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餐飲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配高效的湯料分配機。
背景技術:
2012年4月,科技部出臺《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培育發展工業和服務機器人新興產業。目前我國應用于餐飲服務的智能設備相對較少,商用自動打湯機目前在國內外還是一片空白,但在學校、工廠、公司等地方卻有著巨大的需求。如果在這些地方引進自動打湯機那將會大大縮短人們排隊取湯的時間,提高效率,增加用餐的舒適度。
但是,現實當中的打湯機分配效率低下,大大增加人們排隊取湯的時間,打湯機的使用壽命低,不適合現實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分配高效的湯料分配機,高效分配來自所述第一出湯口的湯渣和湯液,提高湯料的分配效率,提高分配機構的使用壽命,縮短人們打湯時的等待時間。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分配高效的湯料分配機,包括盛湯容器、攪拌機構和分配機構;
所述盛湯容器的底部設有第一出湯口;
所述攪拌機構用于攪拌所述盛湯容器內的湯料,避免湯料由于重力原因堵塞在所述第一出湯口;
所述分配機構設于所述盛湯容器的底部,其包括轉盤、轉盤驅動機構和托盤;所述分配機構用于分配來自所述第一出湯口的湯渣和湯液
所述托盤用于承托所述轉盤,并且所述托盤與所述轉盤之間形成多個容納空間,所述容納空間能隨著所述轉盤的轉動而轉動;
所述托盤設有第二出湯口;
所述轉盤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轉盤轉動,從而帶動每個所述容納空間轉動;
每個所述容納空間在轉動時均會經過所述第一出湯口和第二出湯口,湯料從所述第一出湯口流入所述容納空間并從第二出湯口流出。
進一步,所述轉盤驅動機構包括轉盤驅動電機、齒輪減速機和行星減速機;
所述行星減速機包括太陽輪、行星輪和內齒圈;
所述太陽輪設于所述內齒圈的內部,并分別與至少三個所述行星輪嚙合,各個所述行星輪分別與所述內齒圈嚙合;
所述轉盤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齒輪減速機的輸入軸連接;
所述齒輪減速機的輸出軸與所述行星減速機的太陽輪連接;
所述轉盤固定于所述內齒圈的外壁。
進一步,所述托盤包括環形板、外環板和內環板;
所述外環板是沿所述環形板的外環向向上延伸的中空圓柱體;
所述內環板是沿所述環形板的內環向上延伸的中空圓柱體;
所述第二出湯口設于所述環形板;
所述轉盤為中空的圓柱體,所述轉盤的外壁等間距地設有隔板;
所述轉盤的內壁貼合于所述內環板的外壁,所述隔板的一端貼合于所述外環板的內壁,所述隔板的底端貼合于所述環形板的上表面,使相鄰的所述隔板組成所述容納空間。
進一步,所述轉盤還包括連接條;
所述連接條的數量至少為一,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內齒圈的外壁,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轉盤的內壁;
所述連接條固定于所述轉盤內壁的那端還包括有三角形的加強板,兩塊所述加強板分別設于所述連接條的兩側,并與所述轉盤內壁的內壁連接。
進一步,所述轉盤驅動機構還包括至少四條支撐條;
所述內齒圈安裝于行星減速機外罩內;
所述打湯機還包括保護罩和移動機構;
所述保護罩為圓柱形的保護罩,其一端設有向內徑向延伸的環形安裝板;
所述支撐條的一端與所述行星減速機外罩連接,其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環形安裝板的頂部和環形板的底部連接;
所述移動機構包括支撐柱和萬向輪;
所述支撐柱的數量至少為四,所述支撐柱的一端安裝于所述環形安裝板的底面,所述萬向輪安裝于所述支撐柱的另一端;
所述保護罩將所述移動機構容納于其內。
進一步,所述第二出湯口的下方設有接湯盤,其包括前板、后板、側板和匯集板;
所述前板的后端與所述后板的下端連接,所述前板的前端向下傾斜,使所述前板和后板呈一定的角度;
所述側板設于所述前板的兩側;
兩塊所述匯集板呈八字形設于所述前板的上板面,并在其端部形成匯集口;
所述保護罩的一側設有避空缺口,用于避空所述接湯盤。
進一步,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滾筒組件和滾筒驅動機構;所述滾筒組件設于所述盛湯容器的內部,其包括滾筒本體和滾筒扇葉;所述滾筒扇葉等間距地設于所述滾筒本體的外壁,并與所述滾筒本體的外壁呈一定夾角;所述滾筒本體為水平設置,所述滾筒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滾筒本體在所述盛湯容器的內部轉動。
