運動。
內部桿16可樞轉地被支撐在殼體10內的在車輛橫向方向上設置的軸上。在內部 桿16的下端處提供的連接部161與操作線纜15的尾端(或后端)相連,所述操作線纜15的 頂端與內把手IH相連。通過這些支撐和連接,當實施內把手IH的開門操作時,內部桿16從 圖9和圖10所示的保持位置在打開方向(在圖9和圖10中的順時針方向)上旋轉(樞轉), 然后從外部桿的下側接合并推動外部桿20,從而使外部桿20沿打開方向旋轉。
在圖10所示的操作機構6的解鎖狀態下,當實施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的開門操 作時,提升桿14隨著外部桿20在打開方向上的樞轉運動而僅僅向上運動。通過這些運動, 設置在提升桿14上的釋放部142與打開桿52接觸或接合,其中所述打開桿52在該打開 桿的旋轉方向上與棘輪整體旋轉,然后該棘輪在使所述棘輪與碰鎖脫離的方向上旋轉(樞 轉)。結果,碰鎖和棘輪之間的接合被釋放,因此門D打開。
另一方面,在圖9所示的操作機構6的鎖定狀態下,即使通過外把手OH或內把手 IH的開門操作,提升桿14隨著外部桿20在打開方向上的樞轉運動而向上運動,但由于提升 桿14的釋放部142沒有與打開桿52相接觸或相接合,因此門D不能被打開。
下面將解釋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實施方式的工作方式。
在圖9所示的鎖定狀態中(或在圖10所示的解鎖狀態中),當鎖桿13借助馬達11 的動力像上面描述的那樣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鎖桿13的止動器部分132抵接 解鎖止動器102 (或鎖定止動器103)。此時,使鎖桿13運動到略微超過解鎖位置(或鎖定 位置)的位置的牽拉現象以及使鎖桿13在鎖定方向(或解鎖方向)上通過反彈而略微回彈 的回彈現象都會發生。
當牽拉現象發生時,鎖桿13的過行程被傳遞至操作線纜3。操作線纜3也在軸向 上略微運動,而這種略微運動也進一步傳遞到手動鎖定操作鈕4。
另一方面,當回彈現象發生時,鎖桿13的回彈被傳遞到操作線纜3。操作線纜3繼 而在軸向上略微運動,并且上述回彈也進一步傳遞到手動鎖定操作鈕4。正因如此,在相關 領域門鎖系統中,通過并響應于操作線纜3在軸向上快速微小的運動,操作線纜3的彎曲端 33和鎖桿13的連接孔131之間的連接產生接觸噪音,并且操作線纜3的球形端部31和手 動鎖定操作鈕4的連接槽41之間的連接也產生接觸噪音。這因而導致門鎖系統I品質的劣化。
然而,根據本發明的本實施方式,一旦出現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操作線纜3在軸 向上的快速微小的運動可以通過粘性阻力施加裝置(含有油脂G)的粘性阻力的制動作用或 者摩擦阻力施加裝置(彈性部件22)的制動作用來進行抑制。另外,來自操作線纜3的彎曲 端33和鎖桿13的連接孔131之間的連接的接觸噪音可以通過彈性部件29降低。另外,來 自操作線纜3的球形端部31和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連接槽41之間的連接的接觸噪音可以 借助保護罩9在線纜3的軸向方向上的彈性作用降低。
如前面所描述的,因為手動鎖定操作鈕4由橡膠止動件7a被限制到鎖定位置以及 解鎖位置,所以接觸噪音因手動鎖定操作鈕4和橡膠止動件7a之間的接觸而產生。然而, 由于操作線纜3因牽拉現象而在軸向方向上產生的快速微小的運動被粘性阻力施加裝置 的制動作用或摩擦阻力施加裝置的制動作用所抑制,因此降低因手動鎖定操作鈕4和橡膠 止動件7a之間的接觸而產生的接觸噪音是可能的。
由于以上工作方式的緣故,降低鎖桿13借助馬達11的動力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 定位置)時的接觸噪音從而提高門鎖系統的品質是可能的。
這里,在本發明中,本實施方式中示出的粘性阻力施加裝置(含有油脂G)或者摩擦 阻力施加裝置(彈性部件22)、保護罩9和彈性部件29并不都是必須的,但它們當中的至少 一個是必須的。
例如,在只設置粘性阻力施加裝置(含有油脂G)或者只設置摩擦阻力施加裝置(彈 性部件22)的情況下,一旦出現回彈現象,則可通過粘性阻力施加裝置(油脂G)的粘性阻力 的制動作用或者摩擦阻力施加裝置(彈性部件22)的制動作用來抑制操作線纜3在軸向方 向上的快速微小運動。因此,與相關領域的門鎖系統相比,降低由于操作線纜3的彎曲端33 與鎖桿13的連接孔131彼此接觸而產生的接觸噪音以及降低由于操作線纜3的球形端部 31與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連接槽41彼此接觸而產生的接觸噪音是可能的。另外,由于制動 作用減少了操作線纜3在牽拉現象中的一定量的牽拉,因此一旦手動鎖定操作鈕4和橡膠 止動件7a之間接觸時,降低由于手動鎖定操作鈕4與橡膠止動件7a相接觸而產生的接觸 噪音是可能的。
在本發明中不設置粘性阻力施加裝置(含有油脂G)或者不設置摩擦阻力施加裝置 (彈性部件22)而是設置保護罩9和/或彈性部件29的情況下,雖然由于回彈現象的原因 操作線纜3在軸向方向上會快速略微地運動,但是通過保護罩9來降低操作線纜3的微小 運動導致的操作線纜3的球形端部31和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連接槽41彼此接觸而產生的 接觸噪音是可能的。另外,借助于彈性部件29可降低所述操作線纜3的彎曲端33與鎖桿 I的連接孔131之間的相互接觸(這種相互接觸是由操作線纜3的略微運動所導致的)所產 生的接觸噪音。
另外,因為鎖桿13由于牽拉現象而產生的運動能被保護罩9和/或彈性部件29 吸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手動鎖定操作鈕4和橡膠止動件7a之間接觸時,降低由于手 動鎖定操作鈕4與橡膠止動件7a相接觸而產生的接觸噪音也是可能的。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i)門鎖2和手動鎖定操作鈕4可以設置在 車體側。(ii)借助馬達11動力旋轉的蝸輪12 (其作為旋轉部件)可以變為正齒輪。(iii) 作為沿操作線纜3的運動方向設置的彈性部件22的替代,可以沿鎖桿13的運動方向設置且在鎖桿13運動到解鎖和/或鎖定位置時與鎖桿13的轉動表面相接觸的部件。該部件通 過與鎖桿13的轉動表面相接觸而對鎖桿13施加由粘性阻力(或摩擦阻力)產生的阻力。
由前面的描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效果。
