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座便器座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加熱座圈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座圈是座便器上的零部件,隨著人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在寒冷的天氣里對座圈進行加熱,可以提高舒適性。
現(xiàn)有的智能座便器,一種方式是采用塑料座圈加電阻絲加熱鋁箔的加熱方案,但由于塑料的導熱系數(shù)低,無法達到即熱效果。
另一種方式是采用金屬座圈加大功率電阻絲加熱鋁箔的加熱方案,但為了追求速熱效果,往往減小了電阻絲的絕緣層厚度,降低了安全性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迅速加熱,并且安全性能高的加熱座圈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加熱座圈,包括能夠導熱的金屬座圈、設置在所述金屬座圈的上表面上的保護涂層和設置在所述金屬座圈的下表面上的導熱鋁箔層;所述導熱鋁箔層包括有用于熱水流通的熱水流道。
進一步地,所述導熱鋁箔層包括上層鋁箔片和下層鋁箔片,所述熱水流道形成在所述上層鋁箔片和所述下層鋁箔片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熱水流道彎折延伸。
進一步地,所述熱水流道的形成方式如下:在所述上層鋁箔片或所述下層鋁箔片上通過耐高溫石墨印刷出所述熱水流道的軌跡;對所述上層鋁箔片和所述下層鋁箔片進行高溫擠壓,所述上層鋁箔片與所述下層鋁箔片之間沒有所述耐高溫石墨的部分融合在一起,同時在所述上層鋁箔片與所述下層鋁箔片之間具有所述耐高溫石墨的部分形成有間隙;向所述間隙內吹入高壓氣體,所述間隙被吹脹從而形成所述熱水流道。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座圈包括與座便器本體連接的座圈安裝端和用于使用者座在上面的座圈本體部;所述導熱鋁箔層對應所述座圈本體部的區(qū)域內布滿有所述熱水流道。
進一步地,所述導熱鋁箔層一體成型或焊接在所述金屬座圈上。
進一步地,所述保護涂層為噴涂層。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還提供一種加熱座圈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001:準備能夠導熱的金屬座圈;S002:在所述金屬座圈的下方設置導熱鋁箔層,所述導熱鋁箔層包括有用于熱水流通的熱水流道;在所述金屬座圈的上表面上噴涂保護涂層。
進一步地,所述導熱鋁箔層由上層鋁箔片和下層鋁箔片制成,所述熱水流道形成在所述上層鋁箔片和所述下層鋁箔片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熱水流道的形成方式如下:在所述上層鋁箔片或所述下層鋁箔片上通過耐高溫石墨印刷出所述熱水流道的軌跡;對所述上層鋁箔片和所述下層鋁箔片進行高溫擠壓,所述上層鋁箔片與所述下層鋁箔片之間沒有所述耐高溫石墨的部分融合在一起,同時在所述上層鋁箔片與所述下層鋁箔片之間具有所述耐高溫石墨的部分形成有間隙;向所述間隙內吹入高壓氣體,所述間隙被吹脹從而形成所述熱水流道。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過在導熱鋁箔層中設置有用于熱水流通的熱水流道,可以通過熱水加熱導熱鋁箔層,導熱鋁箔層將熱量迅速傳遞至金屬座圈上,同時使得座圈表面溫度的均勻度得到保證。并且由于其不使用電阻絲進行加熱,而是采用熱水加熱,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加熱座圈的爆炸示意圖;
圖2為金屬座圈從背面看的立體圖;
圖3為導熱鋁箔層設置在金屬座圈的下表面上的示意圖;
圖4為導熱鋁箔層的爆炸示意圖;
圖5為金屬座圈、導熱鋁箔層配合在一起時的局部剖視圖。
附圖標記對照表:
1-金屬座圈; 11-座圈安裝端; 12-座圈本體部;
2-導熱鋁箔層; 21-上層鋁箔片; 22-下層鋁箔片;
23-熱水流道; 3-保護涂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1-5所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加熱座圈,包括能夠導熱的金屬座圈1、設置在金屬座圈1的上表面上的保護涂層3和設置在金屬座圈1的下表面上的導熱鋁箔層2。
導熱鋁箔層2包括有用于熱水流通的熱水流道23。
金屬座圈1的上表面是指安裝好之后,金屬座圈1朝向天花的一面,金屬座圈1的下表面是指安裝好之后,金屬座圈1朝向地板的一面。
由于導熱鋁箔層2內設置有用于熱水流通的熱水流道23,在需要加熱時,將熱水導入熱水流道23內,熱水在熱水流道23內流動,將熱量傳導給導熱鋁箔層2,導熱鋁箔層2再將熱量迅速傳導給金屬座圈1,提升了金屬座圈1的表面溫度,保護涂層3的溫度隨之也得到提升,使得用戶在使用前的短時間內就能達到所需要的溫度,從而提升了使用的舒適性。
