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窗戶,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窗戶。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傳統的窗戶必須手動去拉開或關閉,每天開關較為麻煩,特別是別墅或復式房的窗戶,數量較多并且較大,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人力去開合窗戶,很不方便,傳統的窗戶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于是,智能電動應運而出,并且在近幾年得到了迅速發展,被廣泛應用于智能大廈、高級公寓、酒店和別墅、電影院等,使用非常方便,讓窗戶成為現代家居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目前市面上的電動窗戶,各式各樣,但大多只具備簡單的開合功能,智能化程度較低,功能單一,無法很好地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窗戶,可實現窗戶的自動開關,并且能準確探測周圍的空氣溫度狀況,并自帶卷軸式紗窗,開窗后,紗窗自動開啟,能有效避免窗戶打開,蚊蟲進入室內,功能豐富,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并采用太陽能供電,高效節能、綠色環保。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智能窗戶,包括窗戶本體,所述窗戶本體頂端裝置上固定窗框,所述上固定窗框底端中間裝置轉動套管,所述轉動套管左右兩側分別裝置左固定窗框、右固定窗框,所述左固定窗框中端裝置第一窗戶,所述右固定窗框中端裝置第二窗戶,所述左固定窗框內部左右兩側各裝置一個第一滑軌,所述右固定窗框內部左右兩側各裝置一個第二滑軌。
所述上固定窗框背面裝置太陽能集熱板,所述上固定窗框內部上端中間左右并排裝置第一電機、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左側連接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二電機右側連接第二控制器,所述上固定窗框內部下端左右兩側分別裝置第一紗窗、第二紗窗。
所述轉動套管內部左側裝置第一驅動軸,所述轉動套管內部右側裝置第二驅動軸,所述第一驅動軸頂端通過第一傳動軸連接第一電機底端右側,所述第二驅動軸頂端通過第二傳動軸連接第二電機底端左側,所述第一驅動軸與第一傳動軸、第二驅動軸和第二傳動軸均為螺紋連接,所述第一驅動軸左側通過多個合頁連接第一窗戶右側,所述第二驅動軸右側通過多個合頁連接第二窗戶左側。
所述第一窗戶由第一邊框、第一透明玻璃構成,所述第一邊框左側中端裝置第一執手,所述第一邊框左側下端裝置第一風雨傳感器,所述第一邊框右側中端內嵌第一溫度顯示裝置,所述第一邊框中端裝置第一透明玻璃。
所述第二窗戶由第二邊框、第二透明玻璃構成,所述第二邊框右側中端裝置第二執手,所述第二邊框右側下端裝置第二風雨傳感器,所述第二邊框左側中端內嵌第二溫度顯示裝置,所述第二邊框中端裝置第二透明玻璃。
所述第一紗窗由第一驅動輪、第一轉動管、第一收卷器、第一紗網、第一底軌、第一滑輪構成,所述第一驅動輪裝置在第一電機底端,所述第一驅動輪左側連接第一轉動管,所述第一轉動管左側裝置第一收卷器,所述第一轉動管通過第一紗網連接第一底軌,所述第一底軌左右兩側各裝置一個第一滑輪,所述第一滑輪裝置在第一滑軌內部。
所述第二紗窗由第二驅動輪、第二轉動管、第二收卷器、第二紗網、第二底軌、第二滑輪構成,所述第二驅動輪裝置在第二電機底端,所述第二驅動輪右側連接第二轉動管,所述第二轉動管右側裝置第二收卷器,所述第二轉動管通過第二紗網連接第二底軌,所述第二底軌左右兩側各裝置一個第二滑輪,所述第二滑輪裝置在第二滑軌內部。
所述第一執手由第一固定盤、第一活動把手構成,所述第一固定盤中端裝置第一活動把手,所述第一活動把手內部下端裝置第一溫度傳感器。
所述第二執手由第二固定盤、第二活動把手構成,所述第二固定盤中端裝置第二活動把手,所述第二活動把手內部下端裝置第二溫度傳感器。
本發明的優點:本發明的一種智能窗戶,采用太陽能供電,高效節能、綠色環保;其次,本發明采用兩個獨立電機控制,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底端分別通過第一傳動軸、第二傳動軸連接第一驅動軸、第二驅動軸,第一驅動軸、第二驅動軸分別通過多個合頁連接第一窗戶和第二窗戶,從而實現第一窗戶、第二窗戶的開合;另外,第一窗戶左側下端,第二窗戶右側下端裝置有第一風雨傳感器、第二風雨傳感器,下雨時,第一風雨傳感器、第二風雨傳感器將雨滴信號分別反饋于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一電機、第二電機運轉,從而實現窗戶的自動關閉,避免雨水進入室內;此外,上固定窗框內部裝置第一紗窗、第二紗窗,開窗后,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分別帶動第一驅動輪、第二驅動輪工作,從而驅動第一轉動管和第