車用門鎖系統具有手動鎖定操作鈕4、門鎖2以及操作線纜3,所述手動鎖定操作 鈕4被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可操作為使其位于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所 述門鎖2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在門D的解 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所述操作線纜3能將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傳遞至門鎖2。 門鎖2具有Ca)基體部件10,所述基體部件被固定到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b)鎖桿 13,所述鎖桿可樞轉地由基體部件10支撐并且與操作線纜3的另一端相連(操作線纜3的 其中一端與手動鎖定操作鈕4相連),所述鎖桿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而運動到 將門D帶入到解鎖狀態中的解鎖位置以及將門D帶入到鎖定狀態中的鎖定位置;(c)馬達 11,所述馬達安裝在基體部件10中;(d)旋轉部件12,所述旋轉部件借助由基體部件10支 撐的馬達11的動力旋轉并使鎖桿13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以及(e)摩擦阻力施 加裝置22,所述摩擦阻力施加裝置沿著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的運動路線設置,并且在鎖桿 13借助旋轉部件12的旋轉而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所述摩擦阻力施加裝置通過 沿著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的運動方向與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相接觸而在與鎖桿13或操 作線纜3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對鎖桿13或操作線纜3施加摩擦阻力。
在本發明中,摩擦阻力施加裝置是柔軟的彈性材料。
由于在鎖桿13運動至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由摩擦阻力施加裝置的摩擦阻力 產生的制動作用施加到操作線纜3或鎖桿13上,因此這樣則可降低由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 所導致的接觸噪音,所述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在通過旋轉部件12的旋轉而使具有動量的 鎖桿13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易于發生,其中旋轉部件的旋轉通過馬達11的動力 實現。
車用門鎖系統具有手動鎖定操作鈕4、門鎖2以及操作線纜3。所述手動鎖定操作 鈕被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可操作為使其位于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所述 門鎖2被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能夠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在門D的 解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所述操作線纜3能將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傳遞到門鎖 2。門鎖2具有(a)基體部件10,所述基體部件被固定到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b)鎖 桿13,所述鎖桿可樞轉地由基體部件10支撐并且與操作線纜3的另一端相連(操作線纜3 的其中一端與手動鎖定操作鈕4相連),所述鎖桿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而運動到 將門D帶入到解鎖狀態中的解鎖位置以及將門D帶入到鎖定狀態中的鎖定位置;(c)馬達 11,所述馬達安裝在基體部件10中;(d)旋轉部件12,所述旋轉部件借助由基體部件10支 撐的馬達11的動力旋轉并使鎖桿13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以及(e)粘性阻力施 加裝置,所述粘性阻力施加裝置沿著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的運動路線設置,并且在鎖桿13 借助旋轉部件12的旋轉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所述粘性阻力施加裝置通過沿著 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的運動方向與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相接觸而在與鎖桿13或操作線 纜3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對鎖桿13或操作線纜3施加粘性阻力。
在本發明中,粘性阻力施加裝置是柔軟的彈性材料,所述柔軟的彈性材料浸滿高 粘性的油脂。
由于鎖桿13運動至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由粘性阻力施加裝置的粘性阻力產 生的制動作用施加到操作線纜3或鎖桿13上,這樣則可降低由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所導致 的接觸噪音,所述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在通過旋轉部件12的旋轉而使具有動量的鎖桿13 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易于發生,其中旋轉部件的旋轉通過馬達11的動力實現。