本發(fā)明中,由于其不使用電阻絲進行加熱,而是采用熱水加熱,提高了安全性能,本發(fā)明的加熱座圈也可稱之為水加熱座圈。
保護涂層3為噴涂在金屬座圈1上表面的薄薄的涂層,其用于保護金屬座圈1,避免遭受腐蝕。
金屬座圈1由高導熱系數(shù)的金屬材料制成,例如鋁合金,由于材料高導熱性能,熱水的熱量迅速傳導到金屬座圈上,使得金屬座圈表面溫度的均勻度得到保證。
較佳地,如圖4所示,導熱鋁箔層2包括上層鋁箔片21和下層鋁箔片22,熱水流道23形成在上層鋁箔片21和下層鋁箔片22之間。
上層鋁箔片21與金屬座圈1相接。
鋁箔片具有高導熱系數(shù),可以將熱水流道23內的熱水的熱量迅速傳導給金屬座圈1。
較佳地,如圖3-4所示,熱水流道23彎折延伸,延長了熱水流道23在導熱鋁箔層2內的路徑,擴大了容水體積,從而提高了對導熱鋁箔層2的加熱性能。該處的彎折延伸是指具有多個彎折部,并以彎折的形式延伸。
較佳地,熱水流道23的形成方式如下:
在上層鋁箔片21或下層鋁箔片22上通過耐高溫石墨印刷出熱水流道23的軌跡或形狀。
對上層鋁箔片21和下層鋁箔片22進行高溫擠壓,上層鋁箔片21與下層鋁箔片22之間沒有耐高溫石墨的部分融合在一起,同時在上層鋁箔片21與下層鋁箔片22之間具有耐高溫石墨的部分形成有間隙。
向間隙內吹入高壓氣體,間隙被吹脹從而形成熱水流道23。
也即是,現(xiàn)在上層鋁箔片21上或在下層鋁箔片22上刷出熱水流道23的軌跡或形狀,通過耐高溫石墨印刷,保證在高溫擠壓時,在該處可以形成間隙。
之后,對上層鋁箔片21和下層鋁箔片22進行高溫擠壓,兩者之間沒有耐高溫石墨的部分,在高溫擠壓的作用下融合在一起;兩者之間具有耐高溫石墨的部分,沒有融合,而是形成有一定間隙。
之后,向間隙內吹入高壓氣體,該間隙被高壓氣體吹脹從而形成熱水流道23。
最后,利用模具形成與金屬座圈1或做座圈本體部12的下表面一致的形狀
較佳地,如圖1-3所示,金屬座圈1包括與座便器本體連接的座圈安裝端11和用于使用者座在上面的座圈本體部12。導熱鋁箔層2對應座圈本體部12的區(qū)域內布滿有熱水流道,熱水可以快速對座圈本體部12進行加熱,提高了加熱效果。
較佳地,導熱鋁箔層2一體成型或焊接在金屬座圈1上,方便安裝,結構牢固。當然也可以通過螺釘或壓接的方式進行連接。
較佳地,保護涂層3為噴涂層,其可以噴涂塑料層、噴涂漆層,具有耐腐蝕性,避免金屬座圈1被腐蝕。
本發(fā)明一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加熱座圈的制備方法,結合圖1-5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S001:準備能夠導熱的金屬座圈1。
S002:在金屬座圈1的下方設置導熱鋁箔層2,導熱鋁箔層2包括有用于熱水流通的熱水流道23。
在金屬座圈1的上表面上噴涂保護涂層3。
由于導熱鋁箔層2內設置有用于熱水流通的熱水流道23,在需要加熱時,將熱水導入熱水流道23內,熱水在熱水流道23內流動,將熱量傳導給導熱鋁箔層2,導熱鋁箔層2再將熱量迅速傳導給金屬座圈1,提升了金屬座圈1的表面溫度,保護涂層3的溫度隨之也得到提升,使得用戶在使用前的短時間內就能達到所需要的溫度,從而提升了使用的舒適性。
本發(fā)明中,由于其不使用電阻絲進行加熱,而是采用熱水加熱,提高了安全性能,本發(fā)明的加熱座圈也可稱之為水加熱座圈。
較佳地,導熱鋁箔層2由上層鋁箔片21和下層鋁箔片22制成,熱水流道23形成在上層鋁箔片21和下層鋁箔片22之間。鋁箔片具有高導熱系數(shù),可以將熱水流道23內的熱水的熱量迅速傳導給金屬座圈1。
較佳地,熱水流道23的形成方式如下:
在上層鋁箔片21或下層鋁箔片22上通過耐高溫石墨印刷出熱水流道23的軌跡或形狀。
對上層鋁箔片21和下層鋁箔片22進行高溫擠壓,上層鋁箔片21與下層鋁箔片22之間沒有耐高溫石墨的部分融合在一起,同時在上層鋁箔片21與下層鋁箔片22之間具有耐高溫石墨的部分形成有間隙。
向間隙內吹入高壓氣體,間隙被吹脹從而形成熱水流道23。
也即是,現(xiàn)在上層鋁箔片21上或在下層鋁箔片22上刷出熱水流道23的軌跡或形狀,通過耐高溫石墨印刷,保證在高溫擠壓時,在該處可以形成間隙。
之后,對上層鋁箔片21和下層鋁箔片22進行高溫擠壓,兩者之間沒有耐高溫石墨的部分,在高溫擠壓的作用下融合在一起;兩者之間具有耐高溫石墨的部分,沒有融合,而是形成有一定間隙。
之后,向間隙內吹入高壓氣體,該間隙被高壓氣體吹脹從而形成熱水流道23。
最后,利用模具形成與金屬座圈1或做座圈本體部12的下表面一致的形狀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加熱座圈及其制備方法,由于采用熱水加熱,提高了安全性能,并且使得熱水的熱量可以迅速被傳導,提升了使用的舒適度。
根據(jù)需要,可以將上述各技術方案進行結合,以達到最佳技術效果。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原理和較佳的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fā)明原理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若干其它變型,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