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限制嬰幼兒活動的家具制品,具體是一種折疊式嬰幼兒圍欄。
背景技術:
現有的嬰幼兒圍欄一般由于若干扇圍欄相互連接而圍閉形成,圍成后再在圍欄內放置地墊,嬰幼兒在圍閉的空間內活動,每扇圍欄由若干鐵支縱向布置,形成柵欄式圍欄扇,全金屬制造,重量相當重,折疊時需拆開其中一扇圍欄,然后相互層疊而回收,這樣生產成本高,安裝時由于本體過重而不方便,收疊麻煩,存儲、運輸也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折疊方便,無需拆分折疊,折疊后體積小,減少生產成本、運輸成本,打開方便的折疊式幼兒圍欄。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方案為:
一種折疊式嬰幼兒圍欄,包括嬰幼兒圍欄架(A)及圍欄布套(B),圍欄布套(B)套緊在嬰幼兒圍欄架(A)上后形成一個嬰幼兒活動空間(C),嬰幼兒圍欄(A)架包括落地圈管(1),落地圈管(1)的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分別連接有對應的左前旋轉折疊件(11)、左后旋轉折疊件(12)、右前旋轉折疊件(13)、右后旋轉折疊件(14);所述左前旋轉折疊件(11)、左后旋轉折疊件(12)、右前旋轉折疊件(13)、右后旋轉折疊件(14)分別連接有對應的左前下柱(111)、左后下柱(121)、右前下柱(131)、右后下柱(141);所述左前下柱(111)的頂部連接有帶左前折疊鉸接關節(112),左前折疊鉸接關節(112)的頂部連接有左前上柱(113);所述左后下柱(121)的頂部連接有帶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的頂部連接有左后上柱(123);所述右前下柱(131)的頂部連接有帶右前折疊鉸接關節(132),右前折疊鉸接關節(132)的頂部連接有右前上柱(133);所述右后下柱(141)的頂部連接有帶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的頂部連接有右后上柱(143);所述左前上柱(113)的頂部連接有左上旋轉折疊件一(114);所述左后上柱(123)的頂部連接有左上旋轉折疊件二(124);所述右前上柱(133)的頂部連接有右上旋轉折疊件一(134);所述右后上柱(143)的頂部連接有右上旋轉折疊件二(144);所述左上旋轉折疊件一(114)、左上旋轉折疊件二(124)、右上旋轉折疊件一(134)、右上旋轉折疊件二(144)共同連接有護欄圈管(2)。優選方案:所述落地圈管(1)包括左落地半圓管(101)、右落地半圓管(102)、左前底管(103)、左后底管(104)、右前底管(105)、右后底管(106);所述左落地半圓管(101)的管兩端分別活動式連接左前旋轉折疊件(11)、左后旋轉折疊件(12),左前旋轉折疊件(11)、左后旋轉折疊件(12)分別固定式連接對應的左前底管(103)、左后底管(104);所述右落地半圓管(102)的管兩端分別活動式連接右前旋轉折疊件(13)、右后旋轉折疊件(14),右前旋轉折疊件(13)、右后旋轉折疊件(14)分別固定式連接對應的右前底管(105)、右后底管(106);所述左前底管(103)與右前底管(105)的兩管端之間鉸接有前折疊關節(107);所述左后底管(104)與右后底管(106)的兩管端之間鉸接有后折疊關節(108);
優選方案:所述護欄圈管(2)包括左U型管體(21)及右U型管體(22),左U型管體(21)連接在左上旋轉折疊件一(114)、左上旋轉折疊件二(124)上,右U型管體(22)連接在右上旋轉折疊件一(134)、右上旋轉折疊件二(144)上;所述左U型管體(21)與右U型管體(22)的相對應管端之間分別鉸接有過度連接件一(23)、過度連接件二(24),過度連接件一(23)與前折疊關節(107)垂直對應,過度連接件二(24)與后折疊關節(108)垂直對應。
優選方案:所述左前折疊鉸接關節(112)、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右前折疊鉸接關節(13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的關節結構均相同。
優選方案:所述前折疊關節(107)與后折疊關節(108)的關節結構相同。