二轉動管,使第一滑輪、第二滑輪分別從第一滑軌、第二滑軌內下滑,使第一底軌、第二底軌置于左固定窗框、右固定窗框內部底端,使第一紗網、第二紗網剛好填補第一窗戶、第二窗戶的位置,有效避免蚊蟲進入室內,并且第一執手、第二執手內部裝置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能準確探測周圍環境溫度,并將探測到的數據反饋于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分析處理后,溫度數值通過第一溫度顯示裝置、第二溫度顯示裝置顯示,便于用戶直接查看當前溫度狀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正面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背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展開示意圖;
圖中,1-窗戶本體;2-上固定窗框;3-轉動套管;4-左固定窗框;5-右固定窗框;6-第一窗戶;7-第二窗戶;8-太陽能集熱板;9-第一電機;10-第二電機;11-第一控制器;12-第二控制器;13-第一紗窗;14-第二紗窗;15-第一驅動軸;16-第二驅動軸;17-第一傳動軸;18-第二傳動軸;19-合頁;20-第一邊框;21-第一透明玻璃;22-第一執手;23-第一風雨傳感器;24-第二邊框;25-第二透明玻璃;26-第二執手;27-第二風雨傳感器;28-第一驅動輪;29-第一轉動管;30-第一收卷器;31-第一紗網;32-第一底軌;33-第一滑輪;34-第二驅動輪;35-第二轉動管;36-第二收卷器;37-第二紗網;38-第二底軌;39-第二滑輪;40-第一固定盤;41-第一活動把手;42-第一溫度傳感器;43-第二固定盤;44-第二活動把手;45-第二溫度傳感器;46-第一滑軌;47-第二滑軌;48-第一溫度顯示裝置;49-第二溫度顯示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所示,一種智能窗戶,包括窗戶本體1,所述窗戶本體1頂端裝置上固定窗框2,所述上固定窗框2底端中間裝置轉動套管3,所述轉動套管3左右兩側分別裝置左固定窗框4、右固定窗框5,所述左固定窗框4中端裝置第一窗戶6,所述右固定窗框5中端裝置第二窗戶7,所述左固定窗框4內部左右兩側各裝置一個第一滑軌46,所述右固定窗框5內部左右兩側各裝置一個第二滑軌47。
實施例2
如圖所示,所述上固定窗框2背面裝置太陽能集熱板8,所述上固定窗框2內部上端中間左右并排裝置第一電機9、第二電機10,所述第一電機9左側連接第一控制器11,所述第二電機10右側連接第二控制器12,所述上固定窗框2內部下端左右兩側分別裝置第一紗窗13、第二紗窗14。
實施例3
如圖所示,所述轉動套管3內部左側裝置第一驅動軸15,所述轉動套管3內部右側裝置第二驅動軸16,所述第一驅動軸15頂端通過第一傳動軸17連接第一電機9底端右側,所述第二驅動軸16頂端通過第二傳動軸18連接第二電機10底端左側,所述第一驅動軸15與第一傳動軸17、第二驅動軸16和第二傳動軸18均為螺紋連接,所述第一驅動軸15左側通過多個合頁19連接第一窗戶6右側,所述第二驅動軸16右側通過多個合頁19連接第二窗戶7左側。
實施例4
如圖所示,所述第一窗戶6由第一邊框20、第一透明玻璃21構成,所述第一邊框20左側中端裝置第一執手22,所述第一邊框20左側下端裝置第一風雨傳感器23,所述第一邊框20右側中端內嵌第一溫度顯示裝置48,所述第一邊框20中端裝置第一透明玻璃21。
實施例5
如圖所示,所述第二窗戶7由第二邊框24、第二透明玻璃25構成,所述第二邊框24右側中端裝置第二執手26,所述第二邊框24右側下端裝置第二風雨傳感器27,所述第二邊框24左側中端內嵌第二溫度顯示裝置49,所述第二邊框24中端裝置第二透明玻璃25。
實施例6
如圖所示,所述第一紗窗13由第一驅動輪28、第一轉動管29、第一收卷器30、第一紗網31、第一底軌32、第一滑輪33構成,所述第一驅動輪28裝置在第一電機9底端,所述第一驅動輪28左側連接第一轉動管29,所述第一轉動管29左側裝置第一收卷器30,所述第一轉動管29通過第一紗網31連接第一底軌32,所述第一底軌32左右兩側各裝置一個第一滑輪33,所述第一滑輪33裝置在第一滑軌46內部。
實施例7
如圖所示,所述第二紗窗14由第二驅動輪34、第二轉動管35、第二收卷器36、第二紗網37、第二底軌38、第二滑輪39構成,所述第二驅動輪34裝置在第二電機10底端,所述第二驅動輪34右側連接第二轉動管35,所述第二轉動管35右側裝置第二收卷器36,所述第二轉動管35通過第二紗網37連接第二底軌38,所述第二底軌38左右兩側各裝置一個第二滑輪39,所述第二滑輪39裝置在第二滑軌47內部。
實施例8
如圖所示,所述第一執手22由第一固定盤40、第一活動把手41構成,所述第一固定盤40中端裝置第一活動把手41,所述第一活動把手41內部下端裝置第一溫度傳感器42。
實施例9
如圖所示,所述第二執手26由第二固定盤43、第二活動把手44構成,所述第二固定盤43中端裝置第二活動把手44,所述第二活動把手44內部下端裝置第二溫度傳感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