車用門鎖系統具有手動鎖定操作鈕4、門鎖2以及操作線纜3。所述手動鎖定操作 鈕被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可操作為使其位于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所述 門鎖2被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能夠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在門D的 解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所述操作線纜3能將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傳遞到門鎖 2。門鎖2具有(a)基體部件10,所述基體部件被固定到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b)鎖 桿13,所述鎖桿可樞轉地由基體部件10支撐并且與操作線纜3的另一端相連(操作線纜3 的其中一端與手動鎖定操作鈕4相連),所述鎖桿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運動到將 門D帶入到解鎖狀態中的解鎖位置和將門D帶入到鎖定狀態中的鎖定位置;(c)馬達11,所 述馬達安裝在基體部件10中;(d)旋轉部件12,所述旋轉部件借助由基體部件10支撐的 馬達11的動力旋轉并使鎖桿13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以及(e)彈性部件9,所述 彈性部件設置在固定到操作線纜3 —端的球形端部31和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連接槽41之 間,所述球形端部31與所述連接槽連接,并且在鎖桿13借助旋轉部件12的旋轉而運動到 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所述彈性部件在操作線纜3的軸向方向具有彈性作用。
借助設置在固定到操作線纜3的一端的球形端部31和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連接 槽41之間的彈性部件9,則可降低由牽拉現象和回彈現象所引起的接觸噪音,所述牽拉現 象和回彈現象在通過旋轉部件12的旋轉而使具有動量的鎖桿13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 置時易于發生,其中旋轉部件的旋轉通過馬達11的動力實現。
2011年9月12日提交的2011-198872號日本專利申請的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被結合在此。
雖然在上面的內容中參考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本發明并 不局限于上面描述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上面的教導能想到上面描述的實施例的 修改和變形。本發明的范圍參考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車用門鎖系統,所述車用門鎖系統包括 手動鎖定操作鈕(4),所述手動鎖定操作鈕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能夠操作為使其位于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 門鎖(2),所述門鎖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所述門鎖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在門(D)的解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以及 操作線纜(3),所述操作線纜能將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傳遞至門鎖(2),并且其中 門鎖(2)具有 Ca)基體部件(10),所述基體部件被固定到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 (b)鎖桿(13),所述鎖桿由基體部件(10)能夠樞轉地支撐,并且在操作線纜(3)的其中一端與手動鎖定操作鈕(4)相連的情況下,所述鎖桿與操作線纜的另一端相連,所述鎖桿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而運動到將門(D)帶入到解鎖狀態中的解鎖位置和將門(D)帶入到鎖定狀態中的鎖定位置; (c)馬達(11),所述馬達安裝在基體部件(10)中; (d)旋轉部件(12),所述旋轉部件借助由基體部件(10)支撐的馬達(11)的動力旋轉并使鎖桿(13)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以及 (e)摩擦阻力施加裝置(22),所述摩擦阻力施加裝置沿著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的運動路線設置,并且在鎖桿(13)借助旋轉部件(12)的旋轉而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所述摩擦阻力施加裝置通過沿著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的運動方向與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相接觸而在與鎖桿(13)或操作線纜(3)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對鎖桿(13)或操作線纜(3)施加摩擦阻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門鎖系統,其中所述摩擦阻力施加裝置是柔軟的彈性材料。
