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承載裝置及具有該嬰兒承載裝置的嬰兒照護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嬰兒承載裝置及具有該嬰兒承載裝置的嬰兒照護設備,嬰兒承載裝置包括骨架及隔擋件,骨架具有承載空間,隔擋件可拆卸地跨接于骨架并遮擋承載空間以將承載空間與外界隔開且供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連接。所述嬰兒照護設備包括:嬰兒乘放裝置,包含本體;以及嬰兒承載裝置,包含:骨架,具有承載空間;及隔擋件,可拆卸地跨接于所述骨架并遮擋所述承載空間以將所述承載空間與外界隔開且供所述本體組卸地連接,其中,所述隔擋件包含第一卡合部,所述本體包含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組卸地連接。
【專利說明】嬰兒承載裝置及具有該嬰兒承載裝置的嬰兒照護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嬰兒照護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嬰兒照護設備及其嬰兒承載裝置。【背景技術】
[0002]嬰兒承載裝置,例如嬰兒推車,是一種極其便利的、用于推動嬰兒的兒童用品。嬰兒乘放裝置,例如嬰兒搖籃、嬰兒睡床、嬰兒安全椅等,是一種極其便利的、用于安置嬰兒的兒童用品。
[0003]現有的嬰兒推車一般包括運輸本體(即,骨架)、設置于運輸本體的輪組及座椅。現行當需要將嬰兒從嬰兒搖籃、嬰兒睡床、嬰兒安全椅等移置到嬰兒推車的座椅時,皆必須先將嬰兒從嬰兒搖籃、嬰兒睡床、嬰兒安全椅等中抱出來,再安置在嬰兒推車的座椅中。然而,此手續相當費力耗時且容易驚擾嬰兒。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便于嬰兒乘放裝置的組卸的嬰兒承載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嬰兒照護設備來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嬰兒承載裝置,其結構簡單,與嬰兒乘放裝置之間的組裝、拆卸方便,且成本較低。
[0006]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嬰兒照護設備,其具有嬰兒承載裝置,該嬰兒承載裝置結構簡單,與嬰兒乘放裝置之間的組裝、拆卸方便,且成本較低。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嬰兒承載裝置,適用于供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承載,其中,本實用新型的嬰兒承載裝置包括骨架及隔擋件,骨架具有承載空間,隔擋件可拆卸地跨接于骨架并遮擋承載空間以將承載空間與外界隔開且供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連接,隔擋件包含第一卡合部以供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連接。
[0008]較佳地,骨架及隔擋件中的一者包含穿套部,骨架及隔擋件中的另一者包含供穿套部芽接的承套部。
[0009]較佳地,第一卡合部具有卡合凹孔以供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插接。
[0010]較佳地,第一卡合部包含卡合凸柱以供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套接。
[0011]較佳地,卡合凸柱可相對于隔擋件移動以選擇性地伸入或突出隔擋件。
[0012]較佳地,第一卡合部具有導引通槽以導引嬰兒乘放裝置的移動。
[0013]較佳地,第一卡合部包含導引斜面以導引嬰兒乘放裝置移動至連接于第一卡合部。
[0014]較佳地,第一卡合部形成于隔擋件的末端。
[0015]較佳地,第一卡合部形成于隔擋件的中間段。
[0016]較佳地,嬰兒承載裝置還包括鎖扣件,鎖扣件樞接于隔擋件以被操作來將隔擋件選擇地鎖定于或釋鎖于骨架。
[0017]較佳地,鎖扣件包含樞接于隔擋件的樞轉部和形成于樞轉部的兩側的操作部及鎖扣部,操作部被操作來帶動鎖扣部選擇地卡合于或脫離于骨架。
[0018]較佳地,鎖扣件還包含彈性部,彈性部彈性地抵觸于操作部和/或鎖扣部以使鎖扣部恒具有卡合于骨架的趨勢。
[0019]較佳地,鎖扣件還包含彈性部,彈性部彈性地抵觸于隔擋件及操作部之間和/或隔擋件及鎖扣部之間。
[0020]較佳地,骨架包含與鎖扣部相互對應的配合部。
[0021]較佳地,鎖扣部及配合部中的一者包含卡鉤,鎖扣部及配合部中的另一者包含可供卡鉤卡接的卡孔。
[0022]較佳地,隔擋件具有供收容鎖扣件用的收容腔。
[0023]較佳地,隔擋件為扶手、餐盤或前置護欄。
[0024]為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嬰兒照護設備,包括嬰兒乘放裝置及嬰兒承載裝置,嬰兒乘放裝置包含本體,嬰兒承載裝置包含骨架及隔擋件,骨架具有承載空間,隔擋件可拆卸地跨接于骨架并遮擋承載空間以將承載空間與外界隔開且供本體組卸地連接;其中,隔擋件包含第一^^合部,本體包含第二卡合部,第一^^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相互組卸地連接。