進一步,所述滾筒驅動機構包括滾筒電機和滾筒減速機;
所述攪拌機構還包括基座;
所述盛湯容器為圓柱形的容器,其外壁設有貫通于其內部和外部的固定部;
所述基座安裝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基座的內側面朝向所述盛湯容器的內部,所述基座的外側面朝向所述盛湯容器的外部;
所述滾筒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滾筒減速機的輸入軸連接;
所述滾筒本體和滾筒減速機分別安裝于所述基座內側面和外側面,所述滾筒減速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滾筒本體的一端連接。
進一步,所述固定部是從所述盛湯容器的內部延伸至外部延伸的中空圓柱體;
所述基座包括上基座和下基座;
所述上基座為兩側設有安裝槽的半圓柱體;
所述下基座為半圓柱體;
在所述安裝槽處,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通過固定件固定在一起,組成所述基座;
所述滾筒減速機的輸出軸貫通于所述基座的內側面和外側面,并通過軸承安裝于所述基座的中心位置;
所述基座的外壁緊密貼合于所述固定部的內壁。
進一步,所述滾筒本體為內部空心、兩端封閉的圓柱體;
所述滾筒扇葉為兩側朝向中心彎曲的弧形板;
所述滾筒本體的一端的外壁設有圓環形的密封環;
所述基座的內側面設有安裝凹槽,沿所述安裝凹槽的底部邊沿設有環形的第一卡接槽;
所述攪拌機構還包括密封部,其包括第一環形凸臺、第二環形凸臺和連接部;
所述連接部為中空的圓柱體;
第一環形凸臺和第二環形凸臺分別設于所述連接部的兩端,并朝向所述連接部的外壁凸起;
所述第一環形凸臺的外側面設有環形槽,沿所述環形槽的底部邊沿設有環形的第二卡接槽;
所述密封部設于所述安裝凹槽內,所述第二環形凸臺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內;
所述滾筒本體設有所述密封環的那一端固定在所述連接部內;
所述密封環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槽內,所述盛湯容器為雙層結構,兩層容器壁之間設有真空保溫空間。
本發明根據上述內容,提出一種分配高效的湯料分配機,所述第一出湯口設于所述盛湯容器的底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所述盛湯容器的容積以裝載更多的湯渣和湯液,提高其使用效率。
所述分配機構設于所述盛湯容器的底部,更加便于分配來自所述第一出湯口的湯渣和湯液,提高湯料的分配效率,縮短人們打湯時的等待時間。
由于在飯堂里,打湯是一個周期短、頻繁率高的操作,每個所述容納空間轉動隨著所述轉盤轉動而轉動,當所述容納空間轉動至所述第一出湯口時,湯液和湯渣會從所述第一出口流入至所述容納空間,當所述容納空間轉動至所述第二出湯口時,湯渣和湯液則會從所述第二出流出,提高其分配效率,大大縮短人們打湯時的等待時間,也降低了湯液壓力對所述第二出湯口的沖擊力,增加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攪拌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E-E’向的剖視圖。
圖4是圖3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密封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滾筒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分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分配機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托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接湯盤設置在第二出湯口下方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保護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移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16是本發明其中一個實施例的所述滾筒本體套于套筒內的截面示意圖。
