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要求于2014年4月4日提交的61/975,332號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在此通過引用將其全部內容并入本文。
背景技術:
本發明涉及真空吸塵器,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真空吸塵器的過濾器布置。
真空吸塵器通常包括產生空氣流的抽吸源。空氣流一般被抽吸通過吸嘴并進入污物分離器。污物分離器可包括旋風分離器。在旋風分離器的下游處,真空吸塵器通常包括過濾器,其在空氣流被排放到大氣之前對空氣流進行過濾。
技術實現要素: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真空吸塵器,其包括抽吸源,主體,可移除地聯接到主體的污物分離器,在垂直取向的平面內與主體接觸接合的馬達前過濾器,以及沿著垂直取向平面與主體接觸接合的馬達后過濾器。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真空吸塵器,其包括抽吸源,主體,可移除地聯接到主體的污物分離器,以及可移除地聯接到主體的馬達前過濾器。馬達前過濾器被配置成以第一取向和第二取向聯接到所述主體。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真空吸塵器,其包括抽吸源,主體,以及可移除地聯接到主體的污物分離器。所述污物分離器具有沿著軸線的出口以及在垂直取向的平面內與所述主體接觸接合的馬達前過濾器,所述馬達前過濾器與軸線相交。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真空吸塵器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其中污物分離器被移除。
圖4是圖1所示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其中污物分離器被移除并且過濾器室的門處于打開位置。
圖5是圖1所示真空吸塵器的放大透視圖。
圖6是圖1所示真空吸塵器的放大前視圖。
圖7是圖1所示真空吸塵器的局部橫截面視圖。
圖8是圖1所示真空吸塵器的放大透視圖,其中污物分離器被移除。
在對本發明的任何實施例進行詳細解釋說明之前,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將其應用限制到在以下描述中闡述或在附圖中示出的構造細節和組件布置。本發明能夠具有其它實施例并且可以各種方式實踐或執行。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真空吸塵器10(以下簡稱為真空吸塵器)。真空吸塵器10包括基座11,抽吸源12,污物分離器14,和主體16。在所示的實施例中,主體16可樞轉地聯接到基座11,以使得主體16可相對于基座11在直立的存放位置(在圖1中示出)和傾斜的操作位置之間樞轉。圖示的基座11包括輪子13,其允許基座11沿著要被清潔的表面移動。基座11還包括吸嘴15,其與污物分離器14和抽吸源12流體連通。
抽吸源12位于主體16內,以及在一個實施例中,抽吸源12包括電動馬達和風扇。馬達可操作成使得風扇旋轉以便產生抽吸空氣流。真空吸塵器10還包括入口導管20。入口導管20與吸嘴15和污物分離器14流體連通,以及入口導管20將空氣流從吸嘴15引導到污物分離器14。在所示的實施例中,污物分離器14可移除地連接到主體16和入口導管20。
參照圖2和圖7,所示的污物分離器14包括旋風分離器24和污物杯26。旋風分離器24包括入口28(圖5)和出口30,出口30沿著軸線31。孔32在旋風分離器24和污物杯26之間延伸。孔32允許由旋風分離器24從空氣流分離出來的污物和碎屑行進到污物杯26以便存儲,直到污物杯26由用戶排空。濾網34位于旋風分離器24中鄰近出口30處。濾網34被定位成使得空氣流必須在通過出口30離開分離器24之前通過濾網34。濾網34防止相對大的碎屑通過出口30。在一個實施例中,濾網34還可包括過濾介質。如圖7中可見以及如下面將要更詳細論述的那樣,污物分離器14還包括出口室36。在示出的實施例中,旋風分離器24是大體水平的,以及旋風氣流圍繞其行進的軸線31以大體垂直于主體16的方式延伸通過主體16。在其它實施例中,旋風分離器24可以是水平的,以及旋風氣流圍繞其行進的軸線31不延伸通過主體16(例如,旋風氣流圍繞其行進的軸線31平行于主體16)。在其它實施例中,旋風氣流圍繞其行進的軸線31可以垂直取向。
參照圖2-圖4,真空吸塵器10還包括第一過濾器40和第二過濾器42。第一過濾器40位于抽吸源12上游,因此第一過濾器40是馬達前(pre-motor)的過濾器。第二過濾器42位于抽吸源12下游或位于抽吸源12后面,因此是馬達后(post-motor)的過濾器。
