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旋轉調節(jié)式座椅靠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座椅靠枕,具體說是一種可旋轉調節(jié)式座椅靠枕。
背景技術:
對于長時間坐著工作或者出行的人來說,身體很容易產生疲勞感,尤其對于頸部最易產生疲勞和不適,雖然有些座椅針對這些情況設計了座椅靠枕,但是座椅靠枕不能根據(jù)個人的需要進行調節(jié),由于每個人的身高體型不同,所以不能很好的滿足每個人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旋轉調節(jié)式座椅靠枕,它可以根據(jù)個人的需要進行多種角度的調節(jié),有效的緩解使用者頸部的疲勞感。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旋轉調節(jié)式座椅靠枕,其特征是,包括座椅、靠枕、移動支撐桿、轉動裝置、滑動導軌和折疊裝置;所述座椅設有靠背;所述的靠枕設置有兩個,所述各靠枕與所述靠背之間通過活動連接機構可調節(jié)活動連接;兩個靠枕在靠背上左右對稱;所述靠背的正面設有可容納靠枕的靠枕槽;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所述移動支撐桿、轉動裝置、滑動導軌、折疊裝置;所述的滑動導軌成水平方向設在靠背上的靠枕槽內,所述的滑動導軌內設有卡條,該卡條上設有若干鋸齒狀的單向卡齒;卡條的一端與滑動導軌或靠背鉸接為鉸接端,另一端伸出靠枕槽為自由操作端;所述自由操作端的設有上下方向的彈簧;所述的移動支撐桿與靠背垂直,移動支撐桿的后端卡接在滑動導軌內,且后端設有與所述卡條的單向卡齒相配合的卡爪;所述移動支撐桿的前端通過所述轉動裝置與一所述靠枕相連接;所述的轉動裝置包括鉸接裝置和扭轉裝置,所述的扭轉裝置包括轉軸、擋板、外殼和拉伸彈簧,所述的外殼固定在移動支撐桿的前端,所述轉軸的一端通過所述的鉸接裝置與靠枕相連接,且連接處設有擋板;所述轉軸的另一端位于外殼內,且與外殼之間通過拉伸彈簧壓緊,所述的轉軸前端設有外齒輪,相應的在所述外殼上設有內齒輪,所述外齒輪和所述內齒輪相嚙合,轉軸與殼體之間還設有平面渦卷彈簧。優(yōu)選的,所述的靠枕包括兩個靠枕塊、合頁、扭轉彈簧和球形卡頭,所述的兩個靠枕塊之間通過合頁相連接,所述的扭轉彈簧設在合頁上,所述的一個靠枕塊上設有球形卡頭,另一個靠枕塊上設有卡頭槽,當兩個靠枕塊繞合頁打開到位于同一平面時球形卡頭卡入卡頭槽內;所述的球形卡頭包括彈簧、連接桿、滑槽、凹槽和卡頭,所述的連接桿由直徑不同的兩個圓柱型桿組成,所述的滑槽位于凹槽的底部,所述的連接桿的一端直徑大于滑槽內徑,另一端直徑小于滑槽內徑,所述的卡頭固定在連接桿直徑大的一端,所述的連接桿與凹槽的底部之間通過彈簧相連接,且所述的卡頭位于凹槽的外側。[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可以根據(jù)個人的需要進行多種角度的調節(jié),有效的緩解使用者頸部的疲勞感。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是滑動導軌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鋸齒形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轉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球形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靠枕塊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折疊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靠背,2合頁,3靠枕塊,4轉動裝置,5移動支撐桿,6滑動導軌,7調節(jié)按鈕,8壓縮彈簧,9卡條,10外齒輪,11轉軸,12擋板,13拉伸彈簧,14外殼,15內齒輪,16卡頭,17凹槽,18連接桿,19滑槽,20靠枕槽,21卡爪,22卡頭槽,23座椅,24平面渦卷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
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所示,一種可旋轉調節(jié)式座椅靠枕,包括座椅23、靠枕、移動支撐桿5、轉動裝置4、滑動導軌6和折疊裝置。座椅23上設有靠背I。所述的靠枕設置有兩個,設在靠背I的兩側,通過活動連接機構可調節(jié)活動連接。兩個靠枕在靠背上左右對稱;所述靠背的正面設有容納靠枕的靠枕槽,兩靠枕折疊后置于靠枕槽內,成為靠背的一部分。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移動支撐桿5、轉動裝置4、滑動導軌6、折疊裝置。所述的滑動導軌6成水平方向設在靠背I上的靠枕槽20內,所述的滑動導軌6內卡條9,該卡條9上設有若干鋸齒狀的單向卡齒。卡條9的一端與滑動導軌6鉸接為鉸接端,另一端伸出靠枕槽20為自由操作端,該自由操作端設置調節(jié)按鈕7。