其中:盛湯容器1、第一出湯口11、固定部12、攪拌機構2、滾筒組件21、滾筒本體211、密封環2111、滾筒扇葉212、套筒213、凸起2131、滾筒驅動機構22、滾筒電機221、滾筒減速機222、基座23、安裝凹槽233、第一卡接槽2331、上基座231、安裝槽2311、下基座232、密封部24、第一環形凸臺241、環形槽2411、第二卡接槽24111、第二環形凸臺242、連接部243、分配機構3、轉盤31、容納空間311、隔板3111、轉盤驅動機構32、轉盤驅動電機321、齒輪減速機322、行星減速機323、行星減速機外罩3234、支撐條324、太陽輪3231、行星輪3232、內齒圈3233、托盤33、環形板331、接湯盤3311,其包括前板33111、后板33112、側板33113、匯集板33114、匯集口331141、外環板332、內環板333、連接條334、加強板3341、第二出湯口304、保護罩4、環形安裝板41、避空缺口42、移動機構5、支撐柱51、萬向輪5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分配高效的湯料分配機,包括盛湯容器1、攪拌機構2和分配機構3;
所述盛湯容器1的底部設有第一出湯口11;
所述攪拌機構2用于攪拌所述盛湯容器1內的湯料,避免湯料由于重力原因堵塞在所述第一出湯口11;
所述分配機構3設于所述盛湯容器1的底部,其包括轉盤31、轉盤驅動機構32和托盤33;所述分配機構3用于分配來自所述第一出湯口11的湯渣和湯液
所述托盤33用于承托所述轉盤31,并且所述托盤33與所述轉盤31之間形成多個容納空間311,所述容納空間311能隨著所述轉盤31的轉動而轉動;
所述托盤33設有第二出湯口304;
所述轉盤驅動機構32用于驅動所述轉盤31轉動,從而帶動每個所述容納空間311轉動;
每個所述容納空間311在轉動時均會經過所述第一出湯口11和第二出湯口304,湯料從所述第一出湯口11流入所述容納空間311并從第二出湯口304流出。
如圖1,所述第一出湯口11設于所述盛湯容器1的底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所述盛湯容器1的容積以裝載更多的湯渣和湯液,提高其使用效率。
所述分配機構3設于所述盛湯容器1的底部,更加便于分配來自所述第一出湯口11的湯渣和湯液,提高湯料的分配效率,縮短人們打湯時的等待時間。
(詳見圖8和圖9)由于在飯堂里,打湯是一個周期短、頻繁率高的操作,每個所述容納空間311轉動隨著所述轉盤31轉動而轉動,當所述容納空間311轉動至所述第一出湯口11時,湯液和湯渣會從所述第一出口11流入至所述容納空間311,當所述容納空間311轉動至所述第二出湯口304時,湯渣和湯液則會從所述第二出流出,提高其分配效率,大大縮短人們打湯時的等待時間,也降低了湯液壓力對所述第二出湯口304的沖擊力,增加其使用壽命。
進一步,所述轉盤驅動機構32包括轉盤驅動電機321、齒輪減速機322和行星減速機323;
所述行星減速機323包括太陽輪3231、行星輪3232和內齒圈3233;
所述太陽輪3231設于所述內齒圈3233的內部,并分別與至少三個所述行星輪3232嚙合,各個所述行星輪3232分別與所述內齒圈3233嚙合;
所述轉盤驅動電機321的輸出軸與所述齒輪減速機322的輸入軸連接;
所述齒輪減速機322的輸出軸與所述行星減速機323的太陽輪3231連接;
所述轉盤31固定于所述內齒圈3233的外壁。
(詳見圖9,圖9的行星減速機外罩3234沒有畫上)所述轉盤驅動電機321的轉速通過所述齒輪減速機322和行星減速機323的匹配后,能夠達到一個合適的轉速;
所述行星輪3232在所述太陽輪3231的驅動下轉動,所述內齒圈3233在所述行星輪3232的驅動下轉動,從而帶動所述轉盤31的轉動,能夠避免所述轉盤31轉得過快或者過慢,以免不利于所述容納空間311容納湯料。
進一步,所述托盤33包括環形板331、外環板332和內環板333;
所述外環板332是沿所述環形板331的外環向向上延伸的中空圓柱體;
所述內環板333是沿所述環形板331的內環向上延伸的中空圓柱體;
所述第二出湯口304設于所述環形板331;
所述轉盤31為中空的圓柱體,所述轉盤31的外壁等間距地設有隔板3111;
所述轉盤31的內壁貼合于所述內環板333的外壁,所述隔板3111的一端貼合于所述外環板332的內壁,所述隔板3111的底端貼合于所述環形板331的上表面,使相鄰的所述隔板3111組成所述容納空間311。
(詳見圖8、9和10)由于所述內環板333是中空圓柱體,更利于所述轉盤31的內壁貼合于所述內環板333的外壁,所述轉盤31轉動時,其不容易脫離所述內環板333;
