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家用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熱水壺的控制方法和熱水壺。
背景技術:
人們在飲水方面越來越精細化、多樣化,希望在飲水過程中不僅僅是喝水,還要沖奶、沖蜂蜜、泡茶、泡面等。然而,相關技術的水壺或水瓶或飲水機等中,均只能在某一時刻提供有限溫度的水,這將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對水溫多方面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熱水壺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可出定量可調溫的水,能滿足用戶對不同溫度水的需求。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熱水壺。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熱水壺的控制方法,所述熱水壺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熱水壺的控制方法包括:獲得第一水箱的水溫t1、第二水箱的水溫t2、需求水溫t3以及需求水量m3;根據第一水箱的水溫t1、第二水箱的水溫t2、需求水溫t3以及需求水量m3控制第一水箱輸出第一預定流量m1的水且第二水箱輸出第二預定流量m2的水。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熱水壺的控制方法,通過對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水溫的檢測,結合用戶需求水溫以及需求水量,可控制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水量的輸出,這樣可以在滿足用戶對于水量需求的同時輸出符合用戶需求水溫的水,從而解決用戶在不同飲水情況下對水溫多樣化需求的問題。
另外,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熱水壺的控制方法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箱的水溫t1小于第二水箱的水溫t2。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水箱的水溫t1與第二水箱的水溫t2之間的差值在20℃到80℃的范圍內。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熱水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果t1<t3<t2,則根據如下公式獲得第一預定流量m1以及第二預定流量m2:q1=c×m1×(t3-t1);q2=c×m2×(t2-t3);m3=m1+m2;q1=q2。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熱水壺的控制方法還包括;如果t3=t1,則m1=m3,m2=0;如果t3=t2,則m2=m3,m1=0。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熱水壺的控制方法還包括;如果t3<t1,則m1=m3,m2=0;如果t3>t2,則m2=m3,m1=0。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如果t3<t1或t3>t2,發送指示信號。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預定流量m1為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熱水壺,包括: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具有第一出水管,且所述第一出水管上連接有第一流量控制閥,所述第一水箱上設有第一溫度檢測元件;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具有第二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上連接有第二流量控制閥,所述第二水箱上設有第二溫度檢測元件。
另外,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熱水壺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管連接在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溫度檢測元件設在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水管連接在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所述第二溫度檢測元件設在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熱水壺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熱水壺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
熱水壺100,
第一水箱1,第一出水管11,第一流量控制閥12,第一溫度檢測元件13,
第二水箱2,第二出水管21,第二流量控制閥22,第二溫度檢測元件2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 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本發明提供一種定量可調溫出水方式,可根據用戶需要精準定量定溫出水,從而解決用戶在不同飲水情況下對水溫多樣化需求的問題。
下面結合圖1和圖2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熱水壺的控制方法。
具體而言,參照圖1,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熱水壺的控制方法,熱水壺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熱水壺的控制方法包括:獲得第一水箱的水溫t1、第二水箱的水溫t2、需求水溫t3以及需求水量m3;根據第一水箱的水溫t1、第二水箱的水溫t2、需求水溫t3以及需求水量m3控制第一水箱輸出第一預定流量m1的水且第二水箱輸出第二預定流量m2的水。換言之,在已知第一水箱的水溫t1、第二水箱的水溫t2、需求水溫t3以及需求水量m3的前提下,能夠控制第一水箱輸出第一預定流量m1的水且第二水箱輸出第二預定流量m2的水,由此,通過對不同溫度水箱(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下同)出水流量的精確控制,能即時滿足用戶對不同溫度水的需求。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熱水壺的控制方法,通過對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水溫的檢測,結合用戶需求水溫以及需求水量,可控制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水量的輸出,這樣可以在滿足用戶對于水量需求的同時輸出符合用戶需求水溫的水,從而解決用戶在不同飲水情況下對水溫多樣化需求的問題。
優選地,第一水箱的水溫t1和第二水箱的水溫t2不相同,可以通過將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水按預定比例混合獲得水溫在t1、t2及t1和t2之間的水。另外,本發明中第一水箱的水溫t1和第二水箱的水溫t2可以通過溫度檢測元件測量獲得,當然,水溫檢測、水的輸出以及不同溫度的水混合存在熱量損失,因此,可以將檢測的水溫經過補償后獲得第一水箱的水溫t1和第二水箱的水溫t2。
