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清洗設備,具體說是一種餐具清洗線。
背景技術:
目前大批量的成套餐具一般采用清洗水池進行清洗,清洗后直接取出再人工分揀包裝,成套餐具主要包括筷子、勺子、碗、茶杯、玻璃杯、盤子,這些餐具在清洗池內先進行初步清洗,去掉部分容易洗掉的食物殘渣,然后再進入裝滿洗滌液的清洗池進行二次,清洗掉較為頑固的食物殘渣,最后經清水池漂洗得到較為干凈的混合餐具,這些餐具在清洗池混合清洗,如果水流過大還會導致各餐具之間發生相互碰撞,容易造成餐具的破損,為了降低皮損率,就需要降低沖洗的壓力,而水流的沖洗力度較低,又會使餐具上難免會留有少量的食物殘渣,清洗的不夠徹底,而且餐具需要浸泡在清洗水池才能實現清洗,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經過幾次清洗之后清洗水池內的水就會變得渾濁,就會降低對后續餐具清洗的效果,更換新的清水又會浪費大量的水,因此目前采用的餐具清洗設備,不僅對餐具清洗的不夠徹底,餐具清洗時易破損,而且水資源的利用率較低,不利于節約用水。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餐具清洗線。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餐具清洗線,包括上箱提升機、自動翻箱機、粗洗機、箱體輸送機、餐具分選裝置、餐具輸送帶、翻罐器、清洗隧道、包裝輸送帶、餐具裝配裝置,上箱提升機的出料端緊靠自動翻箱機的進料端,自動翻箱機的翻箱部位橫跨在粗洗機的水池上方,粗洗機水池內分別設置有傾斜的除渣機和粗洗機提升機,粗洗機提升機的出料端與防疊機的進料端連接,自動翻箱機的出箱端設置有穿過清洗隧道箱體清洗室的箱體輸送機,防疊機的出料端與餐具分選裝置的進料端連接,餐具分選裝置的每個餐具出口分別對應設置有一條餐具輸送帶,勺子、筷子通過餐具輸送帶直接輸送進入清洗隧道的勺子、筷子輸送網帶進料端,玻璃杯、茶杯的餐具輸送帶起始端依次分別設置有倒正激光識別裝置和倒正分道裝置,經倒正分道裝置后的餐具輸送帶上設置有將玻璃杯、茶杯倒置的翻罐器,玻璃杯、茶杯的餐具輸送帶末端與清洗隧道的玻璃杯、茶杯輸送網帶進料端連接,用于輸送碗和盤子的餐具輸送帶進料端依次分別設置有倒正激光識別裝置、倒正分道裝置,以及將碗和盤子倒置的翻碗器和翻盤器,碗和盤子的餐具輸送帶末端分別與清洗隧道的碗、盤子輸送網帶進料端連接,清洗隧道的盤子出口分別與第一包裝輸送帶的起始端連接,且第一包裝輸送帶的起始端設置有將盤子正放的翻盤器,經翻器后的第一包裝輸送帶分別依次設置有碗餐具裝配裝置、茶杯餐具裝配裝置、玻璃杯餐具裝配裝置和勺子分配裝置,第一包裝輸送帶的末端為餐具封裝機,清洗隧道的碗出口分別與第二包裝輸送帶的起始端連接,且第二包裝輸送帶的起始端設置有將碗正放的翻碗器,經翻碗器后的第二包裝輸送帶的末端與第一包裝輸送帶上碗餐具裝配裝置連接,清洗隧道的茶杯出口設置有將茶杯正放的翻罐器,茶杯正放的翻罐器分別與第三包裝輸送帶的起始端連接,第三包裝輸送帶的末端與第一包裝輸送帶上茶杯餐具裝配裝置連接,清洗隧道的玻璃杯出口通過第四包裝輸送帶與玻璃杯餐具裝配裝置連接,第四包裝輸送帶上的中間部位設置一塊將玻璃杯擋倒的擋板,清洗隧道的勺子出口通過第五包裝輸送帶與勺子分配裝置連接,清洗隧道的筷子出口下方放置有筷子存放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筷子、勺子、碗、茶杯、玻璃杯、盤子這些餐具在清洗箱體內分道傳送,且相對懸浮于清洗箱體內,在餐具的上下、左右分別設置有噴水頭,將傳統的浸泡式清洗改為直接水壓噴淋沖洗,并且通過多條餐具壓桿將餐具緊壓在輸送網帶上,防止噴頭沖洗時將餐具沖翻,采用這種水壓噴淋沖洗不僅使餐具沖洗的更徹底,因為各餐具在輸送網帶上被分離隔開輸送,在輸送的過程中進行清洗,因此水壓噴淋可采用較強的壓力,采用較強的壓力清洗不會使餐具發生碰撞,破損率得到大大降低,甚至為零,而且水的壓力越大就會使餐具表面較頑固的食物殘渣殘留的越少,幾乎不會留下食物殘渣,所以清洗的會更徹底,再者,相對于浸泡式沖洗,噴淋沖洗更節約水資源,因為沖下的帶有食物殘渣的廢水落到清洗水箱的底部,而因新進入的水則不與廢水接觸,有效保證后續沖洗用水的清潔度,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
2、清洗后的餐具可經過餐具裝配裝置進行拾取堆疊,然后再經過封裝包裝,有利于實現餐具清洗后的自動化包裝,不僅節省勞動成本,而且使整套線體的工作效率更高。
3、本發明實現了多種餐具的分類清洗,且在輸送的過程中進行噴淋沖洗,流水線式的作業模式,不僅清洗的更徹底,餐具沖洗在整個清洗過程中不易發生損壞,而且大大提高了成套餐具的清洗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清洗的餐具勺子、及餐具箱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上箱提升機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上箱提升機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自動翻箱機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