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縮式把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伸縮式把手,其包含:把手本體、外殼體、底蓋、控制件及彈性件,其中所述外殼體呈圓管狀,周緣設有至少一個L狀滑槽,所述底蓋設置于所述外殼體后端用來封閉所述外殼體,所述控制件滑設于外殼體內,前端與所述把手本體連接,其后端設有至少一個往外延伸的滑設于外殼體的L狀滑槽內的凸部,所述彈性件裝設于所述控制件與底蓋間;采用本實用新型的伸縮式把手可利用把手本體貼合或嵌入門板或抽屜面板表面形成安全狀態,以防止幼童因好奇心而開啟櫥柜、抽屜,以及避免把手妨礙過往行人或勾到物品。
【專利說明】伸縮式把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把手,尤指一種應用于櫥柜及抽屜面板上的伸縮式把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的櫥柜、抽屜等所使用的把手大致有平面式與突露式兩種結構,其中,平面式把手是利用門板或抽屜面板上設置一適當大小的凹槽,而藉由該凹槽供使用者手指端伸入抓持開啟;另一種突露狀把手則是將把手直接固設在門板或抽屜面板表面上,形成把手突露在板體表面,直接抓持該把手即可進行開啟動作。
[0003]但無論是平面式還是突露式把手,皆可直接抓持進行開啟動作,對于幼童而言同樣可以操作,當幼童因好奇心開啟櫥柜、抽屜時,會有夾傷幼童的可能,且極易使幼童拿取櫥柜、抽屜內的危險物品或弄亂櫥柜、抽屜內擺放整齊的物品,另外,平面式把手具有操作不方便及易滑脫等不穩定的缺點,而突露式把手又具有占空間的問題,且更有妨礙行人過往及容易勾到物品等使用困擾。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一般櫥柜、抽屜上使用的把手具有改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方便性不佳等缺點。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伸縮式把手,其包含:把手本體,具有外側面及內側面,所述外側面為不可抓持面,所述內側面設有一連接柱;外殼體,呈圓管狀,具有前端及后端,周緣設有至少一個L狀滑槽;底蓋,設置于外殼體后端用來封閉所述外殼體;控制件,所述控制件滑設于外殼體內且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所述前端通過外殼體前端與所述把手本體的連接柱連接,所述后端設有至少一往外延伸的滑設于所述外殼體的L狀滑槽內的凸部;彈性件,裝設于所述控制件與底蓋間,使所述控制件靜態時受彈性件朝向所述把手本體方向彈抵。
[0006]作為優選,所述把手本體的連接柱設有外螺紋,所述控制件前端設有一板片,所述板片上設有一與把手本體連接柱連接的用來將把手本體與控制件固定連接的結合孔。
[0007]作為優選,所述外殼體的L狀滑槽具有一軸向段與一徑向段。
[0008]作為優選,所述外殼體的L狀滑槽的徑向段且靠近外殼體前端的一側外緣上設有缺口。
[0009]作為優選,所述底蓋上設有具有內螺紋的固定孔。
[0010]作為優選,所述彈性件為彈簧。
[0011]作為優選,所述把手本體的不可抓持面上設有凹凸部或花紋。
[0012]作為優選,所述把手本體的不可抓持面的周緣與其內側面連接處設有抓持端緣。
[0013]作為優選,所述把手本體的不可抓持面上設有兩個扳轉凹部。
[0014]作為優選,所述外殼體周緣向外延伸形成環片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設有至少一個鎖固孔。[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實用新型的伸縮式把手,常態時可將把手本體貼合或嵌入門板或抽屜面板表面,形成無法直接抓持開啟的安全狀態,以防止幼童易因好奇心而開啟櫥柜、抽屜,避免幼童受傷或弄亂櫥柜、抽屜內擺放整齊的物品,達到較佳的使用安全性,又可避免妨礙行人過往或勾到物品。當進行開啟動作時,把手本體往前彈移一段距離使留出容納手指的空間,構思巧妙,實用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一實施例的組裝后的立體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圖。
[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一實施例的切換成安全狀態的動作示意圖。
[0021]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沿圖5的A-A線的剖面圖。
[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一實施例的切換成操作狀態的按壓旋轉動作示意圖。
[0023]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沿圖7的B-B線的剖面圖。
[0024]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一實施例的切換成操作狀態直接旋轉動作示意圖。
[0025]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沿圖9的C-C線的剖面圖。
[0026]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一實施例二段式操作的動作示意圖。
[0027]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一實施例的把手本體往前彈移的動作示意圖。
[0028]圖1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0029]圖1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立體圖。