優選方案:所述任一折疊鉸接關節結構均包括左殼連接件(51)、右殼連接件(52)、左按鍵蓋(53)及右按鍵蓋(54);所述左殼連接件(51)包括外接物連接頭一(511)及內腔一(512),內腔一(512)內設有連接腔壁的橫板(513),橫板(513)中間向腔口豎起有空心柱(5130);所述橫板(513)兩側設有倒扣勾穿插通孔(514),倒扣勾穿插通孔(514)與內腔一(512)相通;所述內腔一(512)內底壁設有勾緊倒扣勾的臺階(515);所述橫板(513)中間兩側設有缺口(5131),缺口(5131)與倒扣勾穿插通孔(514)連為一體;所述左按鍵蓋(53)的反面延伸有兩根倒扣勾一(531)及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左按鍵蓋(53)通過兩根倒扣勾一(531)穿過倒扣勾穿插通孔(514)勾緊在臺階(515)上防止反脫,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分別穿過兩側缺口(5131)伸入在內腔一(512)內;所述內腔一(512)內壁設有兩條滑槽一(516);所述空心柱(5130)上依次串裝有第一道鎖件(517)、縱向復位彈簧(518)、第二道鎖件(519);所述第一道鎖件(517)的中間設有矩形通孔(5171),矩形通孔(5171)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相配合的推動第一道鎖件(517)往一側滑動的斜坡(5172);所述第一道鎖件(517)外側延伸有彈簧定位柱(5173),彈簧定位柱(5173)上安裝有橫向復位彈簧(5174),橫向復位彈簧(5174)的另一端頂壓在內腔一(512)內壁上;所述第一道鎖件(517)反面延伸有兩根鎖柱(5175);所述第二道鎖件(519)的外側延伸兩個定位凸件(5191),兩個定位凸件(5191)分別插入在兩條滑槽一(516)上,使第二道鎖件(519)定向上下滑動,第二道鎖件(519)的反面橫截面上設有兩個解鎖孔(5192),兩個解鎖孔(5192)與兩根鎖柱(5175)配合解鎖及上鎖;所述右殼連接件(52)包括外接物連接頭二(521)及內腔二(522),內腔二(522)的側壁設有與第二道鎖件(519)上下滑動解鎖/上鎖的兩條滑槽二(523);所述內腔二(522)的底部設有兩個第二道解鎖推桿孔(525);所述內腔二(522)的底部內壁設有倒扣勾臺階(524);所述右按鍵蓋(54)的反面延伸有兩根倒扣勾二(541)及兩根第二道解鎖推桿(542),右按鍵蓋(54)通過兩根倒扣勾二(541)插入在倒扣勾臺階(524)上勾緊而防止反脫,兩根第二道解鎖推桿(542)穿過第二道解鎖推桿孔(525)與第二道鎖件(519)正面頂部接觸;所述左殼連接件(51)與右殼連接件(52)的中間穿插有鉚釘(55),通過鉚釘(55)使兩者形成鉸式連接;所述左殼連接件(51)及右殼連接件(52)的側壁均設有相互錯位插入對方體內的凹入槽(510)及錯位翼片(520),兩者的錯位翼片(520)相互插入在對方體內的凹入槽(510)上。
優選方案:所述任一折疊關節的結構均包括左關節件(61)及右關節件(62),左關節件(61)與右關節件(62)通過鉚釘穿插邊緣處連接,左關節件(61)及右關節件(62)的側壁均設有相互錯位插入對方體內的翼片槽(610)及錯位翼插片(620),兩者的錯位翼插片(620)相互插入在對方體內的翼片槽(610)上。
優選方案:所述圍欄布套(B)的頂部一端邊緣連接有一半圓的拉鏈(3),拉鏈(3)上連接有一軟體布臺(4),軟體布臺(4)的另一側邊緣連接有一橫管(41),橫管(41)的兩端均設有夾扣(42),橫管(41)通過兩端的夾扣(42)分別橫卡在護欄圈管(2)的前、后管體上固定;所述軟體布臺(4)的中間設有臨時固定嬰兒的卡扣帶(43)。
優選方案:所述圍欄布套(B)的頂部邊緣與護欄圈管(2)連接,底部與落地圈管(1)連接,圍欄布套(B)的內底放置有底墊。
優選方案:所述圍欄布套(B)為網狀式的圍欄布套。
