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合金窗框技術領域,具體是防塵窗框。
背景技術:
窗框是墻體與窗的過渡層,起到固定以及防止周圍墻體坍塌的作用。窗框底部設置有滑軌,窗在滑軌內滑動,而滑軌由于隔離成多個區域,位于滑軌內的灰塵雜質很難清除,長此以往需要人工對滑軌內的雜質進行清除,否則就會導致窗開閉不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防塵窗框,該結構能夠在窗關閉時自動對滑軌內的灰塵進行清除,防止窗框滑軌內的灰塵和雜質堆積,防止灰塵和雜質對窗的滑動造成影響。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防塵窗框,包括窗框,所述窗框底部設置有滑軌,所述滑軌上設置有窗戶,所述窗戶底部設置有毛刷,所述滑軌兩端側面設置有開口,所述窗框兩側均設置有彈性氣囊,所述彈性氣囊連接有氣管,所述氣管的出氣口位于所述滑軌兩端并朝向所述開口,所述彈性氣囊一端固定于窗框內另一端連接有滑動板體,所述滑動板體上設置有導向桿,所述窗框上設置有導向孔,所述導向桿穿過所述導向孔,所述導向桿端部設有第一撥桿,所述第一撥桿與連桿一端的第一腰孔配合,所述連桿中部與所述窗框轉動連接,所述連桿另一端設置有第二腰孔,所述窗框底部設置有與所述滑軌端面匹配的滑動密封塊,所述滑動密封塊上設置有位于所述第二腰孔內的第二撥桿,所述彈性氣囊膨脹狀態時所述滑動密封塊位于窗框側面,當所述彈性氣囊收縮狀態時所述滑動密封塊滑動至所述開口位置,所述窗框側面設置凹槽,當所述彈性氣囊收縮狀態時,所述滑動板體滑入所述凹槽內與所述窗框側面齊平。采用該結構的防塵窗框在窗戶開啟時彈性氣囊自動吸氣,當窗戶關閉時,毛刷將滑軌上的灰塵刷到開口處,擠壓彈性氣囊出氣口向開口處吹氣將灰塵吹出滑軌,從而防止窗框滑軌內的灰塵和雜質堆積,并且在窗戶關閉的同時滑動密封塊將開口堵住,從而將開口處密封,防止漏風。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該結構的防塵窗框在窗戶開啟時彈性氣囊自動吸氣,當窗戶關閉時,毛刷將滑軌上的灰塵刷到開口處,擠壓彈性氣囊出氣口向開口處吹氣將灰塵吹出滑軌,從而防止窗框滑軌內的灰塵和雜質堆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開窗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關窗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1至圖3,防塵窗框,包括窗框1,所述窗框1底部設置有滑軌2,所述滑軌2上設置有窗戶3,所述窗戶3底部設置有毛刷4,所述滑軌2兩端側面設置有開口5,所述窗框1兩側均設置有彈性氣囊6,所述彈性氣囊6連接有氣管7,所述氣管7的出氣口71位于所述滑軌2兩端并朝向所述開口5,所述彈性氣囊6一端固定于窗框1內另一端連接有滑動板體8,所述滑動板體8上設置有導向桿81,所述窗框1上設置有導向孔11,所述導向桿81穿過所述導向孔11,所述導向桿81端部設有第一撥桿82,所述第一撥桿82與連桿9一端的第一腰孔91配合,所述連桿9中部與所述窗框1轉動連接,所述連桿9另一端設置有第二腰孔92,所述窗框1底部設置有與所述滑軌2端面匹配的滑動密封塊10,所述滑動密封塊10上設置有位于所述第二腰孔92內的第二撥桿101,所述彈性氣囊6膨脹狀態時所述滑動密封塊10位于窗框側面,當所述彈性氣囊6收縮狀態時所述滑動密封塊10滑動至所述開口5位置。采用該結構的防塵窗框在窗戶開啟時彈性氣囊自動吸氣,當窗戶關閉時,毛刷將滑軌上的灰塵刷到開口處,擠壓彈性氣囊出氣口向開口處吹氣將灰塵吹出滑軌,從而防止窗框滑軌內的灰塵和雜質堆積,并且在窗戶關閉的同時滑動密封塊將開口堵住,從而將開口處密封,防止漏風。
所述窗框1側面設置凹槽12,當所述彈性氣囊6收縮狀態時,所述滑動板體8滑入所述凹槽12內與所述窗框1側面齊平。采用該結構使得窗框側面與窗戶的配合更緊密,防止漏風。