所述自由操作端的設有上下方向的彈簧;該彈簧為壓縮彈簧8。所述的移動支撐桿5與靠背I垂直,移動支撐桿5的后端卡接在滑動導軌6內,且后端設有與卡條的單向卡齒相配合的卡爪21,移動支撐桿5只可沿卡條9向座椅23內側移動,當要向外側移動時,按下調節(jié)按鈕7,使卡條9上的單向卡齒與卡爪21脫離即可。所述的移動支撐桿5的前端通過轉動裝置4與一靠枕相連接。所述的轉動裝置4包括鉸接裝置和扭轉裝置,所述的扭轉裝置包括轉軸11、擋板12、外殼14和拉伸彈簧13,所述的外殼14固定在移動支撐桿5的前端,轉軸11的一端通過所述的鉸接裝置與靠枕相連接,且連接處設有擋板12,擋板12保證靠枕與轉軸11之間的轉動角度小于九十度。所述的轉軸11的另一端位于外殼14內,且與外殼14之間通過拉伸彈簧13壓緊,所述的轉軸11的軸向上設有平面渦卷彈簧24,當轉軸11扭轉的時候,會產生對轉軸11的扭轉回復力。所述的轉軸11的前端設有外齒輪10,相應的在外殼14上設有內齒輪15,所述的外齒輪10和內齒輪15相哨合,當要使靠枕扭轉一定的角度時,人為對靠枕施加一個向外的力,使轉軸11向外殼14外移動,夕卜齒輪10和內齒輪15脫離,然后將靠枕扭轉到合適的角度,向外的拉力解除,靠枕會在拉伸彈簧13的彈力下將轉軸11壓回到外殼14內,外齒輪10和內齒輪15重新嚙合,使轉軸11固定。 優(yōu)選的:所述的靠枕包括兩個靠枕塊3、合頁2、扭轉彈簧和球形卡頭,所述的兩個靠枕塊3之間通過合頁2相連接,所述的扭轉彈簧設在合頁2上,扭轉彈簧使兩個靠枕塊3具有折疊在一起的拉力。所述的一個靠枕塊3上設有球形卡頭,另一個靠枕塊3上設有卡頭槽22,如圖7所示,當兩個靠枕塊3繞合頁打開到位于同一平面時,球形卡頭卡入卡頭槽22內,如圖6所示。所述的球形卡頭包括彈簧、連接桿18、滑槽19、凹槽17和卡頭16,所述的連接桿18由直徑不同的兩個圓柱型桿組成,所述的滑槽19位于凹槽17的底部,所述的連接桿18的一端直徑大于滑槽19內徑,另一端直徑小于滑槽19內徑,所述的卡頭16固定在連接桿18直徑大的一端,所述的連接桿18與凹槽17的底部之間通過彈簧相連接,且所述的卡頭16位于凹槽17的外側。當受到擠壓的時候卡頭16可以回縮到凹槽17內部,此時連接桿18的一部分進入到滑槽19內,滑槽19對卡頭16的回縮起到導向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可旋轉調節(jié)式座椅靠枕,其特征是,包括座椅、靠枕、移動支撐桿、轉動裝置、滑動導軌和折疊裝置; 所述座椅設有靠背; 所述的靠枕設置有兩個,所述各靠枕與所述靠背之間通過活動連接機構可調節(jié)活動連接;兩個靠枕在靠背上左右對稱;所述靠背的正面設有可容納靠枕的靠枕槽; 所述活動連接機構包括所述移動支撐桿、轉動裝置、滑動導軌、折疊裝置; 所述的滑動導軌成水平方向設在靠背上的靠枕槽內,所述的滑動導軌內設有卡條,該卡條上設有若干鋸齒狀的單向卡齒;卡條的一端與滑動導軌或靠背鉸接為鉸接端,另一端伸出靠枕槽為自由操作端;所述自由操作端的設有上下方向的彈簧; 所述的移動支撐桿與靠背垂直,移動支撐桿的后端卡接在滑動導軌內,且后端設有與所述卡條的單向卡齒相配合的卡爪; 所述移動支撐桿的前端通過所述轉動裝置與一所述靠枕相連接; 所述的轉動裝置包括鉸接裝置和扭轉裝置,所述的扭轉裝置包括轉軸、擋板、外殼和拉伸彈簧,所述的外殼固定在移動支撐桿的前端,所述轉軸的一端通過所述的鉸接裝置與靠枕相連接,且連接處設有擋板;所述轉軸的另一端位于外殼內,且與外殼之間通過拉伸彈簧壓緊,所述的轉軸前端設有外齒輪,相應的在所述外殼上設有內齒輪,所述外齒輪和所述內齒輪相嚙合;轉軸與殼體之間還設有平面渦卷彈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旋轉調節(jié)式座椅靠枕,其特征是,所述的靠枕包括兩個靠枕塊、合頁、扭轉彈簧和球形卡頭,所述的兩個靠枕塊之間通過合頁相連接,所述的扭轉彈簧設在合頁上,所述的一個靠枕塊上設有球形卡頭,另一個靠枕塊上設有卡頭槽,當兩個靠枕塊繞合頁打開到位于同一平面時球形卡頭卡入卡頭槽內;所述的球形卡頭包括彈簧、連接桿、滑槽、凹槽和卡頭,所述的連接桿由直徑不同的兩個圓柱型桿組成,所述的滑槽位于凹槽的底部,所述的連接桿的一端直徑大于滑槽內徑,另一端直徑小于滑槽內徑,所述的卡頭固定在連接桿直徑大的一端,所述的連接桿與凹槽的底部之間通過彈簧相連接,且所述的卡頭位于凹槽的外側。
專利摘要一種可旋轉調節(jié)式座椅靠枕,包括座椅、靠枕、移動支撐桿、轉動裝置、滑動導軌和折疊裝置。靠枕為折疊式的,由左右對稱的兩個靠枕組成,設在座椅的靠背的兩側,折疊后置于座椅的靠背上的靠枕槽內,成為靠背的一部分。滑動導軌設在靠背上的靠枕槽內,滑動導軌內設有卡條,卡條上設有若干鋸齒狀的單向卡齒,卡條的一端固定鉸接,另一端為自由操作端;移動支撐桿與靠背垂直且其后端卡接在滑動導軌內并通過卡爪與卡條的單向卡齒相配合,移動支撐桿的前端通過轉動裝置與一靠枕相連接。轉動裝置包括鉸接裝置和扭轉裝置。靠枕可以根據(jù)個人的需要進行多種角度的調節(jié),有效的緩解使用者頸部的疲勞感。
文檔編號A47C7/38GK202941713SQ201220505590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趙延寧 申請人:趙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