[0025]較佳地,骨架及隔擋件中一者包含穿套部,骨架及隔擋件中的另一者包含供穿套部穿接的承套部。
[0026]較佳地,第一^^ 合部及第二卡合部中的一者具有卡合凹孔,第一^^合部及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者包含卡合凸柱,卡合凹孔及卡合凸柱相互組卸地卡合。
[0027]較佳地,第二卡合部具有卡合凹孔,第一卡合部包含卡合凸柱,卡合凸柱可相對于隔擋件移動以選擇性地伸入或突出隔擋件。
[0028]較佳地,第一卡合部具有卡合凹孔,第二卡合部包含卡合凸柱,卡合凸柱可相對于本體移動以選擇性地伸入或突出本體。
[0029]較佳地,第一卡合部具有導引通槽以導引第二卡合部的移動。
[0030]較佳地,第一卡合部包含導引斜面以導引第二卡合部移動至連接于第一卡合部。
[0031]較佳地,第一^^合部形成于隔擋件的末端,第二卡合部形成于本體的側邊。
[0032]較佳地,第一卡合部形成于隔擋件的中間段,第二卡合部形成于本體的前邊。
[0033]較佳地,嬰兒承載裝置還包括鎖扣件,鎖扣件樞接于隔擋件以被操作來將隔擋件選擇地鎖定于或釋鎖于骨架。
[0034]較佳地,鎖扣件包含樞接于隔擋件的樞轉部和形成于樞轉部的兩側的操作部及鎖扣部,操作部被操作來帶動鎖扣部選擇地卡合于或脫離于骨架。
[0035]較佳地,鎖扣件還包含彈性部,彈性部彈性地抵觸于操作部和/或鎖扣部以使鎖扣部恒具有卡合于骨架的趨勢。
[0036]較佳地,鎖扣件還包含彈性部,彈性部彈性地抵觸于隔擋件及操作部之間和/或隔擋件及鎖扣部之間。
[0037]較佳地,骨架包含與鎖扣部相互對應的配合部。
[0038]較佳地,鎖扣部及配合部中的一者包含卡鉤,鎖扣部及配合部中的另一者包含可供卡鉤卡接的卡孔。
[0039]較佳地,隔擋件具有供收容鎖扣件用的收容腔。[0040]較佳地,隔擋件為扶手、餐盤或前置護欄。
[0041]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嬰兒承載裝置包括骨架及隔擋件,骨架具有承載空間,隔擋件可拆卸地跨接于骨架并遮擋承載空間以將承載空間與外界隔開且供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連接,一方面便于嬰兒乘放裝置于本實用新型的嬰兒承載裝置上組卸,以及隔擋件于骨架上的組卸,使拆卸后的骨架更美觀簡潔,另一方面簡化本實用新型的嬰兒承載裝置的結構以降低成本。
[0042]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43]圖1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嬰兒承載裝置的組合立體示意圖。
[0044]圖2為圖1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0045]圖3為圖1所示的嬰兒承載裝置在拆卸隔擋件后的組合立體示意圖。
[0046]圖4為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嬰兒承載裝置中的隔擋件與骨架組接后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0047]圖5為圖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48]圖6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嬰兒照護設備的組合立體示意圖。
[0049]圖7為圖6中嬰兒照護設備的嬰兒乘放裝置的組合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0]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0051]請參閱圖6,展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嬰兒照護設備的較優實施例。在圖6中,本實用新型的嬰兒照護設備100包括嬰兒乘放裝置10及嬰兒承載裝置20。嬰兒乘放裝置10包含本體11,具體地,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嬰兒乘放裝置10還包含跨接于本體11上的提把12,提把12可相對于本體11進行旋轉的調節,以便于操作人員對嬰兒乘放裝置10的拿取。而嬰兒承載裝置20包含骨架21及隔擋件22,骨架22較優為可收疊的結構以便于骨架22的收疊,且骨架22具有承載空間211 ;隔擋件22可拆卸地跨接于骨架21并遮擋承載空間211以將承載空間211與外界隔開且供嬰兒乘放裝置10的本體11組卸地連接。更具體地,如下:
[0052]請結合圖1至圖7,隔擋件22包含穿套部221,骨架21包含供穿套部221穿接的承套部212,以使得隔擋件22與骨架21之間的組接更簡單快捷;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實施例中,穿套部221是可設于骨架21上,對應地,承套接212設于隔擋件22上,一樣能實現隔擋件22與骨架21之間的快速組接之目的。在此實施例中,穿套部221為凸柱,承套部212為凹槽,但不以此態樣為限制。