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臨床口腔醫療設備配套器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應用該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臨床口腔醫療設備,尤其是口腔綜合治療臺等較大型的醫療設備,其具有復雜的管路結構,難以拆卸清洗消毒,口腔綜合治療臺水路系統污染嚴重,可檢驗到多種致病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甚至芽胞,已成為醫院感染的潛在危險因素。污染來源主要包括供水源本身存在的微生物污染、綜合治療臺口腔設備回吸作用致微生物倒流入水路和供水管內壁的生物膜釋放微生物造成的污染,污染程度與治療臺使用頻率及消毒措施等相關。
目前在實際臨床作業時通常采用的消毒處理方法是通過消毒劑對設備水路管道進行沖洗,通常可以滿足基本的使用需要,但長期使用會對設備中相關金屬部件產生腐蝕;此外,還可利用臭氧實施消毒處理,但臭氧的制備過程復雜且制備過程的產率較低,臭氧制備過程中的相關設備能耗較大,運行成本較高,另外,在一些特定水質條件下,臭氧消毒也會產生溴酸鹽等消毒副產物,給相關的設備運行和醫療實施造成不利影響。
因此,如何使得口腔醫療設備的消毒處理更加高效徹底且無副作用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該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能夠高效徹底地對口腔醫療設備實施消毒處理,且處理過程無副作用。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上述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包括消毒管路,所述消毒管路上沿液體流動方向依次連通的過濾器、電解裝置、主儲存桶和水泵,所述過濾器的上游與自來水供給設備連通,所述水泵的下游與口腔醫療設備的水路管道相連通,所述電解裝置上連通有電解液儲存桶,所述主儲存桶與所述水泵間連通有止回閥。
優選地,所述過濾器的上游水路與所述水泵的下游水路間連通有直供管路,所述直供管路與所述消毒管路并聯,且所述直供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
優選地,所述過濾器與所述電解裝置間連通有流量計。
優選地,所述電解裝置為無隔膜電解裝置,且所述電解裝置的電極為鈦基pt-ir電極。
優選地,所述電解裝置的出水ph值為5.0~6.5,出水有效氯濃度為10~40ppm。
優選地,所述電解裝置內設置有與所述電解液儲存桶配合的蠕動泵。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口腔醫療設備消毒方法,采用了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包括步驟:
原料供給,分別將自來水和電解液通入電解裝置內;
電解制備,利用電解裝置將通入的自來水和電解液電解后產生次氯酸;
消毒處理,將電解裝置制備出的次氯酸通入口腔醫療器械的相應管道中,以便實施相應的消毒處理。
相對上述背景技術,本發明所提供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其工作過程中,自來水經過濾器過濾后直接通入電解裝置內,同時通過電解液儲存桶向電解裝置內通入電解液,之后實施電解,電解后生成含有次氯酸的液體被通入主儲存桶內,之后在水泵的抽取作用下經由止回閥和水泵通入口腔醫療設備的待消毒管道中實施消毒作業。其中,通過電解后產生的次氯酸,具有強勁的氧化能力,與微生物接觸后能迅速破壞有害微生物的細胞膜,導致微生物死亡,達到殺菌效果。所述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整個消毒實施過程簡便易行且快速高效,消毒效果較為徹底,且消毒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或副產物,保證了相關設備內部環境的清潔。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該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能夠高效徹底地對口腔醫療設備實施消毒處理;同時,提供一種應用上述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方法。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圖1為本發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在具體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所提供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包括消毒管路11,消毒管路11上沿液體流動方向依次連通的過濾器111、電解裝置112、主儲存桶113和水泵114,過濾器111的上游與自來水供給設備連通,水泵114的下游與口腔醫療設備的水路管道相連通,電解裝置112上連通有電解液儲存桶115,主儲存桶113與水泵114間連通有止回閥116。