[0030]圖15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二實施例的切換成安全狀態的動作示意圖。
[0031]圖16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二實施例的把手本體往前彈移的動作示意圖。
[0032]圖17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0033]圖18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立體圖。
[0034]圖19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三實施例的切換成安全狀態的動作示意圖。
[0035]圖20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三實施例的把手本體往前彈移的動作示意圖。
[0036]圖2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圖。
[0037]圖2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四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0038]圖2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四實施例的切換成安全狀態的動作示意圖。[0039]圖2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四實施例的把手本體往前彈移的動作示意圖。
[0040]圖25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圖。
[0041]圖26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五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0042]圖27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五實施例的切換成安全狀態的動作示意圖。
[0043]圖28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伸縮式把手的第五實施例的把手本體往前彈移的動作示意圖。
[0044]附圖標記:
[0045]1-把手本體;IA-外側面;1B-內側面;11-不可抓持面;12-抓持端緣;13_連接柱;131-外螺紋;14-扳轉凹部;15-連接柱;151-外螺紋;16-平齊面;17-連接柱;171_外螺紋;18_平齊面;19_連接柱;191-外螺紋;2_外殼體;21_前端;22_后端;23_L狀滑槽;231-軸向段;232_徑向段;2321_缺口 ;24_凸卡塊;3-底蓋;31_固定孔;311_內螺紋;32-扣孔;4_控制件;41_前端;42_后端;43_板片;431_結合孔;4311_內螺紋;44_凸部;5-彈性件;6_面板;61_組裝槽;62_嵌合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4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進行詳細描述。
[0047]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伸縮式把手實施例一為,包含:把手本體1、外殼體2、底蓋3、控制件4及彈性件5,其中該把手本體I具有一外側面IA及一內側面1B,該外側面IA為不可抓持面11,該不可抓持面11周緣與內側面IB連接處設有一向內圓滑彎折形成的平齊狀抓持端緣12,該內側面I B還設有一具有外螺紋131的連接柱13。外殼體2呈圓管狀,具有一前端21及一后端22,其管壁內緣設有相對的兩個L狀滑槽23,該L狀滑槽23具有一軸向段231與一徑向段232,且該徑向段232靠近外殼體2前端21的一側外緣上設有一缺口 2321,外殼體2的管壁外緣還設有多個凸卡塊24該底蓋3可為與外殼體2后端結合成一體的用來封閉外殼體2后端的分體件或直接與外殼體2后端一體成型從而封閉外殼體2后端,該底蓋3上設有一具有內螺紋311之固定孔31,底蓋3周緣設有多個扣孔32供外殼體2的多個凸卡塊24卡扣固定,控制件4呈圓筒狀,套設于外殼體2內,其具有一前端41及一后端42,該控制件4前端41設有一板片43,該板片43上設有一具內螺紋4311的結合孔431,該結合孔431通過外殼體2前端21與把手本體I的連接柱13螺紋連接,使把手本體I與控制件4固定結合,該控制件4后端42外表面邊緣相對位置處設有向外側延伸的并可滑動于外殼體2的L狀滑槽23內的兩凸部44。彈性件5為一彈簧,裝設于外殼體2內并位于控制件4與底蓋3間,使控制件4常態時受彈性件5朝向把手本體I方向上的彈力。