如圖7和圖8中最佳看到的,馬達前過濾器40鄰近出口30定位以使得過濾器40與軸線31相交,以及馬達前過濾器40位于垂直取向的平面43內。平面43相對于要被清潔的表面垂直取向,在所示實施例中該表面為基座11在其上移動的表面。馬達前過濾器40還包括密封件46和過濾介質48。密封件46防止空氣在過濾器40和主體16之間泄漏。當分離器14聯接到主體16時,密封件46也接觸污物分離器14,以使得密封件46防止空氣在出口室36周圍泄漏。過濾介質48包括在平面43中的過濾面49,以及過濾面49通常包括第一半部50和第二半部52。在圖示的配置中,第一半部50鄰近于旋風分離器24的出口30。然而,馬達前過濾器40可被配置成以第一取向和第二取向聯接到所述主體。在所示的實施例中,過濾器40可移除地聯接到主體16,以使得過濾器40的取向可旋轉180度,從而過濾介質48的第二半部52鄰近出口30。例如,在真空吸塵器10被使用一段時間之后,過濾介質48的第一半部50(鄰近出口30)可能比第二半部52更多地夾帶碎屑,這會降低過濾器40的效率。第一半部50變得更多地夾帶碎屑的原因是它更靠近出口30。當用戶移除污物分離器14時,例如以排空污物分離器14時,用戶可能會注意到過濾器40的第一半部50比第二半部52更臟。然后用戶可將過濾器旋轉180度,使得更潔凈的第二半部52鄰近出口30。在一個實施例中,室36包括垂直定中的水平壁,并且壁延伸到過濾器40。壁通常將過濾器半部50,52分離,這樣只有一個過濾器半部50,52(鄰近出口30的過濾器半部50或52)用于從空氣流過濾碎屑。
參照圖3和圖4,馬達后過濾器42包括密封件58和過濾介質60。密封件58防止空氣在過濾器42和主體16之間泄漏。馬達前過濾器40在垂直取向的平面43內與主體16接觸接合(圖7),以及馬達后過濾器42沿著馬達前過濾器40的垂直取向平面43與主體接觸接合。在所示的實施例中,馬達前過濾器40和馬達后過濾器42都可移除地聯接到主體16,以使得過濾器40,42沿著同一垂直平面43垂直地取向。備選地,馬達前過濾器40和馬達后過濾器42中的一個或兩個可移除地聯接到污物分離器14,以使得過濾器40,42沿著垂直平面43垂直地取向。馬達后過濾器42可位于與馬達前過濾器40相同的垂直平面43內,由此,平面43延伸通過馬達后過濾器42。備選地,馬達后過濾器42可位于從所述馬達前過濾器40偏移的垂直平面內。在另一實施例中,馬達后過濾器42可相對于垂直平面43稍微成角度并且垂直平面43延伸通過馬達后過濾器42。
此外,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當污物分離器14從主體16移除或脫開聯接時,兩個過濾器40,42都保持附接到主體16。一般來說,兩個過濾器40,42都位于污物分離器14的后面。主體16包括大體面向污物分離器14的第一側61和與第一側61相對的第二側63。在所示的實施例中,過濾器40,42可從主體16的第一側61接近。因此,當污物分離器14聯接到主體16時,過濾器40,42通常是不可接近的,以及當污物分離器14從主體16脫開聯接時,過濾器40,42是可接近的。在其它實施例中,過濾器40,42可從主體16的第二側63接近,以使得當污物分離器14附接到主體16時,過濾器40,42是可接近的。門64允許接近馬達后過濾器室65。過濾器室65接收馬達后過濾器42以便將過濾器42聯接到主體16。門64可包括通氣孔66。在一個實施例中,門64可樞轉地聯接到主體16。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門64聯接到污物分離器14以及當污物分離器14從主體16脫開聯接時,門64從主體16移除。
主體16還包括手柄67(圖1),其由用戶抓握以便將真空清潔器10的基座11沿著要被清潔的表面移動。主體16還包括鄰近基座11的下端部70和鄰近手柄67的上端部72。馬達后過濾器42在馬達前過濾器40的下方、在馬達前過濾器40和基座11的下端部70之間聯接到主體16。馬達前過濾器40在馬達后過濾器42和主體16的上端部72之間聯接到主體16。主體還包括導管68(圖7),其提供在污物分離器16和抽吸源12之間的流體連通,以及馬達前過濾器40位于導管68內。導管68包括鄰近污物分離器16的入口74以及馬達前過濾器40鄰近入口74。
在操作中,抽吸源12產生空氣流,其連同碎屑一起被吸入通過吸嘴15,通過入口導管20并進入旋風分離器24。在旋風分離器24中大部分碎屑從空氣流中被分離并行進通過孔32且進入到污物杯26內。然后空氣流行進通過濾網34,在此任何剩余的粗大的碎屑從空氣流中被分離。然后空氣流通過出口30排出,并大體垂直地行進通過馬達前過濾器40的面49,通過馬達前過濾器40并進入到主體16中的導管68內(圖7)。馬達前過濾器40將相對細小的碎屑或污物從空氣流過濾掉。然后空氣流行進通過導管68并到達抽吸源12。空氣流可用于冷卻抽吸源12的馬達。抽吸源12將空氣排放到馬達后過濾器42。在空氣流通過門64中的通氣孔66或根據需要通過其它通氣孔排放到大氣之前,馬達后過濾器42對空氣流進行進一步的過濾。
當污物杯26滿了時,用戶將污物分離器14從主體16分離以清空污物杯26。同時,在所示的實施例中,過濾器40,42保持附接到主體16。用戶可以打開門64以檢查和更換馬達后過濾器42。此外,用戶可檢查、更換或轉動馬達前過濾器40,如上所述的那樣。
本發明的各種特征以及優點將在以下權利要求中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