本發明的一種折疊式嬰幼兒圍欄優點為:1、第一道折疊時,用手按下左前折疊鉸接關節、左后折疊鉸接關節、右前折疊鉸接關節、右后折疊鉸接關節的按鍵解鎖,然后推動關節向內,使所有連接在關節上的上柱及下柱向內傾斜而下折,使護欄圈管下降至最低點,完成上下折疊步驟,第一道折疊完成;2、第二道折疊時,以整體折疊式嬰幼兒圍欄的中間為中間線,在折疊過程中,以過度連接件一、過度連接件二、前折疊關節、后折疊關節為折疊點,將其中的一頭向另一頭翻折,翻折后形成二次折疊,壓縮空間,減少包裝體積,整體為連動折疊,無需拆分;3、在圍欄頂部一邊連接有軟體布臺,供臨時更換嬰兒尿布、更衣(整理衣物)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產品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產品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產品嬰幼兒圍欄架的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產品嬰幼兒圍欄架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產品嬰幼兒圍欄架的爆炸圖;
圖6為本發明產品應用在嬰兒圍欄上的折疊狀態圖;
圖7為本發明產品應用在嬰兒圍欄上的折疊狀態圖;
圖8為本發明產品應用在嬰兒圍欄上的折疊狀態圖;
圖9為本發明產品應用在嬰兒圍欄上的折疊狀態圖;
圖10為本發明產品應用在嬰兒圍欄上的折疊狀態圖;
圖11為本發明產品第一道鎖件的立體圖;
圖12為本發明產品的爆炸圖;
圖13為本發明產品折疊鉸接關節的爆炸圖;
圖14為本發明產品折疊鉸接關節的爆炸圖;
圖15為本發明產品左殼連接件的立體圖;
圖16為本發明產品左殼連接件的立體圖;
圖17為本發明產品右殼連接件的立體圖;
圖18為本發明產品折疊鉸接關節的剖視圖;
圖19為本發明產品折疊鉸接關節的剖視圖;
圖20為本發明產品折疊關節的拆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折疊式嬰幼兒圍欄,包括嬰幼兒圍欄架A及圍欄布套B,圍欄布套B套緊在嬰幼兒圍欄架A上后形成一個嬰幼兒活動空間C,嬰幼兒圍欄架A包括落地圈管1,落地圈管1的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分別連接有對應的左前旋轉折疊件11、左后旋轉折疊件12、右前旋轉折疊件13、右后旋轉折疊件14;所述左前旋轉折疊件11、左后旋轉折疊件12、右前旋轉折疊件13、右后旋轉折疊件14分別連接有對應的左前下柱111、左后下柱121、右前下柱131、右后下柱141;所述左前下柱111的頂部連接有帶左前折疊鉸接關節112,左前折疊鉸接關節112的頂部連接有左前上柱113;所述左后下柱121的頂部連接有帶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的頂部連接有左后上柱123;所述右前下柱131的頂部連接有帶右前折疊鉸接關節132,右前折疊鉸接關節132的頂部連接有右前上柱133;所述右后下柱141的頂部連接有帶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的頂部連接有右后上柱143;所述左前上柱113的頂部連接有左上旋轉折疊件一114;所述左后上柱123的頂部連接有左上旋轉折疊件二124;所述右前上柱133的頂部連接有右上旋轉折疊件一134;所述右后上柱143的頂部連接有右上旋轉折疊件二144;所述左上旋轉折疊件一114、左上旋轉折疊件二124、右上旋轉折疊件一134、右上旋轉折疊件二144共同連接有護欄圈管2。
所述落地圈管1包括左落地半圓管101、右落地半圓管102、左前底管103、左后底管104、右前底管105、右后底管106;所述左落地半圓管101的管兩端分別活動式連接左前旋轉折疊件11、左后旋轉折疊件12,左前旋轉折疊件11、左后旋轉折疊件12分別固定式連接對應的左前底管103、左后底管104;所述右落地半圓管102的管兩端分別活動式連接右前旋轉折疊件13、右后旋轉折疊件14,右前旋轉折疊件13、右后旋轉折疊件14分別固定式連接對應的右前底管105、右后底管106;所述左前底管103與右前底管105的兩管端之間鉸接有前折疊關節107;所述左后底管104與右后底管106的兩管端之間鉸接有后折疊關節108;
所述護欄圈管2包括左U型管體21及右U型管體22,左U型管體21連接在左上旋轉折疊件一114、左上旋轉折疊件二124上,右U型管體22連接在右上旋轉折疊件一134、右上旋轉折疊件二144上;所述左U型管體21與右U型管體22的相對應管端之間分別鉸接有過度連接件一23、過度連接件二24,過度連接件一23與前折疊關節107垂直對應,過度連接件二24與后折疊關節108垂直對應。