自動翻箱機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自動翻箱機推箱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自動翻箱機推箱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自動翻箱機翻箱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自動翻箱機翻箱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自動翻箱機翻箱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粗洗機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粗洗機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5是圖13的A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6是本發明餐具分選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7是本發明餐具分選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8是本發明餐具分選裝置拆解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9是本發明餐具分選裝置玻璃杯茶杯分離滑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0是本發明餐具分選裝置玻璃杯茶杯分離滑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1是本發明餐具分選裝置玻璃杯茶杯分離滑道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2是本發明倒正分道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3是本發明倒正分道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4是本發明倒正分道裝置拆解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5是本發明翻盤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6是本發明翻盤器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7是本發明翻盤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8是本發明清洗隧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9是本發明清洗隧道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0為本發明清洗隧道預沖洗區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1為本發明清洗隧道預沖洗區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2為本發明清洗隧道堿沖洗一區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3為本發明清洗隧道堿沖洗一區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4為本發明清洗隧道漂洗區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5為本發明清洗隧道漂洗區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6為本發明清洗隧道風干區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7為本發明清洗隧道風干區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8為本發明清洗隧道漂洗區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9為本發明清洗隧道風干區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0為本發明清洗隧道輸送網帶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41為本發明清洗隧道輸送網帶其中一段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2為本發明清洗隧道輸送網帶上出口端從左往右依次輸送筷子、兩排茶杯、兩排高矮不同的玻璃杯、兩排碗、三排盤子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43為本發明餐具裝配裝置的餐具裝配回轉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4為本發明餐具裝配裝置的餐具裝配回轉裝置的左圖結構示意圖;
