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夾手自動門玻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門玻璃,具體地說是防夾手自動門玻璃。
背景技術:
市場上自動門玻璃大都是由兩片玻璃膠合而成,然后邊緣鉆孔連接在門框上,這種結構的玻璃安裝時不方便,因為膠合后的玻璃太厚,導致固定螺絲不容易施工。另外,安裝后門外部框架與玻璃不成同一平面,形成臺階,比較丑陋且容易碰傷,門和門框間縫隙較大,容易造成夾手的安全隱患。有鑒于此,針對上述問題,綜合各種要素,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能改善上述缺失的防夾手自動門玻璃。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夾手自動門玻璃,安裝后整個外部平整,解決了安裝和安全問題,容易批量化生產。安裝后門和門框間縫隙較小,避免了夾手的安全隱患。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防夾手自動門玻璃,包括通過夾膠層膠合在一起的雙層玻璃,分別為外側玻璃和內側玻璃,所述外側玻璃或內側玻璃的邊緣設計成臺階狀結構,即橫截面呈凸字形結構,在臺階狀結構部位沿厚度方向鉆設貫通的固定孔。所述臺階狀結構為磨削而成,且臺階厚度與門框架厚度相一致。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把其中一塊玻璃邊緣磨削成臺階型,可以使外部框架與玻璃表面成一平面,夕卜觀較美觀。使安裝后門和門框間縫隙較小,避免了夾手的安全隱患。3.本設計簡單,成本低廉,解決了安裝和安全問題,容易批量化生產,具有市場價值。4.適用于各種自動門,特別適用于電梯門。
圖1為本實用新型防夾手自動門玻璃的結構側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防夾手自動門玻璃的結構主視圖。圖中1、外側玻璃;2、夾膠層;3、內側玻璃。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附圖說明如下,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如圖1和圖2所示,防夾手自動門玻璃,包括通過夾膠層2膠合在一起的雙層玻璃,分別為外側玻璃I和內側玻璃3,所述外側玻璃或內側玻璃的邊緣設計成臺階狀結構,即橫截面呈凸字形結構,在臺階狀結構部位沿厚度方向鉆設貫通的固定孔。所述臺階狀結構為磨削而成,且臺階厚度與門框架厚度相一致。本實用新型把其中一塊玻璃邊緣磨削成臺階型,不管外側玻璃也好還是內側玻璃也好,只磨削其中一塊或者由人們任意自定,可以使外部框架與玻璃表面成一平面,外觀較美觀。使安裝后門和門框間縫隙較小,避免了夾手的安全隱患。也解決了安裝和安全問題,容易批量化生產。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其他運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精神的等效變化,均應俱屬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1.防夾手自動門玻璃,包括通過夾膠層膠合在一起的雙層玻璃,分別為外側玻璃和內側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玻璃或內側玻璃的邊緣設計成臺階狀結構,即橫截面呈凸字形結構,在臺階狀結構部位沿厚度方向鉆設貫通的固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夾手自動門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臺階狀結構為磨削而成,且臺階厚度與門框架厚度相`一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防夾手自動門玻璃,包括通過夾膠層膠合在一起的雙層玻璃,分別為外側玻璃和內側玻璃,所述外側玻璃或內側玻璃的邊緣設計成臺階狀結構,即橫截面呈凸字形結構,在臺階狀結構部位沿厚度方向鉆設貫通的固定孔。所述臺階狀結構為磨削而成,且臺階厚度與門框架厚度相一致。本實用新型把其中一塊玻璃邊緣磨削成臺階型,不管外側玻璃也好還是內側玻璃也好,只磨削其中一塊或者由人們任意自定,可以使外部框架與玻璃表面成一平面,外觀較美觀。使安裝后門和門框間縫隙較小,避免了夾手的安全隱患。也解決了安裝和安全問題,容易批量化生產。
文檔編號E06B3/66GK202913896SQ20122054304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3日
發明者王金奎 申請人:海寧市蘭星特種玻璃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