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傳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進的用于門或窗的傳動器。
背景技術:
眼下的各類建筑中,常用于門或窗的外平開傳動器,構造比較簡單,因此,制作、安裝都比較方便。但這種外平開傳動器,尚存在著結構不甚合理、構件之間間隙過大、容易引起門或窗,尤其是門的鎖點晃動,從而影響門或窗的密封性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改進的,構造更為合理,配合更為牢靠,安裝與使用更為方便的用于門或窗的傳動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所述這種改進的傳動器,參見圖I 3,具有截面·呈“C”字形的框條狀支架1,其技術特點是,所述支架I的兩端分別套裝有滑動塊2。所述滑動塊2上開有方槽6。該方槽6 —側的滑動塊2上裝有銷入鎖孔故可帶動鎖點位移的銷釘3。此外,所述支架I的下底面上還覆蓋有一層其大小與該支架I的下底面的大小匹配的螺母板5。而所述支架I的上底面上覆蓋有一層其大小與該支架I的上底面的大小匹配的彈性墊片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以上構件構成的這種改進的傳動器,由于采用上述二個對稱套裝在支架I上的移動構件即滑動塊2,故二滑動塊2可在支架I上同向或相向或反向自由移動。螺母板5的設置可使滑動塊2與外設手柄的裝配更為方便、更為牢靠,從而使傳動更有效力。而彈性墊片4的設置,其作用則在于可使傳動器置于任何位置時都能夠隨即定位而不易左右滑動。由外設手柄的撥叉伸入到滑動塊2的方槽6中帶動滑動塊2左右移動。銷釘3隨滑動塊2移動并帶動鎖點移動。由此而來,本實用新型合理地解決了建筑物上外平開門窗手柄到鎖點的傳動問題,同時亦合理地解決了外平開窗鎖點晃動的技術難題。
圖I是本實用新型傳動器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傳動器A-A向剖視圖;圖3是圖I所示傳動器的俯視圖。以上圖I 3中,其中I——支架,2——滑動塊,3——銷釘,4——彈性墊片,5——螺母板,[0015]6-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I 3,附圖I 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傳動器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該實施例的支架1,取材I. 5 mm厚鋁合金板型材拉制而成116 mm X 20 mm X 10 mm的框條狀,其截面呈“C”字形。二個滑動塊2內腔大小與支架I截面大小匹配,采用2. 5 mm厚塑料板型材裁制而成,該二個滑動塊2分別套裝在支架I的兩端。滑動塊2上開有方槽6。方槽6—側的滑動塊2的本體上裝有銷入鎖孔故可帶動鎖點位移的金屬銷釘3。螺母板5大小與支架I的下底面大小匹配,亦采用I. 5 mm厚鋁合金板型材裁制而成,并覆蓋在支架I下底面的表面。支架I的上底面上則覆蓋有一層大小與之匹配的彈性墊片4。彈性墊片4分為二片,分別安裝在支架I上底面兩端。由此構成的該例傳動器使用時,通過螺栓將螺母板5與外設手柄固定連接。由外設手柄的兩片撥叉伸入到滑動塊2方槽6中帶動滑動塊2左右移動。 從而帶動銷釘3隨之移動。銷釘3通過銷入的外設手柄的傳動桿帶動鎖點移動。該例傳動器經試制試用被證明效果良好,完全達到設計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傳動器,具有截面呈“C”字形的框條狀支架(I),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的兩端分別套裝有滑動塊(2),所述滑動塊(2)上開有方槽(6),該方槽(6)—側的滑動塊(2)上裝有銷入鎖孔帶動鎖點位移的銷釘(3),此外,所述支架(I)的下底面上覆蓋有一層其大小與該支架(I)的下底面的大小匹配的螺母板(5),所述支架(I)的上底面上覆蓋有一層其大小與該支架(I)的上底面的大小匹配的彈性墊片(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介紹了一種傳動器,具有支架(1),支架(1)兩端套裝有滑動塊(2),滑動塊(2)上開有方槽(6)。裝可帶動鎖點位移的銷釘(3)。支架(1)的下底面覆蓋有一層螺母板(5),上底面上則有一層彈性墊片(4)。由于二滑動塊(2)可在支架(1)上自由移動。螺母板(5)可使滑動塊(2)與外設手柄的裝配更為方便、牢固從而使傳動更有效力。由外設手柄的撥叉伸入方槽(6)中帶動滑動塊(2)移動。銷釘(3)隨滑動塊(2)移動并帶動鎖點移動。由此而來,合理地解決了建筑物上外平開門窗手柄到鎖點的傳動問題,同時亦解決了外平開窗鎖點晃動的技術難題。
文檔編號E05B3/00GK202718460SQ20122029202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歐旭, 何東陽, 向軍 申請人:經閣鋁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