圖45為本發明餐具裝配裝置的餐具裝配回轉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6為本發明餐具裝配裝置的餐具定位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7為本發明餐具裝配裝置的餐具定位裝置的左圖結構示意圖;
圖48為本發明餐具裝配裝置的餐具定位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9為本發明餐具裝配裝置的餐具定位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0為本發明餐具裝配裝置的餐具定位裝置的左圖結構示意圖;
圖51為本發明餐具裝配裝置的餐具定位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2為本發明餐具裝配裝置安裝在輸送帶上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53為本發明勺子分配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4為本發明勺子分配裝置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55為本發明勺子分配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6為本發明勺子分配裝置勺子分發部分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7為本發明勺子分配裝置勺子分發部分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8為本發明勺子分配裝置勺子分發部分的立視結構示意圖;
圖59為本發明勺子分配裝置勺子儲存部分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0為本發明勺子分配裝置勺子儲存部分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61為本發明勺子分配裝置勺子儲存部分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2為本發明箱體翻轉滑軌組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3為本發明箱體翻轉滑軌組件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64為本發明箱體翻轉滑軌組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地說明。
如圖1-2所示,餐具清洗線,包括上箱提升機1、自動翻箱機2、粗洗機3、箱體輸送機11、餐具分選裝置4、餐具輸送帶、翻罐器、清洗隧道6、包裝輸送帶、餐具裝配裝置10,上箱提升機1的出料端緊靠自動翻箱機2的進料端,自動翻箱機2的翻箱部位橫跨在粗洗機3的水池上方,粗洗機3水池內分別設置有傾斜的除渣機302和粗洗機3提升機,粗洗機3提升機的出料端與防疊機3013的進料端連接,自動翻箱機2的出箱端設置有穿過清洗隧道6箱體清洗室的箱體輸送機11,防疊機3013的出料端與餐具分選裝置4的進料端連接,餐具分選裝置4的每個餐具出口分別對應設置有一條餐具輸送帶,勺子、筷子通過餐具輸送帶直接輸送進入清洗隧道6的勺子、筷子輸送網帶7進料端,玻璃杯、茶杯的餐具輸送帶起始端依次分別設置有倒正激光識別裝置和倒正分道5裝置,經倒正分道5裝置后的餐具輸送帶上設置有將玻璃杯、茶杯倒置的翻罐器,玻璃杯、茶杯的餐具輸送帶末端與清洗隧道6的玻璃杯、茶杯輸送網帶7進料端連接,用于輸送碗和盤子的餐具輸送帶進料端依次分別設置有倒正激光識別裝置、倒正分道5裝置,以及將碗和盤子倒置的翻碗器和翻盤器8,碗和盤子的餐具輸送帶末端分別與清洗隧道6的碗、盤子輸送網帶7進料端連接;
如圖4-5所示,上箱提升機1包括上箱提升機側板101和上箱提升機支架102,兩側的上箱提升機側板101通過多條側板支撐桿103連接在一起形成上箱提升機框架,在箱提升機框架下方設置有用于支撐的上箱提升機支架102,兩個上箱提升機側板101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將上箱提升機側板101連接在一起的端板104,被動軸105和主動軸106分別貫穿設置在兩側的上箱提升機側板101上的軸承座107內,側板支撐桿103上方的兩個上箱提升機側板101之間設置有相互平行的兩組平行墊軌108,由防滑鏈板109首尾相接組成的輸送鏈條共兩條,每條輸送鏈條的上半部分分別位于兩個平行墊軌108的滑道內,每條輸送鏈條的兩端分別繞在被動軸105和主動軸106的鏈輪110上,主動軸6的一端還設置有驅動其轉動的上箱傳動電機111,每條輸送鏈條的下半部分還分別設置有支撐防滑鏈板的鏈板托輥112,兩側的上箱提升機側板101上邊緣分別設置有多條與其垂直的可調護欄支撐桿113,兩條可調護欄襯條114分別通過多條調節螺紋桿115設置在兩側的可調護欄支撐桿113上,且兩條可調護欄襯條114相對,使用時,將盛有各種餐具的餐具箱的底部兩端分別與兩側的輸送鏈條上的防滑鏈板109接觸,啟動上箱傳動電機111,在上箱傳動電機111的驅動下輸送鏈條轉動,不斷帶動餐具箱斜向上運動,實現餐具箱的傳送,然后盛放各種餐具的餐具箱被傳送至自動翻箱機2;