具體地,隔擋件22包含第一卡合部222,本體11包含第二卡合部111,第一卡合部222及第二卡合部111相互組卸地連接,以使得隔擋件22與本體11之間的組卸更方便快捷;較優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卡合部222具有卡合凹孔222a,第二卡合部111包含卡合凸柱111a,卡合凹孔222a及卡合凸柱Illa相互組卸地卡合,以簡化第一^^合部222及第二卡合部111之間組卸的結構;當第二卡合部111包含卡合凸柱Illa時,此時的卡合凸柱Illa可相對于本體11移動以選擇性地伸入或突出本體11,以使卡合凸柱Illa可選擇地卡合于或脫卡于卡合凹孔222a,實現本體11與隔擋件22之間的快速組卸;而實現卡合凸柱Illa可相對于本體11移動的較優方式是,本體11還包含操作部111b,操作部Illb操作地連接于卡合凸柱Illa以使操作部Illb被操作去帶動卡合凸柱11 Ia選擇性地卡合于或脫卡于卡合凹孔222a。可理解的是,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卡合部111具有前述的卡合凹孔222a,第一卡合部222包含前述的卡合凸柱111a,一樣能實現第一卡合部222與第二卡合部111借助卡合凹孔222a及卡合凸柱Illa相互組卸地卡合之目的;當第 ^合部222包含卡合凸柱Illa時,此時的卡合凸柱Illa可相對于隔擋件22移動以選擇性地伸入或突出隔擋件22,以使卡合凸柱Illa可選擇地卡合于或脫卡于卡合凹孔222a。同樣地,此時,隔擋件22亦可包含操作地連接于卡合凸柱Illa的操作部。
[0053]其中,如圖1或圖2所示,第一卡合部222具有導引通槽222b以導引第二卡合部111的移動,優選的是,在另一態樣中,第 ^合部222包含導引斜面222c以導引第二卡合部111移動至連接于第 ^合部222,即,導引第二卡合部111滑入第 ^合部222,于又一態樣中,導引斜面222c形成于導引通槽222b的端緣,此時,導引斜面222c導引第二卡合部111滑入導引通槽222b,從而使第一卡合部222與第二卡合部111的卡合更快捷;同時,第一卡合部222形成于隔擋件22的末端,較優是第一卡合部222形成于隔擋件22的穿套部221處,以對本體11進行更可靠的支撐,第二卡合部111形成于本體11的側邊(例如為本體11的左右兩側處);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卡合部222是可以形成于隔擋件22的中間段,此時,第二卡合部111則形成于本體11的前邊。在以上的實施態樣中,卡合凸柱Illa可呈柱狀、桿狀、塊狀、鉤狀、棒狀或筒狀等,卡合凹孔222a可呈槽狀、孔狀、縫狀、溝狀、坑狀或洞狀等,卡合凸柱Illa的移動方式可為樞轉、滑動或搖擺等,但不以上述情況為限制。
[0054]請參閱圖1至圖5,嬰兒承載裝置20還包括鎖扣件23,鎖扣件23樞接于隔擋件22以被操作來將隔擋件22選擇地鎖定于或釋鎖于骨架21 ;具體地,隔擋件22具有供收容鎖扣件23用的收容腔223,使樞 轉的鎖合件23收容于收容腔223內,以減少鎖扣件23對空間的占有量和結構上的安全性及穩定性。
[0055]同時,鎖扣件23包含樞接于隔擋件22的樞轉部231和形成于樞轉部231的兩側的操作部232及鎖扣部233 (即鎖扣部233位于樞轉部231的一側,操作部232位于樞轉部231的另一側),樞轉部231較優是通過樞轉軸24樞接于隔擋件22上的,操作部232被操作來帶動鎖扣部233選擇地卡合于或脫離于骨架21,以使得鎖扣件23更可靠地使隔擋件22卡合或脫離于骨架21。更具體地,鎖扣件23還包含彈性部234,彈性部234彈性地抵觸于操作部232和/或鎖扣部233以使鎖扣部233恒具有卡合于骨架21的趨勢,較優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彈性部234彈性地抵觸于隔擋件22及操作部232之間,以使鎖扣部233能自動的對骨架21進行卡合,而實現彈性部234彈性地抵觸于隔擋件22及操作部232之間的較優方式是,操作部232具有第一套接柱235,隔擋件22具有第二套接柱224,彈性部234的一端套接于第一套接柱235,彈性部234的另一端套接于第二套接柱224,以使得彈性部234可靠地抵觸于隔擋件22與操作部232之間。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實施例中,彈性部234是可以彈性地抵觸于隔擋件22及鎖扣部233之間,又或者彈性部234彈性地抵觸于隔擋件22及鎖扣部233之間和隔擋件22及操作部232之間。
[0056]其中,如圖2、圖3、圖4或圖5所示,骨架21包含與鎖扣部233相互對應的配合部213,配合部213較優是形成于骨架21的承套部212處,以簡化骨架21的結構,以便于鎖扣件23與骨架21之間的鎖扣而方便組卸;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鎖扣部233包含卡鉤233a,配合部213包含可供卡鉤233a卡接的卡孔213a,以簡化鎖扣部233與配合部213之間的鎖扣結構。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實施例中,鎖扣部233包含前述的卡孔213a,配合部213包含前述的卡鉤233a,一樣能實現鎖扣部233及配合部213之間鎖扣之目的。值得注意者,隔擋件22可為扶手、餐盤或前置護欄,但不以此為限制。