所述隔板3111的一端貼合于所述外環板332的內壁,所述隔板3111的底端貼合于所述環形板331的上表面,使相鄰的所述隔板3111組成所述容納空間311,這樣,保證了各個所述容納空間311是能夠隨著所述轉盤31的轉動而轉動,提高了湯料的分配效率,所述第二出湯口304設于所述環形板331,進一步提高了出湯效率。
進一步,所述轉盤31還包括連接條334;
所述連接條334的數量至少為一,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內齒圈3233的外壁,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轉盤31的內壁;
所述連接條334固定于所述轉盤31內壁的那端還包括有三角形的加強板3341,兩塊所述加強板3341分別設于所述連接條334的兩側,并與所述轉盤31內壁的內壁連接。
所述連接條33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內齒圈3233的外壁,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轉盤31的內壁,能夠保證所述轉盤31隨著所述內齒圈3233的轉動而轉動,本實施例的所述連接條334的數量為四,使所述轉盤31的受力更加均勻,轉動更加高效。三角形的所述加強板3341,能夠提高所述連接條334與所述轉盤的連接強度,從而增加其使用壽命,也使得所述轉盤31的轉動更加可靠。
進一步,所述轉盤驅動機構32還包括至少四條支撐條324;
所述內齒圈3233安裝于行星減速機外罩3234內;
所述打湯機還包括保護罩4和移動機構5;
所述保護罩4為圓柱形的保護罩,其一端設有向內徑向延伸的環形安裝板41;
所述支撐條324的一端與所述行星減速機外罩3234連接,其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環形安裝板41的頂部和環形板331的底部連接;
所述移動機構5包括支撐柱51和萬向輪52;
所述支撐柱51的數量至少為四,所述支撐柱51的一端安裝于所述環形安裝板41的底面,所述萬向輪52安裝于所述支撐柱51的另一端;
所述保護罩4將所述移動機構5容納于其內。
所述支撐條324的設置,將所述行星減速機外罩3234的進行固定,從而方便了所述轉盤驅動機構32的固定;所述環形安裝板41方便了所述保護罩4的固定,能夠給所述保護罩4一個固定位置。
所述支撐柱51支撐起所述打湯機,所述萬向輪52的設置方便所述打湯機的移動到想要的位置;所述保護罩4起到保護作用,避免人們踢到所述支撐柱51或萬向輪52而造成自身的傷害和所述移動機構5的損壞。
進一步,所述第二出湯口304的下方設有接湯盤3311,其包括前板33111、后板33112、側板33113和匯集板33114;
所述前板33111的后端與所述后板33112的下端連接,所述前板33111的前端向下傾斜,使所述前板33111和后板33112呈一定的角度;
所述側板33113設于所述前板33111的兩側;
兩塊所述匯集板33114呈八字形設于所述前板33111的上板面,并在其端部形成匯集口331141;
所述保護罩4的一側設有避空缺口42,用于避空所述接湯盤3311。
(詳見圖11)通過所述前板33111、后板33112、側板33113和匯集板33114的配合,來自所述第二出湯口304的湯液和湯渣能夠被所述接湯盤3311接住,避免湯液和湯渣傾倒。所述前板33111的前端向下傾斜,使所述前板33111和后板33112呈一定的角度,能夠使湯液和湯渣有效地流向所述匯集口331141,所述匯集口331141能夠縮小湯液和湯渣的流出路徑,讓湯液和湯渣更加有效地流向碗具等容器里。所述避空缺口42的設置,能夠避免所述接湯盤3311與所述保護罩4發生位置的干涉。
進一步,所述攪拌機構2包括滾筒組件21和滾筒驅動機構22;所述滾筒組件21設于所述盛湯容器1的內部,其包括滾筒本體211和滾筒扇葉212;所述滾筒扇葉212等間距地設于所述滾筒本體211的外壁,并與所述滾筒本體211的外壁呈一定夾角;所述滾筒本體211為水平設置,所述滾筒驅動機構22用于驅動所述滾筒本體211在所述盛湯容器1的內部轉動。
由于所述滾筒扇葉212等間距地設于所述滾筒本體211的外壁,并與所述滾筒本體211的外壁呈一定夾角,當所述滾筒本體211在滾筒驅動機構22的驅動下轉動時,所述滾筒扇葉212的轉動會使所述盛湯容器1內的湯液形成渦流和產生浪涌,使得湯渣不因為重力作用而積聚沉淀在所述盛湯容器1的底部,避免湯渣堵塞所述第一出湯口11的可能,大大提高了出湯的效率。
進一步,所述滾筒驅動機構22包括滾筒電機221和滾筒減速機222;
所述攪拌機構2還包括基座23;
所述盛湯容器1為圓柱形的容器,其外壁設有貫通于其內部和外部的固定部12;
所述基座23安裝于所述固定部12,所述基座23的內側面朝向所述盛湯容器1的內部,所述基座23的外側面朝向所述盛湯容器1的外部;
所述滾筒電機221的輸出軸與所述滾筒減速機222的輸入軸連接;