[0048]具體地,如圖5和圖6所示,利用底蓋3的固定孔31配合螺栓將整組安全把手鎖設固定在門板或抽屜面板6表面上,常態時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抵壓并施以旋轉,使控制件4往底蓋3方向壓縮彈性件5,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且遠離軸向段231的一端卡抵,把手本體I的平齊狀抓持端緣12貼合面板6表面,從而形成安全狀態。[0049]操作時如圖7、圖8及圖12所示,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抵壓并施以反向旋轉,帶動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且靠近軸向段231的一端,接著放開把手本體1,即可憑借彈性件5的彈力將控制件4連同把手本體I往前(即遠離門板或抽屜面板方向)彈移,直到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軸向段231前端卡抵定位,使得把手本體I與面板6間形成一段間距,以方便抓持把手本體I的抓持端緣12進行開啟門板或抽屜的動作。而若僅是將把手本體I直接旋以反向旋轉時,如圖9、圖10及圖11所示,當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對應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的缺口 2321處時,彈性件5便將控制件4往前(即遠離門板或抽屜面板方向,下同)彈移一小段距離,使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對應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的缺口 2321內卡抵,限制把手本體I使其無法繼續旋轉,也無法抓持把手本體I的抓持端緣12進行開啟動作,達到防止幼童把玩旋轉把手本體I造成誤開。開啟時只需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抵壓,使控制件4的凸部44脫離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的缺口 2321,方可繼續旋轉從而開啟,如圖7、圖8及圖12所示,順利帶動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且靠近軸向段231的一端,憑借彈性件5的彈力將控制件4連同把手本體I往前彈移,使得把手本體I與面板6間形成一段間距,以方便抓持把手本體I的抓持端緣12進行開啟門板或抽屜動作。
[0050]再者,如圖13、圖14、圖15及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伸縮式把手的第二實施例,其把手本體I可設置為短圓柱狀,具有一外側面I A及一內側面I B ,該外側面設置為不可抓持面11,該不可抓持面11上設有兩扳轉凹部14,該內側面I B設有一具外螺紋151的連接柱15,該連接柱15與控制件4的結合孔431螺紋連接,使把手本體I與控制件4固定結合。利用底蓋3的固定孔31配合螺栓將整組安全把手鎖設固定在門板或抽屜面板6預設的可容納外殼體2及蓋板3的組裝槽61內,并于該面板6正對該組裝槽61處設有一用來容納把手本體I的嵌合槽62,常態時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抵壓并施以旋轉,使控制件4往底蓋3方向壓縮彈性件5,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的遠離軸向段231的一端卡抵,此時把手本體I嵌入門板或抽屜面板6表面的嵌合槽62內,從而形成安全狀態。
[0051]欲開啟門板或抽屜時,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擠壓并由兩扳轉凹部14反向旋轉,帶動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的靠近軸向段231的一端,接著放開把手本體1,即可靠彈性件5的彈力將控制件4連同把手本體I往前彈移,直到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軸向段231前端卡抵定位,使得把手本體I脫離嵌合槽62,并與面板6間形成一段間距,以方便抓持把手本體I周緣進行開啟門板或抽屜的動作。
[0052]如圖17、圖18、圖19及圖20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伸縮式把手的實施例三,其把手本體I呈傘狀,同樣具有一外側面I A及一內側面I B,該外側面I A為圓弧形的不可抓持面11,該內側面I B為平齊面16,該內側面I B設有一具有外螺紋171的連接柱17,該連接柱17與控制件4的結合孔431螺紋連接,使把手本體I與控制件4固定結合。利用底蓋3的固定孔31配合螺栓將整組安全把手鎖設固定在門板或抽屜面板6預設的組裝槽61內,常態下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抵壓并施以旋轉,使控制件4往底蓋3方向壓縮彈性件5,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的遠離軸向段231的一端卡抵定位,此時把手本體I的內側面I B貼合面板6表面,從而形成安全狀態。[0053]欲開啟門板或抽屜時,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抵壓并施以反向旋轉,帶動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的靠近軸向段231的一端,接著放開把手本體1,即可由彈性件5的彈力將控制件4連同把手本體I往前彈移,直到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軸向段231的前端卡抵定位,使得把手本體I與面板6間形成一段間距,以方便抓持把手本體I的內側面I B進行開啟門板或抽屜動作。
[0054]如圖21、圖22、圖23及圖2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伸縮式把手的實施例4,其把手本體I具有一外側面I A及一內側面I B,該外側面I A為圓弧形的不可抓持面11,該內側面I B包括一平面16和設置在其與外側面IA連接連接處邊緣的一圈環形凸起18,其中,該內側面I B設有一具外螺紋191的連接柱19,該連接柱19與控制件4的結合孔431螺紋連接,使把手本體I與控制件4固定結合,并于外殼體2周緣靠近外殼體2前端21處向外延伸一環片狀固定部25,該固定部25上相對的兩側各設鎖固孔251。該外殼體2的固定部25的鎖固孔251可供螺栓穿設,以便將整組安全把手鎖設固定在門板或抽屜面板6預設的組裝槽61內。常態時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抵壓并施以旋轉,使控制件4往底蓋3方向壓縮彈性件5,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且遠離軸向段231的一端卡抵,把手本體I的凸起18貼合面板6表面,從而形成安全狀態。