如圖6-12,自動翻箱機2由推箱裝置和翻箱裝置組成,推箱裝置包括托架201和氣缸支架202,氣缸支架202通過托架201支撐在兩腳支架203上,氣缸支架202的氣缸推桿一側為進箱支架204,氣缸支架202上設置有氣缸205,進箱支架204內部上方設置有直線導軌206,氣缸推桿推動的推箱板207滑動設置在直線導軌206上,進箱支架204內部的一側設置有鋁軌護欄208,進箱支架204內部的另一側底部設置有向進箱支架204內部傾斜的箱體定位板209,使箱體定位板209在進箱支架204內端的高度低于其外部的高度,直線導軌206一側還設置有與鋁軌護欄208平行的護欄桿2010,鋁軌護欄208、箱體定位板209、護欄桿2010以及進箱支架204底部形成的形狀為方形,使餐具箱能夠在進箱支架204上滑動;
翻箱裝置由翻箱支架2011和兩個支撐轉盤2012組成,每個支撐轉盤2012的中間部位分別設置有方形的箱子穿出孔2013,兩個支撐轉盤2012之間通過多條圍繞箱子穿出孔2013排布的回轉體支撐桿連接2014連接,每條回轉體支撐桿2014靠近箱子穿出孔2013的一側分別設置有與回轉體支撐桿2014平行的小鋁軌護欄2015,箱子穿出孔2013四周的小鋁軌護欄2015形成的方形長寬均小于箱子穿出孔2013的長寬高,并大于鋁軌護欄208、箱體定位板209、護欄桿2010以及進箱支架204底部形成的方形的長寬高,翻箱支架2011內部設置有兩條平行的回轉體支撐軸2016,每條回轉體支撐軸2016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翻箱支架2011框體上的軸承座2017內,每條回轉體支撐軸2016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支撐兩側支撐轉盤2012的回轉體支撐輥2018,其中一側的支撐轉盤2012側面設置有與其平行的從動齒輪圈2019,從動齒輪圈2019上方的翻箱支架2011上設置有通過翻箱步進電機2020驅動的翻箱驅動齒輪2021,且翻箱驅動齒輪2021與從動齒輪圈相2019嚙合,另一側的支撐轉盤2012上方設置有與其接觸的回轉體壓輥2022,其中一側的支撐轉盤2012與進箱支架2011的出口相對,另一側的支撐轉盤2012為出箱端;
進箱支架204的出口處設置有與支撐轉盤2012對應的箱體緩沖區,箱體緩沖區的進箱支架204內部兩側分別設置有對稱的鋁軌護欄208,直線導軌206延伸到箱體緩沖區,并在箱體緩沖區的直線導軌206一側設置有護欄桿2010,對稱的鋁軌護欄206、護欄桿2010以及進箱支架204底部形成的形狀為方形,且與氣缸205一側鋁軌護欄208、箱體定位板209、護欄桿2010以及進箱支架204底部形成的方形形狀大小相同,翻箱支架2011的長度使內能夠容納兩組餐具箱;
盛放各種餐具的餐具箱經過箱體定位板209滑入進箱支架204,氣缸205推動餐具箱進入翻箱支架2011,翻箱步進電機2020轉動,使餐具箱翻轉180度,將餐具箱內的餐具倒入水池303內,再進入的餐具箱將空的餐具箱頂出,完成餐具箱的翻轉,空的餐具箱再經輸送裝置送入清洗箱進行清洗,再次進入的盛有餐具的餐具箱繼續進行翻轉,實現餐具箱的連續翻轉傾倒餐具,此時各種餐具被倒入粗洗機3的水池303內;
如圖13-15所示,粗洗機3包括粗洗機提升機301、除渣機302、水池303,粗洗機提升機301位于水池303內的提升網帶304水平設置,并位于水池303底部,提升網帶304水平設置的部位兩側設置有朝向除渣機網帶305的提升機沖浪水嘴306,在水池303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提升機密封板307,粗洗機提升機301的傾斜部位通過提升機支架308支撐,提升機沖浪水306嘴通過管道與提升機沖浪水泵309連通,在提升機沖浪水嘴306與提升機沖浪水泵309之間的管道上設置有沖浪控制閥門3010,粗洗機提升機301傾斜部位的表面上方還設置有提升機防疊擋板3011,提升網帶304通過提升傳動電機3012帶動轉動,粗洗機提升機301的出料端與防疊機3013的進料端連接,防疊機3013的出料端與餐具分選裝置的進料端連接;
除渣機302的除渣機網帶305通過除渣機電機3014帶動轉動,除渣機網帶305的下端位于水池303內,且位于提升網帶304水平設置的部位上方,除渣機網帶305的上端下方設置有緊貼除渣機網帶305的除渣機刮渣板3015,除渣機網帶305的中間部位設置有除渣機噴水管3016,在除渣機噴水管3016下方設置有除渣機水箱3017,除渣機水箱3017以及水池303分別設置有排污管3018;
提升網帶304的上端通過傾斜設置的防疊機連接板3019與防疊機網帶3020進料端緊靠,防疊機網帶3020傾斜設置在防疊機支架3021上,且防疊機網帶3020進料端低于其出料端高度,提升機支架308、防疊機支架3021的頂端分別通過定位固定螺栓3024與粗洗機提升機301、防疊機3013底部的梯形支撐板3025的尖部固定連接,每個梯形支撐板3025上分別設置有以定位固定螺栓3024為圓心的弧形長條開口3026,弧形長條開口3026內部貫穿有滑動定位螺栓3027,通過調節滑動定位螺栓3027在弧形長條開口3026內的位置,便于調節提升機支架308、防疊機支架3021與粗洗機提升機301、防疊機3013的角度;