工作過程中,自來水經過濾器111過濾后直接通入電解裝置112內,同時通過電解液儲存桶115向電解裝置112內通入電解液,之后實施電解,電解后生成含有次氯酸的液體被通入主儲存桶113內,之后在水泵114的抽取作用下經由止回閥116和水泵114通入口腔醫療設備的待消毒管道中實施消毒作業。其中,通過電解后產生的次氯酸,具有強勁的氧化能力,與微生物接觸后能迅速破壞有害微生物的細胞膜,導致微生物死亡,達到殺菌效果。所述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整個消毒實施過程簡便易行且快速高效,消毒效果較為徹底,且消毒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或副產物,保證了相關設備內部環境的清潔。
實際工作過程中,上述電解裝置112內陽極處的電解液中的氯離子被氧化,生成氯氣,其主要反應式如下:
2cl-→cl2+2e-;
之后陽極處生成的氯氣進一步和水發生反應生成次氯酸(hclo),相應反應式如下:
cl2+h2o→hclo+hcl。
通過電解后產生的次氯酸,具有強勁的氧化能力,與微生物接觸后能損害細胞膜,使細胞內的蛋白、rna(核糖核酸)和dna(脫氧核糖核酸)無法發揮正常的生化活性,迅速破壞有害微生物的細胞膜,導致微生物死亡,達到殺菌效果。
進一步地,過濾器111的上游水路與水泵114的下游水路間連通有直供管路12,直供管路12與消毒管路11并聯,且直供管路12上設置有電磁閥121。當電解裝置112或其他消毒管路11上的組件發生故障或無法正常工作時,打開電磁閥121,并通過直供管路12直接將自來水由自來水供給設備處輸送至口腔醫療設備的水路管道內,以保證口腔醫療設備的臨床終端器材正常用水,保證相應醫療操作的順利實施。
更具體地,過濾器111與電解裝置112間連通有流量計117。該流量計117能夠高效調整通入電解裝置112內的自來水量,從而相應調整電解裝置112內的電解液與自來水配比,進而使得次氯酸水的制備更加精確可控。
此外,電解裝置112為無隔膜電解裝置,且電解裝置112的電極為鈦基pt-ir(銥金)電極。該種無隔膜電解裝置通常為電解槽結構,其電解效率高,制備量大,能夠進一步提高所述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工作效率和消毒效果。
另一方面,電解裝置的出水ph值為5.0~6.5,出水有效氯濃度為10~40ppm(百萬分比濃度)。該水體參數能夠有效保證消毒效果和作業效率。
另外,電解裝置112內設置有與電解液儲存桶115配合的蠕動泵(圖中未示出)。該蠕動泵能夠將電解液儲存桶中的電解液穩定高效地吸入電解裝置112內,以便后續電解作業的順利實施。
請參考圖2,圖2為本發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方法的流程圖。
在具體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所提供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方法,用于如上文所述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包括:
步驟101,原料供給;
分別將自來水和電解液通入電解裝置112內。
步驟102,電解制備;
利用電解裝置112將通入的自來水和電解液電解后產生次氯酸。
步驟103,消毒處理;
將電解裝置112制備出的次氯酸通入口腔醫療器械的相應管道中,以便實施相應的消毒處理。
為便于理解本方案,特別是對本方案的技術效果進行說明,下面結合實際操作情況對本方案實際操作過程作適當說明。
選取5臺獨立水源的口腔綜合治療臺,于每日8:00和12:00分別于牙科手機和三用槍出水口采集水樣,進行細菌菌落數計數。調整有效氯濃度為15~25ppm持續消毒10d,平均水質合格率為98%,其中,8點牙科手機出水水質平均合格率為100%,三用槍出水口水質平均合格率為98%;12點牙科手機出水口水質平均合格率為98%,三用槍出水口水質平均合格率為96%。
綜上可知,本發明中提供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包括消毒管路,所述消毒管路上沿液體流動方向依次連通的過濾器、電解裝置、主儲存桶和水泵,所述過濾器的上游與自來水供給設備連通,所述水泵的下游與口腔醫療設備的水路管道相連通,所述電解裝置上連通有電解液儲存桶,所述主儲存桶與所述水泵間連通有止回閥。工作過程中,自來水經過濾器過濾后直接通入電解裝置內,同時通過電解液儲存桶向電解裝置內通入電解液,之后實施電解,電解后生成含有次氯酸的液體被通入主儲存桶內,之后在水泵的抽取作用下經由止回閥和水泵通入口腔醫療設備的待消毒管道中實施消毒作業。其中,通過電解后產生的次氯酸,具有強勁的氧化能力,與微生物接觸后能迅速破壞有害微生物的細胞膜,導致微生物死亡,達到殺菌效果。所述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整個消毒實施過程簡便易行且快速高效,消毒效果較為徹底,且消毒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或副產物,保證了相關設備內部環境的清潔。
此外,本發明所提供的應用上述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方法,其能夠高效徹底地對口腔醫療設備實施消毒處理,且處理過程無副作用。
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以及應用該口腔醫療設備消毒裝置的口腔醫療設備消毒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