[0055]欲開啟門板或抽屜時,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抵壓并施以反向旋轉,帶動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且靠近軸向段231的一端,接著放開把手本體1,即可由彈性件5的彈力將控制件4連同把手本體I往前彈移,直到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軸向段231前端卡抵定位,使得把手本體I與面板6間形成一段間距,以方便抓持把手本體I的內側面I B進行開啟門板或抽屜動作。
[0056]如圖25、圖26、圖27及圖2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伸縮式把手的實施例五,在實施例一的前提下,將外殼體2周緣靠近外殼體2后端22處往外(即遠離門板或抽屜表面的方向)延伸一環片狀固定部25,該固定部25相對的兩側各設有一個鎖固孔251。該外殼體2的固定部25的鎖固孔251可供螺栓穿設,以便將整組安全把手鎖設固定在門板或抽屜面板6表面上,常態時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抵壓并施以旋轉,使控制件4往底蓋3方向壓縮彈性件5,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且遠離軸向段231的一端卡抵,把手本體I的平齊狀持抓端緣12貼合面板6表面,從而形成安全狀態。
[0057]欲開啟門板或抽屜時,將把手本體I往面板6方向抵壓并施以反向旋轉,帶動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徑向段232且靠近軸向段231的一端,接著放開把手本體1,即可由彈性件5的彈力將控制件4連同把手本體I往前彈移,直到控制件4的凸部44滑移至L狀滑槽23的軸向段231前端卡抵定位,使得把手本體I與面板6間形成一段間距,以方便抓持把手本體I的抓持端緣12進行開啟門板或抽屜動作。
[0058]此外,本實用新型的伸縮式把手,其把手本體I的不可抓持面11上還可設有凹凸部或花紋。
[0059]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保護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伸縮式把手,其包含: 把手本體,具有外側面及內側面,所述外側面為不可抓持面,所述內側面設有一連接柱; 外殼體,呈圓管狀,具有前端及后端,周緣設有至少一個L狀滑槽; 底蓋,設置于外殼體后端用來封閉所述外殼體;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滑設于外殼體內且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所述前端通過外殼體前端與所述把手本體的連接柱連接,所述后端設有至少一往外延伸的滑設于所述外殼體的L狀滑槽內的凸部; 彈性件,裝設于所述控制件與底蓋間,使所述控制件靜態時受彈性件朝向所述把手本體方向彈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體的連接柱設有外螺紋,所述控制件前端設有一板片,所述板片上設有一與把手本體連接柱連接的用來將把手本體與控制件固定連接的結合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體的L狀滑槽具有一軸向段與一徑向段。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伸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體的L狀滑槽的徑向段且靠近外殼體前端的一側外緣上設有缺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蓋上設有具有內螺紋的固定孑U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為彈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體的不可抓持面上設有凹凸部或花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體的不可抓持面的周緣與其內側面連接處設有抓持端緣。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體的不可抓持面上設有兩個扳轉凹部。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伸縮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體周緣向外延伸形成環片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設有至少一個鎖固孔。
【文檔編號】E05B3/04GK203669510SQ201320760112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6日
【發明者】謝健民 申請人:謝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