防疊機網帶3020通過與提升鏈輪3022傳動連接的防疊機傳動鏈輪3023驅動轉動,提升鏈輪3022的直徑大于防疊機傳動鏈輪3023的直徑,使防疊機網帶3020的轉速大于提升網帶304的轉速,這樣使防疊機網帶3020形成大于提升網帶304的差速,便于提升網帶304掉落的餐具及時在防疊機網帶3020上分散開,防止大量的餐具在防疊機網帶3020上堆積。
在粗洗機提升機301位于水池303內的水平一端、除渣機網帶305下端,以及防疊機網帶3020的出料端分別設置有通過螺柱調節的漲緊裝置,通過螺柱調節的漲緊裝置在食品機械領域應用較為廣泛,其主要作用是調節網帶或鏈條的松緊。
水池303內盛滿水,將餐具倒入水池303,提升網帶水平設置的部位兩側設置有朝向除渣機網帶的提升機沖浪水嘴306,提升機沖浪水泵309內抽出的干凈水經提升機沖浪水嘴306噴出,對餐具形成初步的沖洗,由于提升機沖浪水嘴306朝向除渣機網帶305,使沖洗后產生的食物殘渣直接被水流送到除渣機網帶305上,除渣機網帶305將食物殘渣輸送出去,初步清洗的餐具通過提升網帶304和防疊機網帶3020傳送到餐具分選裝置;
如圖16-21所示,餐具分選裝置4包括滑軌側板401、間隔套402,多條平行排布的滑軌側板401通過多個間隔排列的間隔套402連接到一起形成盤子穿出框架,在形成的盤子穿出框架進料端依次設置有筷子滑軌組件403、碗滑軌組件404,每三組平行的筷子滑軌組件403通過雙頭螺桿405間隔設置在兩個滑軌側板401之間形成筷子穿出框架,相鄰的兩個滑軌側板401之間分別通過雙頭螺桿405設置有兩個平行的碗滑軌組件404,每對碗滑軌組件404之間分別設置有兩個平行的勺子滑軌組件406形成勺子穿出框架,且每個勺子滑軌組件406的進料端分別設置傾斜的導向外沿407,勺子穿出框架的末端且每兩個碗滑軌組件404的底部依次設置有玻璃杯茶杯分離滑道408、茶杯自立滑道409,玻璃杯茶杯分離滑道408的分離口底部設置有帶彎管4010的玻璃杯自立滑軌4011,茶杯自立滑道409的下端還設置有彎管4010,滑軌側板401、玻璃杯茶杯分離滑道408、茶杯自立滑道409以及各滑軌組件傾斜設置,每條彎管4010的下端分別垂直于水平面;滑軌側板401、間隔套402、筷子滑軌組件403、碗滑軌組件404、勺子滑軌組件406、玻璃杯茶杯分離滑道408、茶杯自立滑道409、彎管4010、玻璃杯自立滑軌4011均采用聚丙烯制成;相鄰筷子滑軌組件403之間的空隙大于筷子的直徑,且無法讓勺子通過,相鄰勺子滑軌組件406之間的空隙能夠讓勺子通過,且小于玻璃杯的最大直徑,相鄰碗滑軌組件404之間的空隙大于或等于碗的直徑,且小于盤子的直徑,相鄰兩個滑軌側板401之間的間隔大于或等于盤子的直徑;玻璃杯茶杯分離滑道408的前端設置有截面為方形的碗矯正滑塊4012,分離口由前后寬度不同的玻璃杯導向開口4013和玻璃杯掉落開口4014組成,且位于前端的玻璃杯導向開口4013寬度小于玻璃杯掉落開口4014的寬度,玻璃杯掉落開口4014的寬度與等于或大于玻璃杯的直徑,并小于茶杯的直徑,玻璃杯在玻璃杯茶杯分離滑道408上滑動時,玻璃杯的一側側壁先在玻璃杯導向開口4013上滑動,然后滑到玻璃杯掉落開口4014位置時由于開口突然變大,使玻璃杯突然產生向玻璃杯掉落開口4014移動的力,進而使玻璃杯從玻璃杯掉落開口4014掉落;
初步清洗的餐具有筷子、勺子、碗、茶杯、玻璃杯、盤子,這些餐具輸送到餐具分選裝置的進料端,即筷子穿出框架一端,筷子先從筷子滑軌組件403之間漏下,掉落在下端的筷子餐具輸送帶上,再往后勺子從勺子滑軌組件406之間漏下,掉落在下端的勺子餐具輸送帶上,再往后玻璃杯從分離口經玻璃杯自立滑軌4011的彎管4010豎直落到玻璃杯餐具輸送帶上,茶杯則順著茶杯自立滑道409下端的彎管4010落到茶杯餐具輸送帶上,碗經過玻璃杯茶杯分離滑道408、茶杯自立滑道409,在碗滑軌組件404末端與滑軌側板401末端之間的這段落下,掉落到碗餐具輸送帶上,最后盤子從滑軌側板401末端滑到盤子餐具輸送帶上,最終分開后的筷子、勺子、碗、茶杯、玻璃杯、盤子分別落入各自的餐具輸送帶,且勺子、筷子通過餐具輸送帶直接輸送進入清洗隧道6的勺子、筷子輸送網帶7進料端,玻璃杯、茶杯、碗、盤子在餐具輸送帶經倒正激光識別裝置識別后,玻璃杯、茶杯、碗、盤子再經倒正分道5裝置分成開口朝上的和開口朝下的兩排,即正放的和倒置的兩排;
如圖22-24所示,倒正分道裝置5包括驅動器和通過驅動器驅動實現來回擺動的分選導軌501組成,驅動器為迷你氣缸502,分選支架503之間設置有迷你氣缸固定板504,迷你氣缸固定板504的一端為直邊,另一端為弧邊,迷你氣缸502一端通過回轉銷505固定在迷你氣缸固定板504的弧邊一側,分選導軌501為長方形,分選導軌501一端的中間部位與迷你氣缸固定板504的直邊一側轉動連接,且分選導軌501這一端的角部位與迷你氣缸502的另一端通過回轉銷505轉動連接,且這一端的回轉銷505位于迷你氣缸固定板504直邊回轉銷的凹槽506內,分選導軌501的另一端中間部位設置有旋轉固定座507,旋轉固定座507上設置有位于迷你氣缸固定板504弧邊上的支撐滾動輪508,分選導軌501的兩側邊緣設置有垂直分選導軌501本體的導軌外沿509,并在導軌外沿509的內側分別設置有相對的分選導軌襯板5010;