[0057]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嬰兒承載裝置20與嬰兒乘放裝置10之間的組卸,以及隔擋件22與骨架21之間的組卸過程進行描述。當要將圖7所示的嬰兒乘放裝置10組裝于圖1所示的嬰兒承載裝置20上時,此時使嬰兒乘放裝置10移動至嬰兒承載裝置20的承載空間211的正上方,并使嬰兒乘放裝置10上的第二卡合部111與隔擋件22上的第一卡合部222相對準;接著,使嬰兒乘放裝置10移入嬰兒承載裝置20的承載空間211內,移動的嬰兒乘放裝置10使得第二卡合部111朝第一卡合部222處移動,并在第一卡合部222的導引斜面222c的作用下,使第二卡合部111的卡合凸柱Illa被導向斜面222c所頂壓而往本體11內縮,從而快速地滑入第一卡合部222的導引通槽222b內;并在導引通槽222b的導引下,使第二卡合部111的卡合凸柱Illa滑動至正對卡合凹孔222a并伸入卡合凹孔222a內,實現第一卡合部222與第二卡合部111之卡合,從而使嬰兒乘放裝置10可靠地放置于嬰兒承載裝置20上,狀態如圖6所示。
[0058]當要將圖6所示的放置于嬰兒承載裝置20的嬰兒乘放裝置10拆卸下來時,此時操作人員按壓嬰兒乘放裝置10上的操作部111b,使操作部Illb驅使卡合凸柱Illa脫離與第一卡合部222之卡合凹孔222a的卡合,此時操作人員即可將嬰兒乘放裝置10取走,從而實現嬰兒乘放裝置10于嬰兒承載裝置20上的拆卸目的,狀態如圖1所示;當松開對操作部Illb的施力時,第二卡合部111的卡合凸柱Illa自動復位,為下一次與第一^^合部222的卡合凹孔222a之卡合做準備。
[0059]當要將圖1中的隔擋件22從嬰兒承載裝置20的骨架21上拆落時,此時沿著圖5中箭頭F所指方向按壓鎖扣件23的操作部232,使操作部232克服彈性部234的彈性而往收容腔223內轉動,轉動的操作部232帶動鎖扣部233做遠離收容腔223的方向轉動,從而使鎖扣部232的卡鉤233a脫離與配合部213的卡孔213a鎖合,使隔擋件23與骨架21的配合部213相釋鎖脫離,而此時的隔擋件23的穿套部221與骨架21的承接部212處于可拆卸的狀態,從而便于操作人員將隔擋件23從骨架21上拆卸,因而便于隔擋件23的拆卸之目的。當隔擋件23拆卸后,此時的骨架21更簡潔美觀。由于隔擋件23組裝于骨架21上的過程與隔擋件23從骨架21上拆卸是一個相反的過程,故在此不再贅述。
[0060]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嬰兒承載裝置20包括骨架21及隔擋件22,骨架21具有承載空間211,隔擋件22可拆卸地跨接于骨架21并遮擋承載空間211以將承載空間211與外界隔開且供嬰兒乘放裝置10組卸地連接,一方面便于嬰兒乘放裝置10于本實用新型的嬰兒承載裝置20上組卸,以及隔擋件22于骨架21上的組卸,使拆卸后的骨架21更美觀簡潔,另一方面簡化本實用新型的嬰兒承載裝置20的結構以降低成本。
[0061]值得注意者,本實用新型的嬰兒承載裝置20較優為嬰兒推車,但也可以是兒童搖椅、高腳椅、安全座椅或嬰兒秋千等其它供嬰幼兒乘坐的嬰幼兒用品。
[0062]以上結合各種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
【權利要求】
1.一種嬰兒承載裝置,適用于供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承載,其特征在于,所述嬰兒承載裝置包括: 骨架,具有承載空間;以及 隔擋件,可拆卸地跨接于所述骨架并遮擋所述承載空間以將所述承載空間與外界隔開且供所述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連接,其中,所述隔擋件包含第一卡合部以供所述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及所述隔擋件中的一者包含穿套部,所述骨架及所述隔擋件中的另一者包含供所述穿套部穿接的承套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卡合凹孔以供所述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插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含卡合凸柱以供所述嬰兒乘放裝置組卸地套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凸柱可相對于所述隔擋件移動以選擇性地伸入或突出所述隔擋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導引通槽以導引所述嬰兒乘放裝置的移動。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含導引斜面以導引所述嬰兒乘放裝置移動至連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于所述隔擋件的末端。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于所述隔擋件的中間段。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嬰兒承載裝置還包括鎖扣件,所述鎖扣件樞接于所述隔擋件以被操作來將所述隔擋件選擇地鎖定于或釋鎖于所述骨架。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件包含樞接于所述隔擋件的樞轉部和形成于所述樞轉部的兩側的操作部及鎖扣部,所述操作部被操作來帶動所述鎖扣部選擇地卡合于或脫離于所述骨架。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件還包含彈性部,所述彈性部彈性地抵觸于所述操作部和/或所述鎖扣部以使所述鎖扣部恒具有卡合于所述骨架的趨勢。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件還包含彈性部,所述彈性部彈性地抵觸于所述隔擋件及所述操作部之間和/或所述隔擋件及所述鎖扣部之間。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含與所述鎖扣部相互對應的配合部。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部及所述配合部中的一者包含卡鉤,所述鎖扣部及所述配合部中的另一者包含可供所述卡鉤卡接的卡孔。
