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工程車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包括頂置及下置兩個軌道,所述軌道為中空的異形結構,在長度方向上軌道開始為直線,后面逐漸向內彎曲,頂置及下置兩個軌道向內彎曲的弧度相同,所述軌道通過螺栓固定在工程車操作室骨架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將頂置軌道改為與下置軌道同弧,大大改進了移門開啟過程中的阻力,開門順暢,省力。
【專利說明】一種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工程車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客戶對商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前,一些工程車駕駛艙就是普通的開關門,后來,逐步改進到使用側移門,運用滑軌使開關門的動作變得方便,而且不占用地方,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由于側移門上軌道形狀與下軌道不同弧,開啟移門時需要較大的力,對操作人員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采用頂置及下置式雙軌道,且軌道設計成同弧,使側移門在開啟過程中阻力最小。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頂置及下置兩個軌道,所述軌道為中空的異形結構,在長度方向上軌道開始為直線,后面逐漸向內彎曲,頂置及下置兩個軌道向內彎曲的弧度相同,所述軌道通過螺栓固定在工程車操作室骨架上。
[0006]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向內彎曲的軌道長度為261_,弧度為0.44。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本發明所述的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將頂置軌道改為與下置軌道同弧,大大改進了移門開啟過程中的阻力,開門順暢,省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原有結構。
[0010]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3為本發明頂置軌道的主視圖。
[0012]圖4為本發明主視圖的A-A剖面圖。
[0013]附圖標記列表:
[0014]1、軌道,2、向內彎曲處,3、螺栓,4、骨架,5、滾輪腔,6、頂置軌道,7、下置軌道。【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發明,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0016]如圖1所示,原來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中上下軌道在彎曲處弧度不一樣,上軌道的弧度是彎曲的,通過滾輪支架的機械調整來實現移動,由于側移門上軌道形狀與下軌道不同弧,開啟移門時需要較大的力,對操作人員帶來不便。
[0017]如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包括頂置及下置兩個軌道6、7,所述軌道I為中空的異形結構,如圖4,在長度方向上軌I開始為直線,后面逐漸向內彎曲2,頂置及下置兩個軌道向內彎曲的弧度相同,通過不斷實踐,向內彎曲的軌道長度為261mm,弧度為0.44效果最好,所述軌道I通過螺栓3固定在工程車操作室骨架4上,滾輪在軌道I與骨架4中間形成的滾輪腔5內滑動,移門開啟后鎖止設計用磁力固定。本發明將頂置軌道改為與下置軌道同弧,大大改進了移門開啟過程中的阻力,開門順暢,省力。
[0018]本發明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頂置及下置兩個軌道,所述軌道為中空的異形結構,在長度方向上軌道開始為直線,后面逐漸向內彎曲,頂置及下置兩個軌道向內彎曲的弧度相同,所述軌道通過螺栓固定在工程車操作室骨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程車操作室側移門軌道,其特征在于:向內彎曲的軌道長度為261mm,弧度為0.44。
【文檔編號】E06B3/46GK203547406SQ201320658643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4日
【發明者】李文東, 王鍋定, 季月華 申請人:揚州神舟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