當碗、茶杯、玻璃杯、盤子經倒正激光識別裝置識別后,通過控制電路給倒正分道裝置5一個信號,確定是否需要分道,如果經倒正激光識別裝置識別餐具為倒置,則迷你氣缸502靜止不動,餐具由餐具輸送帶經分選導軌501繼續向前運送,在此過程中餐具始終在餐具輸送帶表面的一側運動,不發生移動,當識別到正放餐具時,迷你氣缸502啟動伸長,迷你氣缸502推動分選導軌501角部位,分選導軌501另一端的支撐滾動輪508沿迷你氣缸固定板504的弧邊滑動,進而使分選導軌501發生偏轉,在餐具輸送帶推力的作用下使正放的餐具沿分選導軌501移動到餐具輸送帶的另一邊,完成餐具的正反分道,經倒正分道后的餐具在輸送帶上繼續被運送,并且倒置的餐具直接被送入對應的清洗隧道6上的輸送網帶7,正放的餐具茶杯、玻璃杯則在餐具輸送帶上經翻罐器反轉后再進入對應清洗隧道6上的輸送網帶7,翻罐器與餐具箱的箱體翻轉滑軌組件結構類似,只是尺寸不同,具體翻罐器包括固定框和翻轉滑軌,翻轉滑軌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個固定框,且翻轉滑軌由進料端到出料端翻轉180度,這樣茶杯、玻璃杯在翻轉滑軌上滑動后即可完成180度的翻轉,使正放的玻璃杯、茶杯倒置;
正放的碗、盤子則在餐具輸送帶上經翻碗器、翻盤器反轉后再進入對應清洗隧道6上的輸送網帶7,翻碗器與翻盤器結構相同,差別也是僅在尺寸上不同,如圖25-27所示,翻盤器包括盤翻轉側板801和盤護板802,兩個盤翻轉側板801的彎折部位通過弧形的盤護板802連接在一起,在兩個盤翻轉側板801彎折部位的內弧外沿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個盤護欄支撐803,多條平行的盤護欄804通過螺柱螺栓805安裝在盤護欄支撐803上,且每條盤護欄804的彎折部位分別與盤護板802的弧度相同;兩個盤翻轉側板801的進料端長于出料端,且在兩個盤翻轉側板801進料端的盤護板802一端留有觀察口806,盤子、碗從進料端即觀察口806進入,兩個盤翻轉側板801與盤護板802、盤護欄804形成一個弧形的滑道,使進入的盤子、碗沿弧形的滑道轉動180度,進而實現了盤子、碗的翻轉;
經過以上設備翻罐器、翻碗器、翻盤器后的餐具都被倒置送入清洗隧道6內,進行徹底的噴淋沖洗。
如圖28-42所示,清洗隧道6包括清洗隧道箱體和輸送網帶7,清洗隧道箱體由并列且相互隔開的餐具箱清洗箱601和餐具清洗箱602組成,清洗隧道箱體由起始端到末端依次分別設置有預沖洗區603、堿沖洗一區604、堿沖洗二區605、漂洗區606、風干區607,預沖洗區603、堿沖洗一區604、堿沖洗二區605、漂洗區606內分別設置有與各區水泵連通的噴水嘴,餐具箱清洗箱的每段噴水管分別與各區的噴水管連通,預沖洗區603、堿沖洗一區604、堿沖洗二區605、漂洗區606的水泵另一端分別與清洗隧道箱體底部的水箱連通,預沖洗區603、堿沖洗一區604、堿沖洗二區905、漂洗區606內分別設置有位于輸送網帶上方及下方的噴水管,且上方噴水管的上噴水嘴豎直向下噴水,下方噴水管的下噴水嘴斜向清洗隧道箱體起始端一側噴水;
預沖洗區603由預沖洗區水泵608和預沖洗區水箱609組成,預沖洗區水泵608與預沖洗區水箱609之間的管道上設置有閥門,預沖洗區水泵另一端分別與預沖洗區的上噴水管6010和下噴水管6011連通;
堿沖洗一區604和堿沖洗二區605均由堿沖洗區水泵6012和堿沖洗區水箱6013組成,每個堿沖洗區水泵6012兩端的管道上分別設置有一個閥門,每個堿沖洗區水泵6012的一端與對應的堿沖洗區水箱6013連通,每個堿沖洗區水泵6012的另一端分別通過一個汽水混合器6014與堿沖洗一區604和堿沖洗二區605的上噴水管6010和下噴水管6011連通,每個汽水混合器6014與堿沖洗一區604和堿沖洗二區605的上噴水管6010和下噴水管6011之間還分別設置有溫度表6015和壓力表6016,堿沖洗二區605一側還設置有一個與堿沖洗區水箱6013連通的高壓堿沖洗區水泵6017,每個高壓堿沖洗區水泵6017與各堿沖洗區水箱6013之間還分別設置有閥門;
漂洗區由漂洗區水泵6018和漂洗區水箱6019組成,漂洗區水泵6018兩端的管道上分別設置有一個閥門,漂洗區水泵6018的一端與漂洗區水箱6019連通,每個漂洗區水泵6018的另一端通過一個汽水混合器6014與漂洗區的上噴水管6010和下噴水管6011連通,汽水混合器6014與漂洗區的上噴水管6010和下噴水管6011之間還分別設置有溫度表6015和壓力表6016,漂洗區還設置有一個與漂洗區水箱6019連通的高壓漂洗區水泵6020,高壓漂洗區水泵6020與漂洗區水箱6019之間還設置有閥門;
風干區由設置在風干區箱體頂部的烘干機6021和風刀氣管接管6022組成,風刀氣管接管6022與風干區箱體內部的框體風刀上氣管6023、框體風刀下氣管6024、箱體風刀上氣管6025、箱體風刀下氣管6026以及兩側的框體風刀側氣管6027連通,框體風刀下氣管6024設置有間隔向兩側斜吹以及豎直向上吹的框體下風刀嘴6028,框體風刀上氣管6023和箱體風刀上氣管6025上分別設置有豎直向下吹的上風刀嘴6029,兩側的框體風刀側氣管6027上分別設置有斜向下吹的框體側風刀嘴6030;
堿沖洗二區605與漂洗區606之間還設置有清水沖洗區,清水沖洗區由清水沖洗區水泵6031和汽水混合器6014組成,清水沖洗區水泵6031和汽水混合器6014之間設置有閥門,清水沖洗區的汽水混合器6014的出水端分別設置有壓力表6015、溫度表6016,并與清洗隧道箱體內部的噴水管連通;