另外,為了描述方便,本發明主要以第一水箱內的水溫t1小于第二水箱內的水溫t2為例進行說明。當然,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水箱內的水溫t1也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水箱的水溫t2。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結合圖1,第一水箱的水溫t1小于第二水箱的水溫t2。也就是說,第一水箱內的水與第二水箱內的水存在一定的溫度差,使得第一水箱內的水與第二水箱內的水在適當條件下能夠進行熱量交換,由此,可以通過將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內的水按預定比例混合獲得需求的水溫及水量。這樣不僅能夠滿足用戶對于水溫和水量的需求,還可以減少熱量的損失,充分利用能源。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第一水箱的水溫t1與第二水箱的水溫t2之間的差值在20℃到80℃的范圍內。這樣可以將第一水箱與第二水箱中的水按照一定配比進行混合,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對于出水溫度的需求,使得可以獲得的水的水溫范圍較大。
例如,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水箱的水溫t1與第二水箱的水溫t2之間的差值可以為20℃、40℃、50℃、60℃、70℃或80℃等,使得第一水箱與第二水箱的水適當混合后可以進行一定的熱交換,從而實現熱量的充分利用。本發明對第一水箱的水溫t1與第二水箱的水溫t2之間的差值不作具體限定,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需要適應性調整。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熱水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果t1<t3<t2,則根據如下公式能夠獲得第一預定流量m1以及第二預定流量m2:q1=c×m1×(t3-t1);q2=c×m2×(t2-t3);m3=m1+m2;q1=q2。
具體而言,由公式q=c×m×δt可知,在滿足t1<t3<t2的前提下,水溫由t1升高到t3需要吸收的熱量為:q1=c×m1×(t3-t1),水溫從t2降低到t3,需要釋放的熱量為:q2=c×m2×(t2-t3),則當q1=q2時,可滿足用戶需要的水溫t3,同時,用戶需要的水量為m3,則有m3=m1+m2;由q1=c×m1×(t3-t1);q2=c×m2×(t2-t3);m3=m1+m2;q1=q2這四個方程可以很容易的推導出第一預定流量m1和第二預定流量m2,這樣不僅能夠更加精準的控制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的出水量,更好地滿足用戶對于出水溫度的需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熱水壺的市場競爭力。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公式q=c×m×δt中,參數c指的是水的比熱容,m(例如m1、m2、m3)表示水的質量,δt(例如t3-t1、t2-t3)指的是溫度變化量。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水的比熱容的物理意義:1干克水溫度升高(或降低)l℃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熱水壺的控制方法還包括;如果t3=t1,則m1=m3,m2=0;如果t3=t2,則m2=m3,m1=0。換句話說,當需求水溫t3與第一水箱的水溫t1正好相等時,此時,僅需要控制第一水箱出水即可滿足用戶的需求,需求水量m3與第一水箱中的第一預定流量m1相等。當需求水溫t3與第二水箱的水溫t2正好相等時,此時,僅需要控制第二水箱出水即可滿足用戶的需求,需求水量m3與第二水箱中的第二預定流量m2相等。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熱水壺的控制方法還包括;如果t3<t1,則m1=m3,m2=0;如果t3>t2,則m2=m3,m1=0。
其中,當需求水溫t3低于第一水箱的水溫t1時,僅需要控制第一水箱出水,需求水量m3與第一水箱中的第一預定流量m1相等。當需求水溫t3高于第二水箱的水溫t2時,僅需要控制第二水箱出水,需求水量m3與第二水箱中的第二預定流量m2相等。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如果t3<t1或t3>t2,發送指示信號。也就是說,當需求水溫t3低于第一水箱的水溫t1或者需求水溫t3高于第二水箱的水溫t2時,熱水壺會向用戶發送一定的指示信號,提醒用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正常輸出符合用戶需求水溫的水。
所述的指示信號包括但不限于聲音、圖像、文字以及指示燈。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第一水箱的第一預定流量m1為
具體而言,在滿足t1<t3<t2的前提下,由下面四個方程q1=c×m1×(t3-t1);q2=c×m2×(t2-t3);m3=m1+m2;q1=q2即可推導出第一預定流量m1和第二預定流量m2,由此,能夠更加精準的控制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的出水量,更好地滿足用戶對于出水溫度以及出水量的需求。
參照圖2,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熱水壺100,包括: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2。
具體地,結合圖2,第一水箱1具有第一出水管11,且第一出水管11上連接有第一流量控制閥12,第一水箱1上設有第一溫度檢測元件13。第二水箱2具有第二出水管21、且第二出水管21上連接有第二流量控制閥22,第二水箱2上設有第二溫度檢測元件23。這樣能夠對水箱(包括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2,下同)中的水溫進行檢測,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11和第二出水管21,下同)與水箱相連,在出水管上設置流量控制閥(包括第一流量控制閥12和第二流量控制閥22)。由此,便于對水箱內出水量和出水溫度進行控制,從而輸出滿足用戶需求的水。
其中,第一流量控制閥12用于控制第一水箱1輸出第一預定流量m1的水,第一溫度檢測元件13用于檢測第一水箱1中的水溫t1。第二流量控制閥22用于控制第二水箱2輸出第二預定流量m2的水,第二溫度檢測元件23用于檢測第二水箱2中的水溫t2。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一出水管11連接在第一水箱1的底部,且第一溫度檢測元件13設在第一水箱1的底部,第二出水管21連接在第二水箱2的底部,第二溫度檢測元件23設在第二水箱2的底部。由此,易于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2中水的流出且便于對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2中水溫的檢測。
下面結合圖1和圖2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熱水壺的控制方法。
假設第一溫度檢測元件測得第一水箱內的水溫為t1,第二溫度檢測元件測得第二水箱內的水溫為t2,第一流量控制閥測得第一出水管中第一預定流量為m1,第二流量控制閥測得第二出水管中第二預定流量為m2,用戶水量需求為m3,用戶水溫需求為t3且t1<t3<t2。則可知,通過取一定量第一水箱和一定量第二水箱中的水,通過對上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中的水進行精確配比,即可得到滿足用戶需求的定量的不同溫度的水。
具體而言,由公式q=c×m×δt,可知,水溫由t1升高到t3需要吸收的熱量為: q1=c×m1×(t3-t1),水溫從t2降低到t3,需要釋放的熱量為:q2=c×m2×(t2-t3),則當q1=q2時,可滿足用戶需要的水溫t3,同時,用戶需要的水量為m3,則有m3=m1+m2;由以上四個方程可得m1與m2的解,從而可由第一流量控制閥和第二流量控制閥分別控制對應的水箱中的預定流量,從而滿足用戶對不同溫度的定量水的需求。至此完成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熱水壺的控制方法的描述。
其中,第一溫度檢測元件和第二溫度檢測元件可以為感溫器、溫度傳感器、熱電偶等溫度檢測元件,另外,可以將溫度檢測元件檢測的溫度補償處理后獲得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水溫。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 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