3.一種車用門鎖系統,所述車用門鎖系統包括 手動鎖定操作鈕(4),所述手動鎖定操作鈕被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能夠操作為使其位于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 門鎖(2),所述門鎖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所述門鎖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在門(D)的解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以及 操作線纜(3),所述操作線纜能將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傳遞至門鎖(2),并且其中 門鎖(2)具有 (a)基體部件(10),所述基體部件被固定到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 (b)鎖桿(13),所述鎖桿由基體部件(10)能夠樞轉地支撐,并且在操作線纜(3)的其中一端與手動鎖定操作鈕(4)相連的情況下,所述鎖桿與操作線纜(3)的另一端相連,所述鎖桿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而運動到將門(D)帶入到解鎖狀態中的解鎖位置以及將門(D)帶入到鎖定狀態中的鎖定位置; (c)馬達(11),所述馬達安裝在基體部件(10)中; (d)旋轉部件(12),所述旋轉部件借助由基體部件(10)支撐的馬達(11)的動力旋轉并使鎖桿(13)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以及(e)粘性阻力施加裝置,所述粘性阻力施加裝置沿著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的運動路線設置,并且在鎖桿(13)借助旋轉部件(12)的旋轉而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所述粘性阻力施加裝置通過沿著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的運動方向與鎖桿(13)或操作線纜(3)相接觸而在與鎖桿(13)或操作線纜(3)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對鎖桿(13)或操作線纜(3)施加粘性阻力。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用門鎖系統,其中所述粘性阻力施加裝置是浸滿高粘性油月旨(G)的柔軟的彈性材料。
5.一種車用門鎖系統,所述車用門鎖系統包括 手動鎖定操作鈕(4),所述手動鎖定操作鈕被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能夠操作為使其位于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 門鎖(2),所述門鎖設置在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并且所述門鎖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而在門(D)的解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以及 操作線纜(3),所述操作線纜能將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傳遞至門鎖(2),并且其中 門鎖(2)具有 Ca)基體部件(10),所述基體部件被固定到車體或門(D)中的任一個上; (b)鎖桿(13),所述鎖桿由基體部件(10)能夠樞轉地支撐,并且在操作線纜(3)的其中一端與手動鎖定操作鈕(4)相連的情況下,所述鎖桿與操作線纜的另一端相連,所述鎖桿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操作而運動到將門(D)帶入到解鎖狀態中的解鎖位置以及將門(D)帶入到鎖定狀態中的鎖定位置; (c)馬達(11),所述馬達安裝在基體部件(10)中; (d)旋轉部件(12),所述旋轉部件借助由基體部件(10)支撐的馬達(11)的動力旋轉并使鎖桿(13)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以及 Ce)彈性部件(9),所述彈性部件設置在固定到操作線纜(3)的所述一端的球形端部(31)和手動鎖定操作鈕(4)的連接槽(41)之間,所述球形端部(31)與所述連接槽相聯,并且在鎖桿(13)借助旋轉部件(12)的旋轉而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所述彈性部件在操作線纜(3)的軸向上具有彈性作用。
全文摘要
一種車用門鎖系統,具有手動鎖定操作鈕、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在門的解鎖狀態和鎖定狀態之間切換的門鎖以及將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傳遞到門鎖的操作線纜。門鎖具有基體部件、鎖桿、馬達、旋轉部件以及摩擦阻力施加裝置,所述鎖桿可樞轉地由基體部件支撐,并且在操作線纜的其中一端與手動鎖定操作鈕相連的情況下,所述鎖桿與操作線纜的另一端相連,所述鎖桿能根據手動鎖定操作鈕的操作而運動到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所述旋轉部件借助馬達動力旋轉并使鎖桿運動至解鎖位置以及鎖定位置。摩擦阻力施加裝置在鎖桿運動到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時通過與鎖桿或操作線纜相接觸而對鎖桿或操作線纜施加摩擦阻力。
文檔編號E05B47/00GK102995982SQ20121029606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2日
發明者北村陽亮 申請人:三井金屬愛科特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突泉县| 咸宁市| 乐昌市| 务川| 台中市| 资源县| 洪泽县| 皮山县| 兰州市| 德安县| 乾安县| 红原县| 宜州市| 德兴市| 宾川县| 海城市| 明星| 博乐市| 安远县| 凌海市| 毕节市| 共和县| 定陶县| 楚雄市| 锡林郭勒盟| 漳州市| 宁陕县| 武功县| 鄂托克前旗| 永寿县| 拉萨市| 名山县| 台北县| 洪湖市| 康乐县| 博乐市| 赫章县| 许昌县| 醴陵市|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