輸送網帶7由多組網帶模塊連接而成,網帶模塊依次為筷子網帶模塊、勺子網帶模塊、茶杯網帶模塊、玻璃杯網帶模塊、碗網帶模塊、盤子網帶模塊,筷子網帶模塊、勺子網帶模塊分別一組,茶杯網帶模塊、玻璃杯網帶模塊、碗網帶模塊每個兩組并排設置,盤子網帶模塊共三組并排設置,筷子網帶模塊、勺子網帶模塊、茶杯網帶模塊、玻璃杯網帶模塊之間通過套在網帶固定桿上的第一網帶分隔板701分開,筷子網帶模塊的兩個第一網帶分隔板701之間分別設置有套在網帶固定桿702上的筷子支撐網703,勺子網帶模塊的兩個第一網帶分隔板701之間分別設置有套在網帶固定桿702上勺子支撐條704,茶杯網帶模塊、玻璃杯網帶模塊之間的兩個第一網帶分隔板701之間為第一網帶支撐板705,碗網帶模塊、盤子網帶模塊之間通過套在網帶固定桿702上的第二網帶分隔板706分開,且碗網帶模塊、盤子網帶模塊之間的兩個第二網帶分隔板706之間分別設置有套在網帶固定桿703上的第一網帶支撐板705和第二網帶支撐板707;清洗隧道筷子網帶模塊、勺子網帶模塊上方的清洗隧道箱體內設置有壓網708,茶杯網帶模塊、玻璃杯網帶模塊、碗網帶模塊、盤子網帶模塊上方的清洗隧道箱體內設置有多條餐具壓桿709;
多組網帶模塊首尾連接形成輸送網帶,輸送網帶繞在轉軸上,轉軸之間設置輸送網帶的支撐轉輥,然后其中一條轉軸通過減速電機驅動。各餐具勺子、筷子,倒置的玻璃杯、茶杯、碗、盤子以及翻轉后的空餐具箱,通過輸送網帶7、箱體輸送機11傳送到各區的餐具清洗箱602內,通過各區的水泵將干凈的水由各區上噴水管6010和下噴水管6011的噴頭噴出,實現對各區餐具箱以及餐具的噴淋沖洗,沖洗干凈的餐具以及餐具箱再經過清洗隧道6的風干區607進行吹風烘干,即可得到清洗干凈的餐具。
清洗干凈的餐具從清洗隧道6的各個出口送出,清洗隧道6的盤子出口分別與第一包裝輸送帶12的起始端連接,且第一包裝輸送帶12的起始端設置有將盤子正放的翻盤器8,經翻盤器8后的第一包裝輸送帶12分別依次設置有碗餐具裝配裝置10、茶杯餐具裝配裝置10、玻璃杯餐具裝配裝置10和勺子分配裝置9,且碗餐具裝配裝置10橫跨第一包裝輸送帶12和第二包裝輸送帶13,茶杯餐具裝配裝置10橫跨第一包裝輸送帶12和第三包裝輸送帶14,玻璃杯餐具裝配裝置10橫跨第一包裝輸送帶12和第四包裝輸送帶15,如圖43-52所示,餐具裝配裝置10包括餐具裝配回轉裝置、餐具定位裝置、餐具分隔裝置,餐具裝配回轉裝置由回轉固定架1001、回轉雙排氣缸1002和回轉吸盤1003組成,回轉雙排氣缸1002安裝在回轉固定架1001橫梁上的回轉雙排氣缸座1004上,回轉雙排氣缸1002底部的兩個氣缸推桿分別與回轉氣缸1005頂部側壁連接,回轉氣缸1005的轉動部位位于其底部,且連接有水平的回轉吸盤座1006,兩個豎直的回轉吸盤1003分別位于回轉吸盤座1006的兩端,回轉固定架1001的橫梁一端還設置有多個通氣控制電磁閥1007,與回轉雙排氣缸1002、回轉吸盤1003、回轉氣缸1005連通的通氣管路分別經過各個通氣控制電磁閥1007與外部的氣壓控制裝置連通;回轉固定架1001、定位支架1008、分隔支架1013的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相對的兩塊安裝板,每塊安裝板的兩端分別開有長條形的安裝孔;餐具定位裝置由定位支架1008、定位雙排氣缸1009和餐具定位桿1010組成,定位雙排氣缸1009安裝在定位支架1008橫梁上的定位雙排氣缸座1011上,定位雙排氣缸1009底部的兩個氣缸推桿分別與水平的定位桿固定板1012連接,兩條豎直的餐具定位桿1010分別位于定位桿固定板1012的兩端,定位雙排氣缸1009連通的通氣管路經過其中一個通氣控制電磁閥1007與外部的氣壓控制裝置連通;每條餐具定位桿1010上端別位于定位桿固定板1012兩端的開口夾槽內,且各夾槽上分別貫穿有用于夾緊餐具定位桿1010的螺栓螺母;每條餐具定位桿1010的下端分別為圓錐形的尖刺;餐具分隔裝置由分隔支架1013、分隔雙排氣缸1014和餐具擋板1015組成,分隔雙排氣缸1014安裝在分隔支架1013橫梁上的分隔雙排氣缸座1016上,分隔雙排氣缸1014底部的兩個氣缸推桿分別與水平的擋板固定板1017連接,豎直的餐具擋板1015與擋板固定板1017的底部連接,分隔雙排氣缸1014連通的通氣管路經過其中一個通氣控制電磁閥1007與外部的氣壓控制裝置連通;餐具擋板1015的兩側及頂部外沿分別延伸彎折,各延伸彎折的部位與其本體垂直,且頂部延伸的外沿與分隔雙排氣缸1014的兩個氣缸推桿連接;
第一包裝輸送帶12的末端為餐具封裝機,清洗隧道6的碗出口分別與第二包裝輸送帶13的起始端連接,且第二包裝輸送帶13的起始端設置有將碗正放的翻碗器,經翻碗器后的第二包裝輸送帶13的末端與第一包裝輸送帶12上碗餐具裝配裝置10連接,清洗隧道6的茶杯出口設置有將茶杯正放的翻罐器,茶杯正放的翻罐器分別與第三包裝輸送帶14的起始端連接,第三包裝輸送帶14的末端與第一包裝輸送帶12上茶杯餐具裝配裝置10連接,清洗隧道6的玻璃杯出口通過第四包裝輸送帶15與玻璃杯餐具裝配裝置10連接,第四包裝輸送帶15上的中間部位設置一塊將玻璃杯擋倒的擋板,清洗隧道6的勺子出口通過第五包裝輸送帶16與勺子分配裝置9連接,清洗隧道6的筷子出口下方放置有筷子存放盒;
