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幕墻領域,特指一種三道密封幕墻上懸窗。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家居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門窗結構中有較大縫隙,會造成漏水,導致更多的灰塵進入室內,也不能很好的隔絕室外的噪音,因此,本發明人對此做進一步研究,研發出一種三道密封幕墻上懸窗,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三道密封幕墻上懸窗,能有效隔絕室內外環境。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三道密封幕墻上懸窗,包括內窗框、外窗框,所述內窗框與外窗框為互相扣合的階梯型結構,內窗框面向外窗框的側面開設有槽口一、槽口二、槽口三,外窗框面向內窗框的側面開設有槽口四,外窗框對應槽口二處設置有搭接板,所述槽口一、槽口二、槽口四中皆填充有密封條,所述密封條緊貼在內窗框與外窗框之間。
進一步,所述內窗框與窗戶的玻璃之間設置有雙面膠條和結構膠,玻璃的自重由內窗框的玻璃托板承擔。
進一步,所述外窗框延長側邊為封邊飄板。
進一步,所述內窗框通過執手與外窗框扣合,外窗框通過螺釘固定在鋁合金橫梁上。
進一步,所述執手的下端設置在所述槽口三中。
進一步,所述的密封條為密封橡膠條。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采用三道密封處理,增強水密性、氣密性;可以與全明框、全隱框、橫明豎隱及橫隱豎明半隱框玻璃幕墻組合使用,適用性強;外框封邊飄板的設置,可以方便有效的與周圍固定玻璃交接,增加其密封性能;外框與四周橫梁立柱螺釘連接位置采用局部加厚,增強連接強度;內扇設置通長外伸玻璃托板,增強自重作用下的受力整體性;上懸窗與四周交接位置內外均進行防水密封,增強水密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示意圖之一;
圖2是本發明的示意圖之二;
圖3是內窗框的示意圖;
標號說明
內窗框1,外窗框2,槽口一3,槽口二4,槽口三5,
密封橡膠條8,玻璃托板9,雙面膠條10,玻璃11,執手13,
鋁合金橫梁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三道密封幕墻上懸窗,包括內窗框1、外窗框2,內窗框1與外窗框2為互相扣合的階梯型結構,內窗框1面向外窗框2的側面開設有槽口一3、槽口二4、槽口三5,外窗框2面向內窗框1的側面開設有槽口四,槽口一3、槽口二4、槽口四中皆填充有密封橡膠條8,密封橡膠條8緊貼在內窗框1與外窗框2之間,外窗框2對應槽口二4處設置有搭接板,搭接板和其中一處密封橡膠條8緊貼,三道密封結構之間具有緩沖的彎折空間,可以有效增強水密性、氣密性。
內窗框1與窗戶的玻璃11之間設置有雙面膠條10和結構膠,當內窗框1 位于玻璃11下方時,玻璃11的邊框設置在內窗框1的玻璃托板9上(圖1),二當內窗框1位于玻璃11上方時,內窗框1無需承擔玻璃11的承載作用,因此玻璃托板9可以省略(圖2)。外窗框2延長側邊為封邊飄板,封邊飄板與周邊框架配合,因此無論外窗框2在玻璃11上方或下方,都可以設置,以增加整體的其密封性能。
位于下方的內窗框1通過執手13與外窗框2扣合,外窗框2通過螺釘固定在鋁合金橫梁14上,執手13的下端設置在槽口三5中。
上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