16.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擋件具有供收容所述鎖扣件用的收容腔。
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承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擋件為扶手、餐盤或前置護欄。
18.—種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嬰兒照護設備包括: 嬰兒乘放裝置,包含本體;以及 嬰兒承載裝置,包含: 骨架,具有承載空間;及 隔擋件,可拆卸地跨接于所述骨架并遮擋所述承載空間以將所述承載空間與外界隔開且供所述本體組卸地連接,其中,所述隔擋件包含第一卡合部,所述本體包含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組卸地連接。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及所述隔擋件中一者包含穿套部,所述骨架及所述隔擋件中的另一者包含供所述穿套部穿接的承套部。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者具有卡合凹孔,所述第一卡合部及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者包含卡合凸柱,所述卡合凹孔及所述卡合凸柱相互組卸地卡合。
21.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卡合凹孔,所述第一卡合部包含卡合凸柱,所述卡合凸柱可相對于所述隔擋件移動以選擇性地伸入或關出所述隔擋件。
22.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卡合凹孔,所述第二卡合部包含卡合凸柱,所述卡合凸柱可相對于所述本體移動以選擇性地伸入或突出所述本體。
23.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導引通槽以導引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移動。
24.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含導引斜面以導引所述第二卡合部移動至連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
25.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于所述隔擋件的末端,所述第二卡合部形成于所述本體的側邊。
26.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于所述隔擋件的中間段,所述第二卡合部形成于所述本體的前邊。
27.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嬰兒承載裝置還包括鎖扣件,所述鎖扣件樞接于所述隔擋件以被操作來將所述隔擋件選擇地鎖定于或釋鎖于所述骨架。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件包含樞接于所述隔擋件的樞轉部和形成于所述樞轉部的兩側的操作部及鎖扣部,所述操作部被操作來帶動所述鎖扣部選擇地卡合于或脫離于所述骨架。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件還包含彈性部,所述彈性部彈性地抵觸于所述操作部和/或所述鎖扣部以使所述鎖扣部恒具有卡合于所述骨架的趨勢。
30.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鎖扣件還包含彈性部,所述彈性部彈性地抵觸于所述隔擋件及所述操作部之間和/或所述隔擋件及所述鎖扣部之間。
31.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含與所述鎖扣部相互對應的配合部。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部及所述配合部中的一者包含卡鉤,所述鎖扣部及所述配合部中的另一者包含可供所述卡鉤卡接的卡孔。
33.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擋件具有供收容所述鎖扣件用的收容腔。
34.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嬰兒照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擋件為扶手、餐盤或前置護欄。
【文檔編號】A47D13/02GK203388582SQ201320216912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5日
【發明者】單林海 申請人:明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