每條輸送帶上分別安裝一組餐具定位裝置和餐具分隔裝置,且餐具定位裝置分別位于每條輸送帶的前端,餐具分隔裝置分別位于每條輸送帶的后端,餐具裝配回轉裝置則位于兩個餐具定位裝置和餐具分隔裝置之間,當其中一條輸送帶上運送碗,另一條輸送帶上運送盤子時,同一輸送帶上的餐具定位裝置和餐具分隔裝置之間的距離為盤子的直徑,因此在餐具定位裝置和餐具分隔裝置之間只能放入一個盤子,餐具定位裝置和餐具分隔裝置之間放入一個盤子后,運送碗的輸送帶上方的回轉吸盤1003內形成負壓,吸起一個碗,另一個回轉吸盤1003則吹氣,然后回轉氣缸1005帶動吸到碗的回轉吸盤1003運動到餐具定位裝置和餐具分隔裝置之的盤子上方,再將碗放下即可放在盤子上,實現了餐具的裝配,由于餐具裝配回轉裝置10橫跨兩條輸送帶,便于各處的餐具裝配回轉裝置10拾取到相鄰輸送帶的餐具,并將拾取到的餐具依次放到第一包裝輸送帶12上的盤子上;
如圖53-61所示,勺子分配裝置9包括勺子分發部分和勺子儲存部分,勺子分發部分通過多條管路901與多個勺子儲存部分分別連通,勺子分發部分由分配器支架組件和搖臂焊接組件902組成,搖臂焊接組件902的轉動部分通過搖臂銷軸903與分配器支架組件的兩側轉動連接,分配器支架組件的下方設置有多個開口,搖臂焊接902組件上設置有一個開口,且搖臂焊接組件902的開口通過骨架軟管904與勺子導槽905連通,勺子分配迷你氣缸906的一端與分配器支架組件的勺子氣缸座907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勺子分配迷你氣缸906另一端的活塞桿軸端接頭通過轉軸與搖臂焊接組件902的一側側壁凸起部分轉動連接,分配器支架組件下方的每個開口分別通過管路901與每個勺子存儲盒908側壁的勺子進入孔909連接,勺子儲存部分由勺子存儲盒908和控制勺子存儲盒908開合的勺子收集槽插板9010組成;
分配器支架組件由兩塊分配器支架主側板9011、一個分配板9012、一個勺子分配迷你氣缸固定板9013組成,兩塊分配器支架主側板9011的底部弧邊通過弧形的分配板9012連接在一起,兩塊分配器支架主側板9011的頂部通過分配器支撐桿9014連接,分配板9012的弧面上分別貫穿有三組勺子穿出固定筒9015,每個勺子穿出固定筒9015分別通過一條管路901與一個勺子存儲盒908側壁上的勺子進入孔909連通,U形的搖臂焊接組件902頂部兩端分別通過搖臂銷軸903與兩側的分配器支架主側板9011頂部轉動連接,搖臂焊接組件902底部上的開口為貫穿其壁體的勺子分配筒9016,且勺子分配筒9016的上端與骨架軟管904連通,勺子氣缸座907通過螺栓固定在勺子分配迷你氣缸固定板9013一端的長條形滑槽9017內;
勺子存儲盒908的底部為傾斜的斜面,且斜面較低的一側為方形的勺子出口9018,筆形氣缸9019的氣缸桿豎直貫穿筆形氣缸支架9020的固定孔,筆形氣缸支架9020底部通過螺栓螺母豎直固定在勺子存儲盒908上方開口的外沿上,勺子出口9018一側的勺子存儲盒908內設置有頂部與筆形氣缸9019桿固定連接的勺子收集槽插板9010,且勺子收集槽插板9010能覆蓋住勺子出口901;
勺子從清洗箱體內送出后,被送入勺子導槽905進入骨架軟管904,再由勺子分配迷你氣缸906帶動搖臂焊接組件902上的勺子分配筒9016依次與勺子穿出固定筒9015相對應,使勺子經不同的勺子穿出固定筒9015由管路901落入不同的勺子存儲盒908,當勺子需要分配時,啟動筆形氣缸9019將勺子收集槽插板9018上拉,進而將勺子掉落出來,勺子存儲盒908位于第一包裝輸送帶12末端餐具封裝機的前端,且位于盤子的上方,使勺子掉落時能剛好掉到盤子上;
最終在第一包裝輸送帶12的末端盤子、碗、茶杯、玻璃杯、勺子便被拾取堆疊在一起,盤子上有正反的碗和側倒的玻璃杯及勺子,碗內還放置有茶杯,再進行封裝包裝即可完成餐具的清洗包裝,如圖3,圖中1301為勺子、1302為碗、1303為茶杯、1304為玻璃杯、1305為盤子、1306為餐具箱;
餐具箱從清洗隧道6中送出后,再經過箱體翻轉滑軌組件翻轉正放存儲,如圖62-64所示,箱體翻轉滑軌組件包括箱體固定框1201和箱體翻轉滑軌1202,箱體翻轉滑軌1202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個箱體固定框1201,且箱體翻轉滑軌1202由進料端到出料端翻轉180度,箱體固定框1201由箱體固定板1203和箱體連接桿1204組成,四條箱體固定板1203首尾相連組成一個框架,兩個箱體固定板1203組成的兩個框架分別通過多條箱體連接桿1204連接,箱體翻轉滑軌2由多條螺旋狀的螺旋桿1205組成,每條螺旋桿1205的一端與其中一側箱體固定框1的箱體連接桿1204連接,另一端與另一側箱體固定框1的對側的箱體連接桿1204,箱體翻轉滑軌2的中間部位設置有四條箱體固定板1203,餐具箱從進料端,即較高的一端箱體固定框1進入,由于箱體翻轉滑軌2由進料端到出料端翻轉180度,在箱體翻轉滑軌2的作用下,即可使料口處的餐具箱被翻轉180度,進而實現了餐具箱的翻轉。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各電器元件通過程序控制,控制本發明的程序將在以后申報軟件登記。本發明為了適應翻箱,鋁軌護欄、箱體定位板、護欄桿以及進箱支架底部形成的形狀為方形,為了適應其他行業的要求,鋁軌護欄、箱體定位板、護欄桿以及進箱支架底部形成的形狀還可以為圓形、三角形等。本發明的輸送網帶轉動方式與現有的網帶輸送機相同,區別在于輸送網帶部位,因此對輸送網帶的驅動器排布及連接關系不再進行過多的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