所述滾筒本體211和滾筒減速機222分別安裝于所述基座23內側面和外側面,所述滾筒減速機222的輸出軸與所述滾筒本體211的一端連接。
(詳見圖2)所述滾筒減速機222能夠有效匹配所述滾筒電機221的轉速,最終更加便捷地使所述滾筒本體211在合適的轉速下轉動,從而更好地攪拌湯液。
由于所述基座23的內側面朝向所述盛湯容器1的內部,所述基座23的外側面朝向所述盛湯容器1的外部,這樣,會更加方便所述滾筒本體211和滾筒減速機222分別安裝于所述基座23內側面和外側面,能夠避免所述滾筒減速機222和滾筒電機221沾染到湯液而導致不能正常工作的可能。
所述盛湯容器1為圓柱形的容器,更加利于湯液在所述滾筒扇葉212的轉動下形成渦流和產生浪涌。
進一步,所述固定部12是從所述盛湯容器1的內部延伸至外部延伸的中空圓柱體;
所述基座23包括上基座231和下基座232;
所述上基座231為兩側設有安裝槽2311的半圓柱體;
所述下基座232為半圓柱體;
在所述安裝槽2311處,所述上基座231和下基座232通過固定件固定在一起,組成所述基座23;
所述滾筒減速機222的輸出軸貫通于所述基座23的內側面和外側面,并通過軸承安裝于所述基座23的中心位置;
所述基座23的外壁緊密貼合于所述固定部12的內壁。
(詳見圖5)由所述上基座231和下基座232組成所述的基座23,其外壁能夠緊密貼合于中空圓柱形的所述固定部12的內壁,達到密封的效果,避免湯料從所述固定部12泄漏。
由于所述基座23分為上基座231和下基座232,這樣更加方便所述滾筒減速機222的輸出軸和軸承的更換和維修,本實施例的中固定所述上基座231和下基座232的是螺絲,其緊固作用強,同時也更加便于所述上基座231和下基座232的拆裝和維修。
進一步,所述滾筒本體211為內部空心、兩端封閉的圓柱體;
所述滾筒扇葉212為兩側朝向中心彎曲的弧形板;
所述滾筒本體211的一端的外壁設有圓環形的密封環2111;
所述基座23的內側面設有安裝凹槽233,沿所述安裝凹槽233的底部邊沿設有環形的第一卡接槽2331;
所述攪拌機構2還包括密封部24,其包括第一環形凸臺241、第二環形凸臺242和連接部243;
所述連接部243為中空的圓柱體;
第一環形凸臺241和第二環形凸臺242分別設于所述連接部243的兩端,并朝向所述連接部243的外壁凸起;
所述第一環形凸臺241的外側面設有環形槽2411,沿所述環形槽2411的底部邊沿設有環形的第二卡接槽24111;
所述密封部24設于所述安裝凹槽233內,所述第二環形凸臺242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2331內;
所述滾筒本體211設有所述密封環2111的那一端固定在所述連接部243內;
所述密封環2111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槽24111內,所述盛湯容器1為雙層結構,兩層容器壁之間設有真空保溫空間。
(詳見圖2、3、4和5)所述滾筒本體211為內部空心、兩端封閉的圓柱體,能夠減小所述滾筒本體211自身的重量,從而減其轉動時所受的力,降低攪拌的功耗。所述滾筒扇葉212為兩側朝向中心彎曲的弧形板,更加利于其轉動時湯液形成渦流和產生浪涌。
所述第二環形凸臺242使所述密封部24有效地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2331內,所述密封環2111一方面使所述滾筒本體211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槽24111內,另一方面也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湯液泄漏。所述連接部243為中空的圓柱體,方便所述圓柱形的所述滾筒本體211固定于其內。
所述盛湯容器1為雙層結構,兩層容器壁之間設有真空保溫空間,能夠對所述盛湯容器1內的湯液和湯料進行保溫。
進一步,所述滾筒本體211外套有空心的套筒213,所述套筒213的外周設有連續規則的凸起2131,各個所述滾筒扇葉212的外側抵住所述凸起2131的內側;
所述套筒213的橫截面的外圈為波浪形,所述波浪形的波峰與波谷均為圓滑過渡。
(詳見圖15和16)各個所述滾筒扇葉212的外側抵住所述凸起2131的內側,使所述套筒213更加穩固地套于所述滾筒本體211,當所述滾筒本體211轉動時,所述套筒213也會跟著轉動,保證湯液能形成渦流和產生浪涌,使得湯渣不因為重力作用而積聚沉淀在所述盛湯容器1的底部,所述套筒213的橫截面的外圈為波浪形,所述波浪形的波峰與波谷均為圓滑過渡,則不容易切割或者沾染海帶紫菜等湯料,保證正常出湯。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