所述左前折疊鉸接關節112、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右前折疊鉸接關節13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的關節結構均相同,其的任一折疊鉸接關節結構均包括左殼連接件51、右殼連接件52、左按鍵蓋53及右按鍵蓋54;所述左殼連接件51包括外接物連接頭一511及內腔一512,內腔一512內設有連接腔壁的橫板513,橫板513中間向腔口豎起有空心柱5130;所述橫板513兩側設有倒扣勾穿插通孔514,倒扣勾穿插通孔514與內腔一512相通;所述內腔一512內底壁設有勾緊倒扣勾的臺階515;所述橫板513中間兩側設有缺口5131,缺口5131與倒扣勾穿插通孔514連為一體;所述左按鍵蓋53的反面延伸有兩根倒扣勾一531及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左按鍵蓋53通過兩根倒扣勾一531穿過倒扣勾穿插通孔514勾緊在臺階515上防止反脫,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分別穿過兩側缺口5131伸入在內腔一512內;所述內腔一512內壁設有兩條滑槽一516;所述空心柱5130上依次串裝有第一道鎖件517、縱向復位彈簧518、第二道鎖件519;所述第一道鎖件517的中間設有矩形通孔5171,矩形通孔5171的兩端分別設有與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相配合的推動第一道鎖件517往一側滑動的斜坡5172;所述第一道鎖件517外側延伸有彈簧定位柱5173,彈簧定位柱5173上安裝有橫向復位彈簧5174,橫向復位彈簧5174的另一端頂壓在內腔一512內壁上;所述第一道鎖件517反面延伸有兩根鎖柱5175;所述第二道鎖件519的外側延伸兩個定位凸件5191,兩個定位凸件5191分別插入在兩條滑槽一516上,使第二道鎖件519定向上下滑動,第二道鎖件519的反面橫截面上設有兩個解鎖孔5192,兩個解鎖孔5192與兩根鎖柱5175配合解鎖及上鎖;所述右殼連接件52包括外接物連接頭二521及內腔二522,內腔二522的側壁設有與第二道鎖件519上下滑動解鎖/上鎖的兩條滑槽二523;所述內腔二522的底部設有兩個第二道解鎖推桿孔525;所述內腔二522的底部內壁設有倒扣勾臺階524;所述右按鍵蓋54的反面延伸有兩根倒扣勾二541及兩根第二道解鎖推桿542,右按鍵蓋54通過兩根倒扣勾二541插入在倒扣勾臺階524上勾緊而防止反脫,兩根第二道解鎖推桿542穿過第二道解鎖推桿孔525與第二道鎖件519正面頂部接觸;所述左殼連接件51與右殼連接件52的中間穿插有鉚釘55,通過鉚釘55使兩者形成鉸式連接;所述左殼連接件51及右殼連接件52的側壁均設有相互錯位插入對方體內的凹入槽510及錯位翼片520,兩者的錯位翼片520相互插入在對方體內的凹入槽510上,增加旋轉的穩定性、不會發生旋轉偏位;正常使用情況下,第一道解鎖推桿532的尖部位對準在斜坡5172上,處于待壓狀態,兩根鎖柱5175頂壓在第二道鎖件519的橫截面上,不與兩個解鎖孔5192相對,第二道鎖件519的一部分居于內腔一512上,另一部分居于內腔二522上,從而鎖定不能折疊。
所述前折疊關節107、后折疊關節108的其中任一折疊關節結構均包括左關節件61及右關節件62,左關節件61與右關節件62通過鉚釘穿插邊緣處連接,左關節件61及右關節件62的側壁均設有相互錯位插入對方體內的翼片槽610及錯位翼插片620,兩者的錯位翼插片620相互插入在對方體內的翼片槽610上,正常使用時的翼片槽610及錯位翼插片620的朝向是橫向對出。
所述圍欄布套B的頂部一端邊緣連接有一半圓的拉鏈3,拉鏈3上連接有一軟體布臺4,軟體布臺4的另一側邊緣連接有一橫管41,橫管41的兩端均設有夾扣42,橫管41通過兩端的夾扣42分別橫卡在護欄圈管2的前、后管體上固定;所述軟體布臺4的中間設有臨時固定嬰兒的卡扣帶43;軟體布臺4通過拉鏈3拉開后為可拆式的,根據實際情況安裝與否。
所述圍欄布套B的頂部邊緣與護欄圈管2連接,底部與落地圈管1連接,圍欄布套B的內底放置有底墊。
所述圍欄布套B為網狀式的圍欄布套。
正常使用后折疊過程:
折疊時,先用力按下左前折疊鉸接關節112、右前折疊鉸接關節132的左按鍵蓋53,左按鍵蓋53反面的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壓迫斜坡5172,矩形通孔5171使第一道鎖件517往一側滑動,左按鍵蓋53按盡后,第二道鎖件519的兩個解鎖孔5192的孔口分別對準在第一道鎖件517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第一道鎖件517的橫向復位彈簧5174處于被壓縮狀態(此時如果松開左按鍵蓋53,橫向復位彈簧5174通過自身的反彈力,將第一道鎖件517退回復位,通過斜坡5172將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反向推出,從而將左按鍵蓋53頂出),此時再按下右按鍵蓋54,右按鍵蓋54的兩根第二道解鎖推桿542推動居于內腔一512部分的第二道鎖件519入內腔二522,第二道鎖件519完全推入在內腔二522內,此時,第一道解鎖推桿532完全被推入兩個解鎖孔5192內,此時,用力推動整個左前折疊鉸接關節112、右前折疊鉸接關節132向內,兩關節開始鉸接折疊,左前下柱111、右前下柱131、左前上柱113、右前上柱133同步內傾斜,此時,左前下柱111、右前下柱131同步帶動左前旋轉折疊件11、右前旋轉折疊件13向內同步內傾斜,左前旋轉折疊件11、右前旋轉折疊件13同步帶動左前底管103、右前底管105旋轉,左前底管103、右前底管105同步帶動前折疊關節107同步翻旋,使翼片槽610及錯位翼插片620的朝向向上,即縱向布置,左前折疊鉸接關節112、右前折疊鉸接關節132折疊完成后,左前折疊鉸接關節112、右前折疊鉸接關節132旋轉了90度角,前折疊關節107也翻旋了90度角(即橫向對出的翼片槽610及錯位翼插片620變為縱向布置),此時,折疊式嬰幼兒圍欄的一側折疊完成,另一側的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開始折疊,先用力按下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的左按鍵蓋53,左按鍵蓋53反面的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壓迫斜坡5172,矩形通孔5171使第一道鎖件517往一側滑動,左按鍵蓋53按盡后,第二道鎖件519的兩個解鎖孔5192的孔口分別對準在第一道鎖件517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第一道鎖件517的橫向復位彈簧5174處于被壓縮狀態(此時如果松開左按鍵蓋53,橫向復位彈簧5174通過自身的反彈力,將第一道鎖件517退回復位,通過斜坡5172將兩根第一道解鎖推桿532反向推出,從而將左按鍵蓋53頂出),此時再按下右按鍵蓋54,右按鍵蓋54的兩根第二道解鎖推桿542推動居于內腔一512部分的第二道鎖件519入內腔二522,第二道鎖件519完全推入在內腔二522內,此時,第一道解鎖推桿532完全被推入兩個解鎖孔5192內,此時,用力推動整個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向內,兩關節開始鉸接折疊,左后下柱121、右后下柱141、左后上柱123、右后上柱143同步內傾斜,此時,左后下柱121、右后下柱141同步帶動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向內同步內傾斜,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同步帶動左后底管104、右后底管106旋轉,左后底管104、右后底管106同步帶動后折疊關節108同步翻旋,使翼片槽610及錯位翼插片620的朝向向上,即縱向布置,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折疊完成后,左后折疊鉸接關節122、右后折疊鉸接關節142旋轉了90度角,后折疊關節108也翻旋了90度角(即橫向對出的翼片槽610及錯位翼插片620變為縱向布置),此時,折疊式嬰幼兒圍欄的另一側折疊完成,兩側折疊折疊完成后,即完成了縱向折疊。
在縱向折疊過程中,護欄圈管2、左落地半圓管101、右落地半圓管102不作旋轉(轉動)。
上述完成了縱向折疊后,下一步進入翻轉折疊,手握圍欄的一端,用力搬起端部向另一端翻轉,前折疊關節107、后折疊關節108、過度連接件一23、前折疊關節107為翻轉折疊的鉸接點,為中心折疊線,折疊后兩端對稱合為一體,從而完成二次折疊,即整個折疊過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