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用窗戶型材,如門窗的上、下滑道、邊框等型材,其結構都有一基座,在其上根據用途不同分別固定有導軌、滑道、凸起或凹槽等。用型材截取制作的窗戶鑲上玻璃后,因其密封性好、耐用且不變形,加上玻璃的隔熱作用,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此種建筑用窗戶型材用途單一,只能專材專用。并且,時間長了,型材難免會有老化,隔熱,密封性能都不一定能保證,還不安全,容易造成入室行竊。窗戶有時不好關緊,因為滑道有時會生銹,會產生很大的雜音,并且不知道怎么會 關到位,有時容易留下縫隙,冬天的話會造成氣溫流失,還會造成空調的功率損耗。
實用新型內容實用新型的目的為了提供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為了達到如上目的,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包含滑動建材,所述滑動建材的下部有伸縮輪,所述伸縮輪下方有伸縮輪底部接觸片。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伸縮輪位于滑動建材和建材軌道相套接的凹槽內。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伸縮輪上部通過彈簧可伸縮連接于和建材面接觸的定向罩內。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建材軌道上有兩個的輪坑,其中一個里邊有輪坑觸片。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輪坑觸片下方有墊片,輪坑觸片和墊片接觸形成電容器開關。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電容器開關連接報警電路。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伸縮輪底部接觸片和輪坑觸片形成電容器開關。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電容器開關連接報警電路。采用如上技術方案的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安全,可以防止侵入,使用的時候,人走的時候,窗戶位于無觸片的輪坑里,窗戶關好,一旦有人開關,則建材運行過程中,會碰到有觸片地輪坑,氣動電路而報警。
圖I為建材截面示意圖;圖2為建材和滑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伸縮輪;2.定向罩;3.內置彈簧;4.報警輪坑;5.滑動建材;6.輪坑;7.建材軌道;8.伸縮輪底部接觸片;9.輪坑觸片;10.報警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具體說明;包含滑動建材5,所述滑動建材5的下部有伸縮輪1,所述伸縮輪I下方有伸縮輪底部接觸片8。所述伸縮輪I位于滑動建材5和建材軌道7相套接的凹槽內。所述伸縮輪I上部通過彈簧可伸縮連接于和建材面接觸的定向罩2內。一種電路連接的方案如下所述建材軌道7上有兩個的輪坑6,其中一個里邊有輪坑觸片9。所述輪坑觸片9下方有墊片,輪坑觸片和墊片接觸形成電容器開關。所述電容器開關連接報警電路10。另外一種電路連接的方案所述伸縮輪底部接觸片8和輪坑觸片9形成電容器開關。所述電容器開關連接報警電路10。當然,目前的報警電路比較多,任何一種常規的能觸動報警的電路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其特征在于,包含滑動建材(5),所述滑動建材(5)的下部有伸縮輪(I),所述伸縮輪(I)下方有伸縮輪底部接觸片(8)。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輪(I)位于滑動建材(5)和建材軌道(7)相套接的凹槽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輪(I)上部通過彈簧可伸縮連接于和建材面接觸的定向罩(2)內。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材軌道(7)上有兩個的輪坑¢),其中一個里邊有輪坑觸片(9)。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輪坑觸片(9)下方有墊片,輪坑觸片和墊片接觸形成電容器開關。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器開關連接報警電路(10)。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輪底部接觸片(8)和輪坑觸片(9)形成電容器開關。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器開關連接報警電路(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建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安全性良好的建材。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包含滑動建材,所述滑動建材的下部有伸縮輪,所述伸縮輪下方有伸縮輪底部接觸片。所述伸縮輪位于滑動建材和建材軌道相套接的凹槽內。所述伸縮輪上部通過彈簧可伸縮連接于和建材面接觸的定向罩內。采用如上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安全,可以防止侵入,使用的時候,人走的時候,窗戶位于無觸片的輪坑里,窗戶關好,一旦有人開關,則建材運行過程中,會碰到有觸片地輪坑,氣動電路而報警。
文檔編號E05D13/00GK202788386SQ20122050383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李雙偉